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惜月经过急速的赶路,很快回到了道观。
已经是黄昏时分,道观里冒出了缕缕炊烟,明月师兄正在做晚饭。
清风师兄见到唐惜月回来了,也很高兴,把她带到了东厢房。老道长正在那里闭目养神。
“师父,小师妹回来了。”清风说道。
老道长的眼睛突然睁开了。上下打量着唐惜月。
“道长师父好。我跟您和师兄带来了好吃的呢。”唐惜月说着,从带来的包里拿出来一些特产和水果。
老道长顿时笑了起来,“你这小丫头,看样子,在外面混的还不错吧?”
“回道长师父的话,我在外面还不错呢。”唐惜月说完,拿着一盒糕点送到了老道长跟前。
“好好好,你出去平平安安我就放心了。”老道长说道。
唐惜月走到老道长跟前,发现老道长半黑的头发,竟然已经变得灰白了,长胡须也变白了。虽然笑声听起来依旧爽朗,但是似乎还带有几许沧桑。
“道长师父,您的头发,还有这胡须,怎么全白了,记得您出观之前还是黑色的啊?”唐惜月有些不解。
“这正是,我要找你回来的原因,你先坐下,听我慢慢道来。”老道长说。
唐惜月乖乖地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等待老道长讲述。
“事情是这样的,你还记得咱们道观不远处的锁龙井的故事吧?”老道长问道。
“小的时候听您说过。也听清风师兄讲过。”唐惜月说。
清风师兄站在门口憨厚地笑了一笑。
“清风啊,你也坐下来听一听。”老道长说道。
清风找来一把椅子,坐在老道长跟前。
“这个锁龙井啊,还真的不是一个传说……”老道长开始讲了起来。
“我今年早已经过花甲之年了,在我年轻的时候,当时因为战乱,无家可归,就来到了这个道观,当时是道观的凌云道长收留了我……”老道长说道。
“有一天,我下山买粮回来的路上,经过了那个锁龙井,看到那井口有个铁链子,我感觉很奇怪,这井口怎么会有铁链子呢,难不成里面拴着什么?年轻人的好奇心一上来,于是我觉得拉上来看个究竟。我拉出来一段链子,又出来一段链子,我又继续拉,里面还是链子,记不清拉了多长时间,我都累了,井外的铁链子,也堆了一大堆,可是还没有拉完,我于是坐下来歇一歇,准备休息好继续拉。”
两个人静静地听着老道长的回忆,不敢打断老道长的话。
“等我休息了一会后,我又开始拉链子,这时候,井里的水泛成黑色,一股浓腥味,我正拉着,突然间觉得下面很沉,紧接着似乎有一股力量在和我抗争。我继续用力,没有想到下面的劲更大“师父,那里面是什么?”唐惜月问道。
老道长看了看唐惜月,又继续讲了下去:“我紧紧地抓住链子,想把里面的重物拉上来,忽然之间竟然被井里的力量拽倒了,接着身子开始被拽向了井口......”
“哦!”唐惜月听到这里不由地惊讶了一声。
“快松手!”身后传来了师父的声音。
我赶忙松了手,铁链子“唰”地一下,全被拽回到了井里。
原来师父看我这么久没有回来,就下山寻找,发现情况危急,制止了我。
“你这混小子,你在干什么?”师父问我。
“我很奇怪这井里怎么有根链子,想知道链子下面栓的是什么?”我解释说。
“你没有看到那旁边的石碑上写的字吗?”师父问我。
道长师父在观里教我认识不少字,可是当时只顾好奇了,也就没有看字。
“师父,这里面真的有龙?我当时也是这样问师父。”老道长说道。
“那老师父是怎么回答的呢?”唐惜月问道。
唐惜月就是急躁性格,而在一边听的清风却始终不说话。
“师父当时说,你觉得要把你拖下去的是什么?如果不是我赶来的及时,恐怕你就没有命了。”老道长说道。
“哦,真有龙啊!”唐惜月感叹道。
“师父说的话,吓了我一跳。师父让我把粮食扛着,一路上和我讲起了这口锁龙井的来历。那还是明朝的时候,在青龙山一带,有一条黑龙会作恶,一到夏季,就开始发洪水淹没庄稼,老百姓深受其害,就把这个事情上报了朝廷,朝廷安排了国师刘伯温来到这里,刘伯温通过运用奇门遁甲,制服了黑龙,并用铁链子把它拴在下面,并且在井口制作了符咒,不允许它出来,才保了一方平安。”老道长讲道。
“原来是这样啊,可惜我没有见过龙。”唐惜月说。
“之所以在这里建道观,也是刘伯温出的主意,就在这里看守黑龙,当时刘伯温还给道观留了两件宝物。”老道长说。
“师父,您的那把七星剑是不是就是其中一个宝物?”唐惜月问道。
老道长点点头。
“当年刘国师为了以防万一,预防有人偷偷地把井里的龙放出来,留下了那把七星剑,其实,那不仅是道观的镇观之宝,更是一把降龙剑。一旦老黑龙出来,就用那把剑,运用奇门法术,完全可以让那把剑,除掉黑龙。”老道长说道。
唐惜月想起了那把七星剑,剑柄上两面都刻着一个太极图和龙头,老道长在道观里的时候,时常在早上拿出来舞一会剑,然后用红绸布擦好,爱惜地放回房间里收藏。
“可惜的是,现在那把剑被人盗走了。”老道长说。
“这个事情都怪我,我没有看好门。”清风师兄自责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