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回 郭子仪搭救李白
书名:大唐仁心 作者:闲穿径竹 本章字数:3231字 发布时间:2020-11-02

杨牧之摸了摸下巴道:“依在下愚见,可奏请陛下尽革谏官先白宰相之弊,开谏诤之途。再奏请陛下命众宰相于政事堂轮流执政事笔,承旨,旬日而更,如此,便可防宰相专权旧事。”李泌奏请,肃宗准其奏。

伽晏师太听闻柳承渊曾助颜真卿,于崞口大破叛军。墨者行会弟子项尚贤在雍丘助张巡击退令狐潮,颇为不屑地对玄妙说:“魔教孽子假仁假义,竟也能助官兵破敌。项尚贤乳臭未干,学了些墨者守城的皮毛之法,竟也能立功。崇福庵乃鄂国公尉迟将军所创,要论行军打仗,谁能强得过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鄂国公?且看为师扬我崇福庵威名”。

于是伽晏师太来寻李泌和杨牧之,眉飞色舞地道:“贫尼愿借兵三千为先锋,破贼于咸阳。”

杨牧之知伽晏师太素来喜好高谈阔论,不识军旅之法,故而微笑问道:“敢问师太需借多少步兵,多少骑兵?驻扎于何处?以何法破敌?敌军人数几何?何人为先锋?敌我双方粮草各置于何处?咸阳一带地势如何?何处可取水?何处宜交战?何处宜设伏兵?”

“此细枝末节贫尼勿需知晓,行军打仗,重在士气。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必克之。”伽晏师太对杨牧之的提问极为不屑。

李泌倒是会说话:“师太之心,某已知之,待来日开战,师太可为先锋。借兵之事,容后再议。”伽晏师太愤恨不已。

宰相房琯上疏,请自将兵克复两京。肃宗许之,加房琯持节、招讨西京兼防御蒲潼两关兵马节度等使。房琯自选参佐,以御史中丞邓景山为副,户部侍郎李揖为行军司马,给事中刘秩为参谋,兵部尚书王思礼为副将。

李揖和刘秩皆为书生,不熟军旅之事,房琯却悉以军务委李、刘二人。

伽晏师太在李泌处未借到兵,又至房琯处备陈欲为先锋之事。

房琯问伽晏师太如何退敌,伽晏师太侃侃而言:“令众将士与皇上同心,则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将令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将听吾计,用之必胜。”

房琯听伽晏师太说得头头是道,便命伽晏师太带一千步兵为先锋往咸阳而去,李、刘、王三人引军从其后。

杨牧之听闻后叫苦不迭,忙对李泌道:“今房相专为迂阔大言,所用皆浮华之党,恐非社稷之福。房相命伽晏师太为先锋,此行必败,先生需即刻出兵营救,否则我军危矣。”

房琯大军与安守忠于咸阳对峙。伽晏师太听闻杨牧之数次以阵站破叛军,翻出《孙子兵法》来查找阵站之法,遂谏房琯照《孙子兵法》载,以牛车二千乘,马步夹之布阵对敌。

安守忠见官兵布牛车阵,哈哈大笑:“书生带兵,犹如赵括纸上谈兵!房琯布阵也不先看看风向,待俺仿效周公瑾来个火烧赤壁。”于是下令顺风鼓噪,牛皆震骇,又命士卒纵火焚烧,火随风势呼啸而来,官兵人畜大乱,死伤者四万余人,存者数千而已。

房琯收拾残兵与叛军战,又败,所幸李泌所带救兵及时赶到,才救回房琯、伽晏师太等数千人。

李泌身边的昆仑奴达图见残兵中不见玄妙,又冒死拍马在乱军中寻觅,达图左冲右突,好不容易于一土墙下见玄妙持剑与叛军士卒厮杀,达图将士卒槊死,携玄妙飞身上马,杀散众军,冲开一条血路,直奔李泌大军,待回营时已血染征袍,身中四箭。

却说叛军围河间,四十余日不下,史思明亲率大军围之。颜真卿遣一万二千人救河间,史思明军彪悍,官兵不能敌,陷河间,又陷景城。叛军既胜,又使大将康没野波率先锋攻平原郡。

颜真卿召摩尼教康教主商议对策,康教主道:“叛将康没野波是我粟特康氏族人,乃祆教一等一的高手,武功在康某之上。如今柳大哥又不在军中,恐无人能敌。”

颜真卿道:“既知力不敌,不如先行撤退,以免生灵涂炭,待柳兄弟返来,再从长计议。”于是弃郡渡河南走,史思明遂得平原、清河、博平、信都等郡。

景教教主伊斯奉柳承渊之命来投郭子仪,途中遇回纥兵奉可汗之命来助官兵。景教教徒中亦有许多回纥人,故而与回纥兵一道来投郭子仪。郭子仪大喜,亲迎伊斯与回纥大将。

伊斯禀郭子仪道:“景教教徒众多,遍布天下,叛军中亦有不少景教耳目,可作军中侦将。”

郭子仪遂命伊斯为行军参谋。郭子仪与回纥兵、景教弟子合兵一处,与叛军战于榆林河北,大破之,斩首三万,俘虏一万,河曲皆平。

柳承渊陪钱雨在太行山下葛覃的医庐中将养,钱雨已然痊愈。听闻史思明亲率大军攻陷河北,颜真卿与摩尼教众退守黄河以南,便对钱雨道:“今颜公有难,不得不救。”于是二人又飞马奔河北助颜真卿。

话说永王李璘乃玄宗第十六子,自幼丧母,由肃宗李亨抚养长大。此次随玄宗入蜀,玄宗命诸皇子分任各道节度使,高适谏玄宗以为不可,太上皇不听,命李璘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加江陵郡大都督,手握重兵。

永王生长深宫,以为今天下大乱,惟南方完富,欲据金陵,保有江表。肃宗闻之,下敕令其归蜀,永王以奉太上皇之命为由,不从肃宗。永王素与李白交厚,召李白赴江南共图大事。

李白大喜,暗自心想:“吾终得偿所愿,可辅佐一代贤王,于谈笑间平叛。”于是写道:“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永王兵峰直指广陵,李白又为永王作了《 永王东巡歌 》共十一首诗,以笔为戈为其助阵。李璘大军杀丹徒太守阎敬之,一时震动江淮。太上皇方知己过,急下诏废李璘为庶人,李亨亦派兵围剿李璘。

肃宗召高适与之议,高适备陈江东形势,言李璘必败。肃宗命高适为淮南节度使,统领广陵等十二郡。高适出师前先行拜会杨牧之,杨牧之对高适附耳低言道如此如此,高适听后微笑道:“此计甚妙!”

大军抵达广陵后,高适照杨牧之所言,列阵于江北,人持两炬,影乱水中,观者以双倍相告李璘。璘疑朝廷兵马已渡江,大惧,携妻儿夺路而逃,天明后方知有诈。李璘大怒,取兵器亲率大军与官兵战于大庾岭,李璘中箭而亡。李白亦被抓入淮南节度使大牢。

李白欲求高适宽宥,写诗:“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采尔幕中画,戡难光殊勋。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但洒一行泪,临歧竟何云。”求狱卒送达高适。

高适心想:“吾与李青莲虽有旧,但他胆大包天,附逆作乱,此乃死罪,吾绝不徇私。”于是不愿搭救李白。

郭子仪听闻李白获罪,暗自忖道:“青莲居士于我有救命之恩,当年若非李青莲搭救,某恐怕已死在安西都护大狱。此番李白入狱,吾必往救之,以报昔日救命之恩。”于是上书奏请肃宗免除李白死罪,此时肃宗正要仰仗郭子仪平叛,于是准其奏,免李白死罪,判处流放夜郎。

公输门掌门闻太子灵武即位,又知上清派高足四虚等英雄豪杰在灵武襄助,遂派“两仪琴客”鲁伯德带着阙千歌来投李泌。叙礼毕,鲁伯德问李泌:“官兵数次受挫,河北尽失。如之奈何?”

李泌无以对,转头问杨牧之道:“今敌强如此,何时可定?”

 “在下观贼所获子女金帛,皆输之范阳,此岂有雄踞四海之志邪?今度胡人与祆教徒或为之用,汉人仅有高尚等数人,其余皆胁从耳。以在下料之,不过二年,天下无寇矣。”杨牧之神情仍旧云淡风轻。

李泌喜道:“依先生之见,何以破敌?”

杨牧之请达图取来舆图,展开予众英雄查看,然后摸了摸下巴道:“贼之骁将,不过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张忠志、阿史那承庆等数人而已。”

众人微微颔首,阙千歌目不转睛地盯着面前这位温润儒雅却又异常坚定的男子,见他以修长的手指在舆图上指点江山:“今若令李光弼自太原出井陉,郭子仪自冯翊入河东,则史思明、张忠志不敢离范阳、常山,安守忠、田乾真不敢离长安,是以两军系其四将也。”

阙千歌不禁拿眼仔细打量杨牧之,见他面如冠玉,唇若涂朱,儒雅俊秀之气扑面而来,又听他侃侃而谈,心想:“此人非池中之物,皇上身边有此等人物,何愁叛乱不平!”

杨牧之顿了顿,继续道:“从安禄山者,独阿史那承庆耳。若敕郭子仪勿取华阴,使两京之道常通。陛下以所征之兵屯于扶风,与郭子仪、李光弼互出击之。彼救首则击其尾,救尾则击其首,使贼往来数千里,疲于奔命。我常以逸待劳,贼至则避其锋,去则乘其弊,不攻城,不遏路。来春复命建宁王为范阳节度大使,并塞北出,与李光弼南北犄角以取范阳,覆其巢穴。贼退无所归,留则不获安,然后大军四合而攻之,必成擒矣。”

李泌听后,拱手谢道:“杨兄之言,犹胜孔明之隆中对,使某如拨云雾而睹青天,某明日早朝便奏明圣上。”

欲知肃宗是否采纳,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大唐仁心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