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 卫兵是上海市里的学生,因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他被派到这个村里来搞群众运动。他的父亲由于放心不下他,便把市里的生意都转卖了,带着钱随儿子来到乡下。红 卫兵的父亲叫王四,在上海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他做生意赚了许多钱,这钱村里的人连想都不敢想。
他们俩请建筑工人在乡下一块田里搭建了一栋三层高的楼,这种楼乡下人都还没见过。他们就在这里生活了。每天红 卫兵总是要出门宣传毛泽 东思想,宣传文化大革 命的好处,乡里人对他很佩服,感叹这人小小年纪竟懂得这么多,我们这些人活了大半辈子了都不明白,也就以前解放军进村的时候说过些什么,但早就不记得了。红 卫兵还每天进老孙的家,搜查小孙,但始终没找到。他时不时地看看天花板,但怎么也想不明白。
时间就这样迅速地流逝,文化大革 命的暴雨仍在侵袭着这平凡的小山村。1969年,小孙在阁楼上已经待了两年多了。这年夏天,一场大雨侵袭了这小山村。电闪雷鸣,火光四溅。之前的天旱,被这场大雨打得一干二净。小孙坐在窗边。
“为什么老天撒尿都可以这么痛快,而我却只能坐在这里发呆。”也不知是雨水还是他的泪水,从他的脸颊慢慢流下。“不行,我要出去,我要自由。”他迅速地站了起来,头不小心撞到了楼顶。他敲了几下地板。
“来了,孙儿,又想听阿公讲故事了,上次我们讲到解放军把我的奴隶都放了,接下来……”老孙刚上到楼顶,小孙便立刻冲过来。
“我要出去。”小孙说这话时很大声,而且还很理直气壮。
“你说什么,不行。”老孙刚刚爬上地板,一听这话,脸都发白了。但没等老孙反应过来,小孙已经从楼上跳下去了。顺着楼梯,迅速地往下爬。然后径直地冲出来家门,在雨里狂欢。
“老天爷,我来啦。”老孙赶紧从楼上爬下来。
“你在干什么,你这样会冻着的。哎呦喂,我这老骨头。”老孙也赶紧冲出门去,想把小孙抓回来。但老孙毕竟已经老啦,小孙也长大长壮了,爷爷早已没力气拉他回来了。老孙仍是抓住小孙的手臂,想拉他回来,但小孙只手一甩,老孙就落在后面。小孙回头看时,见爷爷已倒在地上。
“阿公,您没事吧?”小孙想把爷爷摇醒,但没有成功。于是小孙赶忙把爷爷拉回家中。过了大概半个小时,老孙才醒过来。
“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爷爷醒来时见孙儿这样,连忙说,“好啦,阿公没事,你不用这样。”小孙见爷爷醒来,心中很是高兴。老孙接着说,“都是阿公不好,把你关在上面这么久,让你受了这么多委屈,真对不住你了。好了,我们上去吧。”
又过了几日,老孙继续在楼上陪着小孙。
“孙儿啊,你还记得我的阿公吗?”
“就是那个清朝的科举状元是吧。”
“对,阿公的家族就是被他兴旺起来的。他可是一个状元,你想想,状元的后代不识字,这难免有些说不过去吧。”
“这个……现在人人都在干农活,谁还识字啊。”
“阿公认识啊,我年幼时还被我阿公教过啊,只是现在已经有些忘了。不过阿公还是可以教你啊,怎么样,你想不想学啊?”
“想啊,想啊,阿公,你快点教我吧。”再在此之后,老孙每天都教小孙一些字,小孙毕竟还是很聪明的,很快,他就学会了几百上千个字。而后老孙又给小孙买了许多书,古今中外,应有尽有。在当时那个年代,买这么多书是非常困难的。小孙很快就把这些都看完了,有些精彩内容甚至还能背诵呢。
而后,小孙又提出许多新要求,他想读更多的书籍,比如有关资本主义的书。这可倒为难爷爷了。现在市面上卖得最多的是《毛主席语录》,那些书都要靠老孙费劲千辛万苦才找到的,现在小孙居然说要看禁 书。这真让老孙犯了难,他该怎么找这种书呢。
他忽然想起以前的一个好朋友,他以前是专门研究资本主义的,他那里兴许还有些什么好书,就去那里打听一下吧。老孙收拾了行李,给小孙留下了许多粮食,便出发了。这友人的家还真远啊,得翻过几座大山,也不知道老孙这身子吃得消不。但老孙为了自己的孙子,还是走到了这友人家。
这友人一听说是老孙来访,赶紧请他进来坐。这位友人姓吴,也有70来岁,当年也是老孙那个村的地主,只因为解放军进村,他才搬出去。他搬到这儿附近的县城,在这儿的一个古园里居住。他以前还有许多藏书,可因为文化大革 命,他的一些有关于资本主义的书被收缴了,现在他还私藏了一些。
“你说什么,你要借资本主义的书籍,你不要命啦。”他一听说老孙的来意后大叫。
“我还不是为了我孙儿,他想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我就只能靠书籍了。”老孙冷冷地回应道。
“可你应该也知道,现在的走资派的命运。我劝你还是快走吧。”
“我现在已经是走资派了,我还怕什么。”老孙说得理直气壮。
“好吧好吧,我拗你不过。我给你一本《资本论》,你自己要小心。”老孙拿了书以后赶紧走回家,途中遇见几个检查行李的,还好老孙聪明,他将书用一个红书皮包住,他得以顺利通过。
老孙回到家中,这可让孙儿高兴坏了。一打开书,却发现里面有太多专业名词,小孙根本看不懂。比方说资本,生产,生产力,生产关系之类的名词他根本没听说过,但小孙仍努力理解。
“资本应该就是指钱还有粮票吧,生产就是种田,种田叫做生产粮食,生产力嘛就是种田插秧的力气,插秧力气不可以太大,也不可以太小,太大会把秧苗插死,太小又插不下去,所以说,生产力应该不大不小才好。至于生产关系,这个就有点难理解了,应该就是生产出来的粮食和我们吃下去的粮食之间的关系吧。也是,因为人民公社的成立,每个人分到的粮食都一样多,所以人们就会想,我干嘛要多干活呢,反正干多干少最后吃得都一样多,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那么每个人都不干活,最后每个人都没饭吃了。阿公,还好你没加入人民公社,不然,我们也要饿肚子了。”
小孙就这样开始钻研这本他完全看不懂的书,实在不明白的专业名词,就把它换成自己熟悉的字,像上面的那样。还有一些不是名词的词,比如绝对和相对,他就从人们的日常对话中去理解,人们常说“我的粮食绝对有多少斤”,那么绝对就是肯定的意思,那么相对就是否定的意思,但是听上去又不像否定,那就理解为半肯半否吧。还有价值是什么意思,他又一想,人们常说东西值多少钱,应该就是指它的价值有多少了。
《资本论》还有许多书伴随着小孙的成长。小孙也在书中慢慢地长大了,他渐渐懂得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他也有了对这个社会的看法。爷爷仍然讲着他以前的故事,虽然这些故事已经讲了不知道多少遍了。
“阿公,我问你,什么是封建啊?”这天,小孙带着困惑已久的问题去问爷爷。
“封建?我不是早跟你说过吗,我们这些人,在以前就被称作封建大家族。”
“可我还是不明白封建是什么意思?您只告诉我你们叫做封建大家族。”爷爷被问得没法了,只好说,“简单来讲,就是把国家的大门封起来,才能有建树。”
小孙还是一脸迷惑:“可要真是这样,那为什么毛泽 东还要打倒封建势力啊。其实毛泽 东说的有些话是对的,比如让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价值。”
老孙听到这时突然脸色大变:“你看了那姓毛的说的话了,我不是叫你别看吗?他妈的姓毛的说的都是胡话。”小孙身上掉下一本红色的书。
“把它交出来,给我。”老孙使劲想把书从小孙手中抢过来,小孙却始终不让。小孙回头一想,便缓缓地松手了。“其实,《资本论》并不是一本关于资本主义的书,它反而写了有关无产阶级的情况,其中的某些话,和毛泽 东说得差不多。”
夜里,老孙和小孙一起在阁楼上睡觉,他们一同作了这个阁楼上的梦。半夜,老孙从地板上醒来,坐着。他看见旁边的小孙正熟睡着。老孙摇了摇小孙,问了一句:“睡了吗?”但小孙没有反应。
老孙便背对着小孙,在墙边弄出点动静。小孙觉得奇怪,便睁开双眼。老孙突然又问了一句:“睡了吗?”
小孙只好回答:“没睡。”
“我们聊聊吧。”小孙立刻起身,想站起来,头又撞到了楼顶。
“阿公,在你心里,怎么样的世界是最美好的啊?”小孙问道。
“我,我还是喜欢以前的社会,一家老小,全都聚在一起。我的阿公生有3个儿子,我是他的大儿子的孩子,所以阿公最疼我。我爸爸就我一个儿子,我的大叔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二叔也有一个儿子。我们一家人一直很和睦地生活。还记得小时候,我们一起玩捉迷藏,放风筝。我特别喜欢跟表妹玩,我后来喜欢上了她。我们就家就是个封建大家族,我阿公是家长,他说什么我们都要听,阿公答应了我,我便娶了表妹。我的爸爸和两个叔叔都是经商的,他们的生意做得很红火。在内战的时候,他们把生意交给了我,哪知这时国民党把税收调高了,我差点破产。后来我带着儿子逃到这个村子里,继续我们的经营,后来解放军入村,他们看我们是地主家庭,便把我们的家产给没收了,还把我们在这里买来的农奴给释放了。当时我们对农奴也确实有些压迫,这也就是他们现在为什么这么恨我的原因了。是啊,现在世道变了。“老孙发出一声叹息,”孙儿啊,你要是早生几十年该多好啊,你就能生活得好一点,没准,你也能有个喜欢的表妹。”老孙又是一声叹息。
两人又沉默了一会儿。“阿公,这就是你向往的生活啊。阿公,我可能想的不像你那样。《资本论》上说了,资本家榨干了无产阶级的血,现在,无产阶级自己当政了,但他们却自己榨干了自己的血。因为中国的平均主义,导致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人们总是想反正干多干少结果领来的粮食都一样,所以他们便不再干活,人们的生产力便减少了,这样还不如资本主义社会呢。可资本主义也不好,因为资本主义是富了一阶人,穷了一大帮子,这样也不好。其实总的看上去,人们之所以活得辛苦,主要在于人心。每一个人都只为着自己的私利而生存,却不顾及这世上的其他人。我想,如果人心变好了,那么这个世界才能变得更加美好。”小孙沉默了,两人便继续睡了。
梦醒了,天亮了,你却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