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您不用害怕,我们没有恶意。”韩诺语气平和地看着半空中的沈家奶奶说道。
“你们想要干什么?”虽然恢复了神智,但沈家奶奶好像仍然很惧怕韩诺手里的小剑。
韩诺见状,顺手把小剑别在了腰间继续说道:“你生前既是良善之辈,死后就该遵守阴世的法度,为何刚死不久就附身骚扰你的亲人,难道这其中别有隐情?”
见韩诺没伤害自己的意思,沈家奶奶松了一口气,但在听到韩诺的问话后,脸上又不禁有了一丝怒意,他盯着沈家众人愤愤说道:“天师,自我死后不久,魂体就如同被火炙烤一般难受,无奈之下我只能暂时依附在耀威身上,真不知道这帮不孝子孙对我做了什么。”
“妈,爸走得早,是您独自撑着这个家,含辛茹苦抚养我长大,如今我们沈家才能攒下这份家业,都是您的功劳,您也一直是我最敬爱的人,咱们全家上下谁敢对您有半点不孝啊,您看看儿子给您布置的灵堂,这都是希望您能够安心上路的呀,儿子没有不孝啊,妈!”见母亲这么说,跪在地上的沈父哭着看着母亲大呼冤枉。
“那,那为什么妈一死,就会如此难受?”见儿子这样,已经彻底恢复神智的沈家奶奶脸上也有了一丝不忍,看着儿子问道。
听沈家奶奶这么说,沈家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不知道沈家奶奶死后怎么会这样,最后只能把求助的目光看向了韩诺。
而此时一旁的沈凤闻就有些尴尬了,没想到这个姓韩的小子还真是道门中人,而且法力还不低的样子,看来自己今天是触到眉头了,一会干脆趁着他们不注意的时候,赶紧开溜。
但他很快发现,刚刚递给他牛眼泪的那个瘦猴,眼睛一直在盯着自己,看来得想个办法才能离开了。
见众人都望着自己,韩诺没有说话,而是开始仔细观察起灵堂来。
从场地来看,灵堂是以道教的风格来布置的。
灵堂的正中间坐着两个真人大小的纸人,后面是纸扎的金山银山,别墅洋房,灵堂座前摆满了寿包,小点心,苹果之类的祭品。
供桌前的左手边是一只展翅飞翔的白鹤,这种布置喻意先人骑鹤西归,右手边坐着一个很大的纸人,从形容样貌来看,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城隍爷了。
据闻城隍爷比较贪杯,所以他左手持金银元宝,右手还拿着酒杯。
在城隍爷旁边还有一对引魂童子,是负责接引亡灵的。
不光如此,前方还有一对童仆打扮的纸人,看来应该是用于沈家奶奶到了阴间之后侍奉她所用。
而在城隍爷面前,还有一个大大的香炉,座下还有一碟豆芽菜,谓之水饭,这玩意是专门给过往的游魂野鬼们享用的,以防他们哄抢逝者的钱财,扰乱逝者。
从这些布置,再结合以前刘皇权跟韩诺聊天时介绍的灵堂规格来看,这种排场应该已经算得上是很有档次的了,由此看来沈家人对于沈家奶奶的离世,还是相当重视的。
又在灵堂里转了一圈,韩诺好像发现了什么不对劲的地方,看着沈家人问道:“对了,你们请来打斋的道士去哪了?”
打斋,是生者为表示对家中逝者的思念及尊敬,希望逝者在阴间路上一路好走的一种民间仪式,一般仪式分为道教和佛教两种。
特别是在香港,打斋几乎是每个家庭有人过世后必须进行的仪式,这就和内地的超度法事是一个性质的,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在最初的时候,打斋法事一般都是以佛教仪式为主,但自唐朝起,帝王极度推崇道教后,佛教的仪式便渐渐开始没落,最后达到以道教一家独大的情况。
在民间,道家法事打斋又为分前七斋和后七斋,前七斋指的是逝者过世后当天,举行的仪式,时间为七天。
而后七斋指的是逝者在头七后,也就是先人逝世的第七天晚上举行的仪式。
一般普通人家都是以前七斋为主,后七斋不办,只有那些富贵之家才会做足了前七后七斋十四天的大斋。
前七斋一般在入夜后仪式正式开始。
第一道仪式是拜祭。
先是由一个主持的斋客道士领着四名弟子换上蓝色的印有八卦图案的道袍念颂往生经文,有锣,笛子,摇铃伴奏。气氛肃穆悲凉。
经文念完后,就是拜祭仪式。
拜祭的仪式也是很讲究的。要严格按照辈分来排行。
先是儿子,长孙,然后是儿媳妇,长孙媳妇。
接下来是女儿,女婿,按长幼排好。
最后才是孙辈,也是一样的要按内孙,外孙,按长幼次序排好。
一般是三个一排,长子居中,长孙居左,次子居右。由其带领家眷上香。
上完香后,男的奠酒三杯,女的奠茶三杯。
众人上香后,再一齐在灵前三鞠躬,以示尊重和哀思。这个环节完了之后,家有幼儿的父母,或工作忙的,可先行离去。
骨肉至亲的子女,儿媳即留下来,继续做法事。
第二道仪式是请灵。
法师换上清一色的深蓝道袍,开坛作法,颂经超度,呼唤亡灵。此刻家属要大叫先人名字,把她从阴曹地府唤上来见面,法师不停的向空中飞洒茶叶和米,为先人的灵魂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