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仓颉
阳光和煦,几个穿着兽皮的男人正在忙碌着,他们正拿着锋利的石头在切割着刚刚打猎得到的猎物。山里的猿猴还不时的发出几声吼叫,算是抱怨刚刚人类的惊吓,又或者算是给死者送行。
一旁的仓颉听到了猿猴的吼叫,本来正在盯着地思考的他,抬头看了看山的方向,并抱怨着这些死猴子打扰了他的思考,随后捡起一块石头向山的方向丢去。
近来他有些烦躁,他总是忘记一些事情。他刚刚还在想首领安排给他的工作有没有做完,这就被这群猴子吵到了。他转过头来,看了看旁边正在整理猎物的人,想起自己还要统计一下猎物的数量,便起身走了过去。
“知,兽多少?”仓颉问。
知看着木杆上粗细大小不一的绳结说道:“象一、牛二、羊二、狼二、羊三、鸡五。”
“羊多少?”仓颉又问。
“二”知看着第三根绳子说。
仓颉指着倒数第二根绳子:“羊多少?”
“三”知疑惑地说。
“羊二?羊三?”仓颉又问。
“不知”知答道。
“怎会?”
知拿起那两根相似的绳子,摇着头说:“绳,不懂。”
仓颉知道知弄混了两个绳子所代表的含义,看来记性不好的不止他一人。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仓颉用过其他一些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比方说,让两个人或更多的人来记住这些不同绳子的含义,但结果是,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产生争执。
而且,仓颉还考虑到,等到他们这些人都不在了,那后人们就不会理解这些绳子的含义了,也不会记得前不久发生的与蚩尤的大战。哪根绳子代表羊,这种小事忘记了可以,但是与蚩尤大战这样重要的事情怎么可以忘记呢。这令他更加的烦躁,他决定想办法解决人们总是遗忘这件事。
一连多少天,仓颉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但他仍然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这令他快要崩溃了。他决定先放一放,不再思考这个问题。
但在决定不思考这个问题后,他感觉到什么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知道所有人都会忘记今天发生的一切,即是会有一些事情能够流传下去,但那只会成为传说,就如他们知道的关于伏羲的一些事一样。
但令仓颉没想到的是,绞尽脑汁花费了多少个白天没有想到的解决方法,竟在晚上想到了,或者说是梦通了。
这个梦是很普通的梦,一如往常,仓颉梦到了他与他的族人们在狩猎,他们伏在地上缓慢的靠近猎物,他旁边的知突然小声的对他说道:“看,羊。”仓颉正准备抬头,突然他想到了一个问题,“你怎么知道那是羊?”仓颉脱口问道。知指着远处的羊说道:“那不像只羊又像只什么?”
仓颉从梦中惊醒,他尖叫着跑了出去。很快,仓颉就找到了知,把知从梦里叫醒,晃着知的双肩大声的说:“知道了,知道了,谢谢你知。”知则是一脸疑惑的看着仓颉问道:“你知道什么了?”
仓颉马上蹲在地上,随手拿起一根木棍在地上画了起来,不一会儿,仓颉便指着地上的图案问知:“这是什么?”知看了看说到:“是羊。”
“对,是羊。”仓颉重复着,并接着问道:“你怎么知道我画的是羊?”
“因为它像。”知不假思索的说。
“以后我们就用这个来表示羊,不用绳子,”仓颉激动的说,“让每个人都可以知道它的意思,这样就不会弄错。”
到此时知才明白了仓颉的意思,他也激动的蹦了起来,就像刚刚仓颉来找他那样。
知指着图案问道:“它叫什么?”
仓颉思考了一下说:“字。”
二、周公
牧野之战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年,但周公旦却也时时想起,那是一场惨烈的大战,但对周来说却也是必不可少的。经此一役,周王国灭掉了商王朝,摇身一变为周王朝。两年来,武王一直力行分封,分封自己的兄弟,自己的功臣,为的就是防止帝辛死前的诅咒成真。
两年前,在牧野,商朝军队被周国军队击败,帝辛被包围至鹿台,帝辛指着台下的周军怒吼道:“你们这些乱臣贼子,趁着寡人军队出征,竟偷袭朝歌,看着吧,你们也终将被自己的臣子所灭。”
虽然周军很快便肃清了商朝的残余势力,但帝辛的诅咒仍然历历在目。武王怕这个诅咒有一天会成真,便力行分封,分封亲族、功族,为的就是壮大周的同盟势力,让这些同盟能够像篱笆一样保卫周王室。
这天夜里,入睡之后,武王在梦中又来到了残破的朝歌城。
“姬发小儿,姬发小儿”
“是谁竟敢这样称呼寡人?”武王转过头,寻着声音传来的方向。
在昏暗中,武王看到一个高大的身影慢慢走了过来,待他走近,武王定睛一看,不禁吃了一惊,立马做按剑待拔姿势。原来,来人是帝辛。
帝辛看着武王的姿势嘲讽道:“原来你也是懂得害怕的,怎么样,还记得我的诅咒吗?”
武王看帝辛寸铁未带,便将手从剑上移开,镇定地说:“怕你,别忘了,是我击败了你,应该是你怕我才对。”
武王定了定又说道:“至于你那可怜的诅咒,只是你的一厢情愿罢了。再说,我分封了亲族功臣,他们便是我的篱笆,这些篱笆可以替我解决不臣者,你的诅咒不会实现的。”
帝辛冷笑道:“是吗?你的臣子就是你的篱笆。但你的篱笆也就是你的臣子,他们中就会有不臣者,像你一样的不臣者。”
武王故作镇定的说:“我有很多篱笆。”
帝辛明白姬发这句话的意思。他是说,‘即便会有不臣者,他有那么多篱笆,肯定能够帮助他平定叛乱’。
“那你便有很多臣子,他们会替你解决不臣者,你是这样想的吧。但这么多篱笆也同样意味着,你也会有更多不臣者。”帝辛一语道破武王所想。
武王后退几步,他还想反驳,但似乎是没有有力的证据。
不过武王仍然大笑着对帝辛说:“哈哈哈,你说的很对,但是你终究赢不了我,即便是你的预言也不能。你说的很对,但你似乎忘了,我还活着,我还可以改错,你却不能。”
帝辛盯着武王鬼魅般一笑说:“那你去啊。”
武王终究没有将这段对话告诉他人,武王在周王朝建立两年后这天的梦里逝世了。逝世时,武王双眼大睁,半张着嘴,似乎是想要说些什么,大臣们也在猜想武王要说些什么,但是武王再也没有机会说了。
武王死后,武王之子成王继位,但成王年幼,不能处理政务。武王诸弟中最贤能的周公旦便被接到镐京代理政事。原来,武王在灭商之后不久,便感觉到自己命不久矣,便提前安排好了身后事。武王要周公旦在自己死后辅助自己的幼子处理政务,并要周公继续分封。
周公没敢忘记武王生前继续分封的嘱托,当然另一个原因则是,他也还清晰的记得,当年帝辛在鹿台自焚时所发出的最后的诅咒。
但令周公没想到的是,这诅咒竟发生的这么快,而且是他怎么都不会到的人发起的叛乱。
发起叛乱的人是管叔鲜,管叔鲜是文王的第三子,是周公旦的哥哥。武王死后,武王弟弟中最长的是管叔,按照最年长者摄政的惯例,最有资格摄政的应该是管叔,但实际摄政者是周公旦。因此,管叔怀疑周公篡改了武王遗命,于是,便联合帝辛之子武庚等发起叛乱。
自己的兄弟发动叛乱,这自然是周公没有想到,但为了不让帝辛的诅咒成真,更为了周王朝的安危,周公亲率大军前往平叛,经过三年艰苦斗争,这场动乱才算最终平定。
叛乱平定了,王都内外一片胜利的喜悦,就连树上的鸟儿都在高兴地唱着歌。但周公并没有因此而高兴,反而是比叛乱发生前还要担心诅咒成真。
以往,他与武王均认为,只要周的同盟势力足够强大就能帮助周镇压那些不臣者,但这场叛乱向他证明,那些不臣者可能就来自同盟者本身。
叛乱者既然可能来自同盟者,那就不要同盟者。但若这样的话,发生其他的叛乱,又有谁帮助王室镇压。但若有同盟者,即便有些叛乱者会被镇压,但总会有一天,王室会被来自同盟者中的叛乱者灭亡,毕竟五年前的牧野之战还没过去多久。所以这是个进退两难的死结,该怎么解决,周公久思不得法门。
“啊,难道真的要应了帝辛的诅咒吗?”绝望中的周公无力地哀吼着。
但似乎是冥冥中有人指引一样,周公最终还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如当年的仓颉一样,也是一个平常的梦给了周公启发。
梦中,周公见到了一群狼,这不是什么稀罕的动物。这群狼刚刚完成捕猎,猎物是一头可怜的羊,看起来它们正准备就餐。周公小心翼翼的躲在石头后看着,生怕自己成为这群狼的饭后点心。
周公本以为这群饿狼会群起而上,很快就分食完毕。但令周公没想到的是,这群狼的就食竟如此文雅。先是由一头高大的狼上前吃食,它吃去了羊身上最好的肉,然后才是其他狼依次上前分食。“想必这头高大的狼应该就是这群狼的首领,真有意思。”周公低着头想着。
等周公抬起头来,眼前的一幕直接把周公吓的跳上了石头。那些刚刚还在分食的狼群,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围了过来,并慢慢的向周公逼近,等狼群向石头扑去时。
”啊。“
周公终于被吓醒了。
惊魂未定的周公抚慰着自己,“好在那只是一场梦,”但是梦中群狼分食时有序的场景却是很有意思,“若是人类吃饭也这么有顺序就好了”周公感叹着。但就感叹的这一瞬间,周公突然也有了灵感,“为何不可以呢?”周公反问自己。
“狼群吃饭有狼群的先后顺序,我们人也可以。我可以规定谁先吃,吃什么,甚至可以规定用什么吃。也可以规定在吃饭时观赏的舞蹈跳舞的人数多少。除了与吃饭有关的,出行也可以规定,我可以规定出行时坐几匹马拉的车。”
“同样的道理,我可以规定不同等级诸侯城池的大小、军队的多少等等。这样通过这些规定,就能够约束诸侯,这规定便是秩序,遵守规定便是同盟者,破坏了规定便有了理由一起攻伐毁灭他,这样便能够解开死结。”周公想着。
一个月后,他将自己制定的规则颁行给天下。
一个大臣问道:“这个规定是什么?”
周公想了一下说:“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