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都城,金陵,亦称应天(今南京)。
皇宫,御书房。
御书房内,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正端坐在龙椅上,并没有穿龙袍,只是穿着一身绣有金盘龙纹样的常服,略显苍老的脸上英气勃勃,尽透着一种王者的威严。
此刻,站在朱元璋面前的还有两个人。
一个是体貌雄伟的中年人,此人身穿黄色飞鱼服,腰板挺的笔直,正是锦衣卫指挥使蒋桓。
另一个则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少年,大约十五六岁年纪,稚嫩的脸上略带有几分书生气,此少年是朱元璋的长孙朱允炆【注一】。
朱元璋一双黑得深不见底的瞳仁正静静地注视着前面的两个人,也不言语。
偌大的御书房中充满了一种冷峻威压的气氛。
蒋恒、朱允炆两人均是面色紧张的立在那里,大气也不敢喘一下。
“知道朕叫你们二人前来,所为何事吗?”朱元璋突然开口问道。
蒋恒、朱允炆两人相互对视一眼,虽然能大体猜测到皇上所指的事情,但谁都不敢先于对方提及这件事情。
“微臣不知。”
“孙儿不知。”
两人几乎同时说道。
朱元璋深邃的双眸看了他们一眼,仿佛是要把他们看穿了一般。
“蒋恒,对那个孩子的调查结果如何了?”朱元璋向蒋恒问道。
“回皇上,经过微臣多日调查,那个孩子的踪迹现已查明。”蒋恒恭敬的回答道。
“朕不想再让他活在这个世上。”朱元璋淡淡的说道,看似平淡的话语却有一股不同寻常的威严。
“微臣遵旨!”蒋恒躬身说道。
刚说完,嘴角不禁一阵抽搐,蒋恒有些敬畏的望着朱元璋,神态有些恐慌不安,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朱元璋淡淡的瞄了他一眼,没理他,反而对一边的朱允炆说道。
“允炆啊,这次皇爷爷让你来,是要让你随蒋恒指挥使一同前去,出去历练历练,帮皇爷爷访查一下民情,你可愿意啊?”朱元璋一改先前的威严,亲切的说道。
“孙儿愿意,孙儿领旨。”朱允炆恭敬的说道。
“嗯,好,允炆你先退下吧,在外面候着,皇爷爷还有几句话要和蒋恒指挥使说。”朱元璋和蔼的轻声道。
“是,孙儿告退。”朱允炆躬身说道。
随后缓缓退出了御书房。
此时偌大的御书房里就剩下了朱元璋和蒋恒两人,太监、侍卫早被朱元璋赶了出去。
朱元璋冷冷的看着蒋恒,缓缓道:“你有什么话,就说吧,朕恕你无罪。”
蒋恒不敢直视朱元璋,小心翼翼的说道:“皇上,那个孩子的身份不同寻常,经过微臣多日的调查,发现江湖上的各方势力均有所涉及,那日微臣挑出十支精英队伍前去刺杀,可结果,其中九支队伍还没到达预定地点就被不明身份之人全部杀害,剩下的一队,最终也被救他之人歼灭。而且……而且最近蓝玉的事情使得民怨沸腾,江湖上也是议论纷纷,只怕,只怕……”
“只怕什么!难道他们还反了不成!”朱元璋一拍桌子,大声喝道。
蒋恒吓得面目惨白,“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颤道:“皇上息怒,皇上息怒。”
“蒋恒,蓝玉的案子可一直是由你办理的吧。”
“微臣该死,微臣该死。”蒋恒吓得磕头如捣蒜。
朱元璋沉默片刻,缓缓道:“你先起来吧。”
“谢皇上。”蒋恒又连忙向朱元璋磕了个头,站起来立在那里。
“朕要让你不惜任何代价去完成这件事情,谁要敢阻拦就一并杀了!”
“是,微臣遵旨!”蒋恒郑重的说道。
朱元璋像是在对蒋恒说话,又像是在自言自语:“整个天下朕都能打下来,陈九四【注二】和北元蛮子都败于朕之手,还惧了江湖上这些乌合之众不成。”
作为一个凭真刀真枪闯过来的开国皇帝来说,是不会畏惧武力的。
但之前的朱元璋对宇能控术这一套却不以为意。毕竟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玄牝石还未曾重现江湖,第一宇控期留下来的宇控遗族依然在偃旗息鼓。
直到朱元璋坐稳江山,登基称帝之后,随着玄牝石的重现,释放了千年宇能,才算进入了第二宇控期。
所以朱元璋并不了解什么宇能控术,在他的心目中,只有庞大的军队和强大的武器才最可靠。
但朱元璋毕竟是朱元璋,一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拥有军政大事了然于胸的能力,和垂拱而治的政治天赋。
朱元璋一直敏锐的嗅着天下的风云变幻,这几十年来,表面上对江湖上的事情不管不问,但暗地里,他早就有所准备了。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朱元璋不是不做,他只是在等待,等待那道“东风”。
他要借那道东风,清除掉一切对大明政权不利的因素,哪怕是星星之火,也不允许存在。
特别是最近这群乌合之众居然明目张胆的大规模聚集,这是朱元璋决不能容忍的。
整个宇控江湖是他大明江山的最后一个隐患,必须除之!
“皇、皇上,微臣以为此事太过危险,让皇长孙前去会不会有些不妥?”蒋恒小心的开口问道。
“允炆天性温和仁慈,不懂得人间险恶,朕想借此事让他见见这人世百态。不过,具体的事情就不要让他插手了,蒋恒啊,允炆的安危就由你负责了。”朱元璋威严的脸上竟有了几丝哀怨,可以看得出,朱元璋对这位皇长孙是非常疼爱的,甚至已经到了一种无可附加的程度。
“微臣明白,微臣定当誓死保护皇长孙的安全!”蒋恒郑重的道。
“嗯。”朱元璋缓缓的点了点头,两只深邃的眼睛看着一旁的雕龙刻凤的青铜香炉有些出神。
御书房里安静了片刻,朱元璋略有些苍老却极具威严的声音再次传出:“蒋恒,你退下吧,朕想一个人静一静。”
“微臣告退。”蒋恒躬身行礼,缓缓退了出去。
朱元璋坐在金椅上沉思着他的心事,即使是贵为天子,也有许多不尽心意的事情。
“标儿啊,你为何要离朕而去啊?”朱元璋低声自喃道。
太子朱标的突然病逝,令这位年过半百的老人震悼不已,生痛欲绝。正是处于对自己长子朱标的喜爱,朱元璋才将储君的位置有意留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
可是朱允炆不管是年纪还是资历都太浅,难以服众。
所以朱元璋要在生前把所有的祸患都铲除掉,要让自己的孙儿安安稳稳的继承皇位,将大明江山传承万代。
朱元璋要行动了,其实他很早就行动了。
只是,能够看透朱元璋一切行动的人,又有几个呢。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整个天下都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朱家手中!
……
日昏时分,暮色似血,彤云如絮。
有两个人耸立在数十丈的城墙之上,暗黄的残阳照在两人身上,独添了几分神秘与沧桑。
其中一人高大魁梧,盛气凌人,稳稳地站在高高的墙头之上,仿佛铁塔一般。正是锦衣卫指挥使蒋恒。
此时他已经换了一身便装,但那雄伟之态却未因此减少半分。
另一人则是长的青面獠牙,甚是丑陋。不但身材矮小,而且还有些腰弓背驼,站在蒋恒的旁边更显的瘦小可怜。
但是只要仔细的看过他的眼睛,任谁都不会有半点的轻视之心了。
那是一双异常凶狠的眼睛,是一双能令人产生恐惧的眼睛,在黯淡的皇城墙上,犹如两颗明珠,明亮夺目,但这是一种充满杀气的明亮,就像是一只四处觅食的孤狼所具有的眼神。
“贪狼,你先去查看一下情况,记住,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个孩子的命!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蒋恒突然开口,打破了先前的宁静。
“属下明白!”那个叫贪狼的人简单的应道,声音里透着一种苍凉,让人不寒而栗。
“还有,别太低估那群小孩的实力,他们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弱,随后我会让七杀和破军前去接应你,你去吧。”蒋恒背对着他,望着西侧的斜阳,淡淡的说道。
“是!”贪狼快速的应了一声,便像一阵风般离开了此处。
贪狼短小精悍的身子穿梭在黯淡的大地上,两眼放着荧光,如同一只追捕猎物的饿狼,凶猛无比,快如疾风,向着他的目的地飞奔而去……
高高的皇城墙上只耸立着蒋恒高大挺拔的身影。
蒋恒低声自喃道:“皇上啊皇上。‘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微臣还是懂得的,这天下一日不平,锦衣卫一日就不会倒。微臣眼瞅着一个个开国名将功臣死于非命、不得善终,臣蒋恒不想成为下一个。”
【注一】明惠帝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因早慧、孝顺和正直,深得祖父朱元璋的钟爱。太子朱标病逝后,朱元璋将朱允炆视为储君。
【注二】陈九四是陈友谅的小名 陈友谅为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沔阳(今湖北省仙桃市)黄蓬山人。曾被朱元璋视为最大的对手,后于鄱阳湖之战中败于朱元璋,随后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