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1
陂池2蕴气摛3光怪4,水月临山6退陆离6。
细雨空庭灯7久灭,僧繇8画殁9岂无悲。
注释:
1水月:水月宫,位于星湖中心区石室岩南麓,北靠崧台,面临红莲湖,曾因立有高6米、重7吨的铜铸佛像摩利支天而闻名省港澳和东南亚各国。水月宫,原为观音堂,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但“频年为风雨所折”,后得官民“乐于趋事”,遂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冬“辟广升高,壮址展基”。
2陂池:陂池,读音bēi chí,汉语词语,意思为池沼,池塘。
3摛:散播。
4光怪:光彩奇异。
5山:指石室岩。
6陆离:开卷参差。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7灯:指香火。
8僧繇:张僧繇(yáo),字号不详,吴郡吴中(今江苏苏州)人。南北朝时期梁朝大臣,著名画家。梁天监中,为武陵王国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右军将军、吴兴太守。苦学成才,长于写真,并擅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
9殁:消逝。
(平水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