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县城东头住着一户萧姓人家,萧家人是一百多年前从北方迁徙至此地的,现下的男主人叫萧天宝,自打他太爷爷那一代起,萧家便一直在城中经营着一家包子铺,由于包子价格公道萧家又与人和善,所以他们家的包子铺生意一直都很不错。
传到萧天宝这一代后,萧家不仅在县城里购置了一处宅子,而且还让媒人替自己说了一门相当不错的亲事。
妻子萧李氏温柔贤达,勤俭持家,两人婚后感情甚好,萧李氏于次年便为萧天宝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孩,虽然不久前父母过世,但孩子的降生还是让萧家多了一丝欣喜。
而然,让萧家人没想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正悄悄降临在萧天宝的身上。
六年前,朝廷为镇压白莲教余孽作乱,开始在各地大规模征兵入伍,本来按理说,萧天宝是县里的富户,只要给点钱,征兵的军官是不会为难他让他当兵的。
可萧天宝这个人吧,天性纯良,平日里又好打抱不平,所以在朝廷军官征兵到自己邻居家的时候,萧天宝因帮着邻居说了几句好话,不小心得罪了刚喝完花酒前来征兵的军官。
这一下子可炸了锅了,征兵军官直接放了邻居,却执意要把萧天宝抓去镇压白莲教,后来任由萧李氏如何送钱说情,萧天宝仍被那名征兵军官给强行带走了,这一走就是六年,直到五西县城爆发饥荒。
自从萧天宝抓走之后,萧李氏便独自一人带着女儿继续经营着萧家的祖业,好在萧天宝平日里与人为善,没少帮助乡里乡亲,所以在他出事之后,受过他恩惠的那些人只要有空都会上包子铺帮着萧李氏打打下手,也正因为这些人的帮衬,萧李氏还是把包子铺给继续做了下去。
一晃好几年过去了,萧天宝却一点消息也没有,好多人都劝说萧李氏让她不如改嫁算了,毕竟萧天宝这一走就是六年,而且一点音讯也没有,谁知道他是不是已经死在了外面。
可萧李氏却不为所动,他拒绝了亲邻们的善意提醒,起早贪黑,硬是把这个家给撑了下来,看着渐渐长大的女儿,萧李氏一直在心里有着一个执念,那便是丈夫一定还活着,她要帮着丈夫守好这份家业,等着丈夫回来。
也不知道是老天开眼,还是萧李氏的诚信感动了菩萨,就在萧天宝离开后的第六年,萧李氏接到了一封从北方来四川做营生的行脚客商带来的信,信件正是萧天宝写的。
萧天宝在信中告诉妻子,因为一些缘故,自己一直没有机会联系上妻子,但如今自己已经可以归家,不日便会赶回家中与妻女团聚,由于太过思念妻儿,于是便托人先稍个信回家,等到相聚的那一天,再把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告诉妻子。
接到丈夫信后的萧李氏平静地看完了信,随后给了一些银钱给送信的行脚客商,便又开始忙碌起店里的生意了。
直到夜深人静的时候,萧李氏才抱着熟睡的女儿泪如雨下,此刻她的内心是激动的,没想到多少个夜里的千呼万唤终于应验了,在梦中出现过数无次的丈夫马上就要回来了,看来这些年自己没有白熬,老天还是有眼的,想着想着,萧李氏就这样抱着女儿睡着了,这一夜她的脸上是挂着笑的,许久没有出现过,发自内心的笑。
而另一头,刚到四川境内的萧天宝就知道了五西县城因旱灾爆发饥荒多日的消息,一种不好的预感始终在他心头萦绕。
萧天宝不敢过多耽搁,花重金买了一匹快马,直奔五西县城而去。
半个月后,等萧天宝回到五西县城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家乡早已不是之前的模样,此时的县城里萧条至极,街上几乎看不到有人出来。
萧天宝发现,偶尔擦肩而过的一两个行人看自己的眼神总有着那么一丝异色,这种眼神萧天宝曾跟着表叔在山中打猎时见过,不是人的,而是狼的。
在街头巷尾,凉风一过,便有一股难闻的腐臭味飘进萧天宝的鼻子里,萧天宝看见,一些长得毛光水滑的野猫野狗时不时会围着巷尾住户扔出来的垃圾不停转悠。
就在萧天宝暗自纳闷之际,却被一个人给拽住了,抬眼一看,正是自己六年之前相帮的那个邻居。
还没等萧天宝惊喜,邻居便拉着萧天宝往自己家里赶,而且还告诉萧天宝,自己回来的消息萧李氏已经知道了,这会萧李氏正带着他家孩子和周围邻居家的媳妇们去临县借米去了,让他们在家里先生好火,晚些时候吃一顿热乎的。
等到了邻居家之后,萧天宝发现屋里坐着的全是自己往日的近邻们,不过很奇怪的是,这些近邻里除了男人以外,家里的老人孩子还有女人们都不见了,让他更加不可思议的是,饥荒已经爆发那么长时间了,这些男人居然一个个面色红润,好像这次的饥荒和他们一点关系也没有。
也不等萧天宝发问,邻居就拉着萧天宝一边喝酒,一边聊着萧李氏这些年来如何含辛茹苦把萧天宝女儿带大以及如何苦心经营着萧家的包子铺。
萧天宝听着邻居讲述,悲从中来,感念妻子受累的同时便一杯接一杯地把邻居不停倒满的酒往肚子里灌。
不到一盏茶的功夫,萧天宝就觉得脑袋昏昏沉沉的,不自觉地趴在桌上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