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同学说,也许桃花源里的人已经不习惯白吃白喝了,他们的快乐在于给别人更多,这有点像共 产主义了。
另一个同学说,那不就是共 产主义嘛,可是,如果放在我们的社会,那肯定行不通,真要有这样的公葺,咱们就不做同学了,我马上跑进去白吃白喝一辈子。
一个同学提醒他,你要想好哦,刚才划家就说了,公葺是提供最低保障的,时间长了,你受得了吗?
这个……这个……,公葺这想法还是有点意思呢。
同学们讨论得很火热,认为桃花源这个想法是很吸引人的,真要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实施的话,就得有限制条件。
对,就得讲条件,比如,你还是得上班,或者政府安排一些什么工作,总之得做点什么事。
另一个同学说,里面不是有老弱病残的嘛,那公葺里的手脚好的人就得去照顾这些人,也算是做点事。
另一个同学补充,要不就像监狱里一样,关进去是白吃白喝,可就关在里面,不准出来,把自由给你限制了,要进去的人就得想好了。
一个更具法律头脑的同学说话了,你们说的这些限制条件很可能有侵犯人 权的嫌疑。
马上就有同学封他的嘴,现在先不说人 权,我们现在是思考从理论上有哪些办法可以选择。
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有一个同学发话了,我觉得只需要限制一点,那就是进去可以随便,一旦住进去,就从身份证上限制长途旅行,现在的人,不旅行,不出去到处玩,比不吃肉还难。
这个想法有点意思,一个同学说,至少我就接受不了,这个办法可以限制我这样的人随便就想住进去,但如果不从思想上解决问题,这公葺还是玩不久,因为没有旅行意愿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
对,还是得从思想上想办法,要达到桃花源里的那种不习惯欠别人的,得形成这种社会风气,就是所谓“只需要人人不想欠别人”才行。
或者说,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欠谁都可以,就是不能欠公葺的这种风气,换句话说,社会上必须要流行一种文化,住公葺要有公德。
有了这种风气,欠公葺的人在社会上混不走,那个时候,公葺这个办法好像可以试一试。
“只需要人人不想欠别人”,也不是这样吧,不想欠公葺算是一种吧。
但是,对大自然的过分占有,比如,在野外看到一颗果树上挂满了果实,然后就使劲采光这棵树,看上去这并没有欠别人呀,可有这种思维在,公葺、共 产主义可能都做不到。
你说的这个有些道理,但细想起来,你说的这种情况已经欠别人了,大自然是大家的,也有别人的一份。
刚才讲的那个《我有万顷》不就是说明桃花源人已经有强烈的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了嘛,所以,桃花源才可能有公葺。
那么,只要谈公葺,谈共 产主义,这里的“只需要人人不想欠别人”就是指一种广泛的替他人着想的思想,包括大自然在内。
另一个同学又说,好吧,有这种思想,但不可能一下子所有人都有,这就还是得有办法来限制一些人,刚才的办法也许能限制大多数人,可还是有少数死猪不怕开水烫的,不旅行就不旅行,受得了,猪没想要旅行。
大家笑归笑,都是在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有同学补充说,所以,得从文化上建立起公葺思想,让所有人都不想欠别人。
一个同学马上接话了,不需要所有人,大多数就行了,少数人,就跟监狱里的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的那些犯人一样,政府养着就是。
同学们总是有不同意见,另一个又说,公葺这个想法好像很不错的样子,关键是政府会迈出这一步吗?闹不好,后果严重,比如说,有人轻易的住进了公葺,公葺虽然不催他交费,可公葺也是给他记着费的,那个费用肯定也不存在保密,明码标价。
这人后来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又努力挣钱还公葺,经过了很多年,这人的公葺费用已经很高了,也就是说,这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是还公葺的债,那这还谈什么幸福指数呀。
第二个同学马上表示,也许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可能性存在,就使得每个人做事都要想好,自己做事不思考就成了给别人当反面教材。
所以,那时的社会是要求人们从小就要树立正确的三观,那时的浪子回头应该不是卖点了,已经不是那种文化了。
如果真有公葺这种机构,我第一个住进去尝鲜,而且,我大胆的说,我交的费肯定多于我在公葺里的消费,还尽量按月缴,我寝室里的床,学校就收回去,安排给别的同学吧。
那政府不建公葺的话,个人来尝试建一个,好像原理上是可能的哦。
别的同学马上纠正说,原理上也不可能,如果真要建,需要各个地方同时开建,不然,前面一批公葺会被挤爆的。
而且,个人干这个,就不敢保证这里面没有商业内幕。
我觉得,始终不会让个人来干公葺这事,不然,得弄出些想不到的乱子出来。
真要是很多个人都想这么干的时候,政府早就想通了,早就已经开建公葺了,因为到那个时候,人人都不害怕有人故意拖欠,也就是人人都不会故意拖欠了,那时,建这个公葺就成了政府的社会责任。
对,一个同学补充道,为人民提供越来越好的福利本来就是政府应该做的嘛,就算是开始的时候,有个别人真的故意拖欠,这也不应该成为政府不搞公葺的理由,公葺是天下人之家嘛。
就算是一个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住进公葺,一般来说 ,这人很可能是一辈子都还不上公葺的费用了,公葺在这人身上基本是损失了,但是,这人在这之前,年轻时也为社会作过贡献。
其实也不说这些,政府应该尊重他作为人的存在,政府不具有养他这个废物的想法的时候,政府搞公葺就是一句假话,那时搞公葺,就只是政府的一种商业行为,与桃花源的公葺不可比。
另一个同学微笑着发出感叹,选你当执乡吧,我们这里肯定全票通过。
那公葺会不会成了懒人的收容所?肯定会有很多懒人在里面。
我想也不完全是这样,比如说吧,我们马上就要面临找工作,其实,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一个像学校这样无忧无虑的环境下来进行思考,如果有公葺,我如果一时找不到工作就到公葺里躲起来,找工作可以慢慢来,而不需要像一些学长们那么卖身一样的死拼。
你这么一说,这公葺还真是年轻人也值得拥有。
当然啦,工作上完成任务是重要的,压力有时是必要的,但有些有价值的创新思想更可能来自安静的、没有压力的环境,有一些来自公葺里的创新思想一旦实施,对社会,对政府来说,其回报率远高于搞公葺的投入。
有个同学反应过来,原来桃花源里的年轻人应该就是出于你的想法才住进公葺的,他们的思想还依然活跃,所以才对划家的现代设备感兴趣。
搞公葺的目的当中,好像本来就有一个是要保护有创新思想的人,感觉这些人住进来就是为了隐藏起来,以便在公葺里平静的思考问题。
这里有一个心理问题,应该是一个文化问题,就是指人们究竟怎么看待公葺,如果社会上流行的观点总是认为,公葺里都是让别人瞧不起的懒人,有思想的人可能就更不敢进公葺了,那搞公葺的的一个重要目的就达不到。
我倒是认为,如果开办起这公葺,人们的思想,以及社会文化都会跟着发生一些变化。
也许开始的时候需要少数胆大的、有思想的人进去尝试,并且,他们后来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之后,人们对公葺的看法就会改变。
当人们都意识到公葺对社会的作用的时候,像桃花源里的人,乐意向公葺捐款这样的事就会很普遍,公葺的经费问题应该就不会成问题了。
是的,那个时候,公葺还真就成了隐者的乐园,那时就流行大隐隐藏于葺。
只要安心搞公葺,肯定是搞得起来的,但是还有很多具体问题,比如像医疗方面的问题,在公葺里的人如果生了病咋办,划家,你在桃花源问过这事吗?
划家一脸失望的表情,忘了问。
还是那个同学发言了,这个问题虽然很重要,也只是一个具体的技术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我们现在是在思考整体框架,我们现在是在搞总体设计,具体的嘛,有各路专家把关嘛。
另一个同学激动了,我刚才就说了,你应该当领导,不然就是社会的巨大损失,我看啊,你这个执乡的外号就坐实了,大家笑得直不起腰。
爱好法律的同学又发言了,想来,公葺还真是个好地方,可是,刚才我不是说了,怕有人 权方面的问题哦。
另一个同学这样来回答这个问题,人们对公葺的态度达到了我们刚才说的状态,那时,人 权问题,要么不是问题,要么根本就不考虑,那时候的限制条件会成为人们需要的条件。
达到了那些条件,是不是又可以无忧无虑的思考你的第三类永动机了。
大家再次哈哈大笑。
我们只是些学生,我们居然在思考政治家们思考的问题。
另外一个同学严肃的回了一句,人人都可以去寻找桃花源。
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人人都可以思考桃花源。
一个同学突然想起点事,问划家,那人叫陌底?
是啊。划家觉得这个问题很奇怪。
这个同学对一脸不解的划家说,你就没想过陌底的名字?陌底,墨翟,那不就是墨子呀。
哦——,划家这才恍然大悟,墨子是工程师,是科学家,是思想家,是一个为共 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人,原来,桃花源是墨子的桃花源。
我明白了,在桃花源里,陌底对签字笔的好奇代表他对科学的好奇,他和桃花源的一些人对现代设备的不屑,是代表中国文化长期以来对科学的态度,而那些公葺里的年轻人对现代设备的好奇,代表中国文化和科学之间是有管道的,代表中国的科学潜力和未来。
一个同学站起来,郑重的表示,我住不住公葺不一定,但我一定会为公葺捐款。
其他同学看着这位同学,大家都一点没有搞笑的感觉,大家的内心一定在酝酿着什么。
一阵沉默后,一个同学告诉划家,你去游览桃花源期间,游戏上的股市风向大转,我看着你的股一跌再跌,没法帮你操作。
划家一听就急了,那现在跌成什么样了?
现在跌成……跌成……不用管它了。
跌成不用管它了?
故世今世,
相安无事,
梦回故世言今世,
讲故事。
此世彼世,
相安无事,
生在此世游彼世,
看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