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别人笑我太疯癫(下)
书名:闲话《大明王朝1566》 作者:北宫伯玉 本章字数:3236字 发布时间:2022-01-26

本篇参考剧情第二十一集

 

杨金水在织造局的行为艺术是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沉浸式表演,只要杨公公还睁着眼就始终活在自己的角色里。杨金水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借底下人的嘴帮自己瞒天过海、暗度陈仓,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为了瞒过雪亮的眼睛,杨公公也只能没日没夜的可劲儿折腾了。众口一词的效果明显比指鹿为马强的多,这世上本来没几个人相信杨金水一夜之间就疯了,但奈何说的人多了,久而久之也就将信将疑了。杨金水莫名其妙地疯了,郑泌昌、何茂才被转移了,浙江的案子暂时也不用审了,赵贞吉用徽商的50万两银子采购了一批军需物资,按杨公公的算法勉强够胡总督烧一个月的,军需物资限期四天内送到胡宗宪的军营里,赵贞吉还刻意安排了王书办一同随行。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巡抚衙门的信息屡次泄露,连宅在驿站的王用汲都对赵贞吉的行动了如指掌,赵巡抚对此也是相当的恼火,如今杨公公疯了、军需快递走了、案子暂时也不用审,正好腾出手来好好整理整理家务事。

 

巡抚衙门里知道给徽商合同盖章用印的也就那么几个人,这就跟玩狼人杀差不多,狼坑就这么多,宁杀错不放过,随便排一排水,有嫌疑的全都给投出去就完事了,反正都是郑泌昌用过的人,没啥可惜的。找个合情合理的由头,名正言顺地把这几个嫌疑人调离岗位派到外面出个差晃悠几天,趁这个功夫内部该审计的审计、该调查的调查,查出问题的便杀鸡儆猴、定点清除,查不出问题的等他们回来直接转岗,发配到非核心岗位去继续发挥余热,顺便再从苏州那边招几个嫡系过来顶他们的缺,赵巡抚的套路大体如此。

 

画面一切四天过去了,军需物资也送到了胡总督的兵营,胡宗宪安坐在大帐之内,对押运官不经意地随口说了句,“你们这么快就把军需送到了,辛苦了”,军需官回答,“赵中丞有死命令,限我们四日一定到齐”,胡宗宪不动声色地说,“你先带着押运的官兵去用饭,明天回杭州,我有回文要答谢赵中丞。”二十年的知交了,赵贞吉不过是完成了工作任务,胡宗宪还要特地写回文答谢,诸位不觉得奇怪吗,注意此处说的“回文”是指公文,类似于工作联系函。及时给胡总督送军需本来就是赵巡抚份内的差事,就如同你朝九晚五不迟到、不早退差不多,这种事还需要上司特地发公文表示感谢吗。二十年的交情了,如果胡宗宪是真心要表示感谢,朋友之间写封私人信件也就够了,为什么要刻意用公文回文表示感谢,说穿了徽商的事胡总督早就知道了,就是要借这封回文狠狠地打赵巡抚的脸,当时的承诺出你嘴入我耳,言犹在耳、记忆犹新,理学之臣你还能要点B脸不。

 

讲道理这两个人要真的是知己,就这么点事犯不上感谢来、感谢去的,人情债用人情去还就好了,实在不行肉偿也可以,胡总督和赵巡抚已经到了只能靠着公文来互相沟通的地步了,证明20年的知交这回算是彻底决裂了,从此大家只是一个单位上班的同事罢了,这才是胡宗宪真正的意思。货船行驶四天的路程,快马送信估计一天也就差不多到了,杭州最近算是多事之秋,沈一石的家产被卖给了徽商、海瑞前半夜去提审钦犯、杨金水后半夜夤夜求见赵贞吉回家就精神失常了,这些事胡宗宪想必早就收到信儿了。胡宗宪打发走了押运官,让人把军需送到戚继光的前线军营,又接见了王书办。该汇报的消息一早就写过信了,王书办坐了四天的货船,赵贞吉那边的线索也就断了,只能老调重弹地说了一句,“部堂,你那几个亲戚没有走成,他们跟巡抚衙门和织造局衙门签了约了,这次运来的这批军需,就是您那几个亲戚交给巡抚衙门的订金,筹办而来的。”

 

王书办说的相当明白,那几个徽商都是胡宗宪的亲戚,胡总督找血浓于水的人给自己做手套,可靠是可靠了,可惜这几位能力实在是有限,这几位亲戚但凡能有沈一石一半的智商,也不至于来浙江这趟浑水,这就叫成也萧何败萧何,毕竟手套是自己选的,胡宗宪也怨不得别人。徽商的钱就是胡宗宪的钱,严党过去20年从道长手里套走了1000万两,道长从严党手里先收500万两回来,剩下的账等鄢懋卿巡盐的时候再接着收,也算合情合理。虽然此“严党”非彼“严党”,其实胡总督也不算冤枉,谁叫他敢在精舍里让道长下不来台呢,500万两就权当是学费了,让胡总督以后也好长个记性。


前方战事分外焦灼,后方又有自己人四处放火,胡宗宪眉头深锁、一脸凝重,举着个蜡烛在大帐中陷入了沉思。徽商花了500万两银子,变成了沈一石家产的接盘侠,订金到底付了多少估计只有疯掉的杨金水才知道,反正交到赵贞吉手里的就这50万两银子,省着点用勉强够胡总督再烧一个月的。自掏腰包充作军费,那是军阀才干的事,毕竟军队本就是自家的,打仗也是为了抢钱、抢地盘,这顶多算是一种另类的风险投资罢了。关键现在军队都是朝廷的,平定倭寇也是为国为民的事儿,胡总督又没分过茶叶,让人家自掏腰包充作军费,于情于理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更过分的是人家胡总督拢共要出500万两银子,结果90%都成了回扣,就剩下50万两拿去干正经事儿了,不由得长叹一声,道长虽然还没成仙,但他老人家已经开始不干人事了。

 

分析问题永远都要记得实质重于形式,就拿徽商这事儿来说,形式上看,正如海老爷所认定的那样,本该收归国库的财产被底下人偷偷给卖了,1000万两的估值才卖了500万两,明摆着是在薅大明的羊毛;实质上看,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沈一石的家产”,有的只是“道长的小金库”,那些作坊、桑田、商铺、粮食挂在谁名下其实都一样,反正都是替道长代持的。严格意义上来说,一个资产包的冠名权就卖了500万两银子,这就等于买无形资产了,怎么看都是道长把胡宗宪狠狠地白嫖了一把。500万两银子买了个冠名权,胡宗宪最多算是破财免灾,可道长偏偏还送了顶围猎国有资产的帽子过来。胡总督不是理学之臣,他是真的爱惜自己的羽毛,哪怕是自掏腰包充作军费,也要做到“上不吴国、下不误民”,毕竟自己在老家还有三座牌坊,可道长却逼着胡宗宪自污名节,站在台面上去搞一些鸡鸣狗盗之事,道长这一手不仅伤害高,而且侮辱性极强。

 

别人搞并购重组、资本运作都是名利双收,唯独到了胡宗宪这里成了名利双飞,这就是得罪道长的下场。杨金水疯没疯是一回事,可胡宗宪是真的被整抑郁了,一到前线就展现出了一种强烈的自杀倾向。至此赵贞吉头上的两个婆婆,一个得了山寨精神病,一个患了轻度抑郁症,甩开了束缚的赵贞吉终于可以在浙江一展拳脚了,熬过眼前这一关,赵巡抚就能摸到通往内阁的路了。

 

大明这部剧有两大硬伤,一个是女演员的颜值过于辣眼睛,另一个就是极其魔幻的战争场面。本集13分25秒开始有一段战争戏,具体情节不展开分析了,就随便吐两句槽。先不提戚家军把大炮码的跟麻将牌一般,一门贴一门的堆在沙滩上,是不是违背了基本的军事常识,毕竟类似的火炮阵地,朝鲜人民军搞演习的时候也用过;也不提道长那会,铁铸的火炮是怎么发射高爆炮弹的事儿,就戚家军手里这些古董炮,比二营长手里的意大利炮也差不了多少,但凡能留几门传到崇祯手里,准能把八旗军炸的生活不能自理了;更不提火炮发射炮弹后,一点后坐力都没有,连炮车轮子都不带动的,估计拍的时候,也就是往炮管里随便塞了几个窜天猴,用来糊弄观众的。这些都不提了,张黎导演我就问您一句,您安排齐大柱在炮火连天中自己脱掉甲胄,赤裸着上身站在一堆傻大黑粗的炮管中间,张开双臂、挥舞双手,冲着一群大兵连声高喊,“开炮!开炮!开炮!”,最后齐大柱还被两个士兵硬生生推倒在沙滩上,导演您安排这段辣眼睛的戏,到底是想表现点啥东西,我咋越看越觉得不太对劲儿呢?

 

仗打完了,胡宗宪一个人静静地站在沙滩上,面朝大海眺望着远方,此时有斥候前来禀报,“胡部堂,仗已打完,击沉倭船六艘,重创十一艘”,胡宗宪问:“我军损失如何?”,斥候答道,“战场正在清点,我将士伤亡应不在少数”,顿了片刻又请示道,“此役要不要向朝廷报捷?”胡总督黑着脸反问了一句,“何捷之有阿?”说罢便继续望着大海发呆。胡宗宪心中明白,平定倭寇是他最后能为大明做的事了,朝廷在盼着前线胜利的消息,可自己却等不到分享成功喜悦的那一天了,等这一仗打完自己能不能全身而退尚在两可之间,这一刻胡总督是真的抑郁了,似乎能在战场上为国捐躯,也成了一种不错的解脱。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