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国都,新郑。
韩昭侯在宫殿里议政会见群臣,其中一名大夫奏报道:启禀君侯,各郡县已在雨季到来之前,完成春忙农务,今年的田税也已经统计出来,比去年多收入两成,今年军队粮草富余无忧亦。
韩昭侯拿过竹简看了片刻,满意答道:田税政务还要再做的详细些,对各郡太守传达寡人指令,不许重复私加百姓税钱,严控下级官吏横征暴敛,有重刑恶罚百姓的,一经查出,定要问罪斩首或发配边城永做苦役。另外传达给各郡太守,注意防洪和防旱,每年的田税收成锐减,都是因为各级官吏对洪水和旱灾不太过于重视,今年要着重颁发这一政令。
韩国大夫应允道:喏!便退回了群臣队列!
这时,韩国廷尉站了出来禀道:启禀君侯,秦国即位新君颁布招贤令已传达至各国,请有贤之士入秦变法强国。我特请示君上,是否封锁我国入秦要道,通令韩国贤士不准进入秦国呢?
另一位大臣出列抢言道:秦国贫弱不堪,飞禽走兽之地,也想和各国会池中原,尊其为国,我建议,君侯应发兵讨伐之,夺其地,让秦国俯首纳贡才是。
韩昭侯沉默片刻后,站起身来,走下台阶来到群臣中间,他对着近旁的韩国丞相问道:丞相,你有何建议呢?
韩国丞相手摸胡须,想了一下道:秦国国势虽弱,秦兵却强悍非常,单凭我一国之力,空难成事,何况,我韩国四周强国环绕于外,不得不防也!
韩昭侯点头同意道:那依丞相之意如何?
韩国丞相微笑道:可以联魏伐秦,此战若成,韩魏共同瓜分秦国之地,韩国国土不仅增加,韩国也可依秦川之险屯兵,韩魏即结成同盟,则君侯霸业可成。
韩昭侯听后大喜,喊令道:派人即可前往魏国,商议联盟伐秦事宜。
云梦山鬼谷子草堂。
赢虔、景监、东方正野还有几位鬼谷门人在交谈。
景监施礼微笑道:多谢东方兄和诸位贤达肯相助秦国,他日诸位到秦国后,我必定在府上宴请各位以表赤诚,尽地主之谊。
赢虔急忙道:能够请到诸位大才,我们也不虚此行啊!希望诸位履行约定和我一同回秦国可否?
东方正野答道:在下德才虽不及众学兄,当不起大才二字,不过我既然答应入秦,此决定将始终不渝,断不会改变,必展尽所长相助秦国,不过我们还有一些《法经通典》老师还没有授业完毕,我们需要多谢时日才能完成学业,那时我们再西行入秦关,希望秦公子勿怪。
其他几位鬼谷门人也纷纷点头承诺。
景监爽快答道:东方兄说的甚是,完成学业才能更好的相助秦国,此番我等出秦,主要是为了寻访各国贤士诚邀入秦的。
正好,我等准备出发前往齐国,便在此和诸君拜别了,我们秦国相会!
众人纷纷走出草堂,赢虔和景监辞别鬼谷子后,一行人马直往齐国奔去。
五日后,魏国境内,魏都大梁。
魏国从安邑迁都大梁才两年多的时间,此时的大梁城内,各处府邸和会馆还在扩建当中,人来人往不胜热闹,韩国使臣的车架穿行在大街上,使臣掀开车窗帘子左右环顾,看到大梁城内如此的繁花似锦,心中不由暗叹:果真是霸业强国啊!
车马一路西行约半个时辰,便到了大梁魏王宫殿的城门之外了,韩国使臣下车后交上韩侯文牒给城门守官道:请转告魏王,韩国使臣俸韩国君侯之命特来拜见魏王,还请将军前去传报。
守门将军看了看文碟后,转身进宫禀报去了。
很大一会儿过后,守门将军来报道:王上有请!请大人随我进去。
韩国使臣整理了一下自身朝服,手持符节紧跟其后穿过了长廊外城,又往魏都内城区走去。
两人进入到了内宫正殿的大门,韩国使臣只见宫殿气势雄伟,壮观宏丽,宫殿魏武士卒手持长戟,分两边威武站立,韩国使臣和守门将军迈过百阶宫梯,来到了大殿之外,只听内常是细声喊道:请韩国使臣入见!
韩国使臣越过殿门,进入大殿内数丈,耳边轻轻传来了优美的宫乐声和劝酒的爽笑声,韩国使臣面不改色,直入进殿堂,几名歌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翩翩起舞,群臣分别跪坐两边享受酒宴之欢。
魏王歪座在高殿正堂,身边两位侍妾的样貌美不可言。
韩国使臣朗声躬身行礼道:韩国使臣拜见魏王。
魏王和群臣放佛没有听到一般,继续就食畅饮。
韩国使臣见状不悦,重重喊道:外臣拜见魏王,祝魏王迁都大吉。
魏王斜视一眼,对使臣轻蔑道:韩侯派你来作甚?他不是忙着在韩国变法吗,好来抢我魏国的霸主地位呀!哈哈...
哈哈....魏国群臣也大笑附和。
韩国使臣没有生气,反大笑道:魏王玩笑矣,我韩国和大魏国乃是兄弟之国,两国同宗相邻,百年联姻,随然时而有些矛盾争执,但我韩国愿意承认大魏国霸主地位,愿和大魏国永结盟好。
魏王不以为然地道:我大魏国本来就是当今霸主,其他诸侯国早已俯首悦服,韩国国君怎么现在才醒悟过来啊!是不是有些迟了。
哈哈...魏国群臣再次大笑附和。
大笑片刻后,魏王道:此次贵使来我大魏国作甚?
韩国使臣正言道:外臣是来送礼给魏王的,以恭贺魏王迁都之喜。
魏王疑问道:礼!在何处?
韩国使臣道:秦国。
魏王疑问道:贵使何意?还请说明。
韩国使臣道:秦国新君上位,朝政不稳,秦国贫弱,兵力枯竭,大魏国兵屯函谷关,占据河西有理地形,此时正是伐秦大好时机,若再联合我韩国军队,则灭秦指日可待,我魏韩两国当仿效三家灭晋之法,灭秦,分秦。
魏王三思后道:灭秦,我大魏一国出兵便可成事,为何要同韩国结盟?
韩国使臣微笑施礼道:魏王凌云之志,外臣佩服至极,不过灭秦非一日之功,况且秦虽弱小,但余力尚存,若魏国一国灭秦,虽能成功,其自身必伤其国力,倘若魏国边境有变,我韩国是该帮哪一方呢?
魏国丞相出列道:王上,韩国使臣说话有理,臣以为可以于韩结盟。不过,韩侯必须留其太子在魏国为质,方可递交盟书。
魏王点头道:那即是两国都有出兵灭秦,何谈礼物一说呢?
韩国使臣道:灭秦功成后,我韩国只要得秦川三成之地,且安邑城关以南百里之外的魏地划归韩国使其接连成片,并请魏王准奏,灭秦之后,你我两国一同伐楚,攻陷之后的楚地,我韩国仍然只得三成,不知魏王满意否!
魏王权衡利益后大喜道:好!发兵河西。
又五日后,秦国雍城宫殿。
秦孝公和几位大臣在商议讨论,秦孝公一会眉头紧锁,一会沉默深思仔细听大臣们的讲话。
只听上大夫甘龙道:君上,秦国如今已经不起一场大战了,韩魏都属于强国,两国联合攻伐秦国,秦国恐难支撑,不如割地祈和,暂避锋芒吧!
话音未落。一名魁梧大将抢言道:君上!末将原做先锋,我宁死不做屈辱之臣!请君上决断。
而后另外几位重臣分别也讲了一些建议或劝诫的话。
秦孝公沉思片刻,望了望献公灵位,双拳紧握,沉重地道:各位叔伯说的都有道理,君父交大任于我,肩挑危任,赢渠梁头上有列祖列宗的牌位,脚下踏着的是秦国土地,身后有秦国百姓,左右又有各位叔伯兄弟,纵使前方有千难万险,敌兵百万,赢渠梁定当和秦国共存亡,与各位叔伯同担当,我决定一战,以换来秦国数年安宁,请各位叔伯相助我赢渠梁,君臣同心,共赴国难!
说完,便吩咐常侍端出秦酒来。
秦孝公双手举杯对大臣们道:薄酒一杯,以示敬谢!干!
众臣相互看了一眼,无不心感钦佩,热血沸腾,所有人举杯一饮而尽,而后开怀大笑......
再五日后,卫国境内,云梦山鬼谷子草堂。
庞涓和李悝等一众学生,没听鬼谷子讲完《法经通典》,便心急似火地在两星期前离开云梦山投效魏国去了,东方正野收拾好最后一卷“法经”装上背囊,环顾了一下四周,恋恋不舍地转身走出屋舍,拜别了老师鬼谷子后,他独自一人往山下走去。
东方正野来到下山路口凉亭,看到凉亭里有一青年,身穿白衣,样貌俊秀,见他手持古卷在专心研读。白衣青年正是孙膑。
东方正野走进凉亭施礼道:学兄还没有下山?
孙膑笑道:还没想好去哪里,所以只能在此多看几本闲书了。
东方正野疑问道:学兄不是要回齐国吗?为何还滞留在老师这里呢?
孙膑又笑道:本来是要回齐国的,但是庞涓来信邀我去魏国,信中还表达了魏王邀我前往魏国的诚意!我有些拿不定注意,心中烦闷,所以在此看书,正好送你一程。
东方正野一阵感动涌上心头,心想:他乡最喜有故人,人生难得遇知己啊!
他对孙膑道:感谢学兄相送,你心中的烦闷我无法为你排解,但有一言相告,不知是否唐突。
孙膑道:东方兄请讲。
东方正野缓缓道:我和庞涓学兄相处时日不短,我观他心胸......(东方正野欲言又止,他担心孙膑会多想)
随机转话题道:庞涓学兄脾气大,喜怒无常,恐难共事啊!
孙膑解释道:我和他从小玩到大,早已把他当成兄长,只盼他早日功成名就,我等学弟脸面也有光啊!为了他能早日功成名就,我是有心帮他一帮。
东方正野道:既然学兄已有打算,我也不便他言了,只求你我早日重聚,把酒言欢。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便依依告别,分道而去。
十日后,魏韩边境平阳城,魏国官道。
大路之上车流人往,掀起滚滚沙尘,使人呼吸困难,东方正野手摸空空水壶,无奈摇了摇头,继续缓缓前行。突然,身后奔来三匹快马,东方正野仿佛听见有人在喊他的名字,回头望去,来人正是景监和其身后的两名侍卫。
东方正野大喜,等到景监走近下马,他急忙道:景监兄,有没有水让我解渴。
景监一愣大笑道:有,要多少有多少!
东方正野接过景监递来的水袋痛饮起来。
景监道:总算赶上你了,我分派十路人马携带你的画像,快马追赶你,好在幸运,在你入韩国之前追到你了。
东方正野疑问道:我正要去秦国,为何还要如此急迫地追我呢?
景监道:东方兄误会了,兄有所不知?目前韩魏两国出兵伐秦,韩国颁布严令,凡是贤士或学者装束一律不准前往秦国,就地扣留。魏韩已封锁了入秦的各个要道,你的几位同学都被扣留在平阳郡一时无法离身,我国君上听后也是心急如焚,特命我来此追赶东方兄,另谋他法入秦。
东方正野尴尬笑道:抱歉!抱歉!我误会景监兄了,辛亏你来的及时,若再晚来片刻,恐怕我已经在韩国开始游学,无家可归了啊!
两人闲聊片刻,便一同顺着官道向平阳郡走去,大概三炷香的时间,景监和东方正野便来到平阳城门脚下,这时的东方正野早已经换了一身侍卫装扮,不过东方正野身材矮小,身上侍卫的衣服偏大了许多,看着甚是滑稽招笑,景监则是一身华贵荣服,扮作富商或贵公子模样,四人经过城门,守兵盘问了几句,只见景监回答明快,守兵见四人并无疑点,便放行准许他们进入城中。
四人来到平阳城集市,找到一间“清翠酒楼”,被酒保招呼了进去,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景监点了些酒菜,给酒保打了些赏钱,吩咐他快快上菜,酒保高兴的应了一声,飞跑进了内堂准备去了。
片刻后酒菜还未上齐,东方正野抬头望了一眼窗外,大声惊呼道:如此之巧啊!竟然在此地遇到他了,景监也顺着东方正野的眼光望去,看着那人。
(第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