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一)二祖宗初掌印(上)
书名:闲话《大明王朝1566》 作者:北宫伯玉 本章字数:3178字 发布时间:2022-03-26

本篇参考剧情第二十五集

 

听老恩师谈起了师兄赵贞吉,张居正心中隐隐划过一丝不快,斟酌了片刻,郑重其事地说道,“赵贞吉左支右绌也是很难,浙江藩库空虚,他们只好将徽商收买沈一石作坊的五十万银两先充做军饷。军情如火,杯水车薪。当务之急是否命浙江立刻抄没郑泌昌、何茂才的家产,以解危局?”张神童不着痕迹地点出来师兄私自变卖沈一石家产的事,还刻意提到了“徽商”,似乎是在暗示自家师兄和他严党那位好基友,在经济上还有些不清不楚的瓜葛,上眼药的最高境界便是大象无形,初听起来不觉有异,再仔细品品方能尝出其中真味。张居正手下笔走游龙,话音刚落一张写满字的笺纸便送到徐阶面前,上面写着,“赵贞吉首鼠两端令人不解,倒严在此一举,他为何将海瑞审讯郑泌昌、何茂才的供词作另案呈递?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当务之急必须将海瑞审郑泌昌、何茂才的供词呈奏皇上。”

 

这就是一心两用的弊端,张神童嘴上说的周全,可下笔却异常耿直,“首鼠两端”四个字一出,师兄弟之间的那点儿塑料兄弟情便宣告破功;“倒严在此一举”,这应该是现阶段清流鹰派从上到下的共识;至于说为何将海老爷审的供词另案呈递,赵贞吉主要考虑的还是撇清自己的责任,谭伦要清君侧、海瑞要给道长上课,赵大人虽然拦不住手下鹰派那帮狠人,但对道长总要有个交代才是,从一开始就把自己摘干净,省的将来惹毛了道长,一蒿子打倒一船人。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就更扯了,首先这压根儿就不是什么机会,分明是个坑,而且是那种一跳进去就出不来的坑。为什么后面赵贞吉能顺利入阁,高拱也能重回内阁,而张居正却只能退居幕后去给万历当家教,搞的自己后面二十集都没啥露脸的机会,还不就是因为这会儿张神童表现的太抢眼,上蹿下跳的到处串联搞事情,事后等道长腾出手来,张师傅第一个就被安排的明明白白,所以说年轻人锋芒毕露,终归不是什么好事。

 

按照徐阶的性格,就算没有吕芳攒的那顿花酒,也不可能被自己学生忽悠着去趟倒严的浑水,还扯什么“当务之急必须将海瑞审郑泌昌、何茂才的供词呈奏皇上”,算算时间供词这会儿差不多都该过黄河了,即使道长没闭关,张神童你打算拿啥去呈奏道长阿?徐阁老看了看面前的笺纸,又抬起眼皮瞟了一眼自己的学生,心说这毛头小子还是太年轻了,随即语重心长地说道,“一个郑泌昌、一个何茂才所贪墨的赃财,也未必能解得了危局。赵贞吉的难处比你我想的还要大呀”,说罢提笔用力在纸上打了一个粗粗的红叉。徐阁老话里有话,分明是告诫张居正,不要以为有了海瑞审的供词,清流鹰派就可以在朝中兴风作浪、为所欲为了,大明的水深着呢,真跟严党动起手来,到时候谁胜谁负还不一定呢。至于赵贞吉,张神童麻烦你给解释下,什么特么的叫“首鼠两端”,你怎么知道这“另案呈递”不是老恩师在背后授意的呢,你当你师兄是郑泌昌、何茂才嘛,自己一拍脑袋就敢往粮船上挂灯笼,顺手还把牢里的倭寇给放了。

 

看着眼前那个血红的大叉子,张居正眼神一跳、心中一紧,想不到师兄的眼药没上成,反倒是自己在老师那里失了分,害人不成反累己,这一波血亏。给师兄抹黑的事暂且不提,听老恩师这个口风似乎对倒严一事还有所保留,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清流鹰派隐忍多年,一朝发难、功败垂成在此一举,张神童决定再争取一把,定了定神,硬着头皮说道,“阁老,既然郑泌昌、何茂才所贪墨的赃财不能挽危局而灭贼敌,那朝廷更应该命赵贞吉去抄没其他贪墨官员的财产!大明的安危系于东南,打好了这一仗,上解君忧、下解民难。阁老,天下之望,这副重担,大家都期望您挑着!”明人不说暗话,张神童也承认想要“挽危局而灭贼敌”,光靠海老爷审的那份供词肯定不够,除了鹰派这边使劲儿,鸽派那边也得配合才行。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要想打好倒严这一仗,清流这边已是万事俱备,就差一个带头的领军人物了,现在兄弟们都眼巴巴地盼着徐阁老站出来高举旗帜、振臂一呼,只要老师肯带头,兄弟们这就撸起胳膊、褪了裤子,跟严党他们干到底!

 

还是一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张神童当初忽悠海老爷用的是,“天下人之母、天下人之女”,如今忽悠老恩师说的是“天下之望”,嘴上谈的是“天下”,心中想的却是“送死你去、黑锅你背、桃子我摘”,重担全靠别人去挑,从来都是死道友不死贫道,不得不说,在厚黑一道上,张神童确实得了老恩师之真传。张居正的这碗鸡汤,最多也就是忽悠一下海老爷这般有志中年,拿来对付老恩师徐阶,明显属于班门弄斧了。什么样的老师自然就能教出什么样学生,张神童你想想你自己,再想想你师兄赵贞吉,你老恩师是个什么尿性,你自己心里没点哔数嘛。

 

徐阁老有些无语地看着爱徒在自己面前班门弄斧耍花枪,心中颇不以为然,好似四两拨千斤一般云淡风轻地说道,“重担要大家来挑,你们兵部也可以给赵贞吉去公文嘛”,说罢站起身,把公文装回信封轻轻递了回去。老恩师的态度很明确,倒严这幅重担自己可挑不动,谁愿意挑谁挑,拜托你们这群年轻人,下次作大死的时候可千万别连累老人家我。年轻人想做事,敢打敢冲确实值得鼓励,放手施为便是,为师还能拦着你们不成,只不过你师兄那边听不听招呼,那就不好说了。张居正心里清楚,自己也是出了阁的人,老恩师不发话,师兄那边根本不会鸟自己,既然决心要做,那就要不遗余力,不甘心地试探着问了一句,“那兵部可不可以说,是奉了内阁的指令下的公文?”

 

拉大旗作虎皮,兵部当然可以说是奉了内阁的指令,只不过兵部管的再宽,似乎也不该直接插手地方的司法案件吧,这明显是逾矩了。一边是司礼监和内阁的急递,徐阁老亲笔写的公文;一边是兵部号称奉内阁指令的公文,出自师弟张居正的手笔,赵贞吉会如何取舍,简直不言而喻。其实徐阁老内心深处并不认同张居正此时的做法,倒严这趟浑水轻易蹚不得,适度参与展现一下存在感,浅尝辄止即可,可如张居正这般站在前台卖命冲锋,实在是有些不智。刚才一番对话,老恩师早已摆明了自身态度,更是暗中提醒了几次,最后那句“你们兵部也可以给赵贞吉去公文嘛”,明显是在反话正说,奈何自己这个学生不听劝,打定了主意要火中取栗、铤而走险。既然劝不住索性也不劝了,焉知张居正此举是不是裕王授意的,徐阶思忖了片刻,眉头微皱,用恨铁不成钢地语气叹了一句,“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张居正躬身告退,快步出了内阁,寻了一个僻静处,将自己写的那两页纸撕得粉碎。

 

画面一切,只见陈洪座在案边,双眼直勾勾地盯着那四面刻着龙首的金色印盒,双手扶住印盒缓缓提了起来,一方赤红色的御玺映入眼帘。陈公公屏住呼吸,迫不及待地双手按在御玺上,不由自主地抚摸揉搓起来,这御玺触感冰凉、圆润,令人神魂颠倒、爱不释手。陈洪用手轻轻掀起御玺,把脸凑了过去反复端详印底那几个大字,一阵心神摇曳似有一股电流游遍全身,仿佛直入了云端而浑然忘我、不能自己,自从净身入宫后,何曾有过此等绝妙感觉。对着御玺把玩许久之后,陈公公盖上印盒,眼角含春、嘴边挂笑,兀自坐在案边一阵回味,进入了一种玄而又玄的贤者时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为了这方大印,陈洪隐忍多年,付出了太多太多,看准机会果断背刺干爹,终于得偿所愿,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正当陈公公忘乎所以、神游物外之时,门外忽然传来一声聒噪,“禀二祖宗,奴婢们给二祖宗送内阁票拟来了!”陈洪忙敛住心神,收了嘴边的笑容,眼底闪过一抹狠厉,目光锁定在两个抱着公文的小太监身上。职场里如果遇到副职领导,除非是书面行文,一般口头称呼绝不会提这个“副”字,这大概算是基本的职场社交礼仪了。称呼里加个“副”字,便已经是失礼了,严嵩是阁老,严世蕃是小阁老;吕芳是“老祖宗”,明明可以管陈公公叫“小祖宗”,这“二祖宗”的称呼又是从何而来,见到大领导嘴里还不干不净的,怎么难听怎么喊,不用问,喊“二祖宗”的这货一准儿是干爹留下来的芳草,搁这儿故意恶心陈公公呢。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