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理性予之生存
书名:认识之哲学 作者:夜恋幽 本章字数:5526字 发布时间:2022-02-04

如果说人性是群体为了维系群体关系而产生的一种人类的共性,那么理性则与之本质相等,体现相反。


我们很多时候都要在群体与绝对的现实中做出选择,尽管群体影响的本身也是物质现实的一部分。但就个体层面来看,这又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自我驳消,两者皆为现实。但生物现实又与生命现实有一定的差异,个体又通常分为绝对个体、精神上的个体、群体中的个体三个层面,即个体与群体是否具有超越其它联系的联系。


人类的追求是一种优异性的追求,然而优异性的追求必然会产生人之间的差异性,这时我们就需要另一种思想来维系两者之间的平衡体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人个体追求所产生差异性。


现实群体所拥有的共性能压制人过度的个性追求并使之反哺于群体社会是社会制度的优异体现之一。每增加一个人群中的无私理性者,就多了一分压制自己个性追求而寻求群体最优共性的力量。而这种理性又往往体现为追求个体利益的理性和追求群体利益的理性两种理性现象,其中追求群体利益的理性是社会矛盾解决的主要引导思维方式,以《社会契约论》《国富论》等著作和各种法律为主要现实体现。


群体性的个体理性与自我性的个体理性,两者以一种知识与格局上的信息型思维所划分。在很多时候难以得到体现,因为人是复杂的,在理性中掺杂着人性或在个体理性中掺杂着群体理性,但总的来说,人的理性在大多数时候都是无法脱离人性之基础的,只不过群体性的个体理性带有的是群体所规定的绝对的善,而带有自我性的个体理性则带有的是群体所规定的恶。两者以追求的物质层面为区分,又因其承载的个体的思想层面和知识的广度的差异产生具体的分化行为。


当你拥有高程度人性的同时兼具高程度理性,那么你的善在很多时候都难以得到体现,因为其体现的人性是长远的而非一时的,是平静的而非闪耀的,世人表层意义上的善是无法对此产生衡量的,因为衡量这一理性的最好办法就是直接的物质体现。


只具感性而少具理性的人则相反,他们总是会选择人们看起来最人性的选择,但其实是他们不懂人性,人性是物质社会所产生的,它亦依附与冰冷的物质之上,只不过它散发着人所愿意看到的光罢了。因此在没有这一认知的纯人性者不过是在追求一种虚假的,名誉上的群体,有时甚至会做出恶的行为,不管是苏格拉底还是同时期的孔子,他们都有这方面的认识,一者提出了知识即美德、一者推重有报之助。他们真正的看到了善的社会物质性,而没有被善的社会表象性所约束。他们拥有的是一种理性和知识同构之上的人性,即人性往往在理性的基础上选择建立,而又往往为知识认知所制约和发展。


为此理性是完全可以划分成各种层次,而至于康德所描绘的纯粹理性层次,我认为是完全难以在人类身上体现的,甚至完全难以在任何具有生命性的生命身上体现,因为纯粹的理性可以直接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计算机选择,人类最高的理性应该是一种相对纯粹的理性。而这相对的理性又在生命所生存的社会信息的必然影响下产生必然的某些不理性性,所以我们由此可以将理性的层次与对世界的认识及其与人性的结合程度相挂钩。


选项是最能体现理性思维的一种测试方式,我们往往能从人在某些情况下的选择而推断出一个人是否理性,当然这个理性也是受以上说道的与人性的结合程度和知识影响的,一个选项的多个考量级亦能明显的划分理性层次,选择者的选择与选择考量共同构成了选择理性的两大要素。


理性的个体会认识到人类的物质性基础的重要性,也能认识到物质性社会对人性的作用,他们不是没有人性,而是他们在某些时候不能选择世人看起来最人性的选项,而选择世人眼中看起来略微冷漠的选项,但其实确实是真正有利于人们的选项。


我们在大多数时候的选择确确实实是受我们的认知能力的限制的,人们在很多时候都是难以真正的认识到善与恶的。尤其是人类幼年时期,懵懂无知,没有任何关于生命和社会契约关系的认知,往往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为此他们的大脑只会无意识的在追求物质世界运动的快 感时,会做出很多后来他们了解到的人们所定义的善恶行为。


所以大人们总是让他们的孩子在包容和认识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当然,包容通常是有限度的,当孩子犯第一次错时,其包容程度最高,并给予一定的正确与错误的认识信息(即人类所定下的善恶规则),当孩子多次冒犯这些信息(规则)时,大人会对其进行物质层面的惩罚,让其从小认识到破坏群体规则是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这便是人类社会秩序信息传承的最基本形式,即守序教育。


他们知道了这一信息后才能长大后遵守我们的规则,做到相对而言的善,当然其善的程度与接受的社会善恶规则信息的多寡成正比,当然也有少数极端思想的特例,我们就不做列举了。


现代不论是东方功利化的教育还是西方自由式的教育都远未达到系统的教人向善的层面,他们更多的是以家庭教育为善恶定义的绝大多数。学校教育则大多对此并不重视,由此大多数孩子是在成长过程中自己摸索善恶的界限。而孩子们之间又难以像老师父母那样明确指出彼此之间的善恶,他们即无义务也无权利,因此大多数人都是在一种比较茫然的状态下缓慢的在周围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善恶环境中自己摸索善恶的边境。其善恶在很多时候为一种群体的大义所推动体现,而许少是自己的本意所推动。


也就是说很多孩子连群体大义和本我意识的义务都尚未认知,更别谈后来的群体性的个体理性了。


我们能否通过对物质世界的认知来主宰自己的三观是我们是否理性的重要评判依据。如果说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社会群体让我们如何成为群体中完整的一个人的主要三种思维方式,那么如何摆脱其就是站在更高的整个人类层次角度参与人类整体发展的门票了。


即当我们摆脱了我们所处的还在分裂中的人类群体之中的一个群体所教给我们的那一种群体的认同感与那一小群体的小群体利益观,去思考去奔向更大群体——整个人类的认同与利益观,那么我们就是站在人类层面手握通往“人类”理性的真正大门门票的人类前行者了。


所以我们人类现在的理性可以领导和把控我们的实际科技研究,可能正是因为某些能被称之为先驱的科学家认识到了这一点,即科技是有国界的,而理论则是世界通用的利于整个人类层面的,所以当爱因斯坦到达美国后将自己的大脑主要投入了教育与理论方面的研究,后来的杨振宁先生亦是如此。我想诺贝尔的颁奖应该也考虑到了这一点,这一奖项总是颁给那些或发现自然宇宙物质或研究自然宇宙或探寻宇宙真理或医学挽救生命方面的研究,而少有颁给那些影响世界的所谓技术的研究人员,因为他们研究的要么是以国为界要么是牟利而为,少有为所有人类而研制的。


至于与理性具有一定相对性的“洗 脑”,我们可以从那些被别有用心的人称为“洗 脑”的人物层面来讨论。知识是分为两种的,一种是纯粹的信息学习类型的知识,二是认知型的知识即方法 论和认知论(这里是指认识世界以及人类社会方面的方法 论和认知论,不是指单纯的解决非人事问题层面的)。而通常被洗 脑的人都是后者方面认识不完善而导致的,哪怕他们能完成系统的知识难题,哪怕他们系统的学习过很多的书籍信息,但他们并未对其产生严谨的思考,所以反而会被这些人所创作的书籍的观点所影响而难以产生自己的观点。而其中影响程度较大,且是受非正确影响的人就是人们常说的洗 脑者了。


正确思想的大量灌输是否也是所谓洗 脑呢?这个问题亦值得我们理性的探讨,就国家政府层面,我们其实给了被灌输思想一个能做出正确选择的群体要求。如果真的有人被正确的思想影响,我们先不谈论其是否认识是否理性,他本身都会做出正确思想影响下的正确行为。他认识和超脱被行为主导思想的层面,用思维来认识和主导行为,那么他会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但如果人们普遍的难以通过思想认识和掌控行为,那么正确的思想同样会潜移默化的让其达到做出正确选择的层面,只不过这个层面不是以认识开始的而是以行为开始。


有人说共产主义的思想灌输就属于这一洗 脑,但其实在最初,尤其是战争时期,共产主义的扩大和宣传是让人们通过简单的认识来知道正确的无私的善。因为被其影响的人有很大的实践空间去感受每一个需要拯救者的悲欢,也能实际的感受到其它自赋使命者的共同追求。所以你可以说他们是过度的感受了一种群体思想诉求,但你不能说他们是出自行为本身而被灌输


但后来人们便开始质疑这种纯洁的认识,为什么呢?他们闭塞在他们的世界里,不设身处地的思考一种无私的伟大,不去感受被帮助人们善的回馈。他们不能认识,只能被自我狭隘的思想洗 脑欺骗。


当然在今天我们的国家也存在很多这样的人,在政府的上层和人民的下层,这样的人都不少。他们缺少与群体善的实践,也少有认识到群体善意的反馈。


与之相反却亦是错误的是什么呢?我反复强调的自我欺骗的行为,你认识了却不去理会其罪恶,不去深思不去考究不去反省,而是任由其反向的将你带向人类思想的绝地。除非你将自己永远放在浑浑噩噩的愚昧层面,不然当有一天你睁开眼,你就会悔恨自己所做,不过悔恨已经无用,物质的结果已经铭刻在错误行为所产生的痛苦之中。自我的洗 脑亦是深渊,所以我们要独立思考并把握我们的行为。


独立思考就是教我们独立于其他事物或其他者思维的影响而独立开来,甚至能找到自我层面的欺骗,从多方面看待自己所思考的事物。很显然独立思考是上述洗 脑问题的根本解决式,其亦是理性的一个重要标志。


当然理性不止我们表面所认识的这么简单,有些人认为只要自己能独立思考(我认为独立思考是人类思考方面方法 论和认识论的重要内容,或者说独立思考本身就是人正确认识世界的方法 论和认识论的方式体现),不受外物影响就是真正的理性了。错,大错特错。理性不单单要有第二种类型的认识方式类知识,第一种信息类知识也是其重要的支柱。认识方式类知识只是为了信息类知识能得到更好运用的一类知识型,所以后者是本源前者是前提。


独立思考不单单是自己排开外物而找到事物正确的认识,还有在无数外物的糟粕中找到并学习正确真理的光。因为我们在很多时候是无法完全认识正确的真理的,如何使用前人为我们准备的通往真理的阶梯也是我们理性的重要方式。我们可以找到真理,但真理总是残缺不全的,于是我们还要补全它,使他更为完整,自己一个人所找寻的真理不过是无数真理碎片中的一个,我们要将他人的真理复制吸收过来,以壮大我们的真理认知版图。而这前提便是包容、认识、学习其它真理,包容后经过详细的思考判断自己以前的认识是否与其相冲突,何者是真的正确,或是取两者正确的部分学习,以完善我们自己的真理认知范围。当你拥有了知识同时拥有了认识,那么你便拥有了理性。


当然拥有理性只是我们理性的第一步,我们要想体现我们的理性或确保我们的理性非个人的,而是真正有用的群体性的个体正确理性。则要依靠知识信息的正确性积累与我们个体理性同人性结合程度。


前者是要求我们真正认识到什么是对,后者则是要我们以人类的层面认识到什么是对。


人类的理性是人的理性,我们合理的把握理性的层次也是人类理性的重要内容。即当我们处于个体时无力追求也无义务为群体而理性考虑时,我们就要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当你认为自己能确保自己的生存乃至生命时再去为他人考虑,而达到群体的理性,如果这个损害的利益不影响你的生命或生存时,你便可以慷慨的去实行你为群体的理性努力,即为群体的利益为先。当你发现自己群体的利益已经稳固安全,你再去为更大的群体而考虑,就这样不断上升,以达到人类整体境界乃至生命层次境界的理性。


生命的自私性要求我们不要胡乱超脱我们的理性范围,但生命的共性又要求我们在安稳之时去帮助他人,即中国文人们所信奉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思想。


因为理性不是无私,更不与伟大沾边,就算沾边了那也是少数人所推崇的伟大。所以我们必须要理性具有生命的考量范围。


那什么时候我们该完全牺牲自己而理性成全我们的群体呢?人类命运共同体告诉我们,当人类将要灭亡,你也不能幸免。所以就生命社会信息而言,它要求我们应该为人类的存而努力争求那具有无限性的美好未来而早死,而不是原地享受几天而后死。这时我们别无选择,我们的生命已经没有其它的可能了,所以我们所有人都要为我们自己争取,而创造可能,哪怕你会率先死去。


有人会说,我们从一出生就要死去,那难道你要我们一出生就有利益的为群体而付出余生吗?不不不,生命的结果是一定的,我们追求的都是生命的过程,是一种延续的过程,所以我们便不可以以结果而断言生命的魅力。假如你接下来的两天里会在一个监狱里无法思考且没有意义的活两天,那么这两天便是没有魅力与价值的,但之后呢?只要存在着延续的可能,便会诞生新的一切可能。我们不可能总被束缚在一个无法思考和看不到希望的地方,一是我们争取过,二是机缘本身存在。


当人类(或一切包括人类的群体)要灭绝了,一切人类的文明,以及前人的努力还有你余下的生命将都会失去魅力与意义,所以此时,用尽全力去拯救人类及保留其文明便是社会中生命所能也是所必须尽的最大义务。我们的理性便该抛弃一切去完成这一社会生命的使命,哪怕暂时性的完全灭绝人性,也是为了人性真正的延续。


如果你有足够的知识能认识到真正的正确以及达成那一正确的大局安排,那么最大概率成就其的过程便是真正为人性(当主体为人类时其便是人性)而施展的真正理性。所以真正的人性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


人的存在并不是为了追求人性,人性却是为了成全人类而诞生的。我们要将理性给予我们的生存,而将其次的人性给予我们其次的生命!


我们不得不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也不得不承认人类对世界物质性的强烈依赖性,更不得不承认人性所追寻的彼此的物质性满足于之我们的心灵。


所以,最能满足我们物质世界的理性应是我们思考的基础,其次才是人性(生命性),但我们如何确保我们不为了纯粹的物质而堕去我们做为生命的生命性,我想应该在注视绝对物质规则的同时欺骗性的保留我们自以为是的人心灵的混沌性,以生命性(人性)而自豪!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认识之哲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