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三步曲终泡汤
书名:长河涛影 作者:马驰千里 本章字数:5245字 发布时间:2022-03-25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任必长毕竟是这条路上的老手,他告诉张民德,裴跃升不收不要灰心,总能找到吃腥的猫。

听说现在郑小立正在各个单位主抓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八荣八耻,来了地税局几次和高山已经熟悉,高山对郑小立也很尊敬,如果郑小立能给他说句话量他也不敢顶着来。

想想办法从郑小立那里打开一个缺口,这事就还有希望。

张民德对此事挖尽心思费尽心机,他接触不上郑小立,却打听到了徐艳丽。

一天他开车尾随徐艳丽叩开了她的门。

刚开始徐艳丽对他还是横目冷对,当他把两叠钱放在鞋柜上的时候徐艳丽才有了笑容。

张民德没有沾徐艳丽给他倒上的茶水,却把求郑小立为他说句话的要求讲给了徐艳丽。

徐艳丽很精明,她没有告郑小立说她收了人家的钱,只说是她和张民德的老婆是要好,人家平时不曾开口求人,现在有了难处,还请顺便帮他个忙,否则会让人看不起。

郑小立对金钱的爱好还远远不比名誉。

他可以不要钱却不能让人看不起。

一听徐艳丽在他耳边吹拂春风心就软。

第二天不假思索地给高山打去了电话。

这一出着实让高山措手不及,心下为难进退若谷。

接受,不可能达到他的要求。

不接受,明显是要惹恼这位正是旭日中天的郑副书记,未免会给将来各方面的工作设下障碍。

情急之下不由首先想到了市局,就向温思清汇报了一下现在的窘况和处境。

过了一天后温思清返回电话说,市局对这件事不好插手也不好隔空指挥,只能按照你实际的现状凭你自己的智慧先做周旋,不过不管发生什么最后的底线不能突破,国家的利益不能让步。具体怎么做就要看你们处理事情的能力了。

温思清的话不多,可以想到一定是市局领导经过研究后的回复,可见市局对他的信任,不过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市局通过这件事对他本人素质的考验。

高山苦思冥想,费尽心思,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个万全之策来。

在别无办法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突然眼前一亮。

他受到了两个字的启发,也可以说受到了温思清给他回复的启发。

温思清在回复中提到两个字——你们。

对呀,他猛然醒悟过来,遇到事情还有组织有团队,再大的事都不是个人的事。

可他总有种预感,煤矿既然能直接找到冯阳地税一把手,能找到县委领导,难道就不会找到哪位下属?

或吴玉春,或任必长,或王占刚,他们可都是冯阳本地人,找起来更方便,更便捷,更容易。

可是多少天过去了,没有听到他们对此事有任何反应。

这说明什么?欲盖弥彰?或许是有人在背后与其串通一气?通风报信?出主意想办法?

几个可疑的人依次排列在他的大脑中,冯清水不可能,因为这件事的一手做成者就是他,没有他的检查结论也就不会有后来这些麻烦事的生成。

吴玉春有嫌疑但可能性极小,在这个案情上吴玉春还极力要求过上重大审理委员会。

而王占刚对选案了如指掌,假如他和张民德关系不一般还会在选案表上签字?不过也说不来,即使原先关系一般或者压根就没有关系,当稽查局查出问题后,张民德再去找到他呢?也未可知。

任必长在这件事上就像一个局外者,好像与其无关,一直不露声色,这让高山摸不透。

有心与任必长商量一下听听他的主意,又觉得有点不放心。

他觉得市局把那十万元的事按着是不是就是想让躲在后面的人露面?在事前真相没有明朗之前还应该对班子内除史建国外的所有人保持谨慎。

高山经过思量和权衡决定在“你们”这个圈子内疏散集中在他身上的压力。

于是就同意了吴玉春提出的由重大审理委员会来审理此案的建议。

他要借此机会听听大家都怎么说,也好借此次会议的结论来搪塞和应对来自郑小立的压力。

不过意料之中的是在冯清水介绍了该煤矿的偷税事实后,没有一个人持不同意见的。

所有人都一致同意稽查局做出的处理建议,并同意将此处理建议确定为重大案件审理委员会最后审理决议,任何人不得变动,并将严格执行入库。

这样的结局一点都没有出乎高山的预料,只要是稍有点脑袋就不会在这种情形下说出有悖于税法的话来,那样会让人产生怀疑。

对于任必长来说就有点失意。

当他初听要上重大审理委员会审理张民德的税案时心中不免还有一种得意。

他认为稽查局提交的正是时候,就像是要把高山架在了火上考,正中下怀。

他收了人家的钱还想在台后观戏,天下哪有那样的好事!

看你在会议上如何诡辩表态,如何给张民德的偷税解脱。

他要在这个会上看到高山的尴尬。

可是随着会议的结束反而使他感到异常失落。

他不禁没有看了高山的好看,而且还真的就在会上对张民德的事情做出了不利的决定。

他不能不把这个糟糕透了的坏消息传递给张民德。

张民德只好再去找徐艳丽。

郑小立听了徐艳丽的枕边风,心中不由生气,就兴师问罪地拔通了高山的电话。

高山的口气虽然软绵绵的却是一推六二五,把事情推给了地税稽查局。

他说稽查局具有独立的执法权力,县稽查局检查的税案是直接对市局稽查局负责。

他们的业务直接受市局稽查局的指导和管理。

更让人有怒不能言的是他最后还建议让郑小立亲自去市局稽查局找一下领导。

郑小立是何许人,一听就知道高山在推脱此事,什么市里省里的,还不都是一种托词!

不就是一个小煤矿的那点税,差他不少什么多他也顶不上大用,简直就是顾弄玄虚!

心中虽极其不满又无可奈何,只能把高山的话让徐艳丽转达张民德。

张民德在徐艳丽回复之前已经了解了内情。

自有任必长通风报信。

高山不禁不给解围还把事情弄到堂上公议,让张民德完全不能理解,也完全不能接受。

任必长的三步曲唱完,不仅没有为张民德解掉忧愁,反而使张民德又赔了夫人又折兵多送了十四万,让张民德欲哭无泪倍加愤恨。

气昏了头的张民德已经到了气急败坏的地步。

他在把税款、滞纳金、罚金全部交清的次日直接把高山收受他贿赂的事情举报到了县检察院。

县检察院接到举报后立即成立了办案组。

但由于张民德只能出示该煤矿的银行现金提取证明,没有提供可以证明高山收钱的具体证据,只能在不惊动高山的情况下开展取证工作。

第一步就是在各个银行检查高山及其配偶的存款情况。

其二调取那片小树林周边仅有的几个监控录像。

其三是调取地税局的所有监控。

第四是向走访高山周围的人进行调查取证。

第五对嫌疑人进行谈话询问。

当然这些都有个时间问题,需要慢慢地一步一步来。

在前几步的调查中尽量不打草惊蛇。

郑小立在张民德举报的当天晚上就知道了这个情况。

三天后就借公事之名到检察院走了一遭,特意提出高山案。

他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要让检察院知道县委对这件事也很重视,督促他们竭力秉公办事以免放水。

随着调查工作的进展,使检察院的调查人员不由地兴奋起来。

因为他们掌握到了一个很关键的证据,那就是路上的监控和地税局的监控。

从这两个监控中完全可以断定,原先张民德手里提的包子在一个多小时后到了史建国的手里,而且他和高山随行。

可以断定张民德行贿的事实真实存在。

而收受贿赂的不仅是高山一个,还有一个共同犯罪对象史建国。

检察院的领导通过对案情的分析一致认为证据确凿有力,可以和高山与史建国进行正面接触。

于是对二人送达了传唤令。

不说二话就把他们请到了检察院,并且对他们的办公室进行了搜查。

高山他们被请到检察院后检察长带着捉摸不透的笑容接待了他们。

当然,给他们端过来的是一杯白开水。

检察长对这种职务犯罪的人都是一副笑脸一种态度,让所有人都会感觉到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法度威严。

高山和史建国面不改色,假装不知检察长把他们请来这里的意图。

检察长接着就正襟危坐地收起笑容,一针见血地向他们开始了问话,口气仍然显得温和:“高局长,史组长,知道为什么把你们叫来吗?”

两个人用一副纳闷的样子同时摇了摇头故作不知。

检察院的老领导对这种情形是司空见惯的事,心中思忖,事到如今还在心存侥幸,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呀。一会把证据摆到你们面前看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

正在寻思之间,突然有个办案人员在检察长的耳边嘟哝了几句。

检察长疾步走向他的办公室。

轻轻地接起了一个电话。

还没等他问,对方就直截了当地做了自我介绍:“李检察长,实在抱歉,这个电话给您打迟了。我是宁州市地方税务局纪检组长温思清。”

“哦。”李检察长下意识地应了一声。

心想这边还没有打开正本就又来一个说情的,看起来这条绳子上还不是串着三个两个,好啊,既然都胆大就都往过来飞吧,这就叫飞蛾扑火!准叫你们又有来无回!就接着问:“是温组长,你有事吗?”

“听说我们的两个干部被你们给叫走了,他们的办公室也被搜查了,不知检察长可知道?”温其清说话清晰咬字准确,有礼有节。

“哦,是这个事,我知道!”李检察长认为已经没有否认的必要,很利索地回答,“我们是对一件受贿案件在履行法律责任。你有何高见?”最后这几个字中可以听出有着极强的尖锐性和不容挑战性。

“对不起,检察长。是这样,高山同志确实在两个月前收到一笔十万元的礼金,但他当时就向我们做了汇报,可以说是向组织做了汇报,这笔钱已经按照组织的指定交到了廉政专户,随后你们可以去这个账户检查。具体当时没有公开的原因有市局的用意,电话里不便多说。李检察长,如有必要我们会给您一个圆满合理的解释的。”

李检察长听着听着额上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放下电话一脸的面无表情,许久许久才无力地对身边人挥了挥手说:“放人!”

那几个办案人也都听在耳里,不由地都认识到做了一件无用功。

正要走出去,李检察长又在身后补充了一句:“去地税廉政的专户上查实一下那笔钱。”

“是。”几个人的应答也是少气无力,不免有种深深的失落。

一场惊险!

高山能够化险为夷,得益于自身的警觉,得益于自身的清廉,得益于身后一直支持他的组织和后盾。

虚惊一场后虽然受了些波折但收获也不是没有,一个神秘的面纱逐渐在他们的思路中清晰起来。

史建国原先并不认识那个煤矿的矿长,通过配合检察院这段时间以来的调取监控,他认得了张民德。

对这个人的印象还非常熟悉。

稍加回想就想起了那天在任必长的办公室见过这个人,在高山的办公室也见到过这个人。

他把他对任必长和张民德的怀疑向高山做了报告,尽管有点不确定。

高山又联想到那天到小树林时本来是和任必长一起的,任必长不知接了个什么电话就中途折了回去。

几个闪光点连在一起,不难连成一条忽隐忽现的线,一个巨大的问号就在高山的脑袋里形成了,尽管很模糊,很朦胧——难道始作俑者是他?

怀疑只是怀疑,猜测终归是猜测,只要张民德不指认,任何人不能下这个结论,只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加注意。

使冯清水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会在这次的检查中无意中受益。

为了表彰这次检查取得的胜利,高山临时召开了一次局务会,亲自提名提拔冯清水为稽查局副局长兼稽查股股长,并向所有参加这次检查的人员每人破例奖发一千元的奖金。

在全县地税局大会上对稽查局这次的漂亮仗进行了宣扬,并以此为例鼓励全体地税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这种敢打硬仗的精神和勇拒诱惑的操守,为国家恪尽职守地工作。

张民德由于行贿金额构不成刑事责任,被检察机关处以相同金额的罚款以示惩戒。

里里外外损失惨重不说,举报又弄了个自掌嘴巴,在地税记录上归进了黑名单,在社会上成了反面名人,真是偷鸡不成反失米。

任必长的心中更是苦不堪言,三步曲没有按他的意思走下来,还让张民德损失了那么多。

在检察院对张民德处罚的那几天,他如坐针毡,担心张民德狗急跳墙把他给咬出去,偷偷给张民德打电话说要退他收到的那两万元,又给张民德解释当初的本意是一心为了张民德好,没想到高山会和市局偷偷留了一手,这才弄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心中很是惭愧和抱歉。

好在张民德还有点良心,咬了咬牙没有把他说出去。

不过心中对任必长那臭不可闻的三步曲馊主意埋怨不已。

高山怀疑到任必长从中捣鬼,在提防之余不免思考着如何让他的原形彻底地暴露出来。

有些事人可以去想去考虑但不能去主宰,不能决定后果。

就在那件事渐渐淡出人们话题的时候,市局的温思清组长率领一队人马来到了冯阳地税局。

按照市局的提前通知,高山已经组织全县地税职工等候在大会议室。

温其清一行入席坐定后让他身边的市局人事科长宣读了市局的文件。

根据情况需要调高山回市局暂任原职。

任命原冯阳地税局副局长甄祥源为冯阳地税局代理局长,任命史建国为冯阳地税局副局长兼纪检组长。

大家一听,这份文件几行字里就埋伏了三个暗点。

一个是“暂任”,不能不让人们去猜想,说明高山的职务后来还会再有变动,也许会高升。

其二是“代理”,高山代理了三年,没想到走了一个代理又来一个代理,由此可见,市局对冯阳县局的动荡不安十分地在意。

其三是史建国的“兼”职,为什么不再直接调来一个纪检组长还要史建国兼着?不用明说也可猜到市局对史建国的信任,以及对冯阳地税局纪检组长的重视,可能市局正在精心物色这个重要角色。

这次的宣布出乎了所有人的意外。

冯阳地税局的人没想到,社会上的人没想到,史建国没想到,就连甄祥源也没想到,关键是连一向追逐名利的任必长也没想到。

甄祥源的提升是市局有意而为之,任必长在这次中的嫌疑不能不引起市局的高度重视。

同时高山得罪了县委部分领导,日后的工作在开展中会不会出现阻力,市局不能不考虑,这次的变动是经过市局领导班子充分酝酿的结果,不能不说是一场及时雨。

任必长心中的压抑和打击可想而知。

凭工龄,凭税龄,凭当副局长的年限还是从政收税的经验,甄祥源都没放在他的眼中,可上天差强人意偏偏就把一个能力有限的人放在了他的前面,这堵的不是一条路而是堵住了一颗心。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长河涛影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