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知多少
在某城新区和老区交界有一家经营十几年小青旅,老旧的装修,被遗忘的地理位置,疫情过后每天入住的旅客屈指可数。赵落和张青山是长租客,12个人的多人间,每月600元的房租,但其实他们的房间只住了他们自己。
晚上10点,赵落下班拖着疲惫身体走过长长的梧桐道,看到客栈大门紧闭,一片漆黑。她慌了,每天早出晚归她只知道客栈生意不怎么好,住客不多,可也不能倒闭得这么突然吧?
“有人在吗?有人在吗?”她敲了敲门,没有反应。
她四处看了看,跑进隔壁便利店:“叔,你知道对面客栈怎么了吗?”
“你是住客吧?”便利店大叔认出她最近经常来买东西。
赵落点点头。
“哦!老板到隔壁某市发展去了,这里不做了。”大叔说。
赵落懵了:“不做也得提前通知啊,我钱都交了,东西还在里面。”
“他个有朋友,也是这里的住客,现在可能还在加班,把钥匙放我这里了。”便利店大叔掏出一把钥匙。
赵落松了一口气,拿过钥匙:“好,谢谢,谢谢。”
赵落打开门。
“你居然有钥匙。”张青山开着电动车回来了。
“便利店老板那里拿的。”赵落看了看他,是这里的住客,认识,但从来没有交流过。
“我怎么就没想到,回来半天了。在附近转了好几圈了,还是你聪明。”张青山说。
“都回来了,我今天加班,就把钥匙放便利店,不好意思啊。”方一天带着和赵落一样疲惫的面孔回来了。
“你群里说一声啊,谁能猜到。”张青山说着,无意看到赵落,就没有继续往下说,嗯!毕竟她猜到了。
三人看了看,都认识,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从未交流过。
客栈大堂
赵落从厨房端出一碗热腾腾的粿汁。
“我煮了点吃的,里面还有,你们要吃自己去舀。”
“这是什么?好香!”方一天问。
张青山已经端了两碗出来了,把一碗给方一天。
“潮汕粿汁,没见过吧?”赵落说。
“你们的房租是交到月底,这里下个月15号到期,我们还可以再住27天,多出来的房租就不收了。不过你们得准备另外找房子。”方一天说。
赵落四处望了望,墙上住客曾写下的各种各样豪言壮志、落魄心酸、誓言无声……
“真不做了?”赵落问。
“这里的情况你们也知道,怎么做?”方一天说。
“没有人接手吗?”张青山问。
“接手什么?都十几年了,”方一天用筷子指了指四周破旧的设备:“你看看这些桌子凳子,地理位置也不好。这里!正常人根本不会来。”
这时,张青山和赵落分别用不同意和委屈的眼神看着他,我们很正常。
“我觉得这里挺好的,安宁、幽静,每天下班很累,走过长长的梧桐道就当是休息了。”赵落说。
“那是现在没生意,正常来说,你们那个房间至少得住8个人以上客栈才挣钱。”方一天说。
“关键是便宜,600,水电全包,还有厨房,偶尔还能蹭饭。”张青山说着看了看四周说:“那要不我们接下来做。”
“你这是站在住客的角度,站在经营者的角度就不是这样了。”方一天说。
赵落疑惑看着张青山。
“你只是说说而已吧?”其实她也正有此意。
“不想打工了,出来十年了,一年换一个城市,不管到那个城市,不是服务员,就是送外卖,累死累活就混个房租和饭钱,烟都不敢多抽一包,眼看着就30了,这么下去不是办法。”张青山。
赵落拼命点头,太同意了:“我也想做,我,大龄单身,逃离农村,每天早上8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经常临下班了,还要赶单,真怕哪一天猝死了。”
方一天看了看他们两个。
“我说句实话,这就是个烂摊子,我在这里住2年了,生意一天不如一天,挂了2年都没转出去,尤其是去年前面的路改修,现在从客栈到路口地铁要走30分钟,公交站傍边比这里好的青旅就有4家,还有7、8家商务酒店,游客基本就不会进来。”
赵落和张青山都不是有钱人、也不是什么聪明人,被方一天这么一说马上打了退堂鼓,都沉默低头吃粿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