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九)张神童的SOLO(上)
书名:闲话《大明王朝1566》 作者:北宫伯玉 本章字数:3083字 发布时间:2022-03-24

本篇参考剧情第二十五集

 

眼瞅着小阁老被石公公怼到哑火,张居正左手捏着一份公文,施施然走上前来微微一鞠躬,随即自信满满地说道,“石公公,其他各部能不能进内阁我不敢过问,但兵部今天的公事必须要进内阁,必须向内阁面陈!”讲到此处张神童还故意顿了一下,扭头不屑地瞥了一眼身旁的严世蕃,然后扬了扬手中的公文,继续侃侃而谈,“这两份公文,一份是浙江抗倭的军情急报,一份是蓟辽鞑靼犯关的军情急报,现在打不打、怎么打,蓟州和台州可都在等着兵部的军令,五日之内急递不能送到的话,误的可是军国大事!”讲道理,什么“百官的事”、“给皇上修宫观的事”都无法与这“军国大事”相提并论,高拱、张居正果然是有备而来,一出手便直奔要害,嚷嚷着前方军情如火、刻不容缓,堂而皇之的拿出这般理由,也确实算是将了石公公一军。

 

严世蕃暗道一声“高明”,面沉似水忙着思索对策,身后的鄢懋卿、罗龙文二人也有些不知所措,如果今天大家都进不去内阁,这个结果勉强还能接受,无非就是小阁老丢了些面子,好歹里子还在;可若是让张居正大摇大摆地进了内阁和徐阶对暗号,小阁老这边等于是面子、里子全丢了,这种事换了谁,怕也是忍不下这口气,今天这个内阁,小阁老要是进不去,谁特么的也别想进去。按理说小阁老和石公公这会儿应该算是统一战线了,正常情况下应该一致对外才是,可惜小阁老前面实在是太能跳了,直接把人给得罪死了,现在想联手也没机会了,哎,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呢!

 

石公公才定下谁都不能进内阁的规矩,为此还特地狠狠打了严世蕃的脸,讲道理确实该一碗水端平,可张神童偏偏用的是“军国大事”这种理由,整的石公公骑虎难下,这就有点儿难受了。百官的事、修宫观的事石公公都略懂,耽误就耽误了,自己担点责任也无妨;可这军事上的事儿,石公公是真心不懂,毕竟整个大明朝就那么一个三宝太监,其他宫务员在军事上的建树也不见得能比王振高多少,最多就去当个监军装装样子。具体说到浙江抗倭、鞑靼犯关这种事儿,打不打、怎么打,朝廷的急递若是五天不到后果又如何,石公公心里也没底,真要是误了军国大事,自己这颗脑袋怕是保不住了。石公公眼中闪过一丝迟疑,又有些不甘心地试探着问道,“这军国大事确乎要紧,张大人就不能在公文里写明白了?”

 

军国大事这个梗果然好用,连石公公都给唬住了,张神童果断抓住机会趁热打铁,信誓旦旦地说,“石公公你清楚,军事方略从来由兵部向内阁面议,哪有背对背能说明白的?”张神童的话也不是完全没道理,安排点稍微复杂的工作,别说单靠微信打字了,就是直接视频都未必能说清楚,最有效的沟通方式还是面对面地说话,若是真的涉及军事部署,背对背说话肯定不合适。道理自然是有道理,但猫腻肯定也是有猫腻,所谓浙江抗倭,这仗打了也有好几个月了,最困难的时候,戚继光带着几千戚家军硬抗几万倭寇都熬过来了,现在已经快逆风要翻盘了,还能有什么军情急报是必须要对徐阁老面议的,真当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他们在泉水挂机嘛。再来聊聊这鞑靼犯关的事,所谓犯关,究竟是几百人的小股骚扰,还是数万人的大举南侵,张居正自己也没说清楚,不过看张神童一副气定神闲、胸有成竹的样子,估计也就是几百草原飞骑出来打草谷之类的事,类似军情兵部估计一个月能接十几份儿。

 

眼瞅着石公公被张居正给忽悠地一愣一愣的,严世蕃急忙说道,“那吏部、工部、刑部、礼部呢,还有高大人管的户部呢?高大人是不是也要说,给前方供应军需必须面议呀?”小阁老自以为掌握了诡辩、抬杠的精髓,一番插科打诨、摇唇鼓舌,其实压根儿就没说到点子上。要想阻止张居正进内阁,只要证明他口中那些“军国大事”都是虚应故事即可,浙江战事进展顺利,倭寇全面陷入被动,若真是军情紧急,胡宗宪必有奏折呈上;鞑靼只敢小股骚扰,若真有大举南侵之举,也应该第一时间通知道长出关才对,张神童你光和徐阁老聊天又能解决啥问题,能让鞑靼退兵嘛?

 

职场上要想不被别人随便忽悠,多少了解点各个业务条线的专业知识,这一点尤其重要,否则要么像石公公这般被张居正拿捏地死死的,要么像严世蕃这般东拉西扯了半天,没有一句话能说到点儿上。其他五部那些屁大点儿的事儿,跟兵部的“军国大事”岂可同日而语、相提并论,再说了,小阁老你让人家高拱在旁边安静地做个美男子,这不好嘛,没事儿闲的还非要开一波嘲讽,人家高拱什么时候说自己也要进内阁了,又不是去找徐阁老斗地主,张居正一个人能进去就够了,你说你这不是嘴贱是什么。

 

高拱本来只想做个背景板,却莫名其妙地被严世蕃给CUE到了,凭白得了个发言机会,自然要帮张神童送一波助攻,只见高拱举起手中的公文,从容不迫地说道,“户部管的是军需粮草,按理说也应该向内阁面议,但既然朝廷制定了规矩,户部的公文嘛,这就请石公公转呈徐阁老,户部绝不与兵部攀比,张大人必须进去,我愿意回户部等批文!”高拱在宫门外苦苦站了半天,虽然只捞到一次发言机会,却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按理说高大人也该进内阁面议的,可考虑到司礼监的规矩跟石公公的面子,自己回户部等批文也无妨。规矩是死的,人却是活的,这内阁高大人可以不进,但张大人必须进,高拱使了一招弃卒保车、以退为进,既照顾了石公公的面子,又护住了张神童的里子,顺便还暗讽小阁老在与兵部攀比,堪称判一缓一的经典。

 

一样的同朝为官,年纪履历也相差不多,可小阁老在办事说话方面,看似武德充沛,实则费拉不堪,虎父竟然养出了个犬子,端的是替严阁老感到遗憾,这人间不值的阿!不吹不黑,以严世蕃的政治水平,放到地市级那绝对是够用的,肯定比马宁远、高翰文之流强不少;可放到省一级便明显有些捉襟见肘了,除了何茂才这样的,无论是胡宗宪、赵贞吉、郑泌昌、杨金水,随便挑一个出来,都能妥妥的碾压他;至于说放到内阁里,那就真成猪队友了,钻石玩家硬要和一群王者大佬组队排位,文能挂机喷队友,武能越塔送人头,顺风浪,逆风投,问君能有几多愁。顺便插一嘴题外话,据某位抖音民间科学家说,儿子的智商百分之百遗传自母亲而非父亲,想必这位严老夫人,年轻时候定然是国色天香、风华绝代、倾国倾城吧。

 

军国大事确乎要紧,原则上任何人都不能进内阁,但总有事急从权的时候,何况高大人如此给面子,这天下又有哪碗水是真能端的平的,石公公思忖了片刻,心中早已打定主意,招呼手下人接过公文,挑了挑眉毛,阴阳怪气地揶揄道,“小阁老,高大人的话你也都听见了。你也曾久在内阁,你觉得兵部是否应该到内阁面议呀?”所谓“你也曾久在内阁”,这个“也”字说的是,同样在内阁共事,小阁老与高大人之间的差距怎么会如此之大;这个“曾”字说的是,小阁老既然已经出阁了,就该多一些自知之明,朝廷的规矩自然是要遵守的,不要以为自己有个当首辅的爹,就可以为所欲为。石公公这就叫人狠话不多,对着严世蕃一顿冷嘲热讽,最后还不忘来一记杀人诛心,挑衅着问小阁老“兵部是否应该到内阁面议呀”,所以说得罪谁也别得罪当太监的,这群人嘴上没毛、身下无根,论起骂人的本事来,真不一定比那群读书人差多少。

 

严世蕃嘴角划过一丝狠厉地冷笑,明明心里被气得半死,嘴上却扔不肯服软,梗着脖子顶了一句,“你们都商量好的事情还来问我,我也回石公公一句话,玩猫腻的话我不回答,我倒想看看你们玩什么把戏!”很多时候都是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阔,大丈夫能屈能伸,偶尔服个软,搞一波战术性撤退其实也无伤大雅,一味地强硬只能激化矛盾,可惜小阁老并不懂这个道理。眼瞅着张居正进内阁已是无可挽回的既成事实,此刻还要用垃圾话去骚扰石公公,看似牙尖嘴利、不服不忿,实则外强中干、于事无补,无能狂怒的小阁老棋差数招、满盘皆输,不仅面子、里子丢完,连人也给得罪了,气的石公公直拍桌子。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