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三杰”救火初相会
入校以来,发生的事儿太多了,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同学们都拿近日发生的见闻说笑。有人说胡汉民用广东客家官话宣读总理训词,将“三民主义,吾党所宗”念成“三味煮鸡,罗卜大葱”,于是调侃几句,“明天吃什么?”“三味煮鸡,萝卜大葱。”接着哈哈大笑一通。
蒋先云躺在床上,正闷头抽烟。他在安源、水口山时与工人打交道学会了抽烟。他没有钱,抽的是家乡的旱烟,又辣又冲。平时很少抽,因为抽得满寝室烟雾弥漫,同室的意见大,队长发现就要抠他。他想,现在大家都加人了国民党,共产党员也都成了国民党员,这确实是好事,大家一起为国民革命、为三民主义而努力,可学生,特别是共产党员有不同意见怎么办?要是有个组织,就可以一起研究研究,统一思想,最后以组织的名义提出自己的意见。搞个什么组织呢?他想到了三师的“沙子会”和“心社”。那时候,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游行集会,如火如荼……
忽然,外边有人敲着脸盆,声嘶力竭地叫道:“不好了,印刷厂失火了,快救火呀!”
蒋先云顿时从床上跳起来,拎起水桶,叫道:“快,大家救火去!”
跑出寝室,只见不远处火势熊熊,烈焰已蹿上印刷厂的屋顶。火光中,竹篱笆不停地在爆裂,火星四溅,飞向旁边的一些房屋。眼看大火就要蔓延……
蒋先云扔了水桶往屋顶上爬,二队的黄维等几个人也跟着爬上屋顶,大家一齐动手,扒稻草,掀木料。旋风卷起火舌舔烫着人们的脸颊,烧断的椽子带着火苗直往下掉。
从军校码头到印刷厂,数百人排成两条长队,一桶桶,一盆盆,从江里打上水来,一个个地传递,一直传到满是熊熊大火的火场,传到烈焰吞人的屋顶,传到蒋先云、黄维等人手上,泼向已经着火的根根大梁。接水的时候,黄维不小心,一脚踩空,眼看就要掉下去。蒋先云一把抓住他的一只手,用力往上拉。
三队的陈赓在下面,看见隔壁的房子就要倒塌,急得直蹬靴子,便向黄维和蒋先云两人叫道:“旁边的房子要倒了,你们快跳下来!"
站在下面接水的贺衷寒也喊道:“蒋先云,快松手,往下跳!旁边的房子要倒了!”
蒋先云一松手,黄维跳了下来,陈赓一把抱住。黄维说了一声谢谢,一瘸一瘸地泼水去了。随着,蒋先云和其他几个同学也跳了下来。几乎同时,整个屋顶塌下,立即被腾起的浓烟和热焰吞没了。
陈赓拉住蒋先云的手,说:“蒋先云,久闻大名,幸会幸会!”
蒋先云:“你是……?”
陈赓:“我叫陈赓,湖南湘乡人。”
“你就是陈赓?听说你开始跑到陆军讲武堂报名去了?”
陈赓:“是啊!幸好看见了陆军军官学校的招生布告,不然我们恐怕不能见面了。”
贺衷寒说:"是啊,有人说我们是黄埔三杰,哈哈三杰原来都是湖南老乡!”
蒋先云、贺衷寒和陈赓相见恨晚,走到一队宿舍门口才分手。
临别时,贺衷寒说:"陈赓,你明天吃了晚饭以后到大榕树下等我和先云,我有重要事情跟你们说。 ”
陈赓走后,蒋先云问贺衷寒:"君山,你有什么事要同我们说?"
"有重要事,明天说吧,今天累了。”贺衷寒说。
第二天吃了晚饭,贺衷寒拉着蒋先云的手说:"我、你和陈赓,号称黄埔三杰,又都是湖南老乡,我们 干脆来个桃园三结义,怎么样?”
蒋先云说:"我不喜欢刘关张那一套,三杰的说 法我也不喜欢听,结拜之事就免了吧。”
贺衷寒还不死心:“你知道蒋校长的事吗?他能当 校长,还不是有陈其美、张静江、戴季陶几个结拜兄弟 给他撑腰?我们如果……”
蒋先云打断他的话,说:“蒋先生当校长,是孙总理的提携。如果他没有在永丰舰护卫孙先生,没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也不会有今天。我们还是好好学习,好好为国民革命效力吧。”
贺衷寒脸红了一阵,立刻恢复了正常,他说:“我们三杰总不能无所作为吧!”
蒋先云说:“我不赞成搞小圈子,我喜欢搞大圈子。”
贺衷寒说:“好呀,搞什么大圈子?”
蒋先云不慌不忙地说:“等见到陈赓,我给你们说。”
第二天傍晚,陈赓在大操场旁边的大榕树下等着。
“陈赓,你们的饭堂比我们远,你都先来了,这陈长腿名不虚传。”贺衷寒走过来打趣说。
蒋先云跟着走过来。
陈赓:“衷寒,你有什么事,说吧。”
贺衷寒说:“巫山,还是你说吧。”
蒋先云与贺衷寒对视了一下,说:“我们到黄埔军校学习快半年了。但我们认为,黄埔同学,现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我们应该用我们的黄埔精神,我们的主义,去带动广州的一切武装,去影响全广东,乃至全国的革命军人,让大家与我们一起来做这种革命事业,我们黄埔的能量就充分释放出来了。我们一个黄埔就可以达成十个、乃至上百个黄埔的作用。”
陈赓边听边点头:“自从陆军讲武堂的同学并过来以后,我也曾想过这个问题,关键是做什么?”
蒋先云说:“陆军讲武堂同学的愿望只是给我们报出了这个信息,广州军界包括滇、湘、粤军里面,都有大批倾向革命的同志。列宁曾经组织了一个火星社,宣传布尔什维克,团结苏俄各界革命力量,后来对苏俄十月革命的成功发挥了很大作用。我们现在也应该行动起来,成立一个属于我们的组织。”
陈赓:“行,我也算上一个。原先我在湖南鲁涤平部当兵时,所在那个团团长曾君聘曾经与粤军第一旅旅长莫雄是同窗。我到广州后,受曾君聘之托,到莫雄那里去过两次,因而对那里的情况有所掌握。我可以到粤军中去活动。另外,我再向你们推荐几个人,二队的李之龙、俞济时、周士弟,我们队的赵自选、关麟征,四队的胡宗南等,我看也可以分派到各处去。”
“很好,陈赓同学,你果然是个爽快人。一言为定!”蒋先云说着,把手中正在看的一本《向导》递到陈赓面前说,“这本书是我上个星期刚刚从广州买回来的,上面有蔡和森和陈独秀写的两篇文章,很不错。我已经看过了,送给你吧!”
贺衷寒说:“我曾在长沙办过'平民通讯社’,联络人我有办法。我看,我们一个一个部队去联络,每一组织选出两个代表,每一星期开一次代表会,开会时的主席及会议的召集,由各组织代表轮流值星。”
蒋先云:“那就叫青年军人代表会。”
陈赓说:“好,就这样!”
三个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