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文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沈俊成来到了天雄府上任,原知府赵景恒被免职。一个多月后,增援沈俊成的兵马也全部抵达了天雄府,由沈俊成直辖。沈俊成这一个多月里,也收到了无数告状的状纸,都是状告前知府赵景恒的,自然是贪污、逼良为娼和走私的罪名,然而还隐隐约约有赵景恒勾结蒲端国等人欲谋反的罪名。
沈俊成深感这个天雄府知府不好当啊,而他的手下们及当地的大商人们也都对他分外恭敬,送礼送女人的是非常之多。这个天雄府知府看来确实是个油水很大的地方啊。更重要的是他虽然是知府兼都统制,但是手下的人几乎都是赵景恒提拔的,赵景恒虽然已经被免职,但是却仍然掌控全局。
而沈俊成虽然感觉到事情很难办,但他做过军人,十分机警,更重要的是弟弟沈俊链是内事厅出来的,他也跟着对情报很有兴趣。上任天雄府知府后没几天,他首先就将自己最信任的亲随秘密安插到重要的地方,尤其是安插到了赵景恒的家中,并收买了赵景恒的几个家奴。故而赵景恒的一举一动都在沈俊成的掌握之中。
沈俊成刚开始要拒绝,但他的贴身亲信刘符策则建议将计就计,顺藤摸瓜。没多久,沈俊成就与这些人打成一片,也慢慢地熟悉了这些人的套路。也间接了解到了赵景恒任上的情况。他内心虽然十分痛恨赵景恒,但以他目前的能力无法公开也没有权力将赵景恒绳之以法,但是也不能任由赵景恒逍遥法外。只能是虚与委蛇,暗中搜集赵景恒等人的证据,同时请马运雄派兵进驻镇海州西部,伺机进入天雄府。
昭文十一年三月三日,天雄府外有人来报说是蒲端国使臣来。
沈俊成请进来礼毕后,双方开始了会谈。
沈俊成一看此人,就明白了这不是蒲端国的人。
沈俊成虽然没有办过通商贸易的事务,一直是在军旅中,但是也见过蛮夷,也见过蒲端国人。蒲端国之人面色相对都比较黝黑,而且汉话虽然说的不好,但是都还不错,与晋国汉人的交流是不需要翻译的。但是此次的这几个蒲端国的使臣则不然,虽然其服装是蒲端国服侍,但这些人之中则各有不同的肤色。有的人其肤色较白,而且头发是金色,眼睛为蓝色,这样的打扮,他在马承裕等人蓄养的姬妾当中见过,看来是欧洋巴洲的人。而主使名叫佛斯达尼朗,却又与那几个人不一样,他们是黑头发、黑眼睛,眼窝深邃,五官如同刀削斧凿一般立体,皮肤颜色也比那几人深,呈健康的小麦色。
另外此人不通汉话,需要一个蒲端国通晓汉话的人和一个汉人做翻译,另外在外面还有几个黑人做护卫,这些黑人护卫十分粗壮野蛮,但是在这个欧洋巴洲的人面前完全是一副奴才像。
两人的交谈主要是通商问题,他们要求晋国开放天雄府全境为通商之地,允许任何人前来居住贸易,另外是要求将天雄府西面的布加岛重新归还给蒲端国。
沈俊成断然拒绝,说:“布加岛归属晋国,乃之前所定,有明文,也是蒲端国王所承认的,断无反悔之理。另外,天雄府为晋国府县,通商仍按原有条例,在港口附近办理。天雄府不许非晋国臣民外的任何人居住。”
双方争吵非常激烈,到最后,这个佛斯达尼朗不再掩饰自己的身份了,让翻译说:“实话和你说了吧,我代表西巴斯鹰国与你们谈判的。你们必须答应我们的条件,否则我们的战船将封锁你们的海域,并要对你们展开进攻,到时候可就没这么客气了。”
沈俊成:“你终于撕下了你的伪装了,我可以明确告诉你,我们晋国决不能答应你们的条件,如果你们要打,那就来吧。我晋国人绝不会投降,更不可能答应你们的无理要求。”
佛斯达尼朗扬长而去,临走让翻译说道:“那就战场上见。”
沈俊成:“请便。”
送走佛斯达尼朗后,沈俊成立即下令驻军立即进入战备状态,尤其是在天雄府的东西两路口岸修建和加固工事,以防敌军登陆。另外立即给马运雄去信,要求他立即派兵增援,同时急报中书省、枢密院。
佛斯达尼朗走后,并没有直接回去,而是来到了赵景恒的府中。密谈了整整两个时辰,这一切都在沈俊成的耳目的监视中。
当夜,沈俊成的耳目回报了沈俊成,说:“大人,赵景恒与那个白脸蛮夷及随从谈了整整两个多时辰。那个蛮夷希望让赵景恒出面先劝大人,希望您答应他们的大部分要求,形式上可以变通,并表示可以给您厚礼。另外就是如果您不答应就会出兵,并表示会支持赵景恒驱逐您,然后要拥立赵景恒作为他们的代理人,并要将天雄府收归己有,让赵景恒做国王。另外这个蛮夷官儿还不小,是西巴斯鹰国驻东方的总督。”
沈俊成明白了,让手下人继续跟踪探听消息。他则和亲信刘符策商议。
刘符策思考后,说:“大人,虽然我们已经派人请求援兵了,但是还需要一段时间,另外我们还得有所准备,所以暂时不宜开战。”
沈俊成:“那你有什么办法呢?”
刘符策:“如果赵景恒来劝,您不要拒绝,但也不要答应,可以虚与委蛇让赵景恒与这些蛮夷交谈,然后暗地里做准备,争取准备的时间。”
沈俊成:“此法可行。”
五日,赵景恒前来拜访沈俊成,一番寒暄过后,沈俊成先开口了。
沈俊成:“赵兄,你在天雄府时间长,接触的人多,前日的事情估计你也知道了,你看有什么办法呢。”
赵景恒:“不知沈大人意下如何啊。”
沈俊成:“割地是断不可信的,这要是传到上面,你我都得掉脑袋。你也是知道的,晋国对南洋尤其是天雄府看的是很重的。至于其它事宜吗,也不是不能谈。”
赵景恒:“可我听说前日沈大人对他们很不客气啊。”
沈俊成:“老兄,新官上任三把火吗,再说了我从未和蛮夷打过交道,尤其是这什么叫西巴斯鹰国的。另外我强硬一些,不也是做给上面看的吗,不这样不行啊。”
赵景恒:“那沈大人的意思呢。”
沈俊成:“我看这样吧,除了割地外,其余都可以谈,但是不能着急。要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我委托你去帮我谈,我们不能割地是底线,其余也不要损失太多,他们如果只是想做生意,那么可以商量。”
赵景恒:“这不合适吧。”
沈俊成:“我认为合适,如果此事弄成了,我上奏晋公,给您加官进爵。”
赵景恒:“既然沈大人都这样说了,那我试试吧。”
沈俊成:“有劳了。”
赵景恒:“岂敢。”
赵景恒果不其然就开始与佛斯达尼朗留在天雄府的人开始接触,是其副手,名曰尼拉凯思基,此人较为温和,而且精通汉话,对汉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比佛斯达尼朗有涵养,但实际上更难对付。
之后的一个月里,赵景恒与尼拉凯思基共商谈了十余次。
而这一个月里,马运雄也得到了沈俊成的奏报,立即派水师由安晋港出发前往天雄府,同时将马承裕的私人武装两万人中抽取一万五千人派部下林孝德率领立即先行南下天雄府,他则准备随后南下天雄府。
马承裕作为马运雄的参谋,熟悉南洋的情势,问马承裕的意见。
马承裕:“我的意见您能听吗?”
马运雄是不满意马承裕的,尤其不满意他再次回来,但是大哥有令,他不得不听。
马运雄:“让你说你就说,听不听是我的事。”
马承裕:“我认为可以集中兵力与之打一仗,而且要不惜一切代价打赢,打赢了之后与他们谈,这样我们筹码更高,或许能赢得一个较为有利的局面。”
马运雄:“你觉得能打赢吗?”
马承裕:“那就不是我的事情了。”
这一个月里,马运雄在准备,佛斯达尼朗也在准备。他虽然粗暴,但是也绝非是莽夫,同时也在调动兵力准备开战。他也希望能够一战击败晋国,然后谈判获得更好的筹码。他的水师主力都集结在了天雄府南面的名叫塞拉岛的一个小岛附近,这是一个天然的良港,本来是归属于晋国的,但是赵景恒任内,被西巴斯鹰国以蒲端国的名义变相占领,进而实际上成为了西巴斯鹰国的属地。
这个岛屿及其附近岛屿虽小,但是渔盐丰饶,盛产稻米,而且地处天雄府南下通往斑集岛的必经之路,因此位置十分重要。
四月十日,赵景恒拿着与尼拉凯思基最后商议的谈判结果请沈俊成来过目。
二人的谈判结果是:
晋国与西巴斯鹰国地位平等;
双方互相开放贸易;
晋国承认蒲端国为西巴斯鹰国国王之属地;
互相开放贸易之地为晋国的天雄府与蒲端国之斑集岛;
两国贸易商品互不征收赋税;
天雄府和斑集岛为自由通商之地,两国臣民可以互相居住;
晋国臣民和西巴斯鹰国臣民可以自由来往、贸易以及通婚;
布加岛归属晋国,由西巴斯鹰国租借;
布加岛只许晋国和西巴斯鹰国使用,不许任何第三方使用。
这一个多月来,沈俊成的准备已经大体得当,另外因为距离较近,马运雄的援军也在逐步赶来,更重要的是安晋港的水师主力船只共三十余艘已经开到了天雄府附近,沈俊成认为可以一战。
对于这个谈判结果,沈俊成有些可以接受,但有些不能接受。而且有的他也无权承认。
四月十二日,沈俊成召尼拉凯思基前来,说:“贵使一个月辛苦了,但是本府无权处理交涉事宜,因此和谈终止。”
尼拉凯思基:“沈大人,你这是欺骗,公然的欺骗。”
沈俊成:“也许是吧,但你不知道兵不厌诈吗?!”
沈俊成随即下令将尼拉凯思基软禁了起来,同时还有赵景恒。
四月十三日,沈俊成下令天雄府水师战船主力三十五艘进攻塞拉岛。同时另外以其余战船二十艘搭载驻军及马承裕的私人武装共两万人南下,一旦取胜就登陆塞拉岛。水军将领是李安伦,陆上将领是林孝德。
四月十五日,马运雄和马承裕及其随从与三千亲兵也全部来到了天雄府,亲自指挥战事。
十五日午后,李安伦率水师突然逼近了赛拉岛海域,属于先发制人。
佛斯达尼朗原计划是二十日对晋国进攻,但是不想晋军竟然先发制人。慌忙下立刻派水师迎战,而此时西巴斯鹰国的水师主力还在东南那峨岛海域与蒲端国的水师作战,距离有近两千里,是无法迅速驰援的。只有大小战船五艘可以迎战。
晋军水师与西巴斯鹰国的水师接战后,双方立即交火。虽然晋军兵力占据压倒性的优势,战船体格也相对高于对方,但是西巴斯鹰国水师战船的火器甚为凶猛,有一些是加长型的佛鹰炮,还有一些炮,据说名叫长蛇炮,射程远,威力很大,但重量较重。而晋军水师战船只有部分装备佛鹰炮,而且身官较短,大多数只装备仿制武国的大中型铳炮,另外还装备有重型弓弩,火力上优势不大。
西巴斯鹰国的水师利用自己战船虽较小,但是航速快、火力猛、射程远的优势向晋军开火,晋军冲在最前的几艘战船立即被击中,损伤不小。李安伦见状不得不改变战术,利用自己兵力多的优势,以大船牵制,然后派小船、快船迂回到其后面,然后以多打少,以大打小,甚至采用了冲撞的办法。击沉了敌军一艘战船,重伤了两艘,逃走了一艘,并俘虏了一艘。
虽然是获胜了,但是水战持续了约两个时辰,晋军却也付出了被击沉五艘、重伤六艘的惨痛代价。这在晋国的水战史上还是极为少见的。
海战结束后,晋军立即登陆。
因为塞拉岛较小,晋军很顺利的就登陆了,然后立即向纵深发展。
到第二日,晋军主力近两万人就包围了塞拉岛上的西巴斯鹰国城寨。
西巴斯鹰国的城寨与晋国既蒲端国的城寨是完全不同的,中间是主城区,为方形,而外部有六个棱形的城堡,另外布设有大量的加长型佛鹰炮,火力十分凶猛。而整个城堡只有两千人驻守。
晋军第一天先诱使敌野战。佛斯达尼朗也派兵五百人出战,他想试一试晋军的野战能力,看看这个曾经称雄南洋的晋国究竟有多强的能力。
晋军林孝德也以精兵七百多人出战。
双方野战持续了有一阵,西巴斯鹰国的步兵方阵的确有两下子,而且其人高马大,器械精良,的确不好对付。火器的射程和火器兵的战法也十分有一套,火器比晋军使用的火铳要强不少,虽说只有五百人而已。比较而言,晋军步兵和弓弩兵配合较好,尤其步兵防御能力较强,较为熟悉地形和气候,另外林孝德下令多种弓弩在外施放密集箭雨,同时还有大量的神机箭和三飞箭助阵,也给敌以很大杀伤,可以说双方各有所长。
攻城就损失惨重,林孝德下令士兵拼死前进,然后将重型投石机搬过来猛攻,在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后,重型投石机得以抛射巨石以及燃烧的火毬,到十八日终于攻破了其中的一个棱堡。同时还以床弩发射带有火药的巨型箭矢,而先锋部队的和狙杀的弓弩的箭矢也全部涂抹了剧毒,敌军只要中箭,不死也是重伤,最少能在短期内丧失战斗力。而敌军人数不多,如果士兵数量急剧减少的话,其战斗力和守城的决心及意志必将大幅度下跌。
虽然攻下了一个棱堡,但是晋军两万人付出了死伤两千多人的代价。如果照这个伤亡打下去,即使打下了西巴斯鹰国的城堡,晋军这两万人也会死的差不多的。林孝德决议改为封锁。
从二十日开始,晋军封锁了城堡周围所有通往海口的道路,同时掐断了水源,而塞拉岛天气炎热,眼看就是酷暑,其难以承受,即便有储备,也难以支撑。
四月二十五日,心急战事的马运雄、沈俊成、马承裕等人来到了塞拉岛。
马运雄对于晋军两万人还不能取胜十分不满,本来是要大骂的,但是当他看到了这种从未有过的防御工事时候,立即明白了林孝德的苦衷,同意采用围城之策。
围城从四月二十日持续到了九月底,长达半个月。晋军一方面围城,另外采用挖地道的办法来进攻,西巴斯鹰国军队也在反扑,双方你来我往,都互有死伤。而西巴斯鹰国在那峨岛的水师主力二十余艘战船在击败蒲端国水师后,也于九月初抵达了塞拉岛东南五十里外的海域,晋军水师与之交战。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巧妙应对,并利用熟悉地理和风向的优势,先将一些填有膏油草料的船只点燃,火船快速朝敌人船只驶去,由于这批敌军船只较大,转动速度缓慢,无法躲开火船进攻,很快燃烧了起来,敌军大乱。然后趁机派人潜入水下,将未起火的船只凿漏,敌军纷纷跳海逃命。然后军士跃上敌船与之厮杀,敌军大败。此战凿沉船敌船十艘,逃走五艘,并夺得大小火铳二十多管,俘虏敌军百余人并旗帜等若干。
海战获胜后,晋军将俘虏的人和旗帜等在城外向佛斯达尼朗展示。
佛斯达尼朗见状立即明白了援军已经被击败,他们要么困死孤城,要么就是投降。虽说粮食还可以支撑几天,但是储备的水已经完全没有了,即便能出去与之决战,也毫无战斗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佛斯达尼朗派人出去与晋军谈判。
九月二十七日,佛斯达尼朗派拉米尔与翻译等共十余人与晋军谈判。
经过几天的谈判,双方在阵前达成一致。
西巴斯鹰国从塞拉岛撤军,塞拉岛归还晋国;
塞拉岛的一切城防、工事等全部归属晋国;
西巴斯鹰国将士及其服装、武器等全部带走撤往斑集岛。
到十月二日,西巴斯鹰国将士及家属共近五千人全部从塞拉岛撤出,前往其根据地斑集岛。
而晋军方面,立即以三千人进驻塞拉岛城堡附近,其余主力渐渐撤出。
关于西巴斯鹰国的城堡,有人主张烧毁,但是林孝德坚决反对,认为此地地处天雄府与斑集岛的必经之路,是天雄府的南门锁钥,不可自毁藩篱,主张修复,并认为很有价值,晋国可参考在天雄府或者内地实行之。此议得到了马运雄、沈俊成的赞同。
本来按照佛斯达尼朗的要求,还要谈判两国关系以及释放尼拉凯思基的问题,但是全部被马运雄拒绝,马运雄以自己只有战时权力为由拒绝,如果要谈及两国邦交等其它事宜,则需请旨后行。并要他前往海山洲谈判。
在西巴斯鹰国的军队撤走后,马运雄、沈俊成、林孝德等人仔细查看了该国在塞拉岛铸造的堡垒,并审问俘虏,得知此堡垒叫做棱堡,经过仔细研究发现,这种堡垒的是实质就是把城塞从一个凸字的多边形变成一个凹字的多边形,这样的改进,使得无论进攻城堡的任何一点,都会使攻击方暴露给超过一个的棱堡面(通常是两三个),防守方可以使用交叉火力进行多重打击。与晋国建造的城池相比,棱堡无法容纳太多的人口,最多不过上万人,而晋国的城池少则上万,多则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口都可以。但是就防御而言,棱堡各个突出的城池边角,使得进攻一方的力量根本无法有效地集中起来。每个棱堡的边缘都是向外凸起的尖锐部分。敌人要进攻都只能选择分散兵力。而一旦分散兵力,就会使得沉池之中的守备人员有效歼灭敌人的机会大大增加。
除了仔细研究棱堡外,还仔细视察了缴获的兵器,尤其是其火枪和火炮及步兵所使用的长枪。其长枪长一丈五,威力大,投射距离较远,但是只适合在开阔地作战,如果是在狭窄的地方,根本无法施展开。而赛拉岛地形憋屈,故而在作战中虽然其威力不小,但施展的能力有限。而其火枪、火炮则十分精良。其火枪长至二至三尺,外直,内有管,由金属制成;内部贯通,底端封闭;一侧有曲杆,为通火之路。其为体不可比伦。其为用也,火药装入其中,加添以小块铅,手置身边,以眼校之,火从其穴孔中放出,铅即击发,莫有不击中者。其发也,如挚电光,其鸣也,如惊电之轰,闻者莫不掩耳。可射约一百到近二百步,且精度较高。而其舰船和堡垒上所使用的长蛇炮,因为炮身上有蛇形曲线把手,另一方面也因为这种火炮口径较小,炮身像蛇一样细长,又称长蛇炮。炮身长度在三尺六到三尺九,重量两千到六千斤不等。由于它的炮身固定在炮架上,所以稳定性较好。此外,炮架上附有车轮方便搬运。甚至就算已经被固定在射击位置上了,也可以改变炮身角度调整射程。这些火炮身形巨大,能够发射数几十到上百斤的炮弹,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而在战船方面,西巴斯鹰国的战船与晋国的有许多相似之处,大体上来说是各有所长。西巴斯鹰国的战船除了火炮较为凶猛之外,就是其帆为软帆,而不是晋国的那种硬帆。此种帆是晋国人第一次所遇到,以前从未见过。这种软帆十分高大,制作上也比较精巧,遮盖的面积也很广。经过俘虏的操作介绍以及晋国水师人员的操作,初步上得出了两者的差异。
硬帆的优点在于吃风效率高,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不同方向的风,且操作人手少,成本低,适应多变的风向和复杂的海区。缺点在于速度较慢,远距离航线的效率相对低;软帆的优点在于质量轻,可以将桅杆做的很高大,且航速快;缺点是操作复杂,收帆困难危险,需要的绳索太繁复,利用率低,同时其制作成本也较高一些。另外在出航的升降方面,硬帆升起的时候要费事很多,而落帆的时候,软帆则又比硬帆要困难不少。
西巴斯鹰国方面这也是第一次与晋军的主力部队也是与东方强国的第一次交手,虽然他们的城堡坚固,晋军没有足够的火力,而且其火器也不及自己,但是晋国的军队毕竟是一直训练有素的军队,其组织和纪律性远不是一般的土著人所可以比拟的。而晋军的野战能力也还是不错的,尤其是敢于在肉搏中具有牺牲的勇气,另外他们对东方的弩尤其是晋国的弓弩的威力有了一些体会。虽然不及火枪,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时候和天气之下,晋军的强弓硬弩特别是重弩还是非常具有杀伤力的,而且造成的伤害也更大,是无法治疗的。这也算是他们一个最重要的体会吧。
马运雄等人对这些都非常感兴趣,留下部分外,将其余则运回永晋府, 并发回海山洲一部分,用于仿造。林孝德建议在宁西、连海等地可建设棱堡,步射长蛇炮。并在水师战船上装备一定的长蛇炮,搭配佛鹰炮和火铳,形成轻重远中近的火力结合。另外沈俊成还希望能够从西巴斯鹰国购买这种新式火器,这样能明显增加晋军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