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深刻的凝视世界时,我们是否会想到,我们所依靠的物质感觉器官是否并不完善,是否不能真正的观望这个世界的物质本质,是否不能分辨自我与他人真正的关系,是否会让我们陷于无知的境地。
我们也确实为这些问题所制约和为之困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问题以一种唯心的形式困扰着我们对真理的探索。
人们首先受制于人脑对人脑所观望的世界信息的不完全,而产生了我们古代的一系列朴素唯物、主观唯心、客观唯心、形而上学等一系列在今天已经可以被总言是错误的哲学思想,它们率先的连自己的人脑对现实世界的感官都不信任,而选择相信一些虚无缥缈的臆想之物,一方面是信息的缺乏一方面是不认识人脑的物质性,所以他们停在了认知哲学的第一重境界,即主观哲学。
那怕是现实存在主义大师考夫曼先生也只是稍于走远,达到了我们认知哲学的第二重境界——客观哲学,其并未摆脱人脑思维的认知层次,只是通过人脑认可了人脑所看到的世界,也就是说其是以他本身所具有限制的思维直接的推断和解释存在本身是一种客观信息认知的主观层面错误。当然其是能称的上完全摆脱了人的唯心一面的,坚守了现实物质规则的绝对立场,这便是其优于第一重认知哲学的原因之一,我们现在的大多数哲学的认知层面就停留于此。
第一重认知哲学是连人脑本身所认识到的世界都不认可,即抛弃了人脑认知的真实性和物质世界的真实性。人脑的认知虽然具有一定的虚假性,但同时其也具有物质世界层面的真实性。
而第二重认知肯定了物质世界与他们人脑认知的真实性只不过在此又为真实世界前的人脑思维幕布所迷惑,过高的强调了人脑认知的能力,而忽视了物质世界的真实面貌。就好像一束光(物质本身)照射在了名为人脑的物体上,人们只看到了通过人脑反射而出的光(人所见的物质世界),而没注意到光(物质本身)本身的绝对存在。
而经典的量子力学认知,则在纯物质体系的反应体系方面解释了其绝对的物理原因。使我们的认识在科学的程度上更进一步。
大脑(自然产生的认识系统)在看见某事物后会尝试解释该事物(产生了两者系统的相交),于是便通过事物在大脑所支配的生物眼球之下的规则性反应(系统与物体产生接触而表现的反应)而定义其属性(固定相交反应:a在b处产生固定的c反应现象;a在d处又产生了固定的e反应现象),这么说来,事物的属性的确是在观察者观察后(与系统产生交接后)诞生的,但物质本身的诞生和其属性的产生肯定是在我们观察前(在与空间内一切其它物质接触前)便已经有了,我们只是赋予了它们于人脑的信息体现(只是通过接触而产生了一种规律性的体现)罢了。
于是我解释了人自身认识系统而得来的概念产生原因,即独立性概念定义。但因为思维生命又难以是绝对的独立体系,即不存在唯一的观察者生命。所以物质世界的属性和其概念体系是多样的,且每一种都是其一定物质实际的产物,都可以体现一定的物质反应规律。
同时我们在我们的人脑中解释某些物质时又会受我们先前知识认知的限制,并不能完全认知事物,即我们的人脑又无法解释和赋予某些物质属性,那么物质之前是否诞生了这一属性(即a在与b接触前便已经诞生了与b接触而产生某种体现的这一属性,我们可以说其是我们看到接触后所为之体现而定义的属性是其前置属性的延伸)我们又怎么能知道呢?(我们又怎么能认定其是否诞生了我们认为属性的物质本身的前置属性呢?)
因为存在着不独立的认识体系,以及不同认识体系思维生命认识信息的集聚,所以一个生命社会的认识才会不独立的具有群体物质性。这也是一种唯物的体现,即唯物在认识上具有群体性,但不具有绝对的正确性。假如我们处于希拉里.普特南的“缸中之脑”猜想之中,那么我们的世界认识便可能是虚假的,假如有一个人产生出了正确的世界认识并向缸中之脑世界的人们指出缸世界的虚假,那么这个人便是那个世界中的唯心,无人相信但其认识却是相对那一世界认识群体的正确性唯心认识。
我们是通过人脑对物质世界的信息反馈认知物质世界,如果我们可以认知世界,那么我们一定可以认知我们认知世界的基础——人脑。那么我们现在就可以说:我们认知我们的人脑,所以我们认知我们的世界。
可实际上,我们并不能认知我们的人脑也并不能解释我们的思维诞生的具体生物原因,我们也难以具体找出我们任何一个念头诞生的原因,只能朦胧的用一种所谓的感觉来解释其,我们更无法解释那些极富想象的思维为何而诞生。所以我想我们现在是难以先认知人脑的,那么我们凭什么能证明我们通过人脑认识的物质世界不是虚假的呢?你说你在运动,我为什么不能说你停在原地,只是你的大脑认为你在运动,所以你认为自己在运动呢?你说你的眼睛能看到世界,那么我为什么不能说你眼睛接收到的信息被你的大脑扭曲了呢?
美国心理学家乔治.斯特拉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将一个反视眼镜固定在自己的眼睛上几天,之后的几天他都生活在一个我们眼中颠倒的世界里,他的生活最开始无比艰难,连上床都困难,但当第七天时他便已经适应了一切。第八天实验结束后当他把反视镜摘下来后,结果却很奇怪,因为在应该伸出左手时,他却将右手伸出来了。
这说明,我们所处的世界其实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反的,但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却不一定是原本真实的世界。不知道你们小时候有没有这样一种想法:地球是圆的球体,为什么人站在地球的上面(北极)和下面(南极)看世界都是一样的呢?(正的)难道重力也能影响我们的眼睛吗?而当我们站在宇宙外面看我们的地球时,我们就又明显的可以知道正反了,但宇宙其实是不分正反也不分东西的,其只是以已知存在为坐标的,那么我们其实又无法用长久以来的人脑中的上下左右来解释宇宙空间了,因为我们人脑通过接收到的新的世界信息而改变了我们看世界的角度,这么说人脑对的观察能力其实并不完善,我们要通过足够的世界物质信息来完善它的运作与发展。
是的,我们的大脑主宰了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如果人们长久的固定信息接收认为世界是这样的,那么当人们的人脑通过眼睛接收到一个完全相反的世界时,大脑会通过调控眼睛的信息接收而改变原本世界的真实回馈信息,这既与我们人脑对物质世界信息的接收有关也与我们人脑认识世界的信息角度有关,这个角度不一定是以平角正视真实世界的,也可能是斜角度偏离了正常世界的。
多维世界理论以及正物质反物质的提出也可以充分论证我们人脑对世界认知的虚假性。这便是认知悖论的体现之一。当我们提出某一新的自然宇宙观时,我们无法真实的解释某些宇宙现象时,我们的大脑便会对此做出一些自然的信息补充性猜想,包括我现在的所有言论都是在这一原理之下发出。
我们无法解释自己通过物质计算模型和理论推导出来的物质世界暗面是否是如我们某一规则认知计算得出的结论一样具有真实性,所以我们便先假设了这一理论的存在,然后我们再将这一理论规则先假设性的编入我们的规则体系以补充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不论这一规则我们能否证明)。即我们假设有某一我们无法观测无法证明的自然宇宙观能符合我们的物质逻辑性(正反物质或宇宙大爆炸、宇宙大寒论、宇称不守恒等,我们尚且未观测到真正的全部的宇宙,甚至我们不知道宇宙到底是无限的还是有壁障的,我们只能根据已知宇宙的规则性以及普遍性和联系性计算模式性推测以上),然后以此为基础再反复攀升我们人脑对世界的信息模拟性认知(即人所定义的宇宙物质规则及属性),比如物质的颜色认知在我们认知光的散射和物质对光的反射后我们便攀升了我们原来的对光的认知,后来为科学界广为认可的波粒二像性和微观粒子层面认知更是再次将光子定义,推 翻了以前我们的认知,建立了新的认知。但不论是物质本身所谓的颜色,还是现在光子理论,都在某一层面具有人脑对世界规则认知的真实性,而在另一层面具有虚假性。
我们可以认知,但我们的认知始终是停留在某一人脑对物质世界规则认知层面所产生的思维上的正确,即当我们抛弃这一层面,站在至高点时,一切都是虚假的错误的。不论是我们人脑对世界的观察还是我们观察层面的规则性假设,都是先建立在一种真实世界的虚假面上,然后继续向真实冲击。
但有时候我们能的假设到真正的宇宙信息规则,尽管我们假设到的宇宙规则往往大多数时候都是基础性认知,而我们的复制性认知则大多都是不断错误的。我们可以假设一条对自然世界的认识线条:
对宇宙物质空间的最初认知——空间盛放一切(位置、空间诞生),
然后我们再设置第二个认知——空间是无,无盛放着有(物质诞生),
第三认知——物质(存在)可能是无限的(即存在之下又有存在,无限往下),
第四认知——物质具有统一的运作性规则(相对宏观层面万有引力规律的诞生),
第五认知——规则可以认知和利用规则(物质规则的自我运转诞生的人类可以认知物质和利用物质,即观察者系统决定被观察物质运动系统显态),
第六认知——人的认知是在一定认识规律的引导之下认识的,引导认识的规律往往具有生物认识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世界,只能在一定认识体系内找出相对正确的认识。(人对自我生物观察系统的)
最终认知——人大脑对宇宙物质规则的认知本身不在乎其是否存在正确性和存在性,而在于人脑得出宇宙物质规则认知可否产生反作用与人脑寄体或人脑的物质延续工具以维持人脑规则本身的延续和扩展。
我们的宏观眼睛难以发现微观中的许多影响宏观世界的存在,我们在很长久的一段时间受制于这一认知,并确信一种宏观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生物学和宏观力学),却不去思考其深层原因。但现在我们的大脑已经不能满足既得的物质世界信息和其为我们提供的生产力,我们只好改变我们大脑和它的生物肉眼眼睛认知世界的能力,于是我们便发明了放大镜和显微镜,很显然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也并不能补满我们认识微观世界的缺漏,所以我们有以计算机发明了高倍的电子显微镜,此时我们跟局据我们人类的光学世界性,在电脑上设置了其观望世界的基础,即仍以光显示微小的粒子级。所以我们止步于原子,和其内部我们猜测的夸克。那么你们觉得有没有可能,再微观层面已经不能通过光子的反射性证明其存在了呢?就像我们不能用光照射在空间内的波和场一样,那么再微观的存在是否有这么一种波和场的现实存在。
我们往往将我们人脑的肉眼所观测的光的世界做为我们实际的世界,可不论是我们自己所证明和猜想的多维世界还是其它我们能通过数字模型和物理论证而来的观念,其实我们都无法认识直接到,我们的大脑在欺骗我们,不过幸好我们理性的思维能超脱大脑的某些认知限制。
比如说我们现在便可以产生一种新的认知体系,先试试换一个眼睛看世界。假设世界是不以光为体现的物质的世界,去掉光这一认知因素。我们还能怎样认知世界呢?蝙蝠通过波认知世界物质的形体,蛇通过热动认识物质与事物,我们根据光也可以认知世界物质的形体。那么生物能统一的认识世界物质的形态,其它便是各自延伸的独立的观望世界的方式,在蝙蝠的眼中声波回应的世界便是真实世界,在蛇的眼中热动的世界便是真实的世界,那么我们人类的眼中光所照耀的世界便是真实的世界。可世界本身的样子真的是我们所看到的一样呢?假设世界有意识的话,他会以怎样的形式看待自己,是纯粹的物质形式吗?反正不会是我们生命自身延伸的观察世界的形式。
每一个事物本身的属性为我们观望到的表面现象所覆盖,我们的人脑长期以来以人脑本身限制所观测到的其表面属性而建立属性认知,到现在我们在不断的推 翻我们以前表面的人脑认知而将它推往深处,可我们还是只能以眼球的光观测性而深挖这一切,那么我们便难以认识到许多难以和光产生联系的宇宙规则,我们通过电脑上的线条或纸上的点线面构建宇宙,但假如宇宙并不在我们认知方式框架中呢?我们是不是永远无法观测和实际的证明如多维世界和平行宇宙等世界哲学认知的存在呢?(假设这些存在的话)那么真实的宇宙世际上只是以数据理论的形式存在我们的认知中,而不是在我们人脑本身观望到的对世界的认知中。
我们的人脑就好像一个我们眼中具有随机性的计算机,但其实人脑思维是不具有随机性的,只是我们相对的无法用具体的计算其,所以其便是我们现层面的混沌系统了。同时我们大脑思维在宇宙中的规则结构面并不完善,其所获取物质世界信息的方式有限,其所使用物质世界信息能力也有限,其能将物质世界信息于我们的人脑中体现的程度也有限。其产生的目的也是由其的物质世界复杂性规则信息决定,然后于新接受的物质世界信息中扩展。
而建立在物质层面的思维肯定是受制于人的大脑信息感官传导的,因为我们思维本身就是人的大脑信息感官的一部分。我们的思维及其产生的接收的信息都在我们人脑的调控之内,而我们并不能知道人脑究竟是什么东西,其所接收到的世界物质信息的程度到底达到何种级别。
如果世界真的具有十一个维度,那么每一个维度差几乎都是无限,当然在一个空间内可以盛放无数的线和无数的点的情况下。我们所处和认知的三维世界只是更高维度的一角,我们的一切极具普遍规则性的认知都将失去其在无数维度中的普遍性。那么我们只得承认我们失去探讨宇宙共有规则的权力,当然本来我们也不具有这一权利,其一直属于我们想象的一面。我们的生命便是处于不断同世界物质规则抢夺着这一认识世界的权力之阶段,这便是生命存在的无限价值。
假如我们有如上帝般的认知,能独立出一切的物质系统物质限制去看待物质世界本身,那么我想我们便可直接触摸真理之门了。但这一假定是永远不成立于物质条件下的思维生命的,所以我们便只能不断的攀登物质科技方面的认识,同时把握对自身永恒认识的追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