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回 史朝义弑父自立
书名:大唐仁心 作者:闲穿径竹 本章字数:3368字 发布时间:2020-11-19

漳水灌入城中,井泉皆溢,叛军构栈而居,自东至春,安庆绪坚守以待史思明。食尽,一鼠值钱四千,人皆以为克在朝夕,皆赞杨牧之所遗之计甚妙。

可惜九节度使无统帅,鱼朝恩又不习战事,官兵何时进何时退,九支兵马如何协同作战,皆无人指挥。城中人欲降者,碍于水深不得出,城久不下,官兵懈怠。

史思明探得杨牧之、柳承渊等众英雄已离去,遂自魏州引兵而至。命诸将离城各五十里为营,每营击鼓三百面。又于每营选五百精骑,每日于城下抄掠,官兵出,则散归其营。

官兵人马牛车日有所失,昼备之则夜至,夜备之则昼至。史思明又窃官兵衣装,命部属假扮督粮官,对运粮官兵鞭打脚踢,甚至妄杀数人,运粮士卒大骇。或遣部署假扮运粮士卒于舟车聚集之处,密纵火烧粮,往复聚散,无法辨认真伪,官兵无所捕。

由是诸军乏食,士气涣散。史思明乃引大军直抵城下,欲与官兵决战。

官兵步兵、骑兵共六十万陈于安阳河北,史思明自率精兵五万敌之。诸镇节度使登高望之,以为游军不足为惧。

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鲁炅先与之战,杀伤相半。郭子仪承其后,正欲布阵,见史思明军中筑一高坛,坛上一人披发跣足,手举圣火,口中念念有词。

忽然狂风大作,吹沙拔木,天地昼晦,咫尺不相辨。史思明拔剑吼道:“阿胡拉神降临,光芒万丈,此时不杀敌,更待何时?!”

官兵大惊,向南而溃,弃甲仗辎重委积于路。郭子仪只好下令断河阳桥以保东京,战马万匹,只余三千,甲仗十万,遗弃殆尽。

洛阳百姓惊骇,散奔山谷,诸节度使各溃归本镇,官兵士卒所过多有劫掠百姓,吏不能止,旬日方定。诸将各上表谢罪,肃宗皆不问。

史思明知官兵溃退,自沙河收整士众,还屯鄴城南。安庆绪收郭子仪等营中粮,得六七万石,遂与孙孝哲、崔乾祐等众将谋,闭门以拒史思明。

诸叛将不愿与史思明交战,答道:“今日岂可得罪史王乎!”张通儒、高尚等文官对安庆绪道:“史王远来,臣等理应迎谢。”

安庆绪知文官武将皆不愿得罪史思明,只好无可奈何地说:“任其暂住。”

史思明命安太清往见安庆绪,提及之前安庆绪愿让位之事。安庆绪惧,不知所为,乃请安太清拟表称臣于史思明,请史思明卸甲入城,则奉上玺绶。

史思明看过表文后对众将士说:“何至如此!”,出表遍示将士,咸称万岁。史思明乃命人回手疏:愿为兄弟之国,更作藩篱之援。鼎足而立,犹或庶几。北面之礼,固不敢受。

安庆绪大悦,因请歃血为盟,史思明许之。安庆绪率三百骑赴史思明大营,史思明令刀斧手披甲执兵以待之,引安庆绪等人入至庭下。

安庆绪再拜稽首道:“臣弃失两都,久陷重围。不意大王以父皇之故,远来救援,使臣应死复生,摩顶至肿,无以报德。”

史思明忽震怒:“弃失两都,复有何言?尔为人子,弑父夺位,天地不容。汝父与我情同手足,老子今日要为尔父报仇,岂受汝谄媚!”即命左右出,将安庆绪连同其四个弟弟以及高尚、孙孝哲、崔乾祐皆杀之,招降了张通儒、李庭望等。

史思明自称大燕皇帝,改元顺天,立其妻辛氏为皇后,子史朝义为怀王,以李归仁为将,改范阳为燕京。

观军容宣慰使鱼朝恩忌惮郭子仪之威,因其败,奏请肃宗召郭子仪回京任职。军中将士拦住宣旨的中使,涕泣不已,不放郭子仪回京。

郭子仪无奈,恐众将士得罪中使而获罪,只好假意对众将士道:“我送送中使,去去便回。”也不收拾行装便策马随中使而去。

众英雄豪杰与郭子仪先后被鱼朝恩逼离,官兵与叛军陷入持久战,史思明又复攻入东京洛阳。朝廷军事为鱼朝恩浸淫,政事又为宦官李辅国把持。

李辅国把持朝政,制敕必经李辅国押署,然后施行。李辅国常于银台门决天下事,事无大小,李辅国口为制敕,写付外施行,事毕奏闻。又重置推事院察事数十人,潜入文武百官府邸听察细事,即行推按,诸司无敢拒者。三司、府、县鞫狱,皆先禀李辅国,轻重随意,称制敕行之,莫敢违者。

史思明长子史朝义颇谦谨,爱士卒,将士多附之。史思明对其长子有所猜忌,常欲杀之,而立少子史朝清。史朝义每次出兵,史思明都欲借机杀之,道:“若不胜,必斩之!”而史朝义每次出兵皆胜,史思明未找到斩他的借口,又对心腹曹将军道:“俟克陕州,终斩此贼!”史朝义忧惧,不知所为。

史朝义部将劝他说:“吾等将死矣!自古有废立,请召曹将军谋之。”史朝义不肯。

诸将又道:“王若不许,我等今日便投归李唐去矣。”史朝义泣道:“诸将善为之,勿惊父皇!”

诸将召史思明心腹曹将军以其谋告之,曹将军知诸将皆怨,恐祸及己,不敢违。是夜,诸将以三百甲兵入史思明寝所,擒之囚于柳泉驿。

诸将劝史朝义杀之,史朝义痛哭不应。诸将遂将史思明缢死,以氈裹其尸,用骆驼负归洛阳。

史朝义即大燕皇帝位,改元显圣。密使人至范阳,杀史朝清及朝清母辛氏并不附己者数十人。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太上皇李隆基驾崩于神龙殿,年七十八。肃宗李亨自仲春寝疾,闻太上皇龙驭上宾,哀伤不已,疾转剧,乃命太子监国。

同年同月的十三日后,肃宗李亨驾崩,享年五十一,代宗即位。

官兵与叛军之战旷日持久,自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至宝应二年(公元763年)史朝义兵败自缢,历时八年,安史之乱终于结束。

可惜吐蕃又大举来犯,入大震关,陷兰、廓、河、鄯、洮、岷、秦、成、渭等州,尽取河西、陇右之地。

大食、波斯趁机寇广州,掠仓库,焚庐舍。

此时江湖上传来太行山庄死灰复燃,周长林、周琇莹兄妹四处联络武林各派及隋朝旧人,并与党项、吐蕃勾结,伺机图谋复国。江湖术士朱融、窦建德后人窦如玢、江南人方清、台州人袁晁以及淮西节度副使刘展、梓州刺史段子璋等皆从太行山庄起兵谋反。

(大结局)

 

 

后记:

1.杨牧之与阙千歌一路向西南而行,行至南诏国大理城,爱苍洱之风光,喜大理淳朴之民风,故而定居于大理喜睑镇(今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如今旧宅尚在。据其家谱记载,杨牧之后人杨安国亦颇懂兵法,清朝时曾助杨玉科屡次与杜文秀交战。杨家家学渊博,其后人亦研习天文易数,现供职于钦天监/太史局。

安史之乱平定后,杨牧之的远房从兄杨绾复将当年杨牧之父亲的策论奏与代宗李豫,代宗授杨绾吏部侍郎,杨绾选贤任能、处事公允。

2.柳承渊与钱雨回洪湖畔儒溪村隐居,儿女承欢膝下,子女皆送端木先生学堂读书,其乐融融!

3.颜真卿初被李辅国贬为蓬州长史,后杨绾为吏部侍郎时荐颜真卿为刑部尚书。官至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4.郭子仪牢记杨牧之“静中韬光养晦,退中方求全身”之语,一生韬光养晦,享年八十五,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唐代宗庙廷,陪葬于建陵。

5.李光弼屡遭鱼朝恩、程元振的嫉妒和陷害,恨不得志,忧郁成疾,于徐州病逝,享年五十七岁。

6.盐帮黄帮主世代经营私盐生意,后人皆善骑射,亦通些笔墨。至唐末,关东大旱, 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黄帮主的后人黄巢聚众起义,号称“冲天大将军”。

7.景教教主伊斯留在军中效力,屡立奇功,受朝廷赐紫衣袈裟。伊斯依柳承渊为其作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颂》传教布道,唐德宗建中年间为景教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唐僖宗时,黄巢起事,景教曾助官兵平叛,败于黄巢惨遭屠杀。

8.康教主依柳承渊之言至回鹘(回纥改名)传教,康教主为说服牟羽可汗,于回鹘朝堂上舌战群臣, 经三天三夜争辩,可汗最终答应立摩尼教为回鹘国教。由于回鹘助唐平叛,摩尼教得以借回鹘之力,在大唐广建寺院。

后来摩尼教又演变为明教,而后明教与弥勒教、白莲教等相互融合,后世的陈硕真、方腊、韩山童等皆为摩尼(明)教徒。

9.李十二娘流落至夔府(今贵州毕节),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十月十九日,杜甫至夔府别驾元持宅,又遇李十二娘舞剑,见她年华已老,已非盛颜,触景生情,甚为感慨,遂作《剑器行》一首,感慨身世悲凉。

10.葛覃于岭南悬壶济世,草创苗医放血、刮治、火疗、气角、滚蛋、发泡、熏蒸等疗法,一生治病救人无数。

11.玄妙随达图回昆仑(今东南亚一带)完婚,经营香料生意。

12.达观子李筌出仕,历荆南节度判官、邓州刺史,后入为郎中。

13.湘西三邪在湘西世代相传,赶尸术、蛊术、落花洞神秘恐怖,时至今日,湘西地区仍有湘西三邪的弟子,偶有新闻报道有人被草鬼婆下蛊毒。

14.漕帮一直经营漕运生意,明末清初发展为青帮、洪门,民国时期的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即为青帮头目,南明东宁总制使陈近南为洪门创始人。1925年10月10日,洪门致公堂转型为中国致公党,陈炯明首任该党总理。中国致公党现有成员约4万人,是我国八个民主党派之一。


上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大唐仁心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