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一)万般诸相皆为虚妄(下)
书名:闲话《大明王朝1566》 作者:北宫伯玉 本章字数:3251字 发布时间:2022-02-24

本篇参考剧情第二十三集

 

郑大人这番话的弦外之音,可不只是何茂才,大堂上座的这些人,有一位算一位,大家全都听明白了。正所谓输人不输阵、倒驴不倒架,何茂才虽然不是什么硬汉,毕竟十几年的老刑名,又是常年带兵的人,发起狠来那效果也是杠杠的。此时的何茂才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只感觉一股热血从胯下直冲脑门,想当年何大人也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一方豪杰,如今纵使虎落平阳,也决不能让几个清流的伪君子给看扁了,“老郑,同僚几年我是一直都看不起你,今天,我他妈的谁都不服,我只服你了,心服口服!”说罢抓住郑泌昌的胳膊使劲摇了摇,好似下定决心一般,扭头冲堂上嚷道,“问吧!问吧!只要你们敢问,我就什么都敢说!”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郑、何这双璧人便是这句话最真实的写照,如果有的选,郑泌昌宁肯一辈子被何茂才鄙视,也不想让他对自己心服口服,已经到了这般田地了,服与不服还有什么意义呢。

 

俗话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历来都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考验清流诸位大人胆量的时刻到了,浙江的案子能不能顺藤摸瓜,把严世蕃给拉下马,就看诸位大人敢不敢问了。何大人话音刚落,沉默了许久的海老爷用力一拍惊堂木,大声喝问道,“我现在就问你,今年五月初三,新安江九县的闸门你是奉谁的命令扒开的?几千百姓死于洪水,几十万人无家可归,如此伤天害理,不管你何茂才、郑泌昌还有任何人,都死有余辜!居然还要挟我们敢问不敢问?我现在就告诉你们,沈一石贪墨受贿一案,新安江毁堤淹田一案,井上十四郎从臬司衙门被放出去一案,这三个案子不管牵涉到哪个衙门,不管牵涉到谁,别人不问,我海瑞要一问到底!”

 

一身正气、无所畏惧、嫉恶如仇的海老爷,天克各路牛鬼蛇神,专治各种不服,石破天惊的一番话,好似炸雷一般打在了堂上众人的心头,郑、何二位瞠目结舌,赵巡抚眉头紧锁、谭大人脸色铁青、锦衣卫众人心里直骂娘。新安江大堤是何茂才派人扒开的,井上十四郎是从臬司衙门的地牢放走的,该知道的海老爷都知道了,现在就想问问毁堤淹田的幕后主使到底是谁。何大人你刚不是还说,“只要你们敢问,我就什么都敢说!”嘛,你看人家海老爷既然诚心诚意地发问了,那你就说说呗,记得小阁老当初还给你们写过一封亲笔信吧,信藏到哪了,能不能一起交待了。海老爷这话前半段是说给郑、何这一双璧人听的,毁堤淹田案是怎么回事,通倭案又是怎么回事,情况海老爷已经摸的差不多了,既然敢堂而皇之地说出来,就表示海老爷手里有实锤,至于毁堤淹田的幕后黑手,无论郑、何二位招与不招,海老爷都有办法把案子查到底。

 

海老爷后半段话是说给赵巡抚、谭大人还有锦衣卫四人众听的,归根结底一句话,无论是能查的还是不能查的,旨意上有的还是没有的,别人怎么查海老爷管不着,但这三个案子无论牵涉到谁,哪怕扯出道长他老人家来,海老爷也要一查到底。海老爷这番话基本就等于开群体嘲讽了,逼格直接拉爆,颇有几分慈禧老佛爷对十一国同时宣战的气魄,七品小知县正面怒刚巡抚、按察使、锦衣卫,最后还能全身而退,这不就是大男主题材网络爽文里才有的情节嘛。偷偷的进村,打枪的不要,这个道理谁都懂,海老爷也不是一味追求刚正面的无脑热血中年,只不过在审案这件事上,根本不存在任何迂回的空间。口供要签字画押、证据要一一罗列、所有的事都要详细记录在案,谭大人是按察使在前面领办,赵巡抚是主审官在后面把关,这俩人不签字,案子审了也是白审,卷宗根本出不了杭州。

 

既然躲不过,索性就把事挑明了说,反正海老爷出差前就已经和赵巡抚撕破脸了,再说了,得罪巡抚、按察使也没啥大不了的,郑、何二位大人如今不就在海老爷跟前跪着呢嘛。今晚大堂之上,海老爷和郑泌昌做的其实是同一件事,那就是大张旗鼓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去引诱那些藏在幕后的势力,关键时刻暗中推自己一把。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倒严良机千载难逢,郑、何二位吐血大酬宾,只要留他们一条命,实锤证据送货到家;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搅乱朝局机会难得,海老爷亲自操盘,所有后果他一人承担,诚征各路加盟经销商,一起把大明搅翻天。


讲道理,“问什么我们就说什么,扯上谁我们就供出谁”也好,“只要你们敢问,我就什么都敢说”也罢,从始至终,郑、何这一双璧人说的可都是那百万匹丝绸的事儿,至于什么毁堤淹田、臬司衙门放走倭寇的事儿,人家郑、何二位可从来没提过,实话实说,海老爷你问的问题,已经不能算超纲了,只能算脱肛了。郑泌昌用阴晴不定的眼神盯住海老爷,意味深长地问了一句,“那牵涉到宫里的呢?”海老爷不以为然地回答说,“尚衣监、巾帽局、针工局,皇上已经下旨彻查!宫里还有谁牵涉到这些案子,你们现在就说”海老爷扫了一眼低头不语的郑、何,又拍了一下惊堂木,大喝了一声“说!”

 

海老爷是标准的揣着明白装糊涂,道长下旨彻查尚衣监、巾帽局、针工局,查的明明是贪墨情事,海老爷你问的却是“宫里还有谁牵涉到这些案子”,妙就妙在“这些”二字上,语焉不详、含沙射影,不禁让人浮想联翩。现行反革命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打着红旗反红旗的主儿,就比如海老爷这样的,五分钟前还手捧圣旨、眼含热泪地高喊“皇上圣明”,这会儿就已经开始给皇上脸上泼粪了,而且还是公然打着道长的旗号,往他老人家脸上泼粪,丧心病狂到令人发指。郑、何这一双璧人连百万匹丝绸的账都没打算全认,更别提去认毁堤淹田跟通倭的账了,经济问题再严重,最多也就是自己人头落地,家人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罢了;要是摊上政治问题,而且是重大政治问题,郑、何两家上下九族怕是都要变绝户了,孰轻孰重,不言自明。

 

海老爷的问题没法答,也绝对不能答,奈何刚才前面牛哔吹的太满,逼格拉的太高,郑、何这俩位才刚雄起了一下就认怂了,脸面上多少有点挂不住。郑泌昌咬着牙转头望向赵贞吉,刚说了句“赵中丞...”,话音未落只见赵贞吉用力一拍惊堂木,面色铁青地大声呵斥道,“大奸大恶从来冥顽不灵!郑泌昌由谭纶谭大人会同北镇抚司两位上差审讯,何茂才由海知县、王知县会同北镇抚司另两位上差审讯。恭奉圣命,身为主审,我把话说在前头,这两个人如果为了逃避罪责胆敢诬陷朝廷甚至诽谤圣上,《大明律》第一条第二款在,各位都知道该怎么做!”其实赵巡抚此言差矣,至少剧里的大奸大恶之徒,有一个算一个,都还挺识时务、知进退的,什么该查、什么不该查,哪些能说、哪些不能说,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分寸拿捏的都还算恰到好处,真正冥顽不灵的,恰恰是海老爷这种,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油盐不进的南蛮。

 

赵贞吉真的是出离愤怒了,郑泌昌、何茂才冥顽不灵、气焰嚣张,海老爷目中无人、大放厥词,谭伦阳奉阴违、口蜜腹剑,王用汲跟锦衣卫老僧入腚、一言不发,堂下这群混账,无论是坐着的还是跪着的,没一个把他这个巡抚兼主审官放在眼里的。前面说的好好的,谭伦负责领办此案,赵巡抚就不细问了,结果最后案子该怎么审,谭伦啥也没说,还是赵贞吉亲自拍的板,不但拍了板,赵巡抚还如谭大人要求的那样,一上来就亮明了自己的态度,连《大明律》第一条第二款都搬了出来,这相当于自己打了自己的脸,主审官的威信受到了空前的挑战。

 

赵巡抚丢点面子倒还是小事,主要是由着海老爷这么闹下去,怕是要摊上比倒严还大的事儿,偷扒新安江大堤、臬司衙门私放倭寇、还有宫里人牵涉其中,这种事儿别说查了,就是听一耳朵,那都叫“诬陷朝廷诽谤圣上”。再说这海瑞,好似吃了熊心豹子胆一般,不但扬言要把这三个案子一查到底,更是在大堂上公然诱供,明摆着是要把脏水往宫里泼。更吊诡的是,海老爷如此大放厥词,除了赵贞吉出言阻止外,谭伦和锦衣卫竟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保持沉默,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赵巡抚心里也直打鼓。

 

锦衣卫不说话多少还能理解,毕竟海老爷只是放放嘴炮、过过嘴瘾罢了,又没落实到纸面上,朱七自然没必要和海老爷做口舌之争,说多了反而会弄巧成拙、授人以柄;可谭大人也不说话,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很多时候不明确阻止其实就是在变相鼓励,何况大家都知道海瑞是谭伦的人,海老爷说了这么多大逆不道的话,谭大人你不该拿出点儿态度来吗,还是说放海老爷出来咬人,就是你谭大人有意为之的?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