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安二年七月二十一,道安帝带领太后、皇后和众妃前往圆园避暑。良妃因病留在宫中。
太后走在圆园的坊廊,不禁自叹:记得随先帝来时,圆园风光优美,众妃争斗,想起皇贵妃安卓晴和如贵妃雅如月,当日多么的受宠,可惜先帝在宠爱也没能坐上后位。再次来到,风光依旧,只是自己已不是当时的皇后,但仍然不失风范。
太后走到羽阁亭,暂作歇息。只听得亭外有嬉笑声,原来是彤贵人与成常在在欣赏圆园美景。但太后总感觉不妥,对身旁姑姑福旋:“去亭外,把彤贵人和成常在叫进来。”
福姑姑来到近旁,走进施礼。“彤小主,成小主,太后娘娘请两位小主到羽阁亭。”
这时彤贵人和成常在才发现,太后就在亭中静坐。听到福姑姑的言语,便来到了亭外。
“臣妾给太后娘娘请安。”彤贵人、成常在说。
“在这里如此嬉笑,可知有失皇妃仪德。”太后有点怒道。彤贵人与成常在,被吓到急忙跪在尘埃。
“臣妾知错了,请太后娘娘莫怪。”彤贵人言。
“罢了,难得来圆园一次,哀家不会怪罪,都起来吧!”太后道。
太后感觉有些疲累了,便向寿宁宫走去。
走前说了一句“难得年轻好好游玩,早日为皇上生下皇嗣更重要。”
勤政殿内,道安帝正在处理政事。想起大皇子今已年满16岁,是时候给他找位王妃了。又感觉既要为皇子纳王妃,如此就再次下旨晋琳贵人为琳妃。
缳翎从殿外走进,看见道安忙于政事刚要离开。
“既然来了,就坐一旁吧。”道安道。
“今大皇子也已年方16,想为他纳位王妃,你看谁家女子好呢?”
“既然要为皇子纳王妃,那其母妃位分不能太低。”缳翎道。
“朕正要下旨晋琳贵人为琳妃,以使得皇子体面。”
“臣妾看宫中诸位姐妹侍奉皇上已久,何不加以晋封?”
“好,此主意甚好。那就将宫中妃嫔都晋一晋位分:那答应就晋为那常在,成常在晋为成贵人,彤贵人晋彤嫔,琳贵人晋琳妃,常嫔晋常贵嫔,全贵嫔晋……”
道安想晋缳翎为妃,缳翎道:“臣妾与静贵嫔就暂时不晋封了,倒是良妃娘娘身体衰微,不如将晋良妃娘娘为良贵妃,淑妃娘娘久侍宫闱同晋为淑贵妃,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道安笑而不答,算是应许了。传来徐公公,“把朕的旨意,晓瑜六宫。”
只见福姑姑到来“太后请皇上,全贵嫔到寿宁宫用膳。”
淑妃在凝安宫知晓自己被封为贵妃大喜,自此淑贵妃又一次让后宫不再安宁。
道安与缳翎来到寿宁宫,太后早已备好饭菜。道安发现皇后也在不好说什么。
入席而坐,正位居做道安帝,左侧是太后,右侧是皇后,而道安让缳翎坐在自己的正对面。皇后虽不悦但不敢说什么,太后倒是很开心。
皇后在席位上很是不高兴,太后看出来皇后不高兴说:“皇后今天怎么心不在焉的,是不是感觉哀家宫中的饭菜不合胃口啊!”
道安帝听太后如此说“朕想起母后曾因儿臣封太妃为太后之事不高兴,从今日起您既是当朝皇太后也是儿臣的母后,因此儿臣以后就称您皇太后母后简称皇母。”
皇太后甚是欢喜“皇母,自开朝以来还没有这个称号,皇儿有心哀家高兴。”
可是一旁皇后是极不高兴的,因为皇后是一国之母。但皇后又不能说什么,只好静静的听着,内心难过的吃着。
宴后,皇后告别太后、皇上,独自回到凤仙宫。
太后素有午睡的习惯,于是道安和缳翎离开寿宁宫。走在假山旁,闲来无事,就像平常的夫妻一样笑的那么开心。
“朕好久没有这样开心了,也只有和玲儿在一起时高兴。”道安说。
“听皇上这样讲,先皇后一定很随和,可惜臣妾福薄未曾见过先皇后的面。”
道安和缳翎愉快的交谈,伴随他们的有圆园的风景华丽。
转眼间,在圆园已有半月之久。道安在勤政殿,处理政事,与此同时徐公公走进“启禀皇上,清定王在外求见。”
这时清定王已走进,“臣参见皇上,朝中有大事发生。”
“何事?”道安说。
“安妃娘娘,因晋封之故写家书给丞相。谁想家书被臣截到,家书中安妃娘娘让陪嫁嬷嬷想法除去良贵妃娘娘。要不是惠太后娘娘赶到,怕良贵妃娘娘已经不再人世。”清定王说。
“那良贵妃现在如何?”
“良贵妃娘娘,身体更加糟糕,怕是……怕是不行了。”
“你回去告诉惠太后,让她好好照顾良贵妃,朕随后就会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