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有云:“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所谓道,何为道?
道是人间一切,道是世间一切,道是宇宙一切。
人类所有的认知,凝缩成一字,那就是“道”。
道者,包罗万象,无穷无尽。
道分三才:天道、地道、人道。
天道为天,主星象,主宇宙。
地道为地,主山川,主大地。
人道为人,主社会,主文化。
天道者,三光三世,日月星辰,不因地改,不为人变。人在与不在,有或没有,它皆在那里,不来不去,不增不减。日升月落,昼夜交替,亘古如此,现在如是,未来如今。
天道者也,人虽不可改,却可知之,用之。
月有阴晴圆缺,星有冲合掩连。
月盈至月亏,潮起随潮落,出海赶海,人皆参之。
北斗有七星,指向分四时。当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如此观象授时,上古即有天道之学。有人专观天象以用,谓之“星象学”也!
地道者,地理自然,五行四柱(金木水火土,年月日时辰),阴阳相随,刚柔交济。江河湖海,山高水长;塬梁沟壑,高低起伏。山海风水,四时气候,种植养殖,水产渔获;久雨泥石流,水堵堰塞湖,如此种种,皆是地道。
人道者,人文也,人类之一切活动,皆为人道。四书五经六艺,文化习俗技能,习武修仙从鬼,剑道、符道、兵道,皆入人道。而羊肠小道、生财之道、头头是道、大逆不道、金光万道,孔孟之道、道道不同,更是人间常用“道”。
“天道左行,地道右迁,人道尚中”,三才合一,谓之道也。
三才之道,人为关键。星象之学,天人相合。风水之说,地人勾连。
三才之道,天尊地贵人在中。
人观天文,察地理,化之以用,乃得人文。
三才之道,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天道,地道,相互影响。光从天来,物从地产。无光,万物不长,无地,万物不生。无人,“道”之不存。
道,是人类发现的规律。
道,是人类传承的知识。
道,是前人留与后人的一切有形的无形的资产。
道,是人类万万年来的积累。
“道,可道”也!
春天花会开,秋天叶会落。
天道地道,人可知之;知之用之,道则增之。
明四季交替,而春种秋收。
明日月更换,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人之初,与兽同,善群居,无言语。
人之声,初杂乱,后有规,于无序之中生有序,渐成语言。
因有语言,得使交流。因有交流,道之流传。何物可食,何兽可猎,何地可居,互通有无。人因之强大,道因之增长。
兽刨地,人画图。图之示意,有规可循,有矩可蹈。规矩以方,渐成文字。
文字一出,无形之道,化入有形之物,从而跨越时空。
语言使道传播,文字使道传承。一个横向,一个纵向,道因之蓬勃发展。
旧道不消,新道又来,道之增长,犹如雪球,越滚越大。
人之得道,生生不息。前人所得,今人继承。今人拓展,后人接承。前赴后继,继往开来,不断发扬光大,乃成现世大道。
道,可道,非恒道!
地能裂,山会倒,巨石化流沙,沧海变桑田。时空之下,无物可永恒。
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猫生野外,捕鼠为食。猫生家中,或可猫鼠一窝,相亲相爱。
空间不同,表现不同。
千年之前,野柚、野橘、枸橼三种,不过是山上野果,酸涩难食。
千年之后,它们之间不断杂交衍化,而成今日橘、柑、橙、柚、枳等等,百十千种,个个甜美可口。
时空变化,事物衍化,万物无永恒。
三才之道,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人间得道,时时有增有减,由浅入深,不断进化。远古时代,无婚无姻,男女关系既不固定也不唯一,人们皆知母而不知其父。男女关系,多出同族,常是血亲。血亲通婚,子女多有残病,此是规律。
经过长年实践与教训,此“道”为人所识。但明此“道”,人弃族内之婚而改族外。男女同辈,异族相通,关系不定,互不约束,彼此多偶。此亦为道,符合当时时势。
其时,人多以部落群居。人人多偶,互不约束,可多生多育,提升部落实力。
上古时代,婚姻始现,男女关系固定。婚姻之始,以男为主,一夫多妻,偶有一妻多夫。而后演化,渐成一夫一妻多妾、一夫一妻。中古至今,婚姻形式多种多样,走婚、抢婚、买卖婚、继承婚等等。婚姻习俗更是既多且繁,地地不同。
婚姻之变,随时就势也。时空不同,婚姻形式亦有所异。
“道,可道,非恒道”也!
圣人有云:“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名,可名。”
何为名,何为可名?
名者,事物之专属名称也。
可名,可以为事物命名也。万事万物,人皆可起名称之。
所谓名,以何名?
以言语,以文字!
名可名,如何名?
事物之名,多以特征名之。
万事万物,内外两面,往往表里不一。比如南方有果,名为“酸枣”。因其形似枣,其味酸甜,因而得名。但究其内在习性,不仅与枣毫无关系,反与芒果是近亲。
为事物命名,或以表象,或以内里。每一事物,各有特征,择其一二而名之。
为事物命名,不论言语文字,多与特征紧密相连。或直以表象特征命名,或间以人文结合特征命名。如甘甜多汁似瓜,藏于地下,谓之地瓜。皮红之薯,称之红薯。源自西洋,形如芋,称其洋芋,如此种种。又如男女恋情,性别相左,称其异性之恋;性别相同,男男或女女,称其同性之恋。
名,可名,知其特征,以其为名。
名,可流传,可传承,但它既非唯一,亦非永恒。
名,可名,非恒名也!
时空之中,语言主横向交流,文字主纵向传承。对于事物名称,二者大多统一,但有时亦有口语与书面之分,如“老公”与“丈夫”。
事物之名,专有而不仅有。同一事物,时空不同,名称不同。
世间有千万语言,千百文字。语言有异,名称不同。即使是同一语言,地域不同,名称也会有异。比如馄饨,福建叫扁食或扁肉,江西叫清汤,广东叫云吞,四川叫抄手,湖北叫包面,新疆叫曲曲。它们或有细枝末节的不同,但大同小异,可以说是同一事物。
有些事物的名称,则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比如男性同性恋,从周朝的娈童,到战国的龙阳,再到汉朝的断袖,侫幸,再到明清的左风、南风、男色,以及如今的同志、基等。
有时,虽是同一事物,但因其具有多面性,“横看成岭侧成峰”,名称或许不同也不唯一。有些事物,具有多种特征,不同的特征拥有一个不同的名字。比如木槿,别名有:朝开暮落花 (因其花只开一日)、 朝生、 朝华、朝客、 朝蕣 (因其花开在晨), 裹梅花 (因其形)、 藩篱草 (因其用途)。
事物之名,纵使有多,也大多专用,不会混用。比如土豆虽然有多种名称,但人们不会用洋芋或者地蛋去称呼红薯。当然,偶尔也有多种事物共用一名称之现象。比如“酸枣”,华夏大地,北方酸枣与南方酸枣,并非同一事物。北方所指酸枣,是野生枣类,灌木而多刺。南方酸枣,又名鼻涕果,似枣不是枣,乃乔木之果。
起名之初,名称多是专指。然,随时间之推移,意思变化,相同名称,亦衍不同之意。如同志一词,初指志趣相同,你我同一志向;而后,引申为志趣相同之人,你我乃同志。进而,更是演变成一种常见称呼:“某某同志”。再而,又指非异性恋之人。
字意引申,字意增生,或多有偶然。比如“同志”指代非异性恋之人,便是某人偶尔借用,因被大家接受,从而推广,最终约定俗成。有些人脑洞大开,以今之字形而会会意之意,如“烎、兲、巭、忈”等等。依此类推,“竹”字亦可解为“双个”之意。
个为半竹,竹为双个 。 此意由来已久,个亦从竹而来。
竹为双个,子为男子,竹子则为两个男子,由此引申为龙阳。
名,可名,非恒名,时空不同,名称不同,意义不同。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鸿蒙初判,天地初分,万物未曾有名。语言出现,文字初成,万物得名。
一物得名,衍生千百。
道法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大千世界,事事相关,物物相联。 一物得名,关联有称。一物名瓜,各种类似皆冠瓜名之。如冬瓜、南瓜、西瓜,甜瓜、蛇瓜、节瓜、香瓜等等,不胜枚举。
有一则有二,有二即有三,有三或可衍化无数,形成体系。一物有名,如同女子为母。母生子女,子女生孙,孙又生孙,繁衍不息。
男女成婚,称之夫妻。男为夫,女为妻。由此可得,男男结合,称之夫夫。
夫夫为㚘[ bàn ] ,㚘为夫夫!
㚘之本意为伴,夫指男性,以两男子并肩会意指代两人同行,为相伴之意。然,夫之意亦可解为“丈夫”。如此,㚘之意亦可为夫夫相伴,合二为一,同体并行之意。
以㚘指夫夫,则男男结合,可称结㚘。
以㚘为础,又可衍生百千。夫夫为㚘,互称㚘夫。再以年龄大小区别,分为老㚘夫与小㚘夫,简称老㚘、小㚘。
夫妻结婚,双方亲戚称之姻亲。夫夫结㚘,则称㚘亲。具体如㚘夫之叔,称㚘叔,㚘夫之姨,称㚘姨,依此类推。
男女婚姻,亲戚丈夫,称之某夫,如妹夫、姐夫、姨夫、姑夫等。
男男婚㚘,亲戚丈夫,称之某㚘,如兄㚘、弟㚘、叔㚘、伯㚘、爷㚘等。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万事万物,自有外在表象与内里规律。它们无穷无尽,或浅显,或深藏。人或知之,或未知。知之,则为“道”,不知,则无名。时间越长,“道”则越厚。基数越大,衍变越快。“道”之越厚,人之变化越大。“道”非永恒,它会因时空之变而变。
所有的事物,人们都可以为之命名。这些名称也不是永久不变,它们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做出改变。
天地之初,原始之时,人未开智,万事万物,皆无名称。人开灵智,始而有名。名如“道”之母,有名有道,无名无道。万物有名,方可沟通,方可传承,方可悟道。名,是道之起始,亦是道之基石。
道,可道也。
同性之道,天道所限,地道所出,人道所现。
同性异性,非是自选,而是天定。同性异性,不光人有,兽禽亦如是。同性之道,则唯人有之。
异性之道,在于繁衍。同性之道,在于勿衍。
万事万物,皆有阴阳。有刚就有柔,有生就有死,有黑就有白,有正就有反,有光就有暗,有繁衍就有勿衍,相生相克。
地道之基,在乎守衡。
以天地之大,以海洋之广,若是任由万类自由繁衍,也难承载。因而,弱肉强食,万事万物,相生相克,相互关联。鲸鱼吃大鱼,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水藻。而大鱼小鱼排泄之物,又正是水藻之肥。如此循环,四方皆准。
有繁衍就有勿衍,方可相互平衡,万事万物才得以共存于天地之间。
异性相交,生儿育女,生殖繁衍。生老病死、弱肉强食、群架国战、同室操戈、天灾人祸、交通意外,处处勿衍。
同性之恋,在于勿衍,在于防止过度繁衍。
同性之恋,不仅在人,更在鸟兽之间。鸟兽多天敌,繁衍有问题,因而同性较少。人类掌天下,天下之无敌,繁衍不受限,故同性为多。
繁衍、勿衍各有其责,异性、同性各司其职。繁衍愈盛,同性愈多。同性之恋,不在于阻止繁衍,而在于拦阻过度繁衍。
异性、同性之恋,相生相克,相伴相随,缺一不可,永不分离,此为天地之道,亦属人间之道。
人类历史,多有同性文化。九州大地,三五千年持续,从未间断。它们多种多样,多姿多彩,在数千年的历史之中,浮浮沉沉,或传承至今,或半途消失,或残留只言片语,存于旧书古物之间。
夫夫为㚘,竹代龙阳,君竹之说,即是其中之一。
观者有兴趣,请君注目看,《君竹问道》且为您细细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