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大帝对俞跗号脉就能知人生死感到惊讶,并连声赞叹。
俞跗谦逊地表示,这都是老师歧伯的智慧,自己只是学以致用罢了。
歧伯听了很不以为然,他说:“大王,你有所不知,理脉知生死,从先师僦贷季那一代就已经会了,传到我这一代已经是第二世。再到俞跗这一代,已经很成熟了。倒是开刀治病,是俞跗的独门绝技,这一点其他人无法望其项背。”
“哪里哪里,师父这样说,徒弟不敢当。”
轩辕和大鸿都齐声道:“等有机会,我一定要见识一下开刀治病。”
说话间,一行人回到岐家。
歧伯召集所有的弟子来会客堂,然后依次把他们介绍给轩辕大帝认识:
俞跗,歧伯的大徒弟,精通阴阳五行、针刺、按摩、理脉,会外科手术。
少俞,俞跗的弟弟,才十四岁,年龄尚少,正在学习针刺。
少师,擅长阴阳,并摸索体质和疾病的关系。
伯高,精通经脉,研究血气,摸索针灸。
轩辕大帝喜出望外。他想,个个都是医学高手,如果能说服他们跟随自己,那就再也不用担心族人的病灾了。
轩辕大帝一直在网罗人才,早就琢磨出一套道理来,想要说服别人,就要先打动他们,于是他向大家陈述自己的宏志,并恳请他们加入自己。
众人闻言,面露钦佩,却都不言语,只是齐刷刷地看向歧伯。
歧伯说:“先师说过,学医术是为救人。我们医术纵然高超,在岐山,我们只能救治方圆百里的人。大王心怀天下,这和其他部落首领有所不同。如果跟随大王,我们就能救治更多的人。所以我和俞跗会去,你们可愿跟随?”
众人本就有一颗救人治病的心才学医,有这机会,自是愿意。于是纷纷点头,表示愿意去有熊氏部落。
就这样,轩辕大帝费尽心思都未能在大哥那里得到半点医学知识,却因遇到歧伯,不费吹灰之力便组建出一支精良的医疗队来。
这也是华夏民族医学界的第一支团队。
有熊氏部落因这支医疗队的到来引起轰动。民众那热烈的气势,完全不亚于现在粉丝们追星。毕竟在那个年代,人们的基本要求只有两个:饿了有饭吃,病了有人治。前者有轩辕大帝这个首领而得到保障,而后者因为缺乏医术一直是听天由命,歧伯他们的出现,等于后者也就有了保障。
伯余马上带人去山上采集好多树皮来,用最好的麻制成麻布衣服送给他们。别人的衣服都只有一小块,或斜批在肩,或围在腰。但他们的衣服却是宽宽长长,大大方方。伯余以此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而且这衣服很有辨识度,能让人们在人群中一眼就认出谁是治病之人。歧伯等人自然是高高兴兴地收下,并始终穿着这种衣服。
从那时候起,就有了不成文的规矩:医生行医时都会自觉地衣冠端正,哪怕是便服,也是宽衣长袖,绝不奇装异服。直到后来一个名叫李斯特的英国医生出现,他将这些宽袖便服统一成白色的衣服,于是医生们个个都穿白大褂,并被人们尊称为白衣天使。因此说,伯余精心制造的麻布长衣便是白大褂最早的雏形。
在聚落里,歧伯还发现了雍父发明的杵臼。
有一天,歧伯见有人用杵臼舂米,拍掌叫好:“这个东西好,可用来舂药。”
雍父得知此事后,当即制作了两套杵臼送给歧伯。然而那个杵臼太大,有的草药分量少,根本不值得一杵,于是雍父又作了几套小的杵臼,专门为加工草药使用。后来,杵臼就成为一种重要的药物加工工具,一直沿用到现在。如果你去中药店,必能看到这种工具。
力牧见这么多人都是懂医术的能手,兴奋得很,他对轩辕大帝说:“连年迁徙,再加上这两年和其他部落作战,很多人都落下胳膊疼腿疼的毛病,可否请他们治疗一下?能解除大家的伤痛最好,不能解除也没关系。”
“这正是我所想,马上安排。”轩辕大帝既是体恤作战受伤的士兵,也有心想要部落子民都见识歧伯等的医术,于是请他们出手给聚落士兵们治疗。
俞跗率先领命,他请力牧把病患士兵汇集到一起。
于是力牧传令下去,很快广场上便汇集了百余人。这些人或在野外受风,或在战争中受伤,都行动不便,甚至有人需要搀扶才能走动。
力牧很发愁:“这么多人,要熬制汤药的话,得用多少陶罐啊?那时候可没有大锅,都是烧制的陶罐,而且容量非常小,熬制汤药的话,一罐也就三四个人的量。”为了以防万一,力牧吩咐聚落里的女人们,家家户户准备好陶罐和柴火,只等俞跗一声令下,就好一起熬制汤药。
力牧将此安排告诉俞跗。俞跗却大笑起来,他说:“力牧,你的安排极好,但你还是下令让她们散了吧,我治病不需要熬汤药的。”
“这家伙未免太自大了!不用药也能治病?”力牧心里腹诽着,却也不好说出来。
他倒要见识一下不用药治病的场景,于是寸步不离俞跗。
俞跗到了广场上,果然是一不用理脉,二不用汤药,而是端出一个陶罐,罐子里装满了大大小小的骨针。他逐个询问士兵们的症状,每问完一个,便拿出骨针来,或是刺在士兵的脚底,或是刺在士兵的手指。
那些士兵哪里见过这种架势,都是战场上不怕死之辈,却被那小小的骨针吓得发抖。其中有一个胆小的甚至要夺路而逃,偏偏他腿受风寒严重,疼痛厉害,一跛一跛地跑不起来。
俞跗一把抓住,将他摁在地上。俞跗语气冰冷:“别动,再动的话就多扎几针!”听了这话,那“逃兵”也不敢再动,只能像个小孩一样乖乖地任他刺针。
力牧心想,这哪里是治病?分明是儿戏啊!
但过一会儿再看那个士兵,却见他面露愉悦之色。等到俞跗最后把骨针都拔下来,他的腿已经不再跛了,行动很是自如。
包括力牧在内的部落所有人见此情景,都连声称奇,也对这支医疗队佩服得更是五体投地了。
轩辕大帝有大鸿、力牧等打仗能手,现在又有了医疗队,他认为,扩大地盘的时机到了!于是和大鸿、歧伯等人商议征伐其他部落。
大鸿和力牧从加入有熊氏部落那一天起,就等这一天。自然是点头说好。然而歧伯却说:“再等一下,我还有一个朋友,他不但懂医术,还懂天象。等我把他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