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回 牧之大破长蛇阵
书名:大唐仁心 作者:闲穿径竹 本章字数:3219字 发布时间:2020-11-10

宁陵守将曾听闻南霁云大名,遂借与其三千步兵。南霁云将兵至睢阳城下,尹子奇早有准备,以胡骑拒之,三千步兵哪是胡人数万铁骑的对手,大战后,仅剩一千余人入得城去。叛军知睢阳城已孤立无援,围之愈急。

却说肃宗命郭子仪自武功县出兵攻长安。肃宗端坐在龙椅上,对郭子仪道:“事之济否,在此行也!”

官兵败于长蛇阵后,郭子仪自知有督军不利之罪,故请罪自贬,叩头道:“请陛下治臣之罪,此行不捷,臣必死之!”肃宗贬其为左仆射。

郭子仪遂率杨牧之、柳承渊、伊斯以及本部兵马自武功县出兵屯于扶风。

郭子仪升帐议事,伊斯禀道:“叛军人多势众,又多彪悍善战。景教与摩尼教在回纥广结善缘,与回纥可汗素来交厚。我和二哥愿遣人至回纥借精兵来援。”

郭子仪从其计,伊斯与康教主遂遣人至回纥,求见怀仁可汗,向其借兵以击叛贼。可汗遣其子叶护及将军帝德等率精兵四千余人至凤翔拜见肃宗,肃宗设宴款待之。

广平王李俶与回纥叶护太子年龄相仿,与之约为兄弟。叶护大喜,称李俶为兄。李俶率朔方军及回纥、西域之众十五万,号称二十万,自凤翔至扶风。

郭子仪留宴三日。叶护道:“国家有急,远来相助,何以食为!”宴毕即行。次日诸军俱发,至长安城西,陈于香积寺北澧水之东。

叛军十万陈于其北,李归仁出马挑战。杨牧之随郭子仪登高而视,见叛军又布长蛇阵。郭子仪问道:“杨兄弟可有法破之?”

杨牧之摸了摸下巴道:“彼军中必有高人相助,不可轻敌。若要破长蛇阵,需揪其首,夹其尾,斩其腰 。”挥旗命官兵按武侯八阵之法,依天、地、风、云、鸟、蛇、龙、虎之形,分布以定。

两军各依队伍而进,杨牧之一身书生青衣,在中军从容调遣,两军冲突,阵法不曾错动。俟官兵入阵后,杨牧之把旗一招,忽然变出八八六十四个门户。

杨牧之边挥旗边说:“ 揪其首 !”只见西北角一彪军杀入长蛇阵,原来是柳承渊白袍银铠,一马当先,率五千精兵来攻蛇头,只见柳承渊抖开屈伸棍,使出精湛的屈伸棍法,左冲右突,将叛将如以竹竿打枣般一棍一个打下马来,所到之处,所向披靡,叛军节节败退。

“夹其尾!” 杨牧之挥舞旗帜,官兵中“神通大将”李嗣业执陌刀率五千精兵来击蛇尾。叛军人多势众,官兵惊乱。李嗣业道:“今日不以身诱贼,不能胜矣!”于是脱下盔甲,袒胸立于阵前,大呼奋击,挡其刀者,人马俱碎,杀数十人,阵乃稍定。

“斩其腰!”杨牧之挥旗呐喊。仆固怀恩引重骑兵与回纥精兵冲击蛇腹,长蛇阵被官兵冲散,乱作一团。

郭子仪大喜道:“杨兄弟斗得好阵法!”

杨牧之道:“彼军中有高人指点,不可大意。在下见阵东树林茂密,此时若于阵东埋一队伏兵,袭官军之后,我军必乱,不得不防。”

于是杨牧之又命朔方军分兵至长蛇阵以东,果如所料,叛军在此设有伏兵。官兵将伏兵悉数剪灭。

柳承渊又回马率众来攻长蛇阵后方,与朔方军前后夹击,自午及酉,斩首六万级,填沟堑死者甚众,叛军遂大溃,余众逃入长安城内,及夜,长安城中哭喊声不止。

戌时,双方皆鸣金收兵。杨牧之禀郭子仪道:“李归仁、安守忠,贼之骁将,骤胜而败,此天赐我也,可以二百骑追之,缚取二贼矣。”

郭子仪点头允诺。仆固怀恩便欲领兵去追,往见兵马大元帅广平王李俶领出兵令牌。

怎料李俶却不允:“将军战亦疲矣,且休息,俟明日图之。”

仆固怀恩拱手道:“此天赐良机,奈何纵之!使复得众,后必为我患,悔之无及。兵贵神速,何明旦也!”李俶不允,使还营。

仆固怀恩固请,往而复返四五次,李俶皆不予出兵令牌。至天明,景教弟子谍报到,言安守忠、李归仁与张通儒、田乾真等皆已遁去矣。次日,官兵入长安。

回纥叶护太子与广平王李俶并辔而行,因说:“陛下与臣有约,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女子皆归回纥。请即履约。”

李俶翻身下马拜于叶护马前道:“今始得西京,若劫掠百姓,则东京之人皆为叛贼固守,不可复取矣。愿至东京乃履约。”

叶护亦翻身下马答拜道:“当为殿下径往东京,再谈履约。”

柳承渊听李俶与叶护之言,难掩胸中义愤填膺之气,却只能尽力压低声音向钱雨抱怨道:“我之所以助官兵平叛,乃因亲眼见叛军劫掠百姓,如今陛下竟与回纥定下这般无耻之约!这与叛军何异?孟子曰:不忍人之心,保民而王。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陛下视子民如草芥,则与禽兽奚择哉?”

“奴家之前还道回纥叶护太子忠心于大唐!那会子郭令公设宴款待,叶护太子在席上慷慨激昂备陈国家有难,远来相助,不曾想却都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横竖不过是为了金帛和女子!”钱雨愤愤地答道。

杨牧之虽未听清二人在议论何事,但看神情,已猜到一二。于是也暗自忖道:“吾等助官兵平叛到底是为何?不就是为解黎民于水火么?皇上竟与回纥定下这般约定,实在太令人心寒!莫非吾等可卷而怀之,弃官兵而去?但若就此离去,战事一长,便有更多的黎民百姓受苦,该如之何?”

官兵入城,百姓老幼夹道欢呼悲泣。杨牧之看到此情此景,不禁流下泪来。心想:“罢了,罢了!如今只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尽力助官兵平叛,以免生灵涂炭。至于回纥东京之约,且待日后设法劝阻,若真无法阻止,我只一介书生,亦无力回天!”

长安失而复得,众人皆感慨不已。是日夜晚三更时分,柳承渊正熟睡,忽听屋顶有脚步声,即翻身起来摸屈伸棍在手,突然窗外飞入一张纸条,柳承渊伸食指与中指夹住,喝道:“窗外何人?”可此人早已不知所踪。

柳承渊暗忖:“此人内力如此深厚!一张薄如蝉翼的纸条竟能破窗而入,力道之猛,自己恐怕都未能做到,且此人轻功也如此了得,瞬息便已无影无踪。”心下疑惑,忙点起蜡烛看那纸条,只见上书:“欲知黑衣人下落,速来南门外十里财神庙。”

柳承渊忙穿了衣服,取了屈伸棍,飞檐走壁往南门外奔去。远远地见一黑衣人立于城门外等候,柳承渊施展开儒门轻功追了上去。

黑衣人见柳承渊追来,也施展开轻功往城外奔去,但见黑衣人身形灵动迅捷,陡然间便已奔出数丈之外,柳承渊一路追来,到了财神庙却不见了黑衣人踪影。

柳承渊见财神庙的门半掩着,遂推门进去。却见太行山庄庄主周伯庸独自一人站在庙中。

柳承渊心中惊疑未定,因说:“世伯为何会在长安城外?深夜引晚辈前来,不知所为何事?”

周伯庸微微一笑:“城中人多嘴杂,不便说话,故而深夜引世侄至此,请勿见怪。我于李归仁军中见世侄率兵破我长蛇阵,所向披靡,好生英勇。特来邀贤侄共成大事。”

 “原来安、李军中的高人便是世伯啊!那日在太行山庄,侄儿已经说得明白。侄儿只想助官兵及早平叛,解黎民于水火。”柳承渊听周伯庸又是来当说客的,心中有些不快。

周伯庸却是义正言辞:“此一时也,彼一时也!那日世侄未看透李家皇帝的丑恶嘴脸,伯父不怪你。今日世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回纥叶护太子与李俶之约,难道世侄还要一意孤行么?助官兵只能解一时之危,贤侄难道不想恢复文帝之治,使百姓世世代代安居乐业,永享太平么?”

柳承渊道:“官兵与回纥定下劫掠洛阳百姓之约,而世伯为了夺得天下,不惜与叛贼同流合污,践踏百姓,试问此举不有伤天理么?”

周伯庸怒道:“世侄还是太年轻。岂不闻逆取而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周某已联络南充豪杰金城十二寨寨主何滔,蜀郡校尉郭千仞等自巴蜀起兵,吾自太行山招兵买马起兵相应,以光复大隋。周某念世侄祖上乃大隋后人,特来相劝,怎知世侄却如此冥顽不灵,令周某寒心。若世侄能相助周某,日后兵部尚书之位便是贤侄的。”

 “多谢世伯好意,不过侄儿心意已定!若无其他事,侄儿告辞了。”柳承渊拱了拱手,心想话不投机半句多,正欲转身离开。

“拿下!”周伯庸忽厉声道。

屋顶一张渔网突然降下,柳承渊忙奔向庙门,却有四个太行山庄门人张着一张渔网拦在门前,柳承渊见此渔网寒光闪闪,恐有何机关,遂纵身欲从窗户跃出,眼看寒光闪动,又一张渔网罩将过来。

柳承渊跃回庙心,只见东南西北四方均各有四名太行山庄门人张开渔网挡住去路,只好高高跃起,欲破顶而出,却正好被一张事先套在屋顶的渔网罩住,缠住手脚。

柳承渊只好用力撕扯,可那渔网是用极坚韧极柔软的钢丝铸成,一时竟未扯破,待要再扯,周伯庸已欺身出掌来攻。

欲知柳承渊是否脱身,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大唐仁心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