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炎帝发明锄头
书名:定江山:上古密约 作者:梦芝 本章字数:1276字 发布时间:2022-01-29

姜伊耆最想得到父亲的夸赞,然而少典氏自从离开了清江河畔,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他并不知道他的大儿子已经找到发展农业的办法,更不知道姜水聚落日益壮大。

姜伊耆也想过率领子民像父亲那样迁徙去找父亲,但却被母亲拦下来了。

母亲说:“你爸带领大家迁徙,是因为要生存。咱们在这里能够生活得很好,就不要去过动荡的生活。”

“但是,妈,你不想爸吗?”姜伊耆问。

女登沉默了好一会儿,答非所问:“儿子,迁徙意味着动荡,动荡的日子很苦。让子民少受苦是一个部落首领该做的事情。”

“这就是我爸不带我们迁徙的原因吗?其他部落首领也是把自己的妻儿扔在聚落不管不问吗?”性格急躁的姜伊耆终于爆发了,赤红着双目问母亲。

他眼睛本来就大,再加上泛红怒瞪,一时间非常吓人。

女登心疼地抚着儿子的胳膊,叹了一口气,也红了眼眶。

“算了!妈,我们过好自己的生活。”姜伊耆是一个很孝顺的孩子,看到母亲这样,连忙反过来安慰她。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在母亲面前提到父亲,而他心里也对父亲有了隐隐的怨恨。

姜伊耆始终记住母亲的话:让部落子民过好日子。

他每天都去田地里指导子民们播种、浇灌。等到庄稼成熟,他就和大家一起忙碌收割。人们只要路过姜水河畔,总能看到一个大眼少年率领一群子民在地里忙碌的身影。

姜伊耆很快就发现一个问题:经常用水浇灌的土地虽然能收获庄稼,但也会让土地发硬,刺穴播种已经不能增收,要让土地变得松软才行。然而刺穴的木棒又尖又细,并不能松土。

这一天,姜伊耆站在田地里正发愁,忽然看到一只野猪在地边拱土。那猪嘴长长的、宽宽的,一拱就松动一大片土。

“有了!”姜伊耆灵机一动,有了办法。

他参照猪嘴的样子在尖木棒的中下端横绑一块短木板,然后兴致勃勃地来到地里,先把尖木棒插进地里,直到木板贴着地皮为止。然后他脚踩着木板使劲把木棒往身后压,尖木棒下端翘起,短木板下的泥土也一起被撬动、翻转。这样不停地操作,土地也就持续被撬动和翻转。

后来仓颉造字的时候,就把这种工具称之为“耒”。这就是历史上最早的锄头。后来姜伊耆又改进了这个工具,将尖木棒捆绑短木板处用火烤弯曲,还将尖头改进成两个成为“双齿耒”。这样一来,人们劳作起来就会更省力,效率也更快。

耒的发明,让土地从此在每一季都变得松软,可以循环耕种。人们也就摆脱了广种薄收、频繁迁徙的劳苦。

不过,土地循环耕种,还会面临另一个问题:地力缺乏肥料,不再变得肥沃。

只要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农业生产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地力培肥。

什么是地力培肥?就是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氮、磷、钾各种营养元素,才能生长发育,开花结果,长成粮食。

我们现在种地会买化肥,随着健康生活理念的兴起,人们更推崇人、畜、禽粪尿等有机肥。

然而,上古时代的人们都是靠天吃饭,没有那么多知识和学问,他们想不到制作土杂肥、厩肥、堆肥和绿肥,更不懂化肥配方了。所以土地没有了地力,他们只以为是老天爷不给他们使用这块土地了,却并不知道是土地缺乏地力的缘故。

     这年冬天,地里的庄稼都被收割了,只剩下满地的秸秆还未清理。姜伊耆率领部落里几个有威望的子民趁着农闲时节又来到田地里,想要规划第二年的播种计划。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定江山:上古密约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