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啥子?班长不带米,跟你有啥子关系?她欠你的啊?”
“就是,你不要脸,班长都没得饭吃,还管你嗦!”
“饿死你算了!班长,莫管她了,中午我跟你分到吃……”
“我也带你分,我们不跟她耍!”
众人的责骂,让沉檀醒悟过来。
她似乎,确实是太过分了,以致于惹了众怒。
不过她的觉悟,也就在最浅那层罢了。
她只知道,这个时候,不该指责班长。
因为她凶狠,班长就变成了弱者。
这世上,只有弱者,才会被人同情。
所以她很快调整好情绪,带着气糊涂说错话的语气,怪自己:“都怪我,都气莽了,哈戳戳的,我本来是想问你,你不带饭,中午你吃啥子哦……我饿习惯了,没得事,你天天都是要吃饭的……”
“她不是那种人,她是屋头太穷了,吃不起饭,也没问我要,是我主动分给她的,老师说我们应该互帮互助……”班长大人没被那些同学骂醒,这会儿还在帮着沉檀说好话呢,听见沉檀的话,班长大人便将这当成证据,对同学们道,“你们看,我就说了,她不是这种人,她还是为我考虑的,就是说错话了嘛……你们莫怪她……”
女同学都不买账。
“假惺惺!”
“就是!”
“虚伪!”
她们此后看沉檀的眼神,总少不了带着鄙夷。
不管玩什么,也不会带沉檀玩耍。
跳皮筋,踢毽子,甚至连打扫教室卫生,都刻意不与沉檀一起。
虽说她们从前,因为嫌弃沉檀生得肥胖,且不好看,也不会带着沉檀,但从前的嫌恶只是因着外表,伤人不伤心。
如今的刻意,却是因为人品了。
随便叫个小孩子来,都受不得这种孤立。
但沉檀受着。
她本就不喜欢人多,不喜欢将自己暴露在众人眼光下。
如今,人人疏远她,她更是求之不得。
再者,不管旁人眼光如何,班长总是相信她的。
班长总是玩什么都带着她。
且有时候,因为班长非要带沉檀,那些女同学一并疏远班长。
这时候,班长就会格外维护沉檀。
“我们耍我们的,不管她们!”班长总这样说。
沉檀肆无忌惮享受班长对她的好,享受班长对她的迁就,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
中午放学,沉檀仍没想出来,要去哪里骗饭吃。
且在沉檀的打算中,她要先编个谎话,把班长骗走。
总不能带着班长去骗饭吧?
她自己都吃不饱,哪里还能再带着班长去分自己好不容易骗来的饭?
这会儿沉檀全然忘记,班长每天自己吃不饱,还是会将食物分给她的场景了。
这世上,人就是这么回事。
穷则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
可有人,即便也不富裕,可生来,就有一颗温柔心。
她会将自己所存不多的财富,赠予需要的人。
当然,这种人,往往会遇到像沉檀这样的白眼狼,狠狠伤透她们那颗温柔心。
此后,世上再多一个冷漠无情的人。
在班长还没来得及解释,今天中午不吃饭,到底吃什么的之前,沉檀先开了口。
沉檀说:“今天中午,我三姑妈喊我回家吃饭,我不得跟你一起了……”
她撒谎面不改色。
这时候起,说谎成了习惯。
“啊……”班长大人很惋惜,说,“嫩个可惜啊,我妈今天中午要搞好吃的,我还准备喊你跟我回屋头去吃饭呢……”
沉檀恨自己说话说得那样快。
她本想改口,但班长大人是很豁达的。
她可惜后,又很高兴道:“你屋头大人终于管你中午吃饭了,真好哦……反正你能吃饱就好了,饭吃饱了,才能专心读书。”
班长是真心替沉檀感到高兴。
她对沉檀,是从来没有坏心思的。
甚至连沉檀方才是在找借口摆脱她,她都没察觉到。
班长开心拉起沉檀的手,说:“走吧,我们俩屋都在一个方向,我们一起回去吃饭……”
沉檀人跟班长一起走了,心还停留在原地,思索如何能改口,跟着班长大人,回班长家,去蹭那一顿好吃的。
在沉檀想象中,所谓好吃的,那必定是数不尽的肥肉。
它们身上泛着光泽,带着香甜软糯的口感……
光是想象一下,沉檀口水就要流下来了。
那会炒瘦肉不会放那么多淀粉,显不出嫩来,肉瘦又柴,沉檀不爱吃。
其实许多小孩子也不爱吃。
不过国人一向提倡以形补形。
所以那些害怕被骂死胖子,害怕被骂肥猪儿的孩子,都矜持着,说自己只吃瘦肉,说自己挑食。
沉檀现在还不自知。
就算知,也不在意。
这会儿的她,急需要填饱永远饿着的肚皮。
所以她想方设法,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想要留住班长回家的脚步。
“我觉得,要不我还是跟你,去你屋头吃饭嘛……”沉檀万分为难开口,生怕班长看穿自己的狡诈。
“咋子?囊个了?”班长虽没看穿,但还是不免觉得有些奇怪,问沉檀,“你不说你三姑妈喊你回去吃饭嘛?啷个又要跟我回去呢?”
“我……”沉檀实在想不出什么好话来说给班长听,只好讲,“你喊我跟你回去吃,我不想拒绝你……你屋头有啥子好吃的?你说我听看,我看我吃过没得。”
沉檀就这样敷衍过去,把话题转移到吃食上去。
小孩子心绪的确简单。
假使班长把沉檀的话复盘一遍,就会从里头找出许多破绽来。
但班长是不会这样做的。
大部分孩子思维就是一条直线。
方才沉檀说跟她回家吃饭,她会思考为什么突然变卦。
现在沉檀问有什么好吃的,她便只会回答这个问题,回归到当前紧要问题上来。
所以她很高兴,沉檀又要同她回家去吃饭。
小朋友的友好来得很快,外向型的孩子,非要乐意邀请喜欢的朋友去自己家里做客。
他们不管家境贫寒还是富贵,只要在幸福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都乐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