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保宁行省之设
书名:乱世风云 作者:英雄立马起沙陀 本章字数:13141字 发布时间:2022-01-27

昭信八年三月中旬,周冰雅通过各种途径又探听到了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她单独给内事厅上了另一份秘密奏闻。而知道此事的人在整个洛那卡国和都护府过不了十个人,连刘通奎、李正维也不知道。只有马琳琅、荀郁英、庾若芹、周冰雅和裴子邃,以及国王卡麦罗的两位御医和随从。可见此事的重要性。

那就是国王卡麦罗这几年因为日夜贪欢,马琳琅则只管政务和孩子,疏于对其管教,卡麦罗沉迷酒色,身体已经极度空虚,据御医说恐怕撑不过今年。而一旦卡麦罗去世,马琳琅则有两种打算。一来希望自己出任摄政,或者是女主,如果不行则成为太后,掌控一切。

周冰雅将打听到的这些单独密奏了内事厅,三月五日,内事厅的向文芯在接到后当即连夜呈送马承华。

马承华看到后,也大感意外。从周冰雅的奏报上看,卡麦罗的确撑不过今年,而堂妹是否会成为摄政或者女主,再或者是垂帘听政,则谁也不敢确定,可以说马琳琅自己也不敢决定。

马琳琅可以说是在犹豫之中,但是马承华则必须要早做决断。

马琳琅和卡麦罗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洛英毕尔为长子(永昌十七年出生),今年也只有十五岁,虽然说也基本成人,但是尚未完婚。如果卡麦罗去世,他即位是理所当然,但是马琳琅也不过三十七岁。若洛英毕尔即位,则无人能压的住也没人敢管马琳琅。无上的权力,马琳琅如果一着不慎,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儿,马承华也将面临危险,他不可能也不愿意处置妹妹,但是却也不能任由妹妹乱来。

三月七日,马承华在永寿宫召杜德曜、林嘉福、崔华南、凌淮智、张光化等人就洛那卡国事宜进行了秘密商议,他想听听这些重臣的意思,为自己的最后决断提供一些意见。

众人对于洛英毕尔即位是没有异议的,长子且是嫡子即位是符合洛国也符合晋国的继承体制的,同时对于马琳琅会干政甚至更大规模的干政也都是没有异议的。但是对如何约束马琳琅则意见不一。张光化主张强力约束马琳琅,将他的权力限制在内宫之中,并调回荀郁英、庾若芹、裴子邃等人。但是这个动作太大,马承华也觉得会伤了妹妹的心,不予同意。

林嘉福、崔华南则主张先静观其变,然后视情而动,不过可以让铭英府、永晋府的驻军向边界秘密开赴,以应付不测和可能的突发情况。比起张光化的激进相比,这是个相对消极的方法。

凌淮智则说:“臣认为趁卡麦罗还在世,先让洛英毕尔完婚,一旦完婚意味着成人,则垂帘听政就名不正言不顺,至少也会大打折扣。当然完婚的人选仍宜汉人,而且此次最后晋公您亲自决定和赐婚,派重臣主婚。”

杜德曜:“老臣同意凌大人的意见,另外就是如果洛英毕尔压不住阵,太后干政事所难免,但是决不能其一人独断,可委派重臣协助洛英毕尔稳住局势,至少此人能和马琳琅共同决定。而因为是晋公委派的重臣,刘通奎等人也不得不有所顾忌,这样就可避免内乱。另外铭英府、永晋府的军队暂不要开赴边界,否则会让都护府各地驻军及洛那卡国军队产生误会。”

凌淮智:“另外臣还有个建议,效仿战国魏国对卫国的策略,对洛国国君予以降格。卡麦罗论亲,是您的妹夫,总算是平辈,但洛英毕尔则是您的外甥,属于晚辈了。可按王爵给予待遇,但是级别可降低,如降为封君。”

杜德曜:“凌大人的办法是不错,老臣也不反对,不过认为似乎急了一些,可先等等再说,最好有个更名正言顺的理由,至少应该制造一些,而这些非一朝一夕可来。不过臣认为可将洛国都护府和各地驻军都统制的之下地区改设为郡县,作为都护府直接辖区,不隶属于洛国。”

林嘉福:“杜相此计可行,臣觉得将都护府所在泰宁镇改为泰宁县正当其时,巴云邦及其附近地区康南县。其余地带不改县,可先改为镇,等过几年再改为县。”

马承华:“大家所言,各有道理。改县一事影响已经不会太大,可以先行下令去办理。可以王文书为泰宁县知县,按知府待遇。巴云邦改设康南县,以陈谏为知县,也等同知府待遇。另外,洛英毕尔完婚,此事最重要,你们先和公族府商议一下,看谁最合适。”

杜德曜:“臣等遵命。”

从三月九日到月底,中书省和公族府就婚事问题从公族和大族之中的女子中进行了一番选拔,但这也是个很不好办的差事。

最后选中的是张光化的次女,名叫张彤云,永昌十八年出生,是张光化与余露莹的女儿。张彤云与洛英毕尔年龄相仿,却才华横溢,可以说虽然年轻,却自幼读书甚多,有林下之风。

三月底,杜德曜将此事上报马承华,马承华也有些犯难。张光化是自己的把兄弟也是重臣,可如今要把她最宠爱的女儿嫁出去,这是比较为难的。也没有人能开口说这件事,只有他能开口。

为了家国天下计,马承华还是开口了。

三月三十日,马承华亲往张府,开口说了这件事。

自古以来,君主是不能轻易到臣子府中探望的,如果不是元老重臣或者是临终,是不可以的。张光化是够不上这个级别的,但当日马承华亲来,张光化就知道事情不简单。而他身为仪仗司都指挥使,消息网遍布,其实已经知道了。

马承华来张府,礼毕后。马承华都不知如何开口,张光化先开口了。

张光化:“二哥,你不用说了,我知道你要说什么。”

马承华:“你说。”

张光化:“二哥,我跟你和认识你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我既然跟定了你,就一定会跟到底,会义无反顾的。不仅我会跟定你,我全家这百十口人也都是你的。再说,女儿嫁过去也是好事,也是利国利民,我愿意。”

马承华:“光化,你真这么想啊。那露莹和彤云呢。”

余露莹也在旁,说:“晋公,他都已经决定了,我还能说什么呢。当年我能够嫁给他,也多亏您支持,所以我也没意见。”

张彤云:“晋公,这几天小女子也已经听到消息了。我虽然不敢与昭君出塞相比,但也愿意为了晋国远嫁洛那卡。”

马承华不想张光化一家会这样通情达理,主动愿意,心里非常感激。

次日,马承华下令:

以仪仗司都指挥使张光化加参知政事衔,封顺晋县公;

特加张彤云为郡主衔。

同日传令都护府,要都护府通知洛那卡国,让卡麦罗择良辰吉日派重臣前往海山洲迎娶张彤云。

命令还有就是将泰宁镇改为泰宁县,巴云邦地区康南镇改为康南县。王文书和陈谏分任知县。

马承华此举意思很明确,张光化主动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那么洛那卡国就必须在礼仪上要非常隆重。

二十日后,命令传到了泰宁县的都护府刘通奎,刘通奎接到命令后不敢怠慢,赶紧和王文书进宫禀报马琳琅和卡麦罗。当然他对于泰宁镇、康南镇改为县治还是非常高兴的。

次日,刘通奎、王文书等前往宫中觐见卡麦罗和马琳琅。将宁阳王、晋公的诏书呈递二人,诏书的意思非常明确。

卡麦罗、马琳琅看后,是左右为难,毕竟是他们的亲生儿子,而且二人也有些难办。

刘通奎理解二人的心思,他还向马琳琅递交了一份马承华同时发过来的家信。信中,马承华不以晋公的身份来压人,而是以兄长的口气劝说妹妹同意这么亲事,同时也在暗示妹妹,他已经知道妹妹所做的一些过头事,但鉴于兄妹之情和妹妹的功劳,可以充耳不闻。

马琳琅一看就明白了马承华的心思,但是马承华的信中之语非常明白,她不得不做出妥协让步。

不等卡麦罗开口,马琳琅就说:“我同意,张家是晋国顶级豪门之一,儿子能娶彤云,当然是好了,我同意,国王也是会同意的,是吧。”

卡麦罗:“是,是,我听王后的。”

卡麦罗本想再做打算的,但是马琳琅已经答应了,他也没有办法了,何况是娶回洛那卡国,也没有什么。

两日后,国王卡麦罗、王后马琳琅下令两月后由首相阿布拉为迎亲使,前往海山洲迎娶张彤云。

洛英毕尔得知后,更是没有办法。他比父亲还胆小,极为畏惧母亲马琳琅的权势,连荀郁英、庾若芹,他都感到害怕,何况他还只是个半大的孩子。父母的决心已下,他无能为力。

准备的时间只有两个月,是比较仓促的,但是在王宫和都护府及铭英府、永晋府等地方的配合下,总算是置办好了主要的物件。

六月二十五日,阿布拉和洛英毕尔从王城出发,率着迎亲团队出发北上海山洲迎娶张彤云,都护府的大小官员也有陪同。

七月十五日,阿布拉、洛英毕尔等人来到了海山洲怀远宫,觐见了马承华,并顺势参观了晋国的宫廷,走访了街巷。

阿布拉、洛英毕尔是第一次来到晋国,从踏上晋国的土地开始,他们就为晋国的繁华与富庶所倾倒。洛那卡国虽然多年来也一直在汉化,并以汉化为标准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与晋国相比,还差之甚远。

七月十七日,洛英毕尔见到了张彤云。

张彤云长的并不是绝色,但也是非常标致的,而且谈吐不俗。

看到张彤云之后,洛英毕尔放心了,阿布拉也算是安心了。

陪同阿布拉、洛英毕尔来迎亲的崇宁司使臣刘柳素见到后,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张姑娘神清散朗,有林下之风;清心玉映,又有闺房之秀,是为天下少见之才女。”

刘柳素是崇宁司的官员,才华出众,可以说是学富五车,也正因为此,其颇有些恃才傲物,虽待人谦和,但内心是很有傲气的。不料和洛英毕尔见了张彤云和看了她读的书之后,便非常佩服张彤云,自叹弗如。同时内心也有一番惋惜,让洛英毕尔这样的人娶张彤云这样的才女,真是有些委屈,但是也没有办法。

七月二十日,阿布拉通过左相杜德曜请求参观晋军的宁阳军。

杜德曜与阿布拉曾一起在洛国平乱,那时两人合作的很不错,也算是故交,算是袍泽了。但此事不同寻常,他和枢密使崔华南都不敢做决定,上报马承华。马承华思索之后同意了,让阿布拉参观宁阳军。

二十一日,阿布拉在杜德曜、崔华南的陪同下参观了宁阳军右镇。

参观持续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宁阳军右镇展示了自己的军容军威,并进行了简单的基础的一些操演。

阿布拉也是军人出身,曾和晋军一起平乱过,对军务是颇有能耐和兴趣的。他自任次相和首相以来,一直对洛那卡国军队进行了整训,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洛国军队整体实力和兵器、技战术仍与晋军相差甚远。而此次见到了晋军最精锐的军队,不由得为之震撼。

七月二十五日,洛英毕尔正式从张府迎娶了张彤云,二十八日准备离开海山洲返回洛那卡国。

马承华派枢密副使庾子城一起前往洛那卡国,并下令以庾子城为洛英毕尔兼任洛国太子太傅,并在二十六日和杜德曜、崔华南一起召见了他。

会谈只有他们三人,持续了三个时辰,商议了什么,除了他们三人没有人能够知晓。

这是马承华和重臣早已经商议好的,庾子城也知道了。但突然下令,阿布拉、洛英毕尔也没有反应,但是碍于各种原因,也只能同意了。

陪同庾子城前往洛国的还有枢密院的刘天民、户部的于守礼、宁阳军右镇副都指挥使赵德晟等十余人,随扈的还有仪仗司、宁阳军、殿前军等约三千多人,全副武装,作为护卫。

这些人的任务名义上是送亲,但实际上谁都知道不会这么简单的。

七月二十八日,阿布拉、洛英毕尔等从怀远府启程出发。

八月十日,抵达了宁安府,次日从宁安港乘船南下。

一路上有宁安府水师来护送,八月二十日,抵达了帕伦港。

九月五日,阿布拉、洛英毕尔等一行人终于抵达了洛国王宫。

次日,按照洛国风俗,洛英毕尔与张彤云又举行了一场洛国的仪式。

也就是这一天,卡麦罗和马琳琅见到了这位儿媳,也是洛国的太子妃。

马琳琅是知道张彤云的,但也没有见过,也听说过其才名,但一见之下,与之交谈后,方知其才,说:“风致高远,词理无滞,诚挚感人,好啊。”

卡麦罗也满意这个太子妃,赞同马琳琅的意见。

张彤云在与之交谈的时候,也认真观察这几人。马琳琅虽然年近不惑,但保养得宜,仍然风韵犹存,而卡麦罗与之差不多的年龄,却身体虚弱,一看就是酒色无度伤身所致。而马琳琅身边站立的两个已经伴白左右的女子,保养的也不错,而且看起来颇有威严,估计就是荀郁英和庾若芹了。另外一个很年轻漂亮的就是周冰雅了。

婚事就这样完了,庾子城也见到了女儿,两人在宫中聊了很久,一解多年来父女两地难以见面之苦恼。

九月八日,庾子城、刘天民、赵德晟等来到了泰宁县,见到了都护府都护刘通奎,并出示了晋公的密令。

密令要求都护府大小官员及所属军队统归枢密副使兼洛国太子太傅庾子城节制,同时坚决支持洛英毕尔的太子和张彤云的太子妃之位。并给刘通奎晋定南伯的爵位,给董星五也晋镇南伯的爵位。同时还有要求都护府所直属军队参照宁阳军左镇的方式进行改编,严加训练。

    按照密令的要求,都护府直属军队扩编为一万八千人,加上各地所属驻军,都护府总计兵马为两万五千人。另外鉴于康南县的重要位置,也对康南县的驻军予以扩编,康南驻军扩充到七千人左右。

而直属军队一万八千人参照宁阳军左镇方式改编。

改变后的都护府直属军队名为晋雄军,军下设营,营下设队,队下设哨,哨下设什,什下设棚。

晋雄军下辖两个步兵营、一个弓弩营、一个火器营,另有骑兵队、突击大队、斥候大队、山地大队、水师队、补给大队。

其中两个步兵营人数共六千四百人,弓弩营两千二百人,火器营两千五百人,骑兵队七百人,突击大队一千二百人,斥候大队八百人,山地大队一千二百人,水师队八百人,补给大队两千五百人,总计一万八千人。

另外有五百人的补充营,不在晋雄军编制内,但是跟随训练,一旦前线需要,就能在第一时间提供必要的补充兵员。

普通的步兵营设三个步兵队和一个重型队。步兵队下有四个步兵哨。

普通的步兵队除装备长枪短刀弓箭外,另有三百支火铳,二十门大小铳炮,大车五十辆。重型队有六具神机箭或者多管一窝蜂火箭发射车。

弓弩营辖三个各装备十二架中型弓弩的弓弩哨,共有五十四架中型威力的弓弩,可发射各种箭矢以及火药箭,另有一个装备十八架重型床弩的哨。

火器营装备大小铜铁火铳火炮五十四门,还装备有十八辆一窝蜂火箭发射车。

骑兵队有战马五百匹,以装备小型弓弩和火铳为主。

突击、斥候大队为轻装步兵,装备轻便兵器,作为突击力量。

山地大队装备山地作战所需的兵器和绳索等。

水师队主要配合水师作战,要求人人会在船上作战,熟悉基本水战能力。

补给大队储存各种后勤物资,装备大车、粮车等数千辆。同时人员装备长枪和弓箭,此外还储存有战车、冲车等大量攻守战备的器械,以备使用。

在这样的编制下,晋雄军的实力将非常强大,不仅可以横扫洛那卡驻军,即使铭英府、永晋府等地的驻军也不是其对手。而打造这样的一支精兵,不仅是为了维持都护府的稳定,也是为了在南洋有应急作战时,方便从此抽调,而不用从海山洲来大规模的抽调。

康南县驻军编制为一个步兵营,一个弓弩火器混合大队、一个山地大队和补给大队。

步兵营三千二百人,装备等同晋雄军。弓弩火器混合大队两千五百人,装备七十二架中型弓弩、十二架重型床弩,大中型火铳火炮三十六门,三十六架一窝蜂、三飞箭火箭发射器。

山地大队一千二百人,装备等同晋雄军。

补给大队一千二百人,装备各种后勤物资,尤其储备山地作战所需要的物资还有兵器粮草,特别是各种箭矢。

刘通奎、董星五对扩军还是很感兴趣的,而且改为晋雄军之后,其装备和作战能力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相当于一个精干的宁阳军。

当然,在任二十多年的刘通奎、董星五也明白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即未来如果洛国政局变动,他们必须听从庾子城的指挥,支持洛英毕尔和张彤云,实际上是保护并听命于张彤云,而马琳琅的命令则要看情况来定了。

都护府现有直辖军约一万两千多人,距离满编还有六千人。为此,刘通奎和董星五决定按照晋雄军的编制进行整训。以现有人员按照编制集中训练步兵营、弓弩营、山地和骑兵部队,而火器营和其余队伍则紧同时开始招募,然后进行训练。

首先整训步兵、弓弩等部队,是为了迅速提高其战斗力,以应对可能的突发事件。而其余的兵种人员招募和训练也在同时进行,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招募和训练。

而在整训的这段时间里,都护府的日常防务由庾子城、赵德晟所带来的海山洲禁军承担,虽然他们只有三千多人,但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实际战斗力不亚于万人之众。

到十二月初的时候,剩余的招募大体完成,然后就开始了训练。

人招募好后,开始了训练,但还有一个兵器的补充问题。

在庾子城到来之后,海山洲也拨付了不少兵器装备晋雄军。同时庾子城以枢密副使的名义协调铭英府、永晋府的府库也调来不少兵器军械来到了泰宁县,以储备使用。加上都护府原有的历年收到的军械补充,是没有问题的。足可以保证两支晋雄军的大部分兵器储备。

在十二月中旬的时候,卡麦罗的病情开始日益恶化。他酒色伤身多年,身体已经被逐渐掏空,到了十二月中下旬的时候,更是病入膏肓了。经医官诊断,恐怕就在个把月的时间了。

卡麦罗这次的病情很重,而且已经是病入膏肓,洛国大小臣僚也渐渐得到了消息。卡麦罗如果去世,洛英毕尔自然即位,但是他毕竟年轻,只有十五岁不到,还没有完全独自掌控局势的能力。因此若洛英毕尔即位,谁能够辅佐他,谁就有可能成为洛国的主宰。而马琳琅、庾子城和刘通奎及阿布拉的态度将是至关重要的。

卡麦罗在重病的最后时间段中,洛英毕尔和张彤云经常陪伴左右。洛英毕尔虽说是半大的孩子,却非常孝顺。在卡麦罗生病的这段时间,洛英毕尔和张彤云的陪伴,对他无疑是个极大的安慰。

卡麦罗在重兵的最后时间里,马琳琅也时常探望,毕竟是夫妻一场,而且他们还有孩子。但是马琳琅除了关注卡麦罗的病情之外,更在意的是权力。卡麦罗一旦去世,儿子洛英毕尔即位,那么他就是太后。他希望以太后的名义更加牢牢地掌握权力。他身边的人他是有把握的,但是对于阿布拉和刘通奎则没有绝对的把握。而这两个人则是最重要的,一个是首相,一个是都护府都会,都有兵权。另外就是庾子城,庾若芹的父亲。他是枢密副使还兼任洛国太子太傅,马琳琅也清楚马承华派他来就是为了平衡和牵制自己的,但是她仍然认为自己是有能力来最终控制局势的。

昭信九年正月的春节,卡麦罗强撑着最后一口气来过。

自从设立都护府以来尤其是汉人逐渐增多后,洛国朝野上下也流行开过汉人的节日,尤其是春节、上元节、和中秋节这三个最重要的节日,其次是端午节和清明节。

昭信九年正月十七日,上元节之后。马琳琅按照以往的惯例,在驻军大营召集了李正维、裴子邃、苏定礼、韦成元、崔庆维、刘通奎、董星五、谢庆轩等大臣议事,还有荀郁英和庾若芹等人。庾子城作为庾若芹的父亲,又是枢密副使兼洛那卡国太子太傅,也应邀出席了。

以往这样的宴会,马琳琅是绝对的主角,但是这一次不同。主角是马琳琅还有庾子城,二人拥有最终的决定性的力量。

虚礼和寒暄过后,慢慢进入了正题。主要是商议都护府日后如何指导洛国的行政,继续巩固和发展晋国在此的势力。对于这一点,马琳琅和庾子城的立场基本是相同的,按照既往的方针办,一方面尊重洛国的风俗,优待其上层,注意稳定中下层和普通人。但是另外也要渐进地发展晋国的利益,以先稳固好都市、港口为主,渐次向山地、部落地区发展。

除了此事外,卡麦罗的病情这些人也都知道了,拥护洛英毕尔即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然而洛英毕尔毕竟还年轻,虽然刚完婚,但是并没有独立处理政务的能力,这也是事实。所以是需要辅政人员的,但是谁可以辅政,谁有最后的决定权,却争夺激烈。

荀郁英、庾若芹、裴子邃和李正维毫不保留地强烈要求按照汉族古代的做法办,即洛英毕尔即位后,马琳琅以太后的名义听政,拥有最高和最后的决定权,其余事务一切如故。

苏定礼、韦成元、崔庆维、谢庆轩等则有不同的意见。他们主张日常事务仍按照以前的方针办,但是重大事件则不能由马琳琅一人来决定,需要由马琳琅和庾子城共同决定,同时要求马琳琅要注重教育培养洛英毕尔的能力,不能再干预都护府的事务。

刘通奎、董星五则不表态,他们手握兵权,是不能轻易表态的。

这场僵持的会议从正月十七日持续到二十日,都没有商量出一个办法。两派的力量是旗鼓相当,谁也不愿意轻易的让步。

最后在刘通奎、董星五以及周冰雅,还有刘柳素等人的调解下,双方最后在正月二十五日达成了妥协。

妥协后的结果是洛国日常事务仍按照之前的方针办,重大事务秉呈马琳琅、庾子城商议。都护府事务仍由都护府决定,都护府依旧参与洛国日常事务,并发表意见。重大军务则由马琳琅、庾子城和都护府商议,随时上报中书省来决定。

对于这个结果,马琳琅、庾子城的利益大体上都得到了满足,也做出了一定的让步。次日,立即飞马上报怀远府晋公。

二月五日,卡麦罗因病去世,时年三十八岁。

卡麦罗的遗诏临终前由阿布拉、李正维等人草拟。遗令由洛英毕尔即位,让其尊奉母亲,同时礼敬师傅,遇事多询问元老重臣。

二月六日,洛英毕尔即位为洛那卡国国王。

次日,庾子城以晋公名义正式册封洛英毕尔为洛那卡国国王,并加封洛英毕尔以晋国官爵,封其为保宁郡公、光禄大夫。

洛英毕尔成为洛那卡国历任国王中第一位拥有晋国官爵的国王。

同时册封任命阿布拉仍为洛那卡国首相,李正维为次相,其余人员如故,一一封赏。

二月十日,庾子城又宣布了晋公的另外一道任命:

洛英毕尔于公为我晋国内藩属臣,于私则为本王之外甥,故不得不多加关爱。故本王决议在洛那卡国设保宁行中书省,以国王洛英毕尔为中书令。以阿布拉、李正维为中书左右相,庾子城为行省平章政事,裴子邃、卡因哈迈尔、崔庆维、拉米洛尔拉为行省参知政事,刘通奎为行省枢密使、董星五为行省枢密副使,同参知政事。

保宁行省与洛国相府处理洛国日常事务,重要文书均需两府衙门同署方可施行。

都护府自行省成立之日起即隶属于保宁行省,正副都护协办洛国军务,可参议行省政务。

这道命令就是在去年庾子城来的时候与刘通奎、董星五所说的最重要的密令。也就是庾子城在离开怀远府前,马承华和杜德曜给他交的底,和让他所要准备的。

这道命令在马承华收到周冰雅的密呈后就开始和中书省、枢密院的大臣商议,在去年六月份的时候最后决定。

将洛那卡国改为行省,无异于将洛国更进一步地变为了晋国的土地,但是鉴于其特殊的情况,仍然保留其国王建制和原有的体系,而且行省的官员与洛国相府几乎是一套人马。国王例兼中书令,其余人员就是洛国的相府配置。可以说这个保宁行省比较类似与当年狄国在乐东国和南交国等藩属国之地设立的特殊行中书省,然而又有区别。

洛那卡国虽然屡遭晋国的蚕食分割,但毕竟还维持一个国家的名义,贸然取消必将激起洛国上下一致的反抗,但是光靠都护府有时候也难以维持。故而晋国参照狄国当年特殊行省的建制来在洛那卡国也设立一个特殊行省,但是大体上依然维持洛国原有的政治架构。

为了弥补特殊行省的不足,而又为了加强权力,所以都护府依然保留,而且也隶属于行省,但是都护府的正副都护则兼任行省的正副枢密使还同参知政事,则给都护府控制洛国的军权并参议政事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任命,洛国大小官员都深感震惊,他们都明白这样洛国虽然名义上还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但实际上已经很难称得上是独立的了,所谓的名义也差不多只剩下国王一个名号了,取消与否完全在于晋国高层的心情。而给国王加个晋国郡公的虚衔,就是为将来取消国王做准备,他们是很不满的。

而马琳琅事先对改设行省一事更是毫不知晓,虽然她与庾子城达成了妥协,但是改设行省后,庾子城在行省内有职务,既可以处理也可以决定,实权已经超过了自己,这是他极为不满的,但却木已成舟。

在得知此事后,洛国以中级官员和部分元老院的元老以及少数高层以及军中部分将领爆发了不满的情绪。

从二月十五日开始,这些人开始了有组织的抗议,开始消极怠工,并上书左相阿布拉和元老院,并上书国王洛英毕尔,还希望太后马琳琅也出面干预。有的上书说的很明白,他们引用汉家礼法和故事,要求马琳琅出面,希望晋国罢撤保宁行省。他们说汉家有三从四德,既然马琳琅嫁给了洛那卡国,那就是洛国人,必须为洛国考虑,而自己的儿子既然成为了国王,她母以子贵成为了太后,也改为自己和儿子考虑。

不得不说,这些人说的是句句在理,马琳琅也有同感。

二月二十二日,马琳琅出面,要求庾子城遵守前约,罢撤行省。

但是庾子城坚决反对,他义正辞严地说道:“行省撤废与否需晋公决定,臣无权决定。”

庾子城的态度很强硬,马琳琅也毫无办法。

马琳琅虽然没有办法说服庾子城,但是从之后开始,马琳琅不再作中间的协调事宜了,不愿意充当缓冲了。而且在她和阿布拉等人的默许下,洛国部分人员开始向李正维、裴子邃等人表达意见,并有冲击都护府驻地泰宁县和宫城的行动。

二月二十五日,庾子城召刘通奎来自己的府邸,与之商议对策。

庾子城态度很坚决,说:“刘将军,事已至此,我们决不能让步,如果一旦让步,不仅行省很难保住,恐怕都护府日后都危险。太后终究是女人,为小人所蒙蔽,只看着了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

刘通奎:“庾大人,你说该怎么办,末将听你的。”

庾子城:“兵贵神速,必须武力镇压。你立即调兵进入王城,我则命令王宫一带驻军也行动,抓住首恶。但是国王、太后和首相等人必须保护,我们的旗号是清君侧。”

刘通奎:“我明白了,我立即回去安排。”

二月二十七日,庾子城前往裴子邃府中,要求其立即出兵。

裴子邃不想插这趟浑水,不断打马虎眼。

庾子城也不想和他再多说了,直接挑明了话说:“裴将军,我知道你的难处。但是你要想清楚了,你只能节制王宫驻军几千人的兵力,但都护府有数万大军,孰轻孰重。有些事你是躲不开的。我可以明白着告诉你,晋公和中书省虽然远在海山洲,但你们在这里做的一些事,他们可是全知道。御史台、枢密院每年都有不少参奏你们的奏疏,但是晋公念你们劳苦功高,不与之计较。设立行省,是中书省、枢密院商议半年后才决定的,是晋公亲自批准的。所以行省一事决不能罢撤,如果罢撤,你们的地位也会受影响。你想想,以驻军都统制兼任洛国参知政事好,还是同时又能兼任晋国的实际官职好呢。”

裴子邃听后,略加思索,说:“此事太后和国王什么意思呢。”

庾子城:“太后、国王,我们绝对拥护,我们维护的是晋国的利益和太后、国王的生命安全,这点你可以绝对放心。”

裴子邃:“我明白了,你说如何我就如何。”

庾子城:“好,这就好。”

庾子城随即命令裴子邃出动驻军,将王宫和王城封锁并隔离开来。

第二日,刘通奎亲自率领的晋雄军三千人马全部进驻王城周围,控制了所有交通要道,强行接管了整个王城地区。

这次出兵非常的快,阿布拉、李正维都没有反应,一觉醒来,整个王城、王宫都被封锁。

而与之相呼应的是,庾子城在周冰雅的帮助下,派赵德晟率军将带头要罢撤行省的洛国大小官吏和将领共百余人全部抓获,理由是他们对先王卡麦罗不敬,并破坏晋国与洛国的友谊,还有就是他们的贪腐罪证等。

三月二日,在庾子城、刘通奎的武力逼迫和利诱下,阿布拉同意将这些人中的首恶二十人全部处决,其余人全部流放,家产充公。

马琳琅原以为能够借助洛国部分人的意见来逼迫庾子城让步,但不想庾子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靠武力强行平定了此次风波。行动之迅速、下手之果断,完全超出她的想象,连庾子城的女儿庾若芹也完全想不到自己已经年近古稀的父亲竟然有如此的魄力。

三日,国王洛英毕尔、左相阿布拉发布诏命,重申与晋国的友谊,重申对晋国的臣属之心,更着重强调了保宁行省对于洛那卡国的重要性。并称任何破坏晋国与洛国友谊的人,都将遭到律法的严惩。并将破坏晋国与洛国友谊之罪纳入洛国律法,上升为谋反罪名之一,遇赦不赦。

五日,庾子城觐见马琳琅。

此次,庾子城态度要温和许多,推心置腹地与马琳琅交谈。

庾子城:“臣参见太后。”

马琳琅:“庾相,请起,你是枢密副使,还是行省平章政事,还是我儿子的老师,我哪儿担当得起啊。”

庾子城起身后,非常明白这是马琳琅在挖苦他,对他强硬平乱的不满。

庾子城:“太后,臣知道你心里有怨,故而臣今天是特来蒙听太后训示的。”

马琳琅:“我哪儿敢啊,于公于私我都不敢啊。”

庾子城让马琳琅将左右全部摒退后,开始了正题。

庾子城:“太后,事到如今,臣不妨直说。设立行省,是中书省、枢密院在去年商议长达半年后才决定的,是晋公亲自批准的。臣去年送亲的时候,晋公和杜相亲自交代的,让臣一定要设行省,而且授权臣可以便宜行事。无有晋公支持和命令,臣岂能调动都护府和王宫驻军都统制的军队。光靠臣带来那三千人是不可能完成的。”

马琳琅:“晋公这是为什么,难道不信任我吗。”

庾子城:“不,晋公还是非常信任你的。如果不信任你,恕臣说句犯上的话,你和你周围的人恐怕至少都被调离了。”

马琳琅:“设行省,我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同意见,但是你们事先连个招呼也不给我打,我这个太后是不是当的太憋屈了啊。”

庾子城:“晋公考虑你接触的人较多,万一事情泄露就不好了。另外朝中有些人都想将洛那卡国降格,是晋公力排众议,才能保住的。否则洛那卡国就不是王国,恐怕会是公国或者更低了。晋公还说,堂妹于国有功,应特享一方荣恩。”

马琳琅:“这都是真的吗。”

庾子城:“是,千真万确。此外,据臣这几日查获的犯上作乱的洛国臣子中的信件等来看,他们完全是有预谋的。他们想借机挑拨太后和大臣及都护府之间的关系,借要求罢撤行省的名义,实际上恢复洛国昔日的地位。如果同意了他们罢撤行省,下一步必将危及到都护府的存在。故而臣不得不强力应对和解决之。”

说罢,庾子城将搜到的文书递交给了马琳琅。

马琳琅大略翻越后,也十分不满。说:“我这么多年辛辛苦苦辅佐她们,我们为了洛国的繁荣,做了多么大的贡献,他们竟然如此对待我们。”

马琳琅:“庾相,好了,我什么也不说了。以后国事就由你来操持。”

庾子城:“臣不敢,臣仍然会遵守之前的约定。”

马琳琅:“有什么事大家商量着来,接下来你有什么意见。”

庾子城:“臣打算就行省、洛国相府和都护府的职能与之商议,尽早拟出一个条陈,上奏太后,同时上报晋公裁决。”

马琳琅:“嗯,有道理。”

从三月十日开始,庾子城、刘通奎、刘柳素等人与阿布拉等人就此问题进行了协商,还就行省与都护府及相府的职能进行了划分。

此事从三月十日持续了约两个月的时间,到五月下旬基本最后成型,主要的内容是:
    洛那卡国为晋国之领土;

晋国对洛那卡国有保护管理之责;

晋国赋予洛那卡国以日常的自治之权;

洛国国王及大臣均需晋国晋公册封任命;

洛国文书需汉文和洛国文字并用;

洛国军队听命于晋国指挥;

都护府统帅节制调遣洛国境内所有汉蕃驻军;

洛国日常事务由相府办理;

保宁行省协助洛国相府处理政务,提出建议并指导;

洛国日后王后和太子均需娶晋国汉女;

洛国国王可在宫城部署三百人卫队,由国王指挥;

洛国大小官吏任用均需相府和行省同时任命;

帕伦港、维美港、拉瓦港、南多港更名为安北、镇西、昭义、保顺镇;

四镇设巡按使和镇守使,巡按使掌民政,镇守使管军务,均为正四品官职,可兼差,由行省提名中书省后任命;

都护府驻地泰宁县及康南县与晋军四镇驻地为行省、都护府直辖地区,洛国及其大小官吏不得干预;

洛国年终赋税账册人口等情况均需上报保宁行省及都护府;

保宁行省中书令、左右相及参知政事由洛国国王和左右相及参知政事出任,行省枢密使、枢密副使由都护府正副都护出任;

保宁行省平章政事由晋国晋公派专人出任,衙署设于泰宁县。

保宁行省平章政事办理行省汉地事务,可兼办洛国事务;

都护府为晋国驻洛国和保宁行省最高军务衙署,专办军务,同时掌统诸蕃,抚慰征讨;

崇宁司、广储司直隶晋国中书省,由行省代管。

通过这些,晋国和洛那卡国基本划分了职能。此次明确了洛国是晋国的属地,不过晋国赋予了洛国以较高的自治权利。洛国的日常事务仍按照原有体制办理,保宁行省与洛国相府基本上属于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类似于合署办差,但是还是有些许不同的。行省的平章政事和枢密院得以单独开牙建府,都护府降为行省下设衙署。但是都护府官员的品级不变,仍然在行省挂职。

刘通奎、董星五虽然权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整体上并没有什么改变。他们的兵权得以保留,不过日常行政之权受到了一定的削弱。平章政事主要是办理两县四镇的汉地事务,但是也保留了对洛国其余事务的干预权力,这也是照顾洛国的情绪。先办理好两县四镇的汉地事务,就有了绝对的根基,方可有稳固的后方。何况这两县四镇也是洛国境内最富庶地方,开发的余地还非常之大。

五月底,庾子城等提名了四镇的巡按使和镇守使名单,七月初的中书省最后同意并正式任命:

安北巡按使:刘天民,镇守使:严守礼

镇西巡按使兼镇守使:周玄思;

昭义巡按使:唐庆昆,镇守使:向欣然;

保顺巡按使兼镇守使:张殿文

在四镇的区域内之中,因为多年来的发展,各地的实力也很平衡,驻军人数也有了变化。帕伦港的安北镇人口总计五万人,驻军两千人;维美港的镇西镇三万五千人,驻军两千人;南多港的保顺镇三万多人,驻军一千人;拉瓦港的昭义镇人口最多,有近十万人,驻军三千人。

而地域方面,安北镇最北,其余都在西海岸。由北向南依次是昭义镇、镇西镇和保顺镇。之前是镇西的维美港最富庶,但这近十年来,因为拉瓦港的汉人日渐增多,而且其位于洛国的西北端,拉瓦河口北部,临南海,盛产蜜蜡、黄金等,气候宜人,适合避寒。渐渐超过了其它地方,成为了洛国西部沿海地带最富有的地方。

八月十二日,都护府副都护将保宁行省枢密副使,同参知政事的董星五因病去世,年七十一岁。上报到晋国中书省后,马承华下令追赠为镇南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

而副都护、枢密副使的职位由赵德晟出任。而赵德晟本职的宁阳军右镇副都指挥使一职为黄文道出任。

九月初,晋雄军的编练基本完成,庾子城等带来的三千军队从九月中旬开始逐步返回海山洲各地归建。泰宁县及康南县附近的防务由晋雄军各部和县衙的衙差兵丁等来接替,王城附近仍由驻军都统制的兵马来守护。

到年底,行省和都护府的职能基本已经划分明确,各个衙署也开始正常办差,洛国重新进入了一个稳定的发展阶段。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乱世风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