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四)世事洞明皆学问(下)
书名:闲话《大明王朝1566》 作者:北宫伯玉 本章字数:3071字 发布时间:2022-03-19

本篇参考剧情第二十四集

 

道长一席话说完,陈洪不由得咽了口唾沫,眼中闪过一抹亮色,极力压抑着心中的兴奋,故作平静地答道,“主子,奴婢这就去传旨”,说罢站起身便向门口走去。陈公公此刻确实有些飘了,道长话还没说完,便急不可耐地要跑出去传旨,至于旨意中藏了什么深意,根本来不及去想,只要自己能掌印便好,刚走到门口,便听见身后传来了道长不悲不喜的声音,“杨金水什么时候押送回京”。仿佛一语点醒梦中人似的,陈洪立刻意识到了自己有些失态了,转过身跪了下去,平复心情小心翼翼地答道,“回主子,按每天一百二十里走,要一个月才能押解到京。”

 

“每天有多少个时辰?”道长的语气明显带着不满,也分不清是因为杨金水的龟速移动,还是陈洪的得意忘形,又或者是想起了吕芳蹒跚而去的背影,总之道长现在心情是相当的不美丽。陈洪被道长问愣了,一脸懵逼地答道,“回主子,每天...每天当然是十二个时辰了”。“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这句话形容的就是陈公公这类人,恩将仇报不说,三天打不铁定是要上房揭瓦的。对付陈洪这种人,就得握紧手里的皮鞭子,时不时的给他来一鞭子,提醒他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行,“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驭人之术。“十二个时辰就走一百二十里路嘛”,道长质问的语气愈发冰冷,吓的陈洪心底阵阵发颤。

 

古来至今,凡媚上者必欺下,既然道长嫌杨金水速度慢,那便让杨公公日夜兼程赶路不就完了,反正也不是自己受罪,陈洪略一思忖便毫不犹豫地答道,“回主子,奴婢明白,奴婢这就派急递通报,命他们日夜兼程,一准在半个月内将杨金水押到京师。”陈公公随便张张嘴,朱七就要带着兄弟们跑断腿,杨金水蹲在囚车里,夜里好歹还能眯一会,锦衣卫的兄弟们才是真的苦,接下来的半个月怕是连个整觉都没得睡了。职场上摊上陈洪这种不把下属当人用的领导,也只能自认倒霉了,难怪底下人要叫他一声“二祖宗”,是不是祖宗不一定,但陈公公这人是真的“二”。决策的时候拍脑袋、表态的时候拍胸脯,到底能不能落地,关键还得看执行力,道长面无表情地叮嘱道,“那朕就闭关半个月,杨金水什么时候押到,你们什么时候奏朕出关。”

 

选这个时候闭关,算是道长走的一招秒棋,两位阁老一个在家养病,另一个隔离办公,司礼监换了陈洪去掌印,圣明天子也去闭关了,这就叫休克疗法,整个朝廷停摆半个月,既没人批红,也没人盖印,哪怕单纯就是想找领导汇报工作都不行,给严党、清流、司礼监这群人设个冷静期,让他们自己也好好掂量掂量,毕竟冲动是魔鬼。浙江那边给赵贞吉留个三五天去运作重审的事儿,再算上路上一来一回的时间,不长不短道长半个月出关刚刚好,这时候新出炉的供词也该到司礼监了。话不妨说的直白些,道长嘴上问的是杨金水,心里想的还是浙江的案子,一个月也好,半个月也好,只要杨公公没有被人半道劫了囚车,对道长而言根本就无所谓,老人家只不过需要一个合情合理、摆的上台面的理由,提前安排好自己出关的时间罢了。

 

陈公公也是真没料到,就自己义兄这点儿破事儿,还能值得道长这么上心,既然领导如此重视,陈洪这边自然不会掉链子,郑重其事的承诺说,“主子放心仙修,奴婢一准儿在十五天后的辰时,奏请主子出关。”工作能否落实到位,关键还要看领导有没有充分重视,陈公公这边都精确到小时了,锦衣卫的兄弟们,你们加紧赶路,自求多福吧。该布置的都布置完了,道长冷冷地说了一句,“掌你的印去吧”,语气中带着几分疏离。有了上一次的经验教训,陈洪这回果然乖巧多了,跪在原地没敢起身,吞了口唾沫轻声说道,“回主子,印是主子的,奴婢哪里敢掌,奴婢一定替主子把印看好就是。”陈洪这番话答的还算得体,只不过依旧是落了下乘,换做是吕芳,这种事根不就需要道长刻意提醒。实话实说,让陈洪暂时掌印确实还欠点火候,道长心里也没底,只能“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了。


陈洪这一轮的表水勉强过关,但狼人终归是是狼人,过段时间,还得另寻个由头再给他补上几鞭子才稳妥,道长叨咕了一句“明白就好”,随即缓缓闭上双眼,身后的陈洪最后磕了个头方才起身,脸上早已洋溢着胜利者的喜悦。人逢喜事精神爽,陈公公迈步出了精舍,小跑着离开了玉熙宫,中途不小心还滑了一跤,爬起来装作没事人一般,倒背着双手趾高气昂地走了。玉熙宫内,一群宫务员跪伏在地,任由道长一人手舞足蹈、四处乱窜,兴许是金丹嗑多了,道长直接进入了天人感应环节,是耶非耶、如梦似幻,仿佛飘入了云端,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又无处不在,恨不得high的原地飞起,好在还剩半个月时间,道长您就宅在家里,可劲儿折腾吧。

 

徐阶接了旨意,急忙收了两箱换洗衣物和生活用品,二话不说坐着四人台的小轿就去了内阁值房。第二天一早,吕芳也赶到了吉壤,穿着一身蓝色粗布衣裳,身旁跟着几个管事的宫务员,扫了一眼在工地辛苦搬砖的农民工兄弟,吕公公例行公事般地问了句,“砖木石料都够了吗?”有个管事的公公随口答道,“差不多吧,还差一些正从南边往这边运呢。”吕芳问的随意,旁边人答的敷衍,建筑材料到底够不够用,这群人嘴里也没个准数,也不知道是差不多呢还是差一些,工程交到这群人手里,一准儿是好不了了。索幸修的是阴宅,也不存在什么客户投诉、售后服务的问题,生前不修善果,死后必遭报应,这也算是道长的果报吧。

 

吕芳目视前方,自顾自地嘀咕了一句,“这是能给万岁爷尽的最后一份心了”,这话就是故意说给旁边人听的,先打消这群人的戒心,让他们这段时间可劲儿地作,等把吉壤这边的情况都摸清楚了,以后有的是机会收拾他们。工地也看的差不多了,吕芳转过头问道,“我的住处几位替我安排好了没有”,那位管事的公公笑着说道,“吕公公放心,陈公公已经跟我们打过招呼了,这点儿规矩我们还是懂的。”掌印的时候叫人家“老祖宗”,如今到了吉壤就成了吕公公,再加上大孝子陈洪亲自打的招呼,老干爹的住宿环境可想而知。所谓的“这点儿规矩”指的自然是潮起潮落、人走茶凉,如果能用恶心老领导的方式,去新领导那里收获一波好感,这一波绝对是血赚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从来如此,吕芳对自己的处境心知肚明,眼中不见半点波澜,乐呵呵地说道,“那就多多有劳了”,逆来顺受,也不过如此。

 

一日之内,严党、清流、司礼监的三巨头全部惨遭物理隔离,道长同志好巧不巧的又闭关了,票拟、批红、用印都停了,除了一些日常事务外,大明朝廷正式宣布停摆,一大帮公务员变相地奉旨摸鱼了。消息传到裕王府邸已经是下午了,此时李妃正静静地坐在一旁,聚精会神地绣着为道长祝寿的道袍,时不时便瞟一眼装模作样捧着书卷,却止不住来回踱步的裕王。裕王此刻眉头紧锁、心事重重,三大佬组团喝酒,徐阶可能被策反,从此全面倒向自己老爹,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海老爷的供词送达司礼监的第二天,三大佬立刻就被物理隔离了,老爹也闭关玩起了消失,如此雷霆手段只代表一件事,道长生气了,后果很严重。浙江的事搞还是不搞,这个严倒还是不倒,貌似到了做决策的关键节点,可如今裕王身边连个长胡子的人都找不到,没有了一众狗头军师在旁提供咨询服务,这个板儿端的是不好拍阿。

 

也不知来回溜达了多久,裕王终于耗尽了耐心,眼中闪过一抹焦虑,自顾自地问了一句,“高拱和张居正有多长日子没来了?”李妃扭过头想了片刻,平静地答道,“有二十几天了吧”,倒推一下时间,大概是赵贞吉上一封奏疏送达北京,杨金水被官方认证为疯子那会儿。杨公公是装疯也好、真疯也罢,海老爷一审何茂才的那份供词,已经让毁堤淹田浮出了水面,对两位师傅而言,凡事点到为止即可,再掺和下去怕是要沾染天大的因果,正所谓每逢大事有静气,瓜田李下宜避嫌,先稳一手观一观风色,才是上策。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