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占·笑书歌
(题记:十月二十三日答周生即兴口占。予所谓之“笑书”,宜指纷繁卷册而不能尽读,故笑一人之力渺然尔,此以为解题。)
仰天大笑,
书馆匿影1予要,
看来杂书烂刊旧破谣2。
金钗3牡丹4菱花5遥,
看三十年旌旗横亘剑南道6。
归来把首西瞧,
却谩云7痴书卧看静斋寮8。
似酊酩文墨谪仙9桥,
孰还寐枕今宵?
注释:
1书馆匿影:指图书馆中各个角落中被冷落的旧书,这里的意思是“我需在这图书馆的角落书堆中寻找我所要的。”
2杂书烂刊旧破谣:这里指一些与当今学务关系不甚大的书籍,乃自嘲意。彼时我尤其喜爱看元杂剧,曾在学校图书馆里翻到了一本很破旧且里面尚有许多亡佚空格的《金钗记》,当时便甚为开心。
3金钗:《金钗记》。此抄本全称为《新编全相南北插科忠孝正字刘希必金钗记》,是艺人手抄演出本,是宋元旧篇《刘文龙、菱花镜》的存世演出本,也是迄今见到的最古老演出剧本。抄本于1975年在潮州市西山溪明墓中出土。有刘念慈的《宣德写本金钗记》和陈历明的《金钗记及其研究》注本出版。
4牡丹:《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一说《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桃花扇》《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5菱花:即《金钗记》中的菱花古记:“菱花古记双金钗,弓鞋一双分两开。菱花击破如铁月,明月团圆望郎来。”
6剑南道:秦灭巴、蜀后,在四川推行郡县制,在原巴蜀地区设置了巴郡和蜀郡。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除州、郡制,改益州为剑南道,治所位于成都府。因位于剑门关以南,故名。
7谩云:意同“谩道”,亦即“休说,不要说”。
8寮:小屋。
9谪仙: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随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