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八)只缘妖雾又重来(下)
书名:闲话《大明王朝1566》 作者:北宫伯玉 本章字数:3124字 发布时间:2022-02-01

本篇参考剧情第二十一集

 

托妻献子这种事,要么找王用汲这种人品过硬的,要么找杨金水这种身体过硬的,方才能避免出现于谦老师那样的人间惨剧。前文也说过,追查赃款只不过是捎带手的事儿,海老爷的真正计划是通过打脸的方式,给道长他老人家狠狠滴上一课,不惹下泼天大祸,又怎么能让道长注意到自己这个七品县令呢。变卖沈一石家产的事儿,顶多算个花絮,海老爷真正的杀手锏是要给毁堤淹田上秤,替天行道强行收割一波人头。只不过是疯了一个杨金水而已,根本算不上什么“天大的篓子”,海老爷有自己的打算,而给自己的家人安排后路,也仅仅是其中一环而已。

 

海老爷郑重其事地说完,王用汲先是怔了片刻,方才小心翼翼地答道,“事情应该不止于此吧。织造局打着宫里的牌子,干的好些事情比郑泌昌、何茂才还要坏,这个我知道。跟他们斗,我们就一起斗,还有赵中丞,只要我们三个人彻底查下去,胜败也在未定之间呐。”这里先问诸位一个问题,王用汲口中要彻查下去的案子,跟海老爷心中想要查的案子,那是一个案子吗?织造局私自变卖沈一石家产的事儿,是王用汲亲口透露给海老爷的,所以才有了后面海老爷大半夜跑出去提审犯人这一出,王用汲口中的案子自然指的是这事儿。自私变卖国有资产虽然牵涉织造局,但说穿了也就是个经济案件,这趟浑水王润莲同志还是趟的起的。追查沈一石的家产只不过是瞒天过海,海老爷真正要查的是毁堤淹田的案子,这是一个被道长亲自定性为河工失修,牵涉到严嵩、吕芳、严世蕃、胡宗宪等人的惊天大案,性质等同于反人类罪行,这案情要真是上了秤,绝对会动摇国本,这趟浑水王润莲同志你可是万万趟不得的阿。王用汲不明就里,摆出一副为朋友上刀山下火海、两肋插刀的样子,可海老爷却心知肚明,所以才明确的表示下面的案子不需要王用汲再参与了。

 

说清楚这一层,再来看王用汲这段话就颇有几分意思了,杨公公做人只有七分想自己,郑泌昌、何茂才做人想自己想到十足赤金,硬要说杨金水比郑、何这两位官场婊子还要坏,确实是有些言过其实了。后面的话就纯属魔幻现实主义了,“跟他们斗,我们就一起斗”还扬言要拉上赵巡抚一起,王润莲同志,你在这儿扯犊子呢。所谓“他们”可不只是杨金水、郑泌昌、何茂才而已,还要加上谭伦、赵贞吉、吕芳、徐阶、严嵩、道长一干大佬,你确定要陪着海老爷跟这伙人死磕吗?还说什么“只要我们三个人彻底查下去,胜败也在未定之间呐。”首先要提醒一句,这里没有“我们三个人”,只有你和海老爷两个人而已,毁堤淹田的供词赵巡抚压根就不会署名;变卖沈一石家产的合同,赵巡抚自己也签字盖了章,人家赵贞吉是个啥态度,王大人你心里难道没有点哔数吗。彻查是别想了,郑、何二位大人马上就要改口供翻案了,什么叫胜败也在未定之间,王润莲同志你自己都没啥信心,还在这里说些片儿汤话粉饰太平,有意思吗?

 

海老爷不以为然地反问了一句,“赵中丞会彻查吗?”自己扯得谎,再离谱也只能圆下去,王用汲硬着头皮违心地说,“应该会,他毕竟是理学中人,而且是徐阁老的学生。”快别提“理学中人”这几个字了,熟读《阳明心学》的流氓那不还是流氓吗,何况理学之臣比流氓可坏多了。徐阁老的学生又如何,胡宗宪他还是严嵩的学生呢,你看胡总督哪一点随他老师了;别说学生了,严世蕃还是严嵩的儿子呢,你看小阁老哪一点随他爹了,所以说王用汲这番话纯属扯淡,不值一驳。

 

海老爷不置可否地看着王用汲,揶揄地说了声,“润莲,你还是太书生了。”这句话是语带双关,一层意思是说王用汲对赵贞吉的看法是书生之见,赵巡抚这个理学中人其实坏得很,跟咱们不可能是一路人;另一层意思是说,王用汲你这社会阅历还是太浅,编瞎话都如此的不走心,你搁我这儿糊弄鬼呢。王用汲自嘲地一笑,随后补了一句,“书生自有崚嶒骨!赵中丞也是书生。”赵巡抚要是书生那芸娘就得是贞洁烈女了,王用汲在这边睁着眼鬼扯,说穿了还是为了维护清流队伍的团结稳定,一切为了革命工作需要,也只能如此了。

 

浙江本是严党的大本营,在胡宗宪、郑泌昌多年经营下,早已是铜墙铁壁般,借着改稻为桑失败的契机,好不容易让裕王逮到了个掺沙子的机会。清流在浙江掺了四颗沙子,巡抚赵贞吉、参军谭伦、知县海瑞、王用汲,谭大人最近一直藏在幕后不肯露面,站在台前的就剩下一个理学之臣外加两个刺头儿知县了。清流鹰派原本的部署是,尽最大可能争取鸽派赵贞吉的支持与配合,在不牵扯道长的前提下,罗织罪名、借题发挥,对着严世蕃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给自下而上的倒严运动造势。只可惜这计划赶不上变化,一向无组织无纪律的海老爷不听指挥擅自行动,到了杭州趁人不备,一个闪现接大招偷袭,直接就把悲催的杨金水给干疯了,这一手估计把谭大人也给整懵了,我不是安排好的先倒严吗,这海瑞怕不是失了智吧,怎么直接就冲着织造局就动手了。

 

理学之臣是个什么德行,王用汲可是有切身体会的,只不过眼下还是以顾全大局为重,赵贞吉再不是个东西,审案这个当口,清流三人众还是应该同舟共济、以和为贵的,这才叫真正的办事老成。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海老爷不听劝,放着眼前的严党不去倒,非要拿织造局开刀,这王用汲也就忍了,还义薄云天地表示要陪着海老爷把案子彻查到底;如今眼瞅着海老爷要拳打江南织造局,脚踢巡抚赵贞吉了,你让王用汲怎么办,大明朝一共就仨山头,总不能由着海老爷把它们挨个得罪个遍吧。理学之臣固然不是书生,可他谭伦就是书生吗,没事的时候都未必找的见人,真遇到事儿了,难道还能指望谭大人出来给撑腰吗,捅了娄子最后肯定是两个鸟知县自己吃不了兜着走。

 

王用汲当初劝海老爷对宫里的事儿投鼠忌器,如今劝海老爷跟赵贞吉和同舟共济,好话说尽是操碎了心,可惜完全是对牛弹琴。海老爷一脸笃定地说,“错了,官做大了便没有书生。这件事我要彻查下去,最后能置我死地的不是织造局,而是赵贞吉!”海老爷说王用汲是书生,又说“官做大了便没有书生”,分明是在提醒王用汲,赵贞吉和谭伦和他不是一路人,自己以后要多长个心眼。毁堤淹田的案子海老爷肯定是要彻查到底的,织造局的杨公公这会自顾都不暇了,又怎么可能再出来害人,现在浙江能名正言顺收拾海老爷的,也就剩下自己这个顶头上司赵贞吉了。讲道理,在搞垮杨金水这件事儿上,海老爷和赵贞吉算是极为默契地合作了一把,赵巡抚后面也只是想让海老爷去背逼疯杨公公这口锅而已,至少现在并没有下死手的打算,当然前提是海老爷不再搞些别的幺蛾子出来,很明显这是不可能的事。

 

海老爷彻底摊了牌,王用汲紧皱眉头,深色凝重地问道,“你怎么会这么想?”该来的终归是要来,杨金水这才疯了没几天,海老爷就准备对赵贞吉动手了,要想跟海老爷做朋友,读《阳明心学》没用,还是要多研究研究《庄子》,这个时候王用汲也只好“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海老爷一脸严肃地坦然说道,“因为赵贞吉要干的就是没有郑泌昌的郑泌昌那一套!”海老爷这话虽然有些绕口,意思却很简单,屁股决定脑袋,管它什么严党、清流、理学之臣、官场婊子,谁座在浙江巡抚这个位置上,都注定是要去再苦一苦百姓的。

 

除了正常的税收任务外,年底前赵贞吉还要完成额外500万两的创利指标,把沈一石的家产卖给徽商,赵巡抚最后才拿到50万两银子,这眼瞅都快到四季度了,全年任务才完成了10%,这换谁来都得急眼不是。苍蝇再小也是肉,严党这些贪官身上多少还能有些油水可刮,可这剩下的差额也只好靠浙江的父老乡亲们来补足了,羊毛出在羊身上这才是唯一的办法,除了海老爷这样的,谁来当这个巡抚都一样。所以才说海老爷其人过于不近人情,连道长都知道大家都难,只能各自勉为其难的道理,偏偏是海老爷揣着明白装糊涂,赵巡抚怎么捞钱补亏空他不管,但只要敢打浙江老百姓的主意,海老爷就要举着政治正确的大旗跟你死磕,遇到海老爷这种认死理的下属,也只能算他赵贞吉倒霉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