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五)人情练达即文章(上)
书名:闲话《大明王朝1566》 作者:北宫伯玉 本章字数:3137字 发布时间:2022-03-20

本篇参考剧情第二十四集

 

时间如白驹过隙,不经意间两位师傅已经消失了二十余天,平常时分倒也无所谓,只是眼下正逢多事之秋,裕王满心焦灼、度日如年,却连个能聊天解闷的人都找不到,这还没登基呢就要变孤家寡人了。裕王脸色阴沉、忧心忡忡地叹道,“《朱子语类》有好几处还是弄不太明白,徐师傅操持内阁的事也来不了,我想今天是不是叫高拱和张居正来讲讲书?”两位师傅分明就是有意在避嫌,这个时候招呼人家上门讲书,人家来也不是、不来也不是,瓜田李下强人所难,弄不好还要引起道长的猜忌,这情商是得有多低才能干出这种失了智的事儿。其实道理裕王都懂,也不是真要在此时顶风作案,把小团体召集起来密谋些什么,只不过内心烦闷却无法排解,冲着媳妇儿发一发牢骚,抱怨几句罢了。

 

自家男人那点阴暗的小心思,李妃全都看在眼里,既不能撺掇老公干傻事,又要照拂男人的面子,还要帮他排解心中这股郁闷,确实是个技术活儿。只听李妃那边不着痕迹地劝道,“都是皇上派给王爷讲书的师傅,按理说请他们来讲书,也是名正言顺的事情,可今天是不是不叫为好?”是不是名正言顺,大家心里都清楚,裕王最近这段时间心情一直欠佳,估计是因为道长春秋鼎盛、身体始终硬朗,自己的事业长期陷入了瓶颈期,导致内分泌有点紊乱,这中年危机怕是提前了。裕王皱着眉头放下书,转过身与李妃对视了一眼,李妃用一副欲言又止地语气试探着问道,“有些话臣妾也不知当说不当说。”

 

以前裕王和他的小团伙讨论朝廷大事的时候,李妃不仅会列席旁听,有时候甚至还会积极参与,时不时地贡献一些来自女性视角的观点,对参政议政表现出来相当浓厚的兴趣。前阵子因为道长赏赐李妃家人十万匹丝绸的事儿,两口子大吵了一架,裕王爷也难得雄起了一把,撂了脸子狠狠说了几句重话,从此之后李妃性子也改了不少,事关朝局便会三缄其口,就差把“后宫不得干政”几个字刺在脸上了。男同志难免粗枝大叶一些,又极爱面子,吵完架过一阵子就觉得船过水无痕,事情都过去了;可女同志大都心细如发,事情无论大小,但总得掰扯清楚才行,否则这事儿压根就过不去,而且会没完没了,后面还有大把翻旧账的机会等着你呢,甭问楼主是怎么知道的,但凡结婚超过3年以上的人,懂的自然都懂。

 

上一次吵架表面上看是李妃服软了,其实不然,李妃服的是大明储君裕王殿下,不是服自己那死鬼丈夫朱载坖同志,这里面区别可大了。对于裕王殿下自然要伏低做小、恪守妇道、温良恭俭让;对自家那死鬼丈夫,必须让他知道老娘的利害,家庭冷暴力外加PUA,恨不得用小刀去剜他心尖,不信磨不死他。事业上的瓶颈引发了中年危机,家庭中的矛盾导致了夫妻失和、阴阳不调,身边连个能交心的朋友也没有,亲爹又是个管生不管养的渣男,看不尽的前途未卜、道不明的仿徨无助,这就叫内外交相攻、五内俱如焚,长此以往,裕王估计是要抑郁了。人到中年谁家的日子过的不是一地鸡毛,哪怕你是大明储君裕王殿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又如何,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反正谁难受谁知道。

 

事业不顺心、父亲不理解、身边也没个能交心的朋友,如今连媳妇儿对自己都是若即若离、渐行渐远,尤其是看到李妃面对自己时那副唯唯诺诺、小心翼翼、忍气吞声的样子,硬是把恩爱夫妻给处成了上下级关系,此时裕王心中更是三分委屈、五分憋屈还剩下两分无可奈何。家里从来不是讲对错的地方,夫妻之间也没什么道理可讲,哪怕是大明储君该服软的时候也得服软,只听见一声深深地叹息,裕王殿下终于开口了,“再亲也亲不过身边的人,你们家那么贫寒,好不容易父皇恩赐了十万匹丝绸,因为我又都退了回去。我那时又在气头上,就那么说了你几句,事后也不是滋味,你却一直挂在心里。像今天遇到的这件事,祸福全然不晓,谭纶他们在浙江也不来个信,吕公公又突然派去了吉壤,徐师傅、高师傅和张师傅都见不着,面前只有个你,可又连真话都不敢跟我说。”


人到中年不如狗,哪怕是裕王殿下也是满腹牢骚,一肚子苦水,中年男人的崩溃往往就在一瞬之间,也说不清是哪一点触动了愁肠,寥寥几句话好似有诉不尽的烦闷与无奈。虽然说“再亲也亲不过身边的人”,但人活一世,真正能相信且依靠的人也只有自己了,除了自己谁都不能信,尤其是那些负责给自己暖床的宫女,这也是道长教给孙子万历的人间至理。至于说李妃家境贫寒,诸位可千万别当真,此贫寒是名贫寒,非实指贫寒,李家能把闺女嫁给裕王,还是明媒正娶的那种,这家境再差又能差到哪去。区区十万匹丝绸也只够买5个芸娘而已,退了便退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狗大户家里又不差钱,还能让娘家人吃亏不成,过段时间等北京这边消停了,派小舅子跟着高翰文合股去做棉布生意,当大舅哥的还能拦着不成。

 

此时又没有外人,自家媳妇儿该哄还得哄,那天吵架自己也是在气头上,嘴里没个把门的,说的都是胡话,心里绝对不是那个意思,还请夫人大人有大量,就不要跟自己斤斤计较了。裕王先是对着李妃服软,然后又卖了一波惨,先是谭伦不来信、再是祸福难晓、最后是师傅们全都见不着,老公都这么惨了,只剩下媳妇儿一个人了,此时还不肯拉老公一把儿,说两句体己话吗?说到动情处,裕王故意顿了片刻,李妃停下了手中的针线活,怔怔地看着不远处一副身形瘦削、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丈夫,一阵疼惜和埋藏心底的委屈带着泪水不禁蓦地涌了上来。裕王眼中透着一抹悲凉,长叹了一声“说句灰心的话,不幸生在帝王家呀”,无论是气氛烘托,还是情绪渲染,裕王这一波的演技都是相当到位,以后诸位男士再遇到和媳妇儿、女友们拌嘴吵架的时候,裕王这一手操作不妨学一学,确实管用。

 

李妃也没想到,丈夫几句诉苦的话竟真能破了自己的防,鼻头一酸已是泪水满眶,忙低头去找手帕,一旁的裕王不失时机地从怀中掏出手帕,伸手递了过去,李妃缓缓走到裕王面前,双手接过手帕一阵抽泣。总算是哄好了,裕王眼中闪过一丝得意,轻声劝慰道,“你看,我才说了几句,你又这个样子。”明明是你故意把媳妇给说哭的,这会儿又反过来怪媳妇多愁善感,所以说女人过于感性也不好,容易被渣男利用。

 

李妃眼角含泪哽咽着说道,“王爷千万不要这么说!以前的事都是臣妾的错,千条理、万条理都没有跟王爷使性子的理,王爷今天这样说了,往后有什么话臣妾都会跟王爷直言。譬如眼下这件事,王爷的心思臣妾也知道,王爷心里揣着我大明的江山和百姓,那既然这么久都熬过来了,徐阁老、高大人和张大人,到该来的时候自然会来,好些事情你想它是这样,不想它也是这样。只有一条,王爷一定要记住,父皇只有王爷这一条根,祖宗的江山社稷终有一天要靠王爷担起来,王爷千万不要把什么都放在心里,伤了身子。臣妾要是说的不对,就当臣妾没说就是。”这就是李妃的高明之处,作归作、闹归闹,但心里始终有个度,不仅做到了收放自如,还能坐下来跟男人讲一讲道理,而且讲的头头是道,端的是个女中豪杰。

 

虽然是在自家书房,也要防着隔墙有耳,裕王殿下可以肆无忌惮地喷几句,但李妃却有颇多顾忌,毕竟媳妇儿难做,总不能前脚刚把老公哄开心了,后脚就把公公给得罪了,做女人不能要一头没一头。裕王的心思李妃当然清楚,所谓“王爷心里揣着我大明的江山和百姓”纯粹是句恭维的场面话,一个为了倒严能默许浙江乱起来的人,心里真能揣的下“江山和百姓”嘛。甭管裕王心里揣的究竟是什么,李妃认为眼下的关键是一个“熬”字,而不是那个“倒”字,这么久都熬过来了,再忍个三两年又如何,到时候说不定严嵩自己就垮了,又何必急于求成,非要去争这一时的输赢呢,这就叫战略眼光。至于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些人,让他们锦上添花可以,指望他们雪中送炭,这就是强人所难了,时机未到这些人来了也没用,时机到了这些人来与不来,其实也没差。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在这里杞人忧天徒增烦恼,不如耐心等待时机,而李妃口中的这个时机,指的就是道长对倒严的态度。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