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县廨正厅,见秦太医正指点县令请来的几个大夫,如何用药,如何定期消毒。
元宇澈就和陶县令商议了第二日行程。
县廨没有客房,县衙主簿找了城里最好的客栈。客栈才十几间房,元宇澈就叫李仲焕一起住一间,其他人员也两两一间。
客栈老板对着林小姐抓耳挠腮了一会,说:“那,林小姐就住二楼最边上一间吧!”
林绮雯脸红了一下,福身道谢,和莺儿将包裹搬了上去。
原来二楼边上第二间就是楚王和李仲焕的卧室,难怪林小姐会脸红。
其实客栈老板和陶县令也没有想太多啊,朝廷巡察副使巡视地方,有个天仙一样的女子跟随,谁都知道怎么回事。
元宇澈也没有想太多,只是看见林绮雯主仆走过门口时皱起了眉头。
他问李仲焕:“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李仲焕整理着床铺,头也不抬地应声:“殿下有什么做错的?殿下做什么都是对的。”
得不到李世子判别开解,元宇澈长叹一声,心想:罢了,好好睡一觉,明日要走三个村庄呢!这两天够累的!
哎,其实这点累算什么,有人才真正累。
哎,也不知挨饿没有,有无记得向娄飞婵要压缩干粮。
娄飞婵也真是,做事就不能更细心周到些?
元宇澈和李仲焕皆心有所思,显得踏实,很快就呼呼大睡了。
倒是隔壁林小姐又是认房又是认床,翻来覆去一夜无眠。早上照镜子吓了一跳,只见两轮黑眼眶,赶忙用粉扑遮住。
一大早,巡察使团就到崖爬藤根村来了。
只见村口用荆棘、粗木拦住路口,路旁新搭起一架草棚,棚内有简陋床铺和锅碗瓢盆。
草棚墙壁张贴着各种告示。
看守共二十名,由衙役和民兵组成,拿着斧头、锄头、红缨枪等武器,分两班看守村口。
另有六名看守负责村内巡逻。
瘟症不除,村民一律不准出村。
此时,几名当班看守一看,来了陶县令;再一听,来了楚王殿下,顿时手都抖了,哆哆嗦嗦折腰跪拜。
元宇澈忙虚扶他们起来,安慰几句,问了守村的情况,又叫一人带路,往村中走去。
这崖爬藤根村的情形与昨夜县城所见大为不同,进得村来,只闻几声鸡叫狗吠,不见炊烟升起。
也难怪,一边是瘟症感染,身体患病;一边是封路封村,生计无着,且这样的日子何时到尽头,任是谁都打不起精神。
此刻已近中午,家家户户了无生气。村民或卧或半躺,或垂头打盹晒太阳,小孩则趴在大人身边,瞪着大眼睛打量进院的陌生人。
天行时疫,十室九病,岂不痛哉!
好好一个村庄变得如此静寂,元宇澈心情沉重,忙命太医诊治院子里的病人。
村长闻讯,拄着拐杖小步快跑赶过来,在院门见到陶县令,登时老泪纵横:“县令大人,您不顾瘟病传染,亲自入村……”
陶县令有点不好意思,急忙介绍说:“是楚王殿下带朝廷巡察团来了!”
村长丢掉拐杖,俯身下拜,元宇澈将他扶了起来。
三位太医分头到附近几户人家诊治病人,然后凑到一处商讨,统一了意见。
秦太医禀告楚王殿下说:“患者皆大头,身热,消渴,不思饮食,为大热症无疑,可按之前的办法治疗。”
元宇澈认为村中病人甚多,有些药物可以一起熬制,于是命太医继续诊治病人,开出蜜丸、膏剂;其余人手则负责熬汤药,煮粟粉糊糊,熬煮好了,分送到各户去让病人食用。
越来越多的村民闻风而来,林绮雯就教他们如何使用米醋消毒,李仲焕则教他们食用及种植甘薯。
陈长史带领王府亲兵将银花、连翘、大青叶、生地等倒进水锅,煮出凉茶,请大家饮用。
村庄正青黄不接,水稻抽穗扬花时遇到大旱酷暑,竟干瘪无收。这甘薯可用藤条种植,也可用薯尖种植,又耐旱,无需施肥也能丰产,还可随时剪下藤条喂养牲畜,薯叶还是一道美味蔬菜……
太神奇了!父老乡亲们啧啧称赞,纷纷问是谁找来的神粮。
李仲焕说:“这都是玉通判嫡长女玉丽筝小姐的功劳!是她请湘桂漕运薛志荣总领到南洋打听这种粮食,又教给薛总领一个巧妙的办法,将甘薯偷偷带回西虞……”
于是李仲焕就将薛志荣如何带回甘薯藤条的经过,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一遍,当然不免要添油加醋,渲染出惊险气氛。
三位太医和楚王府众人也是第一次听到,极是震惊。
真没想到,眼前堆成小山的甘薯,带到西虞时不过一根几寸长的藤茎!
元宇澈第二次听到甘薯的前世今生,仍是心潮澎湃。
这将是西虞国史上惊世殊俗的大事!
“甘薯怎么种,怎么吃,也是玉小姐教的!”李仲焕说。
必须让人们知道这天大的功劳应该归谁!
“玉小姐真是救世神仙下凡!”乡亲们由衷夸赞。
“救命救性活菩萨!”
李仲焕又说:“山匪围攻永州城,玉小姐出奇计,调奇兵,布疑云阵,持一把霹雳宝剑冲入敌阵,浴血奋战……”
“哦!玉小姐莫不是紫英夫人再世!”
“女战神下凡!”
听说玉小姐正带领人马在古济、泗洛赈灾,乡亲们说离得不远,可以赶过去见一面,表达感激之情。
村长更是激动的胡子都在发抖,既为玉小姐的事迹,也为眼前的情形。
一个时辰前还气死沉沉的村庄,现在有了医药,又有了粮食,还有了好种易活的甘薯,前景可期!
不过他还有冷静:“封村期间,不可外出,我们请巡察副使代为致意则可。”
巡察使团留下药方、药丸和草药,叮嘱村民继续集中熬汤药治疗病人,没有病症的也要每日饮服凉茶预防。
早有村妇在厨房煮饭炒菜,村长恳请楚王且留步,吃了午饭再走。
又有丁壮整理好土地社坛,摆上熟鸡猪肉等祭品,村长和族老虔诚祭拜,念念有词,将今日朝廷派团前来,又有通判家玉小姐送来甘薯等大事敬告土地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