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符金环篇
书名:列女传 作者:小薇KING 本章字数:4140字 发布时间:2022-01-21

后周是五代的最后一个中原王朝,周太祖郭威是后汉的开国功臣,受后汉高祖刘知远重任,是刘知远临死时指定的顾命大臣之一,他奉汉隐帝刘承祐命,多次平定藩镇叛乱。刘承祐后来对郭威起了杀心,郭威被迫起兵,后建国称帝,建立后周。定都东京开封府,后周共计历经三帝,享国十年

当大姐求我嫁给柴荣时,我心里其实并不情愿,可是当她用殷切的眼神望着我时,我又没办法拒绝。

“好妹子,姐姐也是没办法的事,训儿才四岁,我实在是不放心让别人来照顾他。”大姐珠泪琏琏,声音里带着一丝悲凉。“就算姐姐求你了好不好?”

我没有说什么,只是跪下来,重重地磕了一个头。

姐姐比我只大一岁,身份却不一样,她是正室所生,我则是庶女,家里子女众多,父亲常年在外征战,不理会家里些许小事,我亲娘在我出生后第二天就大出血死了,我是被指定的乳娘带着在分配的屋子里长大的。乳娘也是个胆小懦弱的人,小时候我正经过了几年被下人踩的苦日子。夏天吃食有些发馊,冬天炭火给的偏少都是常事,我常听我房里唯一的小丫鬟秋桐抱怨自己命苦,怎么跟了这么个主子,就是受了罪也不哭不闹的,像个木头人。

“我看二小姐就是傻的,泥人还有三分土性呢,这位到好,给什么吃什么,去夫人那里闹一闹不好吗?”秋桐这样对乳娘说。

“你安分些吧,二小姐脾气还不错,换个脾气差的主子,你这小蹄子就等着挨打吧!”乳娘这样吓唬着秋桐。

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总是感觉一切都特别没意思,特别无聊,吃什么都无所谓。我也不喜欢和秋桐出去踢毽子荡秋千,反而喜欢双路,打马之类的游戏,这是乳娘教我的,她以前嫁给的是一个穷酸秀才,学问不高,却什么都会一点。乳娘平时也会教我识字和女红,虽然小屋子里冷冷清清的,每天倒也不寂寞。

符家是武将世家,并没有什么每日去正房请安的习惯,只是逢年节才一起聚一聚。第一次大姐特别注意到我,是在我七岁那年的大年三十。

“你双陆玩的真好,次次都赢,你看三哥那张脸,皱的和苦瓜皮一样。”大姐拉着我的手咯咯地笑着。

她的手很暖,我看了一眼她怀里精致的梅花手炉,低下头不作声。任旁边的秋桐急不可耐地将桌上的铜钱收了起来。

是的,要不是为了嬴点钱买炭,我是不愿意出这样的风头的。

“等过阵子闲了我还去找你玩。”大姐意犹未尽地说。

我原以为她只是说说而已,毕竟身为嫡女的她平时就很忙,除学些诗书、女红不说,还要到处去交际,这大年节的,她更得陪着正房夫人去串门,哪里还会记得找我呢。

大年初七那天,她竟然真的来了。

“呀,这屋子怎么这么冷,和冰窖一样?”大姐一进门就皱起了眉头。

“哦,年年都这样,习惯了。”我赶紧将她让到座位上,想唤丫鬟倒茶,一张口,却想起炉子上并没烧热水。

“姐姐吃点果子吧。”我歉意地笑了笑,将房中分到的点心从桌上匣子拿出几块,小心翼翼递到她面前。

大姐拿过来放进嘴里,我看见她的眉头皱的更紧了,她似乎想吐出来,但出于礼貌还是咽了下去。我晓得点心时间有点长了,稍微有点哈喇味儿,可是这是我房里能拿出招待客人最好的东西了。

停了半响,她开了口:“我真没想到……”

大姐没有继续说,只是让我陪她玩了几局双陆。我小心翼翼地输了两局,还得想办法不让她察觉出来,一时间脑袋竟然微微冒了汗。

当晚我就发起了高烧,迷迷糊糊之中我听见乳娘的抽泣声和秋桐的打水拧毛巾的声音,还掺杂着她碎碎叨的抱怨。

等我清醒过来时,发现我的房间变了样。原本雪洞一样的屋子添了火炉,还有各种各样新送来的东西。

“是大小姐派人送来的。”秋桐兴奋地告诉我。

“也是大小姐找的大夫。”乳娘补充着。

从这天开始,我生活的条件大大比以前改善了,大姐常常找我一起玩耍,甚至还带我去各府和千金小姐们走动。

“小姐你最近气色好很多啊!”乳娘欣慰地摸着我的手。

“能陪小姐各处走真好,改明个儿也许能碰到上个好姑爷。“秋桐一脸的兴奋。

“多亏大小姐。”她们俩个人异口同声地说着,然后对着我笑。

也许是我命的确不好,当一次去武侯府玩时,我无意撞到了一对在花架中偷情的野鸳鸯。当大姐发现我时,十二岁的我衣衫不整的躺在草地上,下身殷红。

“都是我的错,是我没照顾好你。”大姐看着眼神呆滞的我痛哭流涕,她用力地捂着自己的胸口,脸上显出痛苦之色。

“我没事的,大姐。你是不是心疼的老毛病又犯了?“我终于将目光从头顶横柱上的一个蜘蛛移开。“不是你的错,是我去如厕时迷路了,你知道我路盲的。”我和大姐解释着。

其实我不仅是记不住路,我甚至记不住别人的脸,每次出去总有一种很痛苦的感觉,我只希望我一辈子能在我的小房间里呆着就好。所以,当十四岁的大姐出嫁前,问我有什么要她做的,我告诉她我不想嫁人。

“不是因为那件事。”我看着大姐又要哭出来,我赶紧解释道。“只是我不想嫁人,就这么简单。”

是的,其实那件事对我的影响并不大,我一个不起眼的庶女本来就不可能有什么太像样的婚事。而我对男人也提不起什么兴趣。

“好,环儿你放心吧!”大姐终于收起了眼泪。她其实并不是一个爱哭的人,相反,她比大多数女孩子更为冷静沉着。爹爹曾说过好在男里儿子太多,不缺上马打仗的将军,不然大姐一定会胜过几个哥哥。

就这样,我一直在家里呆到现在,一转眼我都成二十五的老姑娘了,仍是云英未嫁。并没有任何闲言碎语来打扰我,吃穿用度反而一天比一天更好。这一切都得力于大姐的照应。因为她现在已经是一国之后了。

进宫为妃那夜,柴荣并没有碰我,他只是躺在我身边,和我絮絮叨叨说着往事。

“第一次见你姐姐时,我和姑父都呆住了,李府里遍地是尸体,她一个小姑娘怎么那么镇定啊!”

大姐最初嫁的是李守贞之子李崇训,李守贞当年造反后被困在河中城,城高墙厚,兵多粮多,正常来说守个几年都没问题。是先帝郭威巧妙用筑寨计将城攻破。城破之时李崇训提着刀杀死自己的全家,姐姐躲到狗窝中才逃过一劫。她见到郭威之后落落大方下拜,言明自己身份。郭威和爹爹是故交,当即将大姐认了干女儿,并在一年后将她许配给自己的义子,也就是他的妻侄柴荣。

“我这个人啊,脾气暴躁的很,你大姐常常劝我要修身养性,做事别太着急了,对身体不好。我说没事,家有贤妻万事不愁,我不是有你照顾吗?可是没想到,她却走到我前边……”说着说着,柴荣竟然如孩子一样哭了起来。

我从枕边抽出汗巾,默默递给他。

柴荣接了过去,擦拭着不断流下的泪水。待他镇定后对我说:“你姐说了,你为人冷静睿智,只要你愿意花点心思,你会帮朕打理好后宫的。”

我轻轻地嗯了一声。

“再给朕三十年时间,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朕让你看到一个不亚于盛唐的繁华!”柴荣声音微微提高,不知道是对我说,还是对死去的大姐说。

是的,我毫不怀疑柴荣的能力和魄力,只是老天无情,并没给他三十年,甚至连十年都没再给他。大姐三年孝满后我入主中宫,在正式立我为后的第十天,柴荣在与众臣商议攻打幽州时忽然一头栽倒在地,再也没有起来。

一切都太突然了,七岁的训儿继位称帝,我成为皇太后。我虽将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但并不懂朝中事务,为柴荣庙号,谥号,下葬地址之类就耗费了近五个月的时间。等稍微缓过一口气来,朝外传来令人惊心的消息--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被部下黄袍加身,推举为帝。

众臣惶惶然一片,我却异常冷静。我虽不通政事,但有些家事还是懂的。第一,柴荣和赵匡胤是当年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所以柴荣对赵匡胤非常信任,甚至将同为符家嫡女的六妹妹符金定嫁给了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现在赵匡胤手握重兵,没人能和他抗衡。第二,黄袍加身不过是借口,是赵匡胤欺我寡主幼趁机为之。可是柴家江山何尝不是欺前朝主弱而来?当年先帝郭威就是用黄袍加身这一招,如今赵匡胤不过是有样学样罢了!

来宫中作说客的不是别人,正是六妹妹,她不看我的眼睛,只是低低说:“姐姐,大哥说了,他不想重复当年郭威的作法,只要太后下禅代诏书,他不会为难柴家。”

郭威当年造反时前朝主杀了郭威在京城的所有家人,才有柴荣这个螟蛉子继位的机会,待郭威杀进京城后,来了个几天几夜的烧杀抢掠,前朝王室皆被赶尽杀绝。如今既然赵匡胤这么说,我就赌他一回吧。

赵匡胤没有失言,他封训儿当了郑王,赐了府邸和大量财物,足以让训儿一生无忧无虑的生活,柴荣留下的其他几个儿子也都得到了优厚。他甚至还在宫里特地用石碑刻下如下字样:第一:“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第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第三 :“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只是训儿和姐姐一样,也是先天心脏有疾,即使我小心看护,他还是只活到二十岁就去了。之后我出了家,在尼姑庵里度过余生,法号玉清仙师。

平时还是有人常来找我的,比如赵元佐。

赵元佐是赵光义的儿子,以前两家经常走动,这个孩子不知怎的,对我有一种莫名的亲近。

“姨娘,元僖没了。”赵元佐踌躇了半响,终于说出这句话来。

我手里的茶杯啪的掉在地上,滚烫的茶水溅到我手上,立刻泛起一阵红色。

“怎么没的?”我艰难地问。

“不清楚。”赵元佐摇摇头。“打听不出真正的死因。”

元僖其实是六妹妹所生,只不过在她怀孕后偷偷找到我,对我说赵光义似乎不想让她生孩子,她以前生的几个都没站住,早早夭折,让我帮她想想办法。于是我让她将自己的陪房桂珠送到赵光义床上,谎称桂珠怀孕,自己则躲在我这里,将元僖生下来后,又抱到桂珠身边,再以主母名义将元僖收到自己膝下。

“养自己儿子还要这么折腾,唉!”六妹妹不无伤感地看着小小的婴儿,对我唉气道。

我能说什么呢?我早早看出来赵光义和其兄不同,心胸狭窄,狼子野心。六妹妹在僖儿七岁那年也过世了,临死前照样托付我暗中照顾他。

“德芳哥哥死了,德昭哥哥死了,廷美叔叔死了,现在元僖弟弟也死了。仙师,你说赵家是不是遭了报应?”赵元佐的眼睛带着忧伤。

几年前赵匡胤驾崩,传下诏意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而不是成年的亲儿子赵德昭,有传言说赵匡胤是被赵光义杀死的。赵光义心里有鬼,对赵匡胤的儿子和自己的弟弟都下了毒手。赵元佐天性善良,对这些事始终耿耿于怀,放弃了自己的继承权。排行老二的元僖有了登上皇位的可能,可是现在?

我呆呆坐在椅子上,忽然轻笑起来,是我在暗中做的一切有人发觉?还是元僖的命不好呢?

算了,算了,人算不如天算,一切都是浮云,我活下去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不是吗?

后记:淳化四年,也就是赵元僖死后第二年,符金环薨,谥号“宣慈皇后”,宋廷以皇后礼葬于懿陵,陪于其姐西北。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列女传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