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火中取栗,浑水摸鱼(上)
书名:闲话《大明王朝1566》 作者:北宫伯玉 本章字数:3275字 发布时间:2022-02-04

本篇参考剧情第二十一集

 

(接上文)其次说说这第二点“转移矛盾”,毁堤淹田要被海老爷上秤了,杨金水宅在家里装疯卖傻,胡宗宪躲在前线假装失踪,浙江的案子下面该怎么查,所有人都在等赵贞吉的态度,主审官就一个态度,服从命令听指挥,上面不发话我就拖着,看谁耗得过谁。海老爷捅了多大的篓子,浙江官场这几位大佬心知肚明,所以杨公公疯了、胡总督闪了,就剩下赵巡抚一个人了,再烫手的山芋也只能硬着头皮接了。据说传统太极拳的精髓在于“接、化、发”三个字,显然赵贞吉这边只负责“接”,至于下一步要怎么“化”、然后再怎么“发”,那就是别人要操心的问题了。

 

海老爷给赵贞吉出了道难题,赵贞吉不过是略微拖了几天,便直接拿着题目去请教道长,费尽心思解题那是书生才干的事,理学之臣从来都是对着参考答案照抄的。吕芳曾对胡宗宪说过,“相信皇上,相信阁老,自己不要拿主意”,这才是至理名言,就如此刻的赵贞吉,无论遇到再棘手的问题,心中对道长和徐阁老都充满了信心,别说自己拿主意了,赵巡抚连管都懒得管。在职场上,讲究的是生死看淡、不服就干,这句话摊开来说就是,生死要看淡,尤其是别人的生死,最好是死道友不死贫道;棘手的工作,谁不服谁去干,反正自己肯定是服气的,最后说一句,职场上,打工人不负责解决问题,打工人只是各类问题的搬运工。

 

最后再说说“逼朝廷表态”这点,海老爷提审钦犯那一晚的后半夜,朱七的八百里加急就已经在路上了,掰着指头算一算日子,也该有回信儿了。可一连多日,望穿秋水的赵巡抚等来的却只是寂寞,最后实在是没办法了,赵巡抚这才带着朱七等人去织造局探病的。如果朱七没有把收件人地址填错的话,这只能证明一件事,沉默就是宫里的态度。,海老爷要给毁堤淹田上秤,杨金水假装自己疯了,吕芳假装自己没收到朱七的消息,这宫里人做事还真特么的是一脉相传、如出一辙。宫里的意思赵贞吉不是不懂,无非是希望赵巡抚学胡总督那样,自己想办法把问题给解决了,谁的孩子谁抱走,自己的屁股自己擦,不要动不动就给上面的领导添麻烦。

 

既然杨公公可以假装自己疯了,吕公公可以假装自己没收到朱七的信,那赵巡抚自然也可以假装自己看不懂宫里的意思。既然微信私聊你选择已读不回,那对不起了,我也只能在工作群里公屏喊麦,顺便@一手相关领导了。赵巡抚口中的“如实上奏”,其实就是公事公办的意思,这一点赵贞吉和海老爷一样,都是给了上面七八天的反应时间,没有等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才果断出手的。赵贞吉给道长写报告,就是要逼领导表态;海老爷闯巡抚衙门,找赵贞吉当面对质,一样是在逼领导表态,两个人的路数基本差不多。再问诸位一个问题,同样是面对毁堤淹田,为什么胡宗宪选择自己出手解决矛盾,赵贞吉却选择转移矛盾,上疏朝廷呢?

 

大概有两层原因,先说浅层次的原因,毁堤淹田的时候,胡宗宪是浙直总督兼浙江巡抚,何况在大堤上执行爆破的还是胡总督一手提拔的嫡系,杭州知府马宁远同志,这事儿要是上了秤,胡宗宪根本没办法把自己摘干净。胡总督自己都总结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下事坏就坏在这里”,毁堤淹田的事儿胡宗宪本不知情,结果扯上了马宁远,胡总督也是有口难辩;织造局买田的事儿严世蕃同样一无所知,结果扯上了郑泌昌、何茂才,小阁老也只能跪在地上,对着道长指天发誓;齐大柱的通倭案本就是子虚乌有,结果扯上了海老爷,吓的裕王把自己媳妇儿都派出去送血经了。说穿了,把毁堤淹田处理成河工失修,胡宗宪是在给自己擦屁股,顺便卖道长、严嵩一个人情,这叫不得已而为之。

 

新安江大堤是怎么决的口,杨金水又是怎么一夜之间就疯了,这些事儿跟赵巡抚有半毛钱关系吗,理学之臣怎么可能平白无故地去帮别人擦屁股。帮别人擦屁股这种事,擦的干净别人未必念你的好,甚至还有可能倒打一耙,觉得你是做贼心虚,这就和马路上扶老人是一个道理,老人要不是你撞的,凭啥你要去扶他;这要是帮人擦屁股还没擦干净,那就更麻烦了,到时候弄得自己一手屎,别人说不定会以为是你自己把屎拉手上了,想一想都特么觉得恶心。


再来聊一聊深层次的原因,仕途上每个人进步的路径都是不一样的,胡宗宪追求“治”,所以要不遗余力地帮严世蕃擦屁股,为的是文过饰非、粉饰太平;赵贞吉追求“乱”,于是乎想方设法地给海老爷搞事情提供便利,为的是火中取栗、浑水摸鱼。毁堤淹田之时,内阁还是严嵩当家,于胡宗宪而言,只要严阁老能再多撑个三五年,自己进内阁那就是顺理成章、板上钉钉的事,甚至成为严党二代目党魁也不是不可能。如果严阁老倒台了,胡总督的政治生涯基本也就到头了,保住严嵩就是保住胡总督自己,这才是胡宗宪肯出手帮严世蕃他们擦屁股的根本原因。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求平稳过渡个三五年不出事就好,这才是胡宗宪真实的内心写照。

 

到浙江大案的时候,朝局已经变了,严嵩被束之高阁,换徐阶粉墨登场,严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清流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赵贞吉等了许久的机会终于来了。朝局如果一直维持稳定,诸位大人论资排辈、按部就班的分批提拔,赵巡抚前面排着即将入阁的胡总督,内阁里面还有个同窗张居正坐镇,何时才能轮到他赵贞吉出头呢。朝局这么一乱,张居正被逐出内阁,胡宗宪又因为严嵩而被边缘化,这才给了赵贞吉弯道超车的机会,这也是赵贞吉由着海老爷煽风点火,暗地里搅动浑水的根本原因。天下大治,严党不倒,胡宗宪入阁协助严嵩,可为严党续命至少10年;天下大乱,清流上位,则赵贞吉入阁协助徐阶,彻底替换掉腐朽不堪的严党,这才是朝廷最大的一盘棋。

 

世间事有太多的身不由己,最后只能如一叶孤舟般随波逐流,美其名曰顺势而为,一如《庄子》所言,“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素”。81岁的严嵩难道不想平安落地、激流勇退吗,可为了保住自己那不争气的儿子,只得无可奈何地演一出驽马恋栈豆,哪怕明知不敌也要与道长拜一拜手腕;明明可以成天喝茶看报,再随便混个三两年就能顺利接班的徐阶,难道想此时站在前台与严嵩斗个你死我活吗,可惜裕王、高拱、张居正一个个在背后虎视眈眈,由不得徐阶划船,就连自己的得意门生赵贞吉,也在暗戳戳地配合鹰派搞事情,硬生生地逼着徐阶下场和严嵩捉对厮杀;道长要的其实也不多,无非是天下太平,手下这群腌臜龌龊官儿击鼓卖糖、各干各行,让自己能踏实地宅在别墅里享受生活顺便修修仙即可,说好了的“云在青天水在瓶”,最后却成了长江、黄河轮番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大水几乎漫过了山头,而且还是自己儿子在背后搞的鬼。

 

赵贞吉这边的事暂时告一段落,海老爷和王用汲交代完,就兴冲冲地去了臬司衙门,一进门便气势十足地喊,“先审郑泌昌、再审何茂才”,结果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底下人说犯人被锦衣卫连夜带走了,海老爷闻言在原地愣了两秒,这才黑着脸迈步离去。纵使海老爷把《大明律》背的再溜,面对物理隔离这招也没辙了,只能去巡抚衙门找赵贞吉刚正面了。

 

镜头一转,脸色铁青的海老爷已经迈步走进了巡抚衙门后堂,此时的赵贞吉仍旧是一身休闲服,戴着硕大的红宝石戒指,斜靠在躺椅上假寐。海老爷满脸鄙夷、目不转睛地对着赵贞吉的背影盯了足有片刻,赵贞吉方才睁开眼,扭头扫了海老爷一眼,从躺椅上缓缓坐起来喊了声“来人”。卧底的王书办诚惶诚恐地开始念台词儿,“中丞大人,海知县一定要见中丞,小人们挡不住!”赵贞吉装腔作势地呵斥道,“谁叫你挡了,为什么不禀报?”王书办这边赶紧回复说,“小人们见大人一夜未睡,小人实在不忍心叫醒大人。”赵贞吉闻言便站起身,边踱步边说,“这一次就免责了,下回如果海知县来,立刻禀报”王书办回了声“是”便被赵贞吉打发走了。

 

诸位一定要清楚一件事,如果王书办真的事先不禀报,就让海老爷直接冲到后堂去见赵贞吉,那是绝对不会免责的,至少也是抽二十板子然后开除的下场,这几句台词儿一准是赵贞吉事先吩咐好的,专门说给海老爷听的。海老爷又不会武术,区区一个七品知县,底下人怎么可能挡不住,当初杭州知府高翰文要去见郑泌昌的时候,不就是被底下人挡的严严实实得嘛。赵贞吉就是故意放海瑞进来的,而且还特地让人在后堂摆了个躺椅,刻意给海老爷留了一个躺着的背影,还委婉地让王书办强调自己昨天可是有在通宵加班的,绝对没有消极怠工。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