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挤进人群,发现有些破败的书店正门上悬挂着一个红色条幅,条幅随风摇动着,勉强能够看出这里正在举行一场知识竞赛。场上一男三女四个选手正端坐在桌子的后面,认真地听主持人念题。
比赛大概已经进行了好一会儿,场面已经进入白热化,场边竖立着的比分牌上的得分难分伯仲。
“距离比赛结束还有最后五道题,比分落后的选手要加油了。下一题是抢答题,请听题。”主持人微笑着看向手里的卡片,目光扫向各位参赛选手,提醒他们注意。参加比赛的选手们手里紧紧攥着抢答器,一脸的严肃认真,看得单纯的刘璐也跟着紧张起来。
“《庄子》外篇天运有云:‘三王五帝之治天下不同,其系声名一也。’中的三王是哪三位?”
主持人话音刚落,抢答器的蜂鸣声就传了过来,二号台的一个年轻女生自信地接过话筒说:“历史上的三王是指……夏禹、商汤以及,周武王!”
“好的,请问二号选手,您确定您的答案吗?”主持人问道。那个女生想都没想,坚定地点了点头。
“回答……错误!”主持人遗憾地说,“请给二号选手减去10分!”
女生一脸难以置信,两道秀丽的眉毛都快要拧到一起去了。
我听了叹了口气,不停地摇头。一旁的刘璐小声问我:“啊?怎么不对啊,三王不就是开创了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大禹、商汤和武王么?高中语文课上都背过的。”
“唉,你们这些好学生就只会死记硬背。”我轻轻地拍了拍刘璐的头说,“这三王,非彼三王也。题目里说了,《庄子》外篇天运篇,这句话是老子跟子贡的一番辩论,老子认为治为乱首,有治则必有乱。所谓大治,那个年代能担得起这两个字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皇五帝里的三皇,天皇伏羲、地皇神农、人皇轩辕。”
话音刚落,台上的主持人明显的听到了我的解释,他转头看向我,大加赞赏地说:“哦?我们台下的观众真是藏龙卧虎,这位小兄弟说的没错,这里的三王,就是我们常说的三皇五帝的三皇,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请大家为这位小兄弟鼓鼓掌。”
在主持人的带动下,现场响起了稀稀落落的掌声,我有点不好意思,连忙向周围摆手。
“请听下一题,我国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代表阴险狡诈,那么请问,黑色代表什么?”
“忠耿正直。”
“下一题,我国书法艺术中的欧体,是谁的字体?”
“欧阳洵。”
“请问词语‘结发之礼’的‘结发’是指什么?”
“将夫妻的头发束在一起。”
“成语‘讳疾忌医’说得是哪位君王?”
“蔡桓公。”
接下来的几道题都没有什么难度,赛场上的选手纷纷对答如流,比赛很快就来到了最后一道题。
“下面是最后一道题,请看图片,”主持人一摆手,大屏幕上显示出一个素描图片,是个寸头蓄须、身材消瘦的中年男人。
“这不是鲁迅先生么?”刘璐自言自语。
这时,场上的抢答器又一次蜂鸣,还是那个二号女生,现在她是场上排名第一的选手,但只领先了第二名5分,只要这道题回答正确,她就可以获得比赛的冠军。
她清了清嗓子,用比刚才还自信的语气说:“鲁迅!”
“悲剧了。”我慨叹一声。
“回答……错误……请为二号选手扣掉10分。”主持人仿佛等待着这个错误答案,笑着给女生减去了10分。“那么,由于二号选手最后一道题的失误,本场比赛的冠军是……四号选手!让我们恭喜他!”
擂台下面围观的人群中顿时响起了一阵骚动,因为屏幕上的照片虽说是素描,但还原度极高,无论是板寸的黑发还是浓密的胡须,包括那矍铄的眼神,都跟中学教材里鲁迅的形象如出一辙,但这个人却说不是鲁迅,一时间质疑声四起。
主持人见场面有些混乱,于是拿起话筒问道:“那么现场观众里有没有朋友知道照片中的这位到底是谁呢?”
“夏目漱石!”我轻松的回答。
“哦?又是这位小兄弟,你的回答……是正确的!”主持人的眼神中充满了赞赏。他伸出手,示意我站到台上去。
“这位小兄弟真是博学多才,刚刚已经回答对了两道问题,请问你是来自哪里呢?”
“过奖了,我是海洋大学的学生,今天是跟朋友正好路过。”说着,我伸开手掌,展向台下兴奋的刘璐。
“哦?看来,是女朋友?”主持人用试探的语气问着。
“没有没有!”刘璐在下面满脸通红,大声地喊着。
“看来,这位小兄弟还得多加加油啊。”主持人说完,现场顿时哄堂大笑。“好了,玩笑归玩笑,既然刚才两道题都没有难住你,那么我这还有几个问题不知小兄弟愿不愿意尝试呢?”
我点了点头。
好久没有玩这种竞赛游戏了,我点头答应下来。要知道在高中的时候,学校搞知识竞赛,冠军几乎都被我垄断,其他人都只有争第二的份儿。
“接着上一道题,请问鲁迅和夏目漱石的共同点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宽泛,显然不是他们提前准备好的,不过正中我的下怀。我心里偷笑,装作认真思考的样子,过了好一会才说:“鲁迅先生和夏目漱石先生都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坛的巨匠,从文学上看,他们的小说都具有浓重的讽刺性,都是直面人生,体现了对人生、对社会的谨慎思考;而从私人角度,1907年,鲁迅先生从仙台弃医从文之后,对夏目漱石崇敬有加,作品有出必看,从一个外国学子的角度去欣赏他的作品中的讽刺性,了解日本社会,吸收其写作艺术。另外,也就是这一年,因为房东涨价,夏目漱石搬离了东京大学附近的西片町十番地吕字七号屋,不久鲁迅跟几个朋友一起租下了这里,后来,这里就成了著名的‘鲁迅·漱石故居’。”
主持人满意地点了点头,全场掌声雷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