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第二章 宇宙起源及其可能
书名:认识之哲学 作者:夜恋幽 本章字数:5139字 发布时间:2022-02-05

追溯物质起源的道路漫长无尽,无数科学家为之倾尽一生,无数哲学家为之沉思直至长眠。跨过表意的宏观肉眼所能看到的基础物质层面,进入微观世界的无限。固体、液体、气体,粒子、波、场。物质的存在和其存在形式千变万化,但总会有一个我们思维生命所要追求的最初点。存在为何而存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泰勒斯是有史以来最早对物质本源做出猜想的思想家,其局限的认为水是万物本源。而后百年之后的赫拉克利特和中国的老子则诞生了一种万物源自“一”的认识,在以往我们只会认为其抽象而不知所云。但只要我们仔细思考,便会发现这“一”其实更像是一种存在的概念,没有具体的认识,只是一种对最初存在的语言性定义。很显然,在知识匮乏,认识尚浅的遥远年代,抽象的概念的物质起源讨论往往比那些直接具体的讨论更加高明。


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至于无为何会生有,这便是人类至今都无法解释甚至连想象和猜测的终极物质问题。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人类因为无法解决许多问题包括物质起源问题,但人类却总是要解释其以补充自己对合理世界的构建。于是宗教出现了,神这一全知全能的概念存在被人们给予厚望。包括物质的起源问题,我们也都寄予神创来解释。尤其是那些急于求知,希望世界合理存在的生命思维来讲,无法解答便妄造一个虚假的概念,将认识的框架先补充起来。这也是许多科学家在晚年都投心于宗教信仰上帝的原因了。


客观唯心主义往往就是这样以一种伟大概念的形式被人们所信仰,人们也乐意骗一骗自己,来虚假的补足自己认识上的空洞。但现在,我们的思维和我们的理性以及我们对世界日益真切的认识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用宗教的粘合剂来填补了。


我们终究还是不能欺骗自己的,我们既然无法追溯最初的诞生,便将这一真理永恒的留给后人去解答,而我们只需不断攀登物质世界真理的高山即可。留下一些真理的位置给予后人去探索,让他们去追寻最初的物质起源。而现在我们只需讨论和发展即可,无限种猜想中总有一种切合宇宙之初。


现代科学界广义的认为世界是起源自约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物质在宇宙空间中曾有一段时间内处于高密度聚集的状态,当其达到内缩量与外塌量的临界点时,宇宙大爆炸发生了。无数的初存在在极其剧烈的运动环境中不断的产生聚合与分离反应,新物质不断的产生再毁灭,直到宇宙膨胀到一定程度,环境运动剧烈程度有所降低,我们的宇宙现存物质才有了一个稳定的存在结构。尽管在最初这种奇点论的看法受宗教影响而令当时的科学家们嗤之以鼻,但随着红


但为何会产生这一次宇宙大爆炸呢?我们不得而知,连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之一的霍金都难以窥知一二,他在他的《时间简史》中仍将这一空缺留给上帝。


至于其他的宇宙起源论也都不尽如人意,要么将宇宙起源看成是多元宇宙的影响,要么是将其看成是虚假的模拟宇宙数据空间。但这些都无法真正的追溯初宇宙的诞生本源,其或多或少的留下了更多的诞生性问题。我们可能永远也问不尽关于宇宙起源的为什么?就好像我们不知道宇宙大爆炸前,宇宙发生过什么一样。我们现在的可观测宇宙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宇宙,我们无法得出。就连宇宙是否有壁无壁我们都无法知晓,只知我们的宇宙物质空间在广空间的基础上不断的扩大膨胀,或在在某一天收缩或者无限膨胀下去,我们都不得而知。


但我们不妨先猜测一下宇宙大爆炸的非起始诞生点,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能观测到的物质的最初诞生形式和其前提。


事实上,我们往往不能认识到我们世界所谓的具体物质到底产生于何方。我们只知道其是在宇宙大爆炸发生时产生并喷发而形成的我们现在认识中的许多物质,但物质产生的前置本源到底是什么?我们只能通过现代物理的技术不断探查其无限微观层面的物质构成,我们已经探索至微观原子阶段。并预测了亚原子和夸克的存在,同时又有了正反物质理论和弦理论。


这些猜想大胆的构建了其独特的物质本源认识框架,但都尚未得到证实,因为我们的科技体系级尚且发展较低。但近代以来由爱因斯坦为主提出的物质能量本质却得到广泛的认可,我也曾经产生过这样的思考,并且也很认可能量起源论,因为其最契合我对宇宙规律体现的认识框架。但其实宇宙的物质存在有没有可能是多因素产生的呢?我们仍要产生这样的思考,因为在真理尚定之前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的。


粒子是否由完全的能量有序而构成的呢?这是许多类似于弦理论的物质起源性猜想,能量有序聚合互相在其它能量的推动之下,或相互碰撞的情况下聚合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能量结构,也就是初粒子。只不过在我们现在了解到的相对微观层面,粒子与波有着某些共通之处,也就是粒子本身可能是能量构造的一种波形结构体。至于其本质到底是处于波的范围还是粒子的范围,完全取决于我们的相对观察之中。这是爱因斯坦等人构建的量子力学认知体系,爱因斯坦预测了宇宙一切物质都能量本质,但具体还是要我们自己不断去探求。


或者是像龟背猜想一样,我们今天所观察的宇宙是在无限粒子叠加之下而形成的,或是我们所处的宇宙本身就是一个我们眼中巨大但实际上的粒子呢?讲实话,这种猜想其实是物理界最悲观的猜想。生命规律不能够穷极一生去探求到宇宙物质的最初,这是对我们哲学家思想家们的巨大打击。同时这也可能说明我们是更庞大思维规律空间中的一粒尘埃,尽管我们不会报有最极致的悲观说我们的宇宙粒子有一天会被更宏巨生命当做原子能量被刺破爆发,就像我们今天摧残原子来产生原子弹做为武器或将其当做能量一般。但我们却也不得不承认,我们会处于一种微妙生命与宏巨生命的永恒差距之中。我们不论怎样恐怕都不能超越这一极大的差距,生命思维规律的存在发展恐怕会停留于此。当然一切尚未定论,真理并未直达。我们处于那一层面还不得而知。


还有一种观点,就是我们的宇宙最初是存在着存在的,只不过其因为不存在着能使其发展的运动量存在,所以一直有序的排列于广空间的几乎一切地方。直到一种能推动其运动的无测之力突然的降生在广空间之中,将广空间的存在桌球击打开来,存在们在最开始有序的运动,但随着运动的延续。第一个桌球破裂,存在开始发生运动的一种质变状态,可能是聚合也可能是互振,初物质产生了。但近乎无限的能量还远远未被聚合所消耗掉,于是新的物质存在聚合阶段产生了。最后构成了我们现在所观察的宇宙表象存在。


这三种宇宙起源的猜测差不多涵盖了我们现在的一切宇宙起源论。即


1.存在着“无”的存在,其受无测能量的影响产生运动,然后不断聚合,能量只是其存在的聚合链而不是其本身,能量推动其运动,能量不能独立运动,能量只能依附于存在而运动。


2.宇宙无限理论,我们的宇宙是一种无限包容叠加的状态,粒子总是由更小的粒子加能量构成,我们不能探知其最初的存在。但我们的可观察宇宙就是建立在这一荒诞的物质基础上,无限包容叠加的宇宙态!


3.宇宙的一切物质是由纯能量构成的,能量能独立的运动。宇宙起源于一个高浓度浓缩的能量奇点,其莫名的存在又突然的爆发,并在一瞬间诞生无数的能量自聚体,粒子和物质就这样诞生了。然后粒子在能量的推动下又不断的再次聚合,并在聚合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能量聚合结构,然后形成不同物质不同的属性和特征,最后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宇宙物质存在,宇宙就是在这一情况下不断膨胀发展着。


至于其它的宇宙起源学说其实更像是换了一种说法或者是以上宇宙起源学说的一种扩展,但都不能逃离以上的三种说法的物质范围,或者说其他非物质性的宇宙起源学说如概念宇宙、信息宇宙等更像是人类不愿接触到的空洞。只有概念上的物质学说才能让人类有把握一切物质存在不断超越发展的前景,非物质起源学说的提出则不能让人类立于自身存在本质的真切发展位置之上。


但我们还是要基于我们的观测事实来讨论宇宙和物质起源,我们现在已知宇宙是由一场大爆炸产生。是否存在我们宇宙之前的宇宙对于存在起源问题讨论其实至关重要,我们的宇宙是否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一样是不断聚合而成最终膨胀爆发呢?或者是存在不断运动,聚集在一起产生质变大爆发然后便产生了相对实际物质存在的呢?


这些问题影响着我们对宇宙存在本源的追溯,我们只能不断的构建虚假的规律框架再不断的删选找出一个最符合我们认识的宇宙规律框架。



无始共振起源猜想 


宇宙在最初处于一种完全在空间上有序而稳定的普遍存在态,一切存在本身以一种相互接触而密度极低的形式排列在广空间的一切位置。因为没有任何能量的诞生,也没有任何无端的力的诞生,所以宇宙在无限的时空中几乎完全处于这一存在状态之中。但不知是空间本身的运动还是整个存在界面的运动,我们无法猜测起始的一种普遍振动产生了。就像数亿年前地球上的所有角落突然诞生了草一般,这股振动突然的在宇宙中产生了,想上帝的玩笑一般。


无数的存在互相产生振动,这振动以纯方位空间波的形式顺着广空间之中的存在而传播,存在不断击打推动着存在,他们碰撞聚集。在无数的岁月中存在在不断的宇宙微振中慢慢的产生存在的浓度差,这是运动的必然结果。一旦产生运动,初空间便会开始由有序变为无序,存在的稳态空间构成被打破。直到在广空间的某一角,碰巧的诞生了一个多波动振的存在冲击点,无数的存在在这一点相互碰撞,其所携带的波能构成了一个无数波能聚合且稳定的波能点。


这一点便是初粒子,然后便是同样的循环往复,无数初粒子诞生。或者在相撞中产生新的更高等级的粒子,当然这需要更多的能量聚集,所以往往10个量级的粒子往往只能聚合成一个5量级的粒子,多余的粒子将化作更高等级的冲击能为新粒子的聚合服务。


就这样,因为空间振动能几乎不断的产生,每一刻都有无限空间的近乎无限的振动能通过空间的基础存在传播入物质世界。宇宙的存在不断在此情况下转化为稳态的相对粒子,初粒子数不断增加,更高能量聚合等级的粒子也不断的产生。这样的变化在整个广宇宙的一切角落中不断的发生着,量变不断的产生质变。直到第一个实在物体的产生,运动的规律开始体现。


宇宙开始富有生机与活力,在无数的存在聚合的时间延续之下,现存宇宙形成。



矢量物质起源猜想 


由宇宙能量起源论和“弦”理论而衍生的矢量物质起源猜想。


在最初广空间之中,不知其源的矢量这一虚存在诞生了。可能是虚空中莫名的诞生了两段可以相互抵消的正反矢量,但其朝着不同方向延射。其本质相同,方向相反。二者相对在同一点碰撞,将会完全化为纯虚无,这符合宇宙能量守恒的定律。但我们仍无法解释其为何莫名的由最初的广宇宙诞生,所以我们只能先讨论物质的本质,至于最初前提便留予后人。


虚空中的矢量具有不同的量级,而量级决定其运动速度。高量级的矢量在面临完全相对的低量级矢量冲击时,高量级矢量不会吸收低量级的存在量,而会被损失同低量级矢量同等的存在量,同时低量级矢量消失。相反一个高量级的矢量在近乎同一方向追赶上另一同方向的低量级低速矢量时,二者量级聚合。而非同一直线上的空间任意向量在相互碰撞时会使彼此同时损耗一些存在量,同时改变彼此的运动方向。


宇宙不停的莫名产生着矢量存在,矢量不断的积累碰撞聚合,最终在某个广空间的一点处产生了第一个相对同等矢量球聚点,无数的矢量有序的构成了一个不停相互改变彼此方向的类似于稳态球体的矢量聚合体。不能破坏矢量稳态球聚体的矢量在撞击向矢量粒子球时会一定的损耗自身矢量能,同时损耗一部分矢量粒子球的矢量能,但撞向矢量粒子球的矢量损失将更多且分为自然撞击损失(矢量抵消)和矢量补入损失(填补矢量粒子球的大部分矢量损耗)。


在于此相似的矢量聚合体系之下,无数的初矢量粒子产生了,矢量粒子球同时在无数相对虚矢量的撞击下开始进行更高程度的运动积累准备。整个广宇宙变成了一个在虚层面完全无序运行流淌的矢量之海,而其中的矢量粒子存在也在不断的产生和积累着。可能是直到整个广宇宙矢量海中的矢量粒子积累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是虚矢量存在积累到一定程度。矢量大碰撞产生了,无数的矢量在广空间中产生激烈的碰撞运动,第一批初矢量粒子开始迎来其寿命的终点。矢量结构的某些关键点在外来矢量的巧妙击打下逐渐损耗殆尽,整个矢量粒子球矢量一瞬间释放了出来。周边的矢量粒子球或尚未成型的矢量运动团就是在这一剧烈矢量运动条件下产生新的矢量级更高的矢量粒子。


当然也可能是先不断积累更高级别的初矢量粒子,再产生新的由初矢量粒子聚合而成的第二矢量粒子。当然,这个过程所跨越的变化长度可能是我们现宇宙中的一个宇宙的整个纪元时。也就是越数百亿年才会迎来一次新粒子阶段的诞生,就仿佛我们今天黑洞的运动聚集一般,数百亿年只为了达到新的宏观级粒子。而且这一过程的量变将会更加长远,试想一下,整个广空间相对空间满是我们如今所看到的相对存在粒子浓度的黑洞粒子存在。


这该是如何庞大的存在量积累,甚至可能每一粒子阶段产生所耗费的时间将会呈我们时间概念的指数性增长。而我们的宇宙就是有可能在这样的运行规律之下达到今天的程度,甚至我们宇宙就是一个巨大的宏矢量粒子聚合体。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认识之哲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