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推助社会发展的生命性
书名:认识之哲学 作者:夜恋幽 本章字数:5494字 发布时间:2022-02-04

生存性、野性、感性、人性、理性、神性等不同的生命性决定于其生命与生命之间共同构成的社会,这也是社会于人类思维自然构建的源泉。


讲到生命性和社会的构建我们便不得不重提生命所产生一切思维的物质世界产生生命性的物质性原因。一方面是生命自身规则的完善使其诞生了一种我们喻之为认识的东西,即自然规则诞生的规则性生命体反过来重新认识规则的生物提前性相应基因对其的规划和构造。一方面是物质世界所产生的物质具有一种可以以信息方式呈现的信息性功能,其本质、属性、性状、对对光反色而产生的颜色等都能在这一基础上以不同的信息体现在自然界中让智慧生命得以认识。


我们在自身认识世界的途中使我们的思维更加的复杂化发展,以至于我们诞生了一种难以解释,其实是可以解释的奇异情感。这一情感的出现依托于我们的信息存储器大脑的复杂化发展,可能生命基因规则的本质是由自然选择一种能更好延续自身的基因个体,但复制思想生命体的出现很显然打破了基因的基础性限制。即复制性思维的生命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抗自己的基因肉体欲 望而做出更有利于生存的举动,克制欲 望认清危险量力而行等都是其原始的体现,生命体知道了生命是危险什么是安全所以才能更好的延续,事情也确实朝着自然对强大基因延续规则所愿意的方向发展。


这便是生命自私性的物质世界产生缘由,基因规则对我们的要求在很长一段时间控制这我们社会生活的大多数行为。


在这种条件和发展下,野性是除生存性之外最先诞生的生命性,其体现为完全由生命肉体欲 望控制的对生存的思考,只会通过其大脑对危险与安全的简单认知选择他们认识中最能满足肉体生存和繁衍需求的选择,其不会对其它生命的付出做出相应的生命反馈,我们称它们为冷血动物。生命性在这一层次只能产生个体性社会或蚂蚁那样的纯生物信息控制性的集合社会,即它们的行为完全为物质肉体所主导。但个体的野性社会并不具有一种连通的思维的条件,于是野性只能在这一生命时代中体现为个体的生命性。


第二诞生的是感性,即生命通过一定的行为而与其它生命个体产生联系,生物的思维在野性大脑时代后进一步发展完善,生物能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与其它生命进行物质层面的利益交换,而这种行为在无数生命群体中肯定会以一种信息的形式为生命们所学习,即我做对某其它生命做了什么事而产生了有利于彼此的物质交换。这一物质利益的交换在同族之间体现有为明显。


物质等价交换概念这一认知开始在自然界广泛的流传,生命通过这一知识认识而在不同生命间产生了一定的物质交换联系,同时也在下一代中流传,因为这种认知在生命那尚且简单的大脑内仅仅是有利于生存以及自己下一代的繁衍和生存。种群由思维共性产生的社会行为——集群出现了,随之而出现的还有生命体物质交换的发展壮大,而这种壮大应该是率先在生命父代与子代的关系中体现,尽管父代生命养育子代并不是为了回报而是基因思维大脑层面的所控制下的繁衍行为罢了,但当子代学习到简单的回报行为后对其父辈产生物质反馈,父辈生命的物质享受得到满足,自然对会对这种行为产生下意识的认同,并会自然的将这种认知流传。而这种认知所创造的物质利益社会又反过来推动这种认知的传播,第一种生命之间共同认识的自然规则——等价交换规则朴素的诞生了,尽管此时点生命并不能准确的认识这一规则,但并不妨碍它们本能的利用这种规则和传播这种规则认知。


同时随着生命大脑认知的增多,自然对于那些同类中对自然规则认知较少或认知能力较差的个体进行淘汰,不断的进行删选大脑能力更强的个体,最终通过量变产生了这一方面的质变,即存载反馈行为知识的大脑独立系统——感情系统雏形的出现。感性也由此具有了相应的物质基础,感性由此诞生!


随着大脑在生命群体中的不断发展,一种自名为人类的生命群体出现,他们完善的大脑复杂的划分着许多奇奇怪怪的特殊的思维系统,而统治人类喜怒哀乐和感情的系统赫然其中。由于感情(感性的物质大脑体现)长期以一种物质交换的行为体现,所以其在很多时候都是做为一种知识而存在,但这种知识在大脑接受并学习后往往不会与普通的认知知识放在同一大脑区位,而是被大脑归纳入我们称之为感情的大脑系统(其实就是大脑将自然信息知识细化方便使用而区划的长久产生的脑内区域)中,随着我们(人类)在人类社会中对不同群体或个体行为的解读和划分,并借助相应的物质承载体(声音、文字等)流传,人类大脑的社会性感情认知积累越来越多,人类的行为在这种认知下越来越优异于其它动物生命体,并且较其它生命体发展的更快生活的更好(物质享受认识),于是人们便开始认识到自己与其它生命之间的不同,我们是超前的,我们远超了地球上其它的一切生命,我们是人,我们超越了动物层面了,我们拥有知识我们拥有复制的感情!于是人的概念诞生了,人性的概念在不久后也随之诞生。


人对于其他人类个体感情的回馈在我看来与其它的野兽和人共同所要为的吃饭喝水行为其实并没有太大本质上的差异,其实都是物质世界和生命自我发展所做出的物质选择罢了。但前者很显然具有进步性意义,一方面其能更好的让我们追求物质世界的发展(通过感情而不是冷冰的法律而结成人的社会,非个体纯利益的群体的社会),一方面能让我们的思维更加的摆脱我们肉体欲 望的影响,事实也确实如此,我们人类也的确是因为思维而不朽,而非简单的肉体强大。因为我们的思维具有逐渐摆脱自然社会影响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具有能在物质世界击打下仍知晓保留“善”的能力。


理性是人类自思维产生以来的最重要思维方式之一,在某种程度上理性应是与人性一体存在的,但这很难,它要我们完美的认识正确的同时也做到相对的正确。人类主体在有史以来的表现却难以体现理性思维,理性于人类的重要性早就在无数历史事件中得以体现了。当资产阶级找到自我找到理性并开始批判旧的不合理的东西时,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革 命就出现了;当工人找到自我找到理性并又一次开始批判旧的不合理的东西时,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革 命(十月革 命)就出现了。


理性是有利于对人性关系的思考和对物质世界真理思考的,我们能通过理性更多的认识其中的联系,而完善我们那不断发展的社会体系,也能更好的让我们认识对错并把握对错。其是对人性的一种完美补充,它可以让我们学会克制人类自己人性上的缺点,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的完美,因为我们能依靠其认识并做到真正的正确。


至于神性,其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博大的体现,广博包容一切且无私理智。是一种生命所处层次的体现,真正的具有神性的人比我们所想象的其实要平实一点,在任何他所拥有相应信息的位置上他总能做出最对的选择,不单单的只是人们眼中的冷漠无视一切。更多是体现一种绝对的进步性,因为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于是他能根据自身的能力知道自己的真正价值,而先朝着那个能最好实施自身价值的位置移动。他本身就像水一般乃上善的体现,他能最大程度的控制自己,包容一切吸收一切。


人的神性则需要完美人性与完美理性的最佳结合。但我认为人是难以达到神性这一层次的,就好像人无法达到机器那般的纯粹理性一样,人自身的属性阻扰着我们完全的跨入那一层次,事实上我们其实也并不需要完全踏入那一领域,我们只需要要偶尔的理性和神性做出我们偶尔的重要的正确性选择即可。当然如果有一天人类的思想能完全确认人类本身应该脱离我们现在的生命体,而向信息生命或机器生命等新生命体进化或改造的话,“人类”主体(可以是一群也可以是个体)可能会诞生出神性。


当然神性的并不是吞噬性,即神性需要的不是无数绝对的物质与信息的集合,其更像是一种完美的“生命算法”。要想更了解自然无穷的算法,我们并不是直接的将自己代替一切而计算一切,因为如果这么做我们便可以提前预知计算的结果和答案,无法通过自然所体现的推导而得出自然本身的规则结果,所以便达不到完美的一种“生命算法”。遵循自然本身随机规则的便是生命,而遵循自身随机计算规则的则不是生命,前者的灵魂为自然赋予后者的灵魂为自身算法赋予。前者对自然的探索是自然随机规则的引导,后者对自然的探索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前者的完美性体现为无限的可能和自然随机规则所体现的美。


所以神性应该建立于生命性之中,无限可能便是生命。那怕无瑕的规则将一切都定死,我想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去思考去破解它。而神性则是这无瑕规则下的最高等生命性,也是最能感受和体会到其的生命性层次。所以其所体现的社会群体应当是整个无限宇宙中所有拥有神性的个体与群体之和,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生命追求,他们也能认识到如何去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生命追求。


几乎所有生命性其实是可以在人类之中得到体现的,当然仅限与个体和少数性且体现程度也不一样,其具有很大的随机性。


比如在遥远的公元前五世纪前后,就有许多一定程度上能明显体现理性的伟大存在。在那样一种精神食粮极其之贫乏的时代,人们的思想往往简单且纯粹,所以能自我理性思考的人更显的难能可贵,那怕它们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对物质世界的信息理解程度。他们也从简单的世界中探知了许多简单的道理,至今仍为我们所信奉沿用。


不论是教人知识向善发掘世界规律的苏格拉底等西方哲学家们还是以秩序为善的孔子等人类社会层次的思想家们,亦或者是纯自然选择家完全信奉于自然独立的老、庄等无我哲学派还是后来的政治哲学柏拉图等人,都率先步入了理性的殿堂。但他们的思考和我们对现实社会系统发展的联系并不大,孔子只是单纯的对社会秩序的一种死板的认可,其理性体现在他对社会的一方面,而不是社会对人的一方面,所以其思想的继承者们总是维护前人的社会秩序而不是发展这一社会秩序。而西方的哲人们此时也只是处于少数理性传播的状态,这一范围太小,其对美好社会制度的追求便也不能太深,自然难以在上层建筑上有所体现。


人性率先统治人类的主题思维,废除了奴隶制而后又传扬了以此为内涵的神学们(善以应神),并建立其了少数聪明的群体奴役多数不理性的不反抗的群体的封建时代,此时的人性尚无与自然世界信息的有机结合,在一群善于涂饰人性的“食人者”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此时的人性大多数时候更像是一种工具,而这工具穿插于不平等者中间做着血淋淋的“美德之事”。直到理性之光开始照耀群体并不断传扬,少数人的理性予以群众并就此建立了与群众社会的联系。


西方《理想国》对社会的美好构想于2000年后在一群不愿人民就此愚昧的教化者手中发扬其中的光辉,他们一同深思人类本身的追求以及如何使人们一同去实现它,于是一个新的社会框架——资产阶级为主导的民主社会框架率先的在西方构建起来了。同样,在东方,那一种被称为大同的理性社会于其被提出后两千五百年后在一群背负重担的红色伟人手中得以以社会主义社会的形式实现,我们可以否定它刚诞生时的不完善性,但我们不能否定它的进步性意义。


在我们人类教育已经很发达的今天,理性仍然距离我们的人类主体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它仍是少部分人所掌握的东西,尤其是与人性相结合的无私理性,更是少之又少。事实上,我们的制度是可以让我不产生反驳的,不论是资本主义之下所建立的制度形式还是社会主义之下所建立的社会形式,其实本质都是为了它们之下所聚集的那一群人,而且它们也确实在不断的完善当中。所以社会意识形态的对立是会不断的淡化的,但就国家这一社会组织形式来讲,其对立更为激烈明显,而上世纪(20世纪)所展开的美苏资社对立其本质还是国家对立,其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产生以前并不像现在这样表现的那么明显,但我们确实要产生一种担心,那怕只是亿分之一点可能,我们都不容有失,一场轻易产生的疯狂便足以毁灭世界。但国家对立确将长期存在,其存在一天,我们的世界便会处在危险中一天,那么我们该怎样去消弭这种对立?


我们肯定要以一种思想为武器,再开一次世界千年之未有大变局,即一种人性与理性相结合的生命性——一定程度的神性(为人类彼此而理性思考选择的人性),我们不需要完全接受神性的洗礼,只需要它的一丝光来找到前路便可。我们不论是在那国无私者们都有该帮助宣扬它,有一份力的出一份力,来带动这个时代缓缓向前的推动,这也是我们许多追求哲学或追求文学的人应该做的选择。凡人之所思者皆应有所克而有所德后而有所思终至有所为,我们是要克服那些人虽然本能拥有的欲 望,毕竟我们在追求美追求善追求德追求伟大,以示我们对生命对自身的尊重。


当然我们不必完全消弭对立,我们要消弭的是敌对。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在所有合理法律的范围内,那一种绝对的个人自由和发展以及其所处的人类非敌视对立社会形式。人们有追求幸福的能力(教育)和空间(无限广大的思维市场),以得到他们应得的物质需求,而那些无所事事的人,我们也只需要满足其最基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以表示人性。


因为以后的社会肯定是人类的社会而不是所谓的国家、人种之分的各自独立社会,所以我们要做到相应的公平的同时又不失社会阶层的分化,因为人要有也必须要能有在社会中发展的可能。假设我们将这个阶级分设十级,那么最高级所拥有的物质享受应该是最低级物质享受的100倍,只要有一天人类尚未摆脱对物质上的需求(包括人脑对各种感情信息的需求),我们便要划分追求级,去激励人类向上,去激励人类找到发展的意义。


而建立这一切则必须需要我们思想(人性与理性,无私与自私)上的传播,它只要得到世界上多数人的认可,就像现在大多数人认可法律一样,将则一种思想铭刻开来,那么我们就能成功。人类主体的最终社会追求将会实现,人类个体将思想上统一和物质上分离,内部战争便不会再发生。


有无私理性的人,将会贯彻人性的始终。对待彼此尊重彼此,便是对待自我尊重自我。所以我们这些只要是拥有人性的人需要结合理性以超脱物质欲 望而善待一切,善待彼此。这便是人类社会该有和得以发展的思想基础。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认识之哲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