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第四章 数字解答宇宙
书名:认识之哲学 作者:夜恋幽 本章字数:2756字 发布时间:2022-02-05

数字规律是一种人脑对世界规律的信息化体系化的总结,在以前其可能不能具体的体现实际世界。但当人类在模拟信息世界方面技术理论不断完善,我们似乎已经看到数字模型立体空间化(尽管不论是3d还是vr都仍是一种面性的体现,但把人类感官信息接入虚拟世界的可能还是令人向往)的美好前景。当然,因为数字和信息本身都是意识的构建物,失去了意识的观察和认识,不论数字模型达到何种层面,都不能称之为具体的实际的,因为信息和数字的体现是相对于意识的观察的。


我们不妨试一试借助我们的数学工具,依靠我们设置基础常量来逐渐递推宇宙产生的数字发展。假设一些初宇宙的状态,然后让我们来充当上帝的角色来推动不同状态下的初宇宙创生和发展。


设纯粹的初粒子(可以是纯力的和谐构造)为原数——“1”,当这个初粒子聚合形成次初粒子(可能是夸克也可能是更小的东西比如暗物质粒子等)那么其量值便达到了“2”,这个“2”可以是“1”“”的不同排列不同数量的不同组合,但其总量数一定是原数“1”的整数倍,我们设“2”的总量数为y,其自然变化量(即“2”逸出“1”的速度)为“n”(n是大于0的自然数)的x(物质相对变化速度即时间)次方,那么“2”在其发展过程的总量数可以用y-n的x次方表示,其对外的基础影响量也可以用n的x次方表示。(以上的一切n值和x还有y值都相互影响而改变)


最开始的“1”值会在初运动产生后的某一刻起诞生相应的“2”或者“n1”值(可以是同一瞬,多重量值物同时产生),可以是直接碰撞融合也可以是一定运动量的挤压生成稳定结构物(可以是初固体)。


而建立在这融合之上的高量聚合物“3”“4”“5”……等则组合更加复杂且亦受到微小变量“2”“1”等运动量的影响,同时“2”“1”等基础量的产生和组合相对于更高聚合物而言要简单但要求要更高,且在其逸出变量达成质变前(比如“2”-n的x次方完全为基础量“1”时)其影响程度相对相同。当层面达到一定差距时“1”不能再对“n”面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至难以间接的产生影响。比如虚粒子和原子的固态差;又比如原子和黑洞子的量积累运动差。


因此又有物质量变化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相对独立的存在层面。我们暂且不知道宇宙物质量最初的层面到底是“无”还是“虚存在”或者是普遍排列存在的初粒子,所以我们只能仿设置一些相对的阶段。


在一个名为宇宙大爆炸起源的最初宇宙假设阶段,我的意识做为上帝在某一点对初始宇宙释放了∞的运动能量,某一自设相对基础量团值为“1”。∞的“1”量在宇宙中的某一点爆发开来,宇宙极端的环境由这一点展开。无数的“1”以远超光速的速度被内“1”推出,相撞的同时挤压在某一相对“1”运动不彻底的地方产生结构和组合。


复杂的“1”通过复杂的组合产生了无数种组合量,设其组合的总“1”量数为n1到nn种,可产生排列数为qn种。“1”量数越大,排列数越多。宇宙由此进入无限复杂的层面,又在不同的量变阶段产生不同的量变组合物,初始量进行重算。前一阶段的相对极微观层面对这一阶段相对宏观算数影响律为m%,随着相对宏观层面阶段的发展,m的数值不断扩大,最终产生一个或多个的普遍或者局限的影响,影响的最终大小值由阶段的影响量差值决定。


在数字宇宙信息空间中,我们可以通过数字的构架研究一种空间层面的能量物质聚合。再不断的发展的一个一个阶段的推算,并以数值视觉的体现在意识面前。


同时物质的总初量k∞值不变,基础空间量值无限,所以我们在产生某一空间范围计算的可能性时必须要考虑某一范围物质量的无限外散(极微观运动碰撞外推)和相对物质量的相对回射(受相对外界能量冲击而回射),而这样会使计算无限复杂化,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在相对的宏观可隔绝范围内运用此算法。


自由运动的k∞值不断在宇宙大运动中转化为稳定结构运动的k∞值,同时稳定结构的能量聚合物又在一定程度上外泄“1”等小量运动值。因为宇宙的一切都会以一种物质运动结果或过程的形式体现,但最终都起源于最初的k∞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相对的宇宙物质量值计算出k∞的可能范围值,可能是10的∞次方个“1”量值。但我们可以模拟一个小范围内的发展量值为k,然后在不同时刻计算出其发展可能,并通过组合阶段值推出我们对其某一面的未来必然值。


这也是我们数字算法目前在做的,一种可算的世界规律模型的数字构造。


在某一无限空间中我们释放运动量值为我们难以观察阶段变化的“1”,其可能会像宇宙大爆炸一般在我们难以观测的又一极微观层面产生一个极小宇宙,在这个“1”量之下可以再设无限的相对单位“1”量值。即虚空之中是无数的相互触碰联系的“2”而“2”中偶有产生的物质“3”也在“1”和“2”的空间运动推动下同相同质变量级接触聚合质变产生更高层次的物质量现实,当物质量达到“m”时便是我们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微观原子层面。


当然我们现在要讨论我们这一层面的运动计算,当这一我们设定不变最初概念的“1”值在宇宙中释放后,在我们的观察层面,其不会产生任何的变化量值,一方面是无借鉴空间方位的运动数字量(我们可以称其为原地相对运动),一方面其没有其它的“1”值产生阶段量变。


但当我们在一个可以产生量反弹的空间中释放一千个“1”量值,那么其变化量将会以一种组合乘数的形式产生增长,当然增长的前提的其运动延续性(常义的时间)。当然,因为我们的观察,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一千“1”量的空间信息观察重新计算其所处状态。但如果放任其自由发展不去一直观察,我们甚至连这一千“1”变量较短时间变化后的某一刻变量状态都难以具体算出。


这也是我们现在计算宇宙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我们不能直接的观察宇宙以计算其量值,甚至我们找到了宇宙创生之初地,我们也难以推测出其已经产生的变量值,只能得出一种相对宏观的变量值。所以我们往往不能得出某一宇宙事件的绝对值,只能得出相对的概率,将其后面化出无限的循环(无限微观层面导致的宏观整数缺值循环)。


而对相对混沌系统的攻破将是我们数学一途长久主要目标,尤其是数学与实际世界所接轨产生的各种现实性问题。越往微观世界进行数学模型方面的具体数推,更广大的能代入数学的微观空间和其中的物质便越难以用我们今天的数学所计算。而难以被计算的可代数字运作系统便是混沌系统,这便是我们对宇宙的数字了解和认知的最大障碍。


我们的宇宙其实可以用一种数学信息的现式来完美解释,但我们的计算能力只能在相对宏观的相对时空范围层面起作用,这便是我们的局限。我们要突破我们的数学算法思维和数学计算能力,很多的现实问题摆在我们眼前,不能计算相对的微观变量存在,也难以推测不能观察的可能存在量。同时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推测出一个使一切初量“1”开始运动聚合的能量是从何产生。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运用已存在的只有概念中上帝能找到答案的万物量,并使我们不断接近上帝,做主宰自己的生命存在。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认识之哲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