第二天,上班后,夏莲请示了一下何皎,以公示材料不完备为由将英文系的考评报表退了回去。不多久,小田跑过来取材料并核实情况,夏莲只说再完善完善即可,就没再多说。临走时,夏莲假装随意地问起思虹的情况来,并提到说她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叫做叶艺。
几天后,英文系重新上报了考评报表,优秀人员名单中增添上了叶艺的名字。
204室爆炸案的侦破工作依旧没有任何进展。苏凡和维克多对此亦是一筹莫展。
自由运动的狂热者们依旧顽固地认为和平过渡到理想社会已不可能,实现最高目标的手段必须是以暴制暴。
按理说,既然自由运动的成员来源于早期的自由者同盟,那么找到这些人应当不算是什么难事。
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自由运动没有任何有形的实体组织,没有任何组织纪律,成员来去自由,遵从个人意愿,也从不做登记之类名册或者有任何留痕文案。这些人因某事,聚之则来,来之成形,事毕则形散。正所谓来无影,去无踪。
自由运动的社交网站从根本上来讲也是虚拟的,其社交网站的架构类似于树冠状或者说金字塔状。
顶端就是它的最高领导机构,领导人不时会通过其个人网站公开发布一些声明、消息和行动指示。
然后在其下的某一层次会有组织成员对某一信息进行反馈,并转入另一加密通道进行一系列目标策划、行动部署和任务实施。
当局也曾经试图通过秘密卧底的方式潜入该加密通道,以期查出幕后主使者,但是均徒劳无功。因为若想进入加密通道,需要通过网络终端设置的所谓心理测谎仪(又称为灵魂拷问仪)的考验。
除非真正的自由运动成员,没有人能够通过这样的考验。
自由者同盟早期执政时期,颁布了相关法律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以任何形式,在未征征得当事人(或其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而对其使用测谎仪。
但是当讨论到是否针对各类组织机构采取某些必要的措施,比如取缔测谎网站虚拟化等,以限制测谎仪乱用、滥用,预防不法分子利用其从事不法活动之际,执政当局却立即遭到了各方反对和抵制,来自于公众的舆论认为任何有碍于自由和隐私的举动都是不可取的。
最后,在这样一个极端崇尚自由的世界里,这种提案也就只好不了了之。
因此,自由运动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建立他们的虚拟网站,并可以堂而皇之的使用测谎仪的技术,当然他们也没有去强迫谁,而事实上,也确是谁也没有被强迫。
某个娱乐网站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网上问卷活动,其中有一道题目就是:“你是否登录过自由运动的社交网站并接受过其测谎仪的检测?”结果答“是”的占到问卷者的89.3%,不确定的也达到了7%。当然不确定的是,我们不知道这部分答卷者是否有人撒了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