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 晚
很多天,我总往图书馆的阅览室跑,希望能够再看到她。终于今天晚上我们又碰到她了。她一个人坐在阅览室的角落里,于是我找了一本外文书,在她对面坐下来。
她认出了我,很高兴。我找出一个句子来向她问这里为何用what而不是where。
见鬼!我们班级那阵子其实根本就没有开设英文课。因为班上有很多平河籍学生,他们高中时学的是日语,这就使得学校很为难,后来开设英文课程的计划只得暂时搁置。
我们当时高兴了好一阵子,但终不知今后是好事还是坏事。但至少现在我认识到这断然算不得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她认真地给我解释,发音非常美。真搞不懂以前为何没有发现,原来英语是一个非常优美的语言啊。
我问她大多什么时候到图书馆来,她说说不准,她说这里学习比教室里感觉好。
我不知道喜欢一个人和爱一个人的区别是什么,我也没有再领悟阿兰德隆那一番关于友情和爱情的论断到底有何种深层的含义。
我没有更多的奢望,只要有那么一两次见到她,看到那张美好的脸,便心满意足了。
6月20日 晚
今天晚上,我们在阅览室又见面了,我们还是面对面坐着,我默默感受那幸福的时刻。我觉得看书看得眼睛有点累了,就摘下眼镜来揉眼睛。这时候,感觉到她在注视我,便抬起头。
她的眼睛一动不动的注视着我,好象电影定格一般,那目光有一些忧郁。我有点诧异。
她的眼神好像是从某个遥远的地方回到眼前,冲我莞尔一笑。
“走吧,很晚了。”她说。
我们走下图书馆的阶梯,我犹豫了片刻,还是向她讲起了那样一个奇怪的梦。她沉默了很久,没有说话。
临分手时,她忽然说:“你真得很像他,不戴眼镜时更像。”
我问他是谁?
“ 一个朋友,你见不到他的。”她说,又低语到:“或许在梦里能见。”
6月30日 晚
这些天经常做梦,做梦应该没有什么稀奇的吧,尤其是对于一个常常睡不醒的人更是如此。特别是想家的时候,我就常常昏昏欲睡,以梦境了却思乡之愁绪。然而,这几天的梦境与想家却并无关系
好像是我加入到了一条长长的队伍中去,在荒无人迹的野地里行进。
我们已经走了很长的路,天气很热,一位头扎白头巾的女孩儿,站在队伍旁边,我仔细打量,竟然是她!瘦瘦弱弱,皮肤白白的女孩子。
但是她是谁?我在记忆中极力地搜索,忽然,天气咋变,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
暴风雨中那女孩子喊了起来,呼叫大家不要慌,保持队形,没想到那么瘦弱的身躯里竟然能发出来这么高亢的声音来!这时候,我又注意到身边都是熟悉的同学们:小白,孙清,大维,还有方片3,李瞎子......
我们就这样坚持着在雨中行进。后来,一段深深的河沟挡住了我们的去路。
我转头发现了草丛中有一个铁梯子,就招呼大伙儿抬起来,搭在了河沟上。那女孩子第一个走上梯子,我似乎看到她转过头来对我宛尔一笑,突然那梯子倒塌下来,女孩子就由上面直直地摔了下去。
我吓得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过来。
我满身冷汗,在黑暗中睁大眼睛,清醒的我忽然意识到,我梦到的那个女孩是思虹。
对于我
对于生活
你总是索然无味
就像那田间的小草
又或是路边的石子
随处可见
而又视而不见
就像是陌路人
对于你
对于理想
我总是怦然心动
就像那眼里的影子
又或是耳畔的低语
触手可及
而又遥不可及
就像是心上人
7月2日 晚
不知为何,从那以后,我就再没有见到过她。我去过阅览室多次,但最终还是没有见到。我们没有相互留下更为详细的联系方式。
我试着询问过英文系里的几位同学,但是一无所获,似乎并没有一个叫做思虹的女生。
我什么时候还能再一次见到她?
或许在梦里能见。
7月3日 晚
我们发现了“世界窗口”另一个用途,就是可以直接从这里跳下去,这样就可以省去走宿舍门的诸多麻烦。便利快捷,省时省力。
但是不久我们的这项举动就被校领导点了名,被痛批为不文明,不礼貌,将来难成为人师表。
8月26日 晚
天气仍然有一点热。吃过午餐,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就在半梦半醒之间,终于确认自己并没有睡着,因为没有梦。
伸手去摸《福尔摩斯探案》,我是经常放在枕头边的,这一次却没有摸到,这才想起那书忘在教室了。而那篇《血字的研究》的最终结局,着实令人好奇不已。
我一下子跳下床,再从“世界窗口”跳下,待双脚落地,方才意识到自己又犯错了,幸亏大晌午的,四周无人,就径直往教学楼奔去。
教室的门虚掩着,我学着福尔摩斯的样子(我自己想福尔摩斯应当就是这样子开门的)弯着腰,轻轻推开了门,我并没有想到教室里会有人,当我看到眼前的一幕时,惊呆了:教室前排一对男女生正抱在一起-----KISS!
这时他们也察觉到了什么,赶紧松开了,便看到了我。
我低下头,装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的样子,好在我的课桌就在后排,我迅速在抽屉里拿了书,“若无其事”地退了出来。
我对自己的表现出来的镇定还算满意,觉得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合格的福尔摩斯的模样。
其实我是被吓了一大跳的,这事虽然在校园里,特别是夜色笼罩时,花丛中,小树林里,楼角处,此情此景处处皆是,令人司空见惯。然而,对于这种事儿发生在自己的班上,并且是自己非常熟悉的同学们的身上时,那震惊度还是非同小可。
问题是:那男生和女生会做出如此的举动,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是断然不会相信的。这从中也印证了,其实我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福尔摩斯式的侦探,我不知这一切是否印证了我那一封信中提出的论点,还是印证了阿兰德隆的那一番话。
这件事儿我没有向第二个人提起过,我发誓,我只在我日记里记下了,况且我也不会提及他们的名字,永远不会。
我是一个可以把秘密和心事烂在肚子里的人。我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具备守口如瓶的品质的人。
X月X日 晚
毕业的时候,爸爸又来车接我们了。我和二哥、老六、徐琴组、小彩仍旧挤进那辆日本面包车,有很多还没有走的同学来送我们。
我先上的车,被挤在车里面,后面上车的二哥后来对我说,他看到很多同学在下面都哭了,尤其是女同学,特别是方片3,寡妇哭的特别厉害。
不知为何这时候我想起了她。我们没有再见,我想以后我们也不会再见。但不知在梦里能否见到啊。
(以下一段文字内容,来自于夏莲大学日记的最后几页。要知道,一开始,我是十分惊讶于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是如何神经兮兮地写出这样一些稀奇古怪而又令人费解的东西来的。原文很长,谨摘选一部分写在下面。)
过去,我们称之为“宿命”的东西,今天在我看来是科学的和正确的。
过去的事情,即“即成事实”的东西,无需说明其必然性。因为那已经是确定的了。那么未来呢?未来的事情又怎样呢?是否也是确定的呢?“命运”是否早已注定了一切呢?事实上确实如此。看起来是偶然,其实未来也是必然的。
有人说:这怎么可能呢?未来是未知的,是充满了不定的因素的。是不可预测的。
有人说:这完全是机械的说法,形而上学的说法,未来当然有其必然性,但也存在着偶然性。
但我想说,事实上,我们应该澄清这两种错误的想法。
第一, 未来并不是未知的,是可以预测的。这一点,我们唯物主义者亦承认。
例如,天气预报或根据某种现象来推断另一种现象的发生。这样的行为,都说明了未
来的可预测性,亦即未来的必然性。只不过人类受到自身思维和预测科学的限制,而不能更加广泛和准确的预测罢了。
第二, 未来的偶然性的存在是表象的,必然性才是本质的。
比如我们手里抓起一块石头,然后松开手让它自由落下,那么我们很容易推断出其下、
落的地点,因为现在我们主要考虑的只有重力这一因素,其它因素可以忽略。
然而如果我们将石头换成羽毛,要判断其下落的准确地点,便有了困难。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影响羽毛下落的因素不仅仅是重力了,还有空气浮力,当时的风向等等因素。
正因为如此,我们也不能否认其下落在某一地点也是必然的这一事实。
虽然我们无法预知,但我每次抓起羽毛让它下落,每次下落的地点便已经确定。
虽然每次下落的地点不同,表面看来似乎是随意的,偶然的,但事实上这不过是每次下落的时间不同,风向有变化而矣。
这些因素的变化也不是偶然的,而造成的羽毛“必然”要落在这儿或落在那儿。
这种必然性是千真万确地存在着,它表现出偶然性来,不过是因为我们无法迅速地准确地判断罢了。
由此我们假设羽毛换成鸟儿,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那直是更加“匪夷所思”了,因为鸟儿是有生命的东西,有生命的东西是宇宙间最为复杂和万变的东西了,但万变不离其宗,鸟儿落到那里自有它的道理,自有它的必然性,并非因我们不可预知而不存在。
一个事物受到影响的因素愈多,表现得就会愈加复杂。
那么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很简单,第一,世界万物是运动的,而且是有规律的运动。第二,世界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
基于这两点我们就可以坚信:宇宙从一开始(当然我们不知道它是如何开始的,但它的开始仍然是必然的)便注定了一切。
万事万物,时间、空间、物质、生命、思维,均不是孤立地存在的,都自有它的道理。它的发展均沿着一定的轨迹有规律地发展,我们称之为“突变”或“偶然”的东西,也是这种规律发展的某种必然。
如果我们能够深究引起这种变动的千丝万缕的规律和联系,我们就不会感到丝毫的奇怪。一切都是自然和必然的。可惜的是我们不能深究这种规律和联系。
比如说思维,这种瞬间万变的东西,我们似乎抓不住它什么,它们似乎在未来的空间和时间里自由驰骋,无拘无束。
但倘若我们把这种思维的物质基础------大脑的活动,一段段极为精细地分析开来,它们还是逃离不了物质运动发展规律的必然性。
人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是啊,因为上帝很清楚你将要想什么和为什么要这样想,假如真有上帝的话。那么,这也是必然的。
其实连我写这段话,或者是你正在读这段话等等,你周围正在发生的一切都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