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过了半个月,所有材料几乎要耗尽,大家的斗志在慢慢消磨,但不能前功尽弃,只能苦苦坚守在岗位上,费力节省每一样材料和粮食,一日一日地熬下去。
又过了一周时间,终于迎来了转机。
钱到了,药到了,粮食到了。
建房屋,修堤梁,通沟浍,治病患,煮粥。
所有小分队又开始满怀斗志,兢兢业业做着自己的工作。
赈灾工作完成得出色,百姓知道了御史大夫的名,知道了工部侍郎的姓,在空闲时候找认识了的太医和京城名医讲一讲自己的疾痛,开几个方子。
走在路上时不时有刚认识的人跟我打招呼。
穆朝每15日会发行邸报,刊载官方文件、朝廷动态、地方要事、边塞战报。
邸报记述了赈灾进程,发行到各地,各部门的事迹广为百姓所知,并得到百姓的传颂。
对于此次南下之行,我排除了所有会给心怀不轨的人留下把柄的可能:
赈灾银两是户部侍郎核算后直拨灾户的,不存在层层克扣的情况。
受灾民众得到救治,药尽其用,大部分人正在好转。
房屋重建有序进行,没有灾民暴乱情况。
治水是一个长久的工作,工部侍郎和手下殚精竭虑。
所有事项公开透明,并在邸报的作用下流传甚广。
南方水患已除,最大的问题就是边塞和丞相那边的动向了。
邸报也印着边塞战事,最新的邸报显示,边塞战事打得紧,太子带军夜袭敌军,夺回三座城池。
其中没有提到周攸宁。
我在京中留了眼线,留意太子妃和丞相的动向,丞相已在西郊屯兵数万,精兵三千,恐怕就快有下一步动作了。
老皇帝的身体每况愈下,可能过不了这个冬季,江山就要易主。
原书快结尾处:南下赈灾的队伍遇上鼠疫,全军覆没,发生鼠疫的茗县被封闭,邻近几个县因担心鼠疫传播到自己县,更有偏激者或是受人指使者,带头放火烧了茗县。
一夜之间,曾盛产茶叶,经济繁荣的一大县,成了一堆废墟。
边塞战事告捷,副将带军驻扎边塞,以守边疆安稳。
太子日夜兼程赶回京城见病重的皇帝,途中遭遇埋伏,被擒。
皇帝驾崩,太子妃登上帝位,朝中大换血,所有老旧官员被擒,换上了新的一批。
有丞相支撑,太子妃稳坐帝位,指点江山,何不得意。
太子被女帝囚于冷宫中。
“我竟是低估了你的能耐啊,婉兮。”
“是太子对我不仁。”
“呵,我不仁,你以为我不知道你那贼老爹将你嫁给我打的什么注意,这些年,从你嘴里透露出去的消息不少吧。”
“太子既知道我在你身边的用意,为何还留着我,难不成,是舍不得?”女帝带着挑衅的语气,拍了拍太子的脸。
“太子可知道,为何你整日在外人面前装得花天酒地,沉迷美色,不问政事,让人误以为,你不过是扶不上墙的烂泥,我却能清清楚楚知道你的动向。”
太子沉默了,这也是太子百思不得其解的。
自己计划得滴水不漏,朝中势力暗中倒向自己,丞相身边安插了眼线随时汇报丞相一举一动,已经掌握了充分的丞相的罪证,会陆续有官员弹劾丞相。
即使皇上念及老臣功高,没有处罚丞相,也有安排在醉清香的大批杀手等着宰了丞相,下一步,丞相背后的势力也会被连根拔起。
虽说边疆战事突然,即使自己不在京城,计划却可如期进行,但离京期间,不仅丞相安然无恙,自己也遭遇了埋伏 。
“太子怎么不问问你心爱的小美人去哪了?”
“蓁蓁?你把他怎么了?”(蓁蓁就是第一章太子搂着的那个小美人)
“太子殿下这么重情,还担心一个安插在你身边的眼线呢?”
“你!...”
“蓁蓁啊,可是我的亲妹妹,身体不好,庙里师父说让养在庙里,对外没有说过这个女儿。接了父亲的指令,才在你面前故作身世可怜,让你以为你救了她,顺势成为你最得力的手下,她给你挡的那些刀啊,为你苦思的那些谋略啊,都是假的,哈哈哈哈哈。”
太子气急,然手中无势力,不得发作,一日后,在后宫中失踪,宫人遍寻不得。
番外或有提及太子的去向。但还是那个问题,我没看完。
原文看得实在太草率了,出征那块在中后部分,看结尾时都不知道谁是谁,只认识个太子妃和太子。
在攸宁表明要助力太子之时,我已经按原书中太子妃所说,让他告诉太子蓁蓁是卧底。
万一太子倒了,身边的人都要跟着遭殃,攸宁和我及身边的人必受牵连,所以必得精密谋划。
太子已经重新部署了,这次,知道了症结所在,结局会有所改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