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侯冈担心儿子的安危,所以这次战争并未让仓颉冲在前面,她还安排几个精壮的族人做护卫,将仓颉拦在远处保护起来。
但听到族人的哀嚎,仓颉心急如焚,他要冲过去却又被护卫拦住。他急得冲护卫们嚷:“你们不让我去救,那你们倒是上呀!”
那几个护卫欲步又止。
仓颉气得直跺脚:“你们以为他们都被打败了,只是你们几个就能保护我了吗?”
几个护卫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唇亡齿寒嘛!于是转身向炎帝冲了过去。
这几个人比起那些族人又更有作战技巧,他们围成一个圈,炎帝在里面,族人在外面,这样一来,炎帝的鞭子任凭怎样挥动,也打不到仓颉氏族人身上。而他们自己也会躲闪,炎帝的鞭子向左抽,他们的圈子就向左边移动,炎帝的鞭子向右抡,他们的圈子就向右边移动,无论怎样,就是打不到他们。炎帝又气又急,却也无可奈何。
再看战场上,仓颉氏族人越战越勇,神农氏族人则节节败退。
炎帝心想:“不妙,这样下去的话,只怕会全军覆没在这里。”
于是他抡起鞭子一鼓作气地向护卫中的一个人直冲去,他势如破竹,那个护卫吓得脚下一滑摔倒在地,其他人都乱了节奏,圈子也就被冲开了。
炎帝往仓颉方向冲了两步。那些护卫吓得赶紧过去将仓颉护在身后。
谁知炎帝并未再向前冲,他吆喝了一声“撤退”,那些神农氏部落的人便纷纷撇下敌手,随炎帝往来路撤了回去。
仓颉氏族人打得兴起,哪里肯让他们逃走,纷纷提步就要往下追。
仓颉大喊:“莫追,都给我回来!”
虽然族人不解又不甘心,但还是听首领的话都停下来,任凭炎帝他们败北而去。
这是新首领打的第一仗,而且打败的敌人还是当今世上最强盛的神农氏部落,这可了不得!仓颉氏部落举行三天三夜的庆祝大会,以庆贺首领和那些上战场的士兵们。
三天之后,仓颉做了一个决定。他要扩大仓颉氏部落的地盘,地盘大了,部落也就强盛了。
族人得知这个决定后,都振臂高呼:“我们愿意追随首领,我们要壮大我们的部落!我们的部落天下无敌!”
仓颉有一颗雄踞天下的心,只不过他刚担任部落首领,对天下的局势都不了解,部落向哪里扩张,这是个问题。
他请教母亲,侯冈说:“南边和西边都是神农氏部落和它的联盟,咱们虽然打赢了炎帝,但这次胜利很取巧,我们和他的实力悬殊还是很大的。一旦他联合其他部落,那我们只怕连骨头都要被他们吞掉。北边不但寒冷,而且那些人都还居住洞穴,野蛮得很。东边也有部落,但庞大的另一个神农氏部落在黄河南岸,北岸的部落都不成气候,所以沿着黄河北岸往东边走,是我们最好的去处。”
仓颉当即拍板:“好,那我们就沿着黄河北岸往东去!”
仓颉并未学习其他部落迁徙那样,而是先率领部落里的年轻人做先行队伍。他和母亲约好,他先率领这支队伍去征伐其他部落,母亲后续跟进,对那些被打败的部落进行安抚。这样一来,就能确保彻底征服那些部落。
刚进入夏天,仓颉便率领队伍东行了。
沿途的部落根本就没有抵抗意识,哪里会想到天降敌兵。面对有备而来的仓颉和他的队伍,这些部落的首领只是一阵短暂混乱的抵抗后便缴械投降。仓颉并不伤害部落的人,只是要他们承认自己是部落的新首领。
这些部落没有任何技术,谁有蛮力便能成为部落首领,就像狮子、狼等野兽一样。当仓颉打败他们的首领,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地臣服于仓颉。
每征服一个部落,仓颉就派人报给母亲。侯冈随后带着物资和另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跟进。她安抚这些部落新成员,领他们狩猎采集,统一分配,并在部落里实行文字符号记事,让他们的生活变得井然有序。还有那些心里不服的人,在侯冈的安抚下,也心甘情愿地成为仓颉氏部落的一员。
就像夯地基一样,仓颉和母亲联手将仓颉氏部落政权发展得壮大又稳固。
这一天,仓颉率领队伍东行来到洽川。著名的诗经《关雎》便诞生于此地。“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诗句很美,而事实上这里的自然风光也非常美。
在洽川的黄河岸边,有一大片芦苇荡,秋天的禾草高大茂盛,连绵不绝的芦苇花随风飘来拂去,梦幻又美丽,直把所有人都看得迷了魂。但仓颉却很苦恼,因为那芦苇荡的尽头处便是宽阔的黄河。他的目标是黄河北岸的中下游地区,想到北岸去就得越过黄河。
怎么渡过黄河?这是一个问题。
见他愁眉苦脸,身边的随从说:“首领别急,我们找人来问一下,他们是怎么过去的?”
“好!”仓颉答应着。
黄河水可不比其他河流,经常涨水闹水患,而且水质浑浊,对于不懂治理水灾的上古时期的人来说,这是会致命的。所以沿岸没有部落,只有一些散落户。于是随从便在散落户们抓了一人带到仓颉面前。
仓颉问:“你们平常里怎么过河?”
那人回答:“这么宽的水面,就是长了翅膀也飞不过去呀。”
“难道你们从来没有去那边岸上吗?”仓颉有些丧气。
“去过呀。”
仓颉精神一振:“你们用的什么办法?”
那散落户悠悠地回答:“等到地刮北风、天降大雪之时。”
仓颉将此话记下,并吩咐队伍在岸边驻扎下来,等隆冬来临。
这一等就是三个月,仓颉却并不着急,他有比做首领更喜欢的事情:观察花鸟鱼兽。黄河岸边虽然不适宜人居住,但却是各类动植物的天堂。这里物种繁多,都是平日里没看到过的,其他人不认识这些东西,而仓颉却着了迷。他根据它们的形态,描绘出很多文字符号来。
过了黄河之后还得征伐部落,要打仗,搬运石块很不方便。于是仓颉把这些文字符号刻在石壁上。他想:等将来自己再回来搜集。
天气越来越冷了,芦苇草都变得枯黄,河水也逐渐结了冰。等到河面上冰冻三尺之时,仓颉率领他的部落走过冰面,浩浩荡荡地向黄河北岸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