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山雨欲来风满楼(下)
书名:闲话《大明王朝1566》 作者:北宫伯玉 本章字数:4797字 发布时间:2022-01-22

本篇参考剧情第二十集

 

实话实说如果今晚坐在大案后面的是王用汲,何茂才这盆脏水还真未必就能泼的出去,一来王用汲不会给何大人任何出手的机会;二来哪怕何大人选择硬泼也没用,反正口供是明审暗录的,何大人说点啥成人不宜的内容,都会被直接和谐掉,最后的结果就跟楼主在知乎的待遇一样,因为违反社区规定被强行禁言七天,并且不接受任何申诉。因此换个角度看,遇到海老爷也算是何茂才的幸运了,甭管怎么说,何大人手里这盆脏水总算是泼出去了,还名正言顺、堂而皇之的录进了口供里面,这也算是求锤得锤了。一个是一心要报复社会,憋着要搞事情的莽撞人,一个是一心要替天行道,盼着把事情闹大的海老爷,这俩货碰在了一起立刻产生了化学反应,那绝对是彗星撞地球般的破坏力,首当其冲的就是如今只剩下半条命的杨公公。

 

不得不说何茂才这一手暗度陈仓、嫁祸于人玩的也是相当的溜,毁堤淹田的事明明就是严世蕃的手笔,小阁老的亲笔信当初杨金水、郑泌昌、何茂才三人可是一起读的,兵是何茂才派的,堤是马宁远、常伯熙、张知良带人炸的,严格意义上来说杨金水只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不知情罢了,最多算是个懒政不作为。讲道理毁堤淹田的事,从策划到组织最后再到实施,全都是严党的人一手包办的,结果让何大人这么一说,弄得好像江南织造局才是幕后黑手似的,何茂才这一手倒钩直接就把杨金水送到了抗推位,杨公公这回怕是跳到粪坑里也洗不清了。

 

案子审到这里朱七也只能硬着头皮抛头露面了,今晚再让这双簧演下去,这毁堤淹田的屎盆子一准儿就得扣在织造局头上了,仗着锦衣卫的身份,朱七列席旁听下海老爷的庭审,也算合情合理。面色凝重的朱七轻轻拉开隔壁的暗门,踱着方步走到堂前站定,犀利的眼神和海老爷对视了一眼,随后淡淡地问了一句,“是海知县吗?”海老爷淡定地答道,“我就是海瑞,请问贵价?”朱七轻轻撩开衣袍,亮出了挂在腰间的工作证,不咸不淡地说,“北镇抚司,奉上谕和赵中丞、海知县、王知县会同办案。”朱七也是个办事老成的人,见到海老爷先亮工作证表明身份,既然是奉上谕会同办案,今晚的事朱七自然有权参与。海老爷闻言丝毫不为所动,云淡风轻地说,“那好,请坐,我们一同审案。”朱七一动不动的站在原地,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吩咐道,“今晚不审了,主审官赵中丞有部署,明天上午我们一同审讯钦犯。”说罢冲着何茂才一点头,让何大人先回去。

 

好好的一场庭审,还没到高潮就被锦衣卫朱七给搅合了,朱七此时要求海瑞遵照主审官的既定部署,明天上午大家一起审案,这也算正当合理的要求。案子今天晚上肯定是没法继续审了,不过这并不妨碍海老爷最后再作一回妖,眼瞅着何茂才转身要走,海老爷发话了,“站住,画押!”看见何茂才愣在原地,朱七冲他一努嘴,何茂才刚要转身离去,身后便传来了海老爷的一声怒喝,“站住!我是奉旨审案,画押!”海老爷怡然不惧地迎着朱七的目光,朱七锦衣卫的身份,也就能吓唬吓唬满地撒泼打滚地郑泌昌,海老爷可是刀山火海里走出来的人,对于此类精神攻击基本是免疫的。

 

站在上帝视角负责任地说一句,要想对付海老爷,一切批判的武器都是没用的,只能动用武器的批判。话不妨说的再直白些,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千万别学道长那样发动满朝文武跟海老爷辩经,或者是自己钻到地牢里去跟海老爷对线;一定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比如在海老爷从淳安赶去杭州的路上,找几个蒋千户、徐千户这样的人假扮倭寇蹲一波,半路请海老爷吃一顿板刀面就完事了;或者联系一下道上的兄弟,反正海老爷一家老小就在淳安县里,门口连个保安也没有,寻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把人都给绑了当肉票,估计多少也能管点用。

 

杨金水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只要能够坚持明审暗录,把住了口供这道关,根本就不用担心郑泌昌、何茂才这俩货瞎哔哔,真要灭口也应该先灭海老爷的口,只要海老爷狗带了便是晴天。至于灭口的机会,其实今晚就不错,海老爷大半夜可是一个人去的臬司衙门,后半夜肯定还是一个人走回驿站,这要是跟蝙蝠侠父母一样,在哪个小胡同里遇到个丧心病狂的劫匪,说不定本集结束就可以全剧终了。


关于上一篇楼主给杨公公提出的建议,这里还是要插一嘴解释几句,孤注一掷做掉海老爷是真正的兵行险着,这么做其实和打着织造局的名义去买田基本也差不多了,都属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无奈之举,除非遇到走投无路的死局,否则duck不必如此做。需要说明的是,楼主的这番建议是站在上帝视角,依靠提前剧透后面的剧情,在充分衡量过毁堤淹田牵涉织造局与冒险杀掉七品钦差之间的严重性之后,选择杨金水、吕芳、道长的立场,给杨公公提出的一个相对合理的建议,这也是杨公公唯一可以规避装疯卖傻、让道长免于亲自出手烧供词的方法。这就如同从微博里随便选一个网友,让他穿越回到三国时期,直接附身在20岁的曹操身上一样,狠一点的能把青梅煮酒论英雄直接就改成鸿门宴,说不好司马懿还得走在三姓家奴吕奉先的前面。所以说这种事后诸葛亮式的分析,就如同看着K线图炒股一样,终归还是纸上谈兵,对于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也是极其有限的。

 

杨金水自然不可能预测未来,而且前面也分析过杨公公的性格特点,连抓个高翰文都要去请示吕芳的人,怎么可能擅自出手去做掉海老爷,负责任滴说一句,别说海老爷了,就是弄死郑泌昌、何茂才,杨公公也得先请示吕公公后才会下手。对于一个得力的下属而言,谨慎是好事,可过于谨慎有时候却会误事,尤其是在面临残酷斗争的时候,丧失了主观能动性的下属,执行力再强也不过是一台机器,战斗力远远不如游戏里那些会自动攻击的AI。真正要打硬仗的时候,一定要给第一线的指挥员充分的授权,让他们可以随机应变、放手一搏,像老蒋那样越级指挥、远程微操、空投手令,最后的结果必然就是歼敌一亿、转进千里、虎踞台湾。

 

杭州距离北京1300公里,即使用最快的800里加急,等北京方面得到消息再把指示传回杭州,一周时间都过去了,生米早就煮成熟饭了。浙江眼下的局势瞬息万变,机会本就是稍纵即逝,非常之时必行非常之事,间不容发之际根本容不得杨金水再去请示吕公公,干大事而惜身的人,结局都算不得太好。这里把胡宗宪对马宁远说过的话转送给杨金水,“凡事只问该不该,不问能不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方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像杨公公这般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实在是少了一份担当,也难怪最后被海老爷逼的装疯卖傻,连累吕芳和道长亲自出手才帮他把屁股擦干净。

 

臬司衙门里朱七对海老爷的恐吓完全无效,杨公公也不敢找人半路蹲一波海老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海老爷揣着两份儿口供安然离去,而此时的织造局与杨公公都已然无法再独善其身了。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海老爷孤身一人走在杭州的马路上,这种机会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既然自己不敢直接动手,杨公公也只能硬着头皮再去找赵贞吉了。今晚注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赵贞吉前半夜刚把王用汲打发走,后半夜就把杨公公给等来了,臬司衙门那边动静那么大,想必赵巡抚这边也是早有耳闻,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杨金水这次夤夜来访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只见步履蹒跚地杨金水被朱七搀扶着走进巡抚衙门的书房,气若游丝般地不停呼喊,“赵大人...赵中丞...赵大人”,胡宗宪的卧底王书办也是赶紧退到门外,选了个好地方接着听墙根儿。

 

正所谓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屎出来,在杨金水一声接一声的呼唤中,惺惺作态的赵贞吉这才一边整理着衣衫,一边迈着方步走出来,云淡风轻地开始装哔,“都这个时候了,有什么事不能明天谈?”讲道理杨公公今晚就要疯了,有些事怕是真等不到明天了,这个时候的杨金水也顾不得绕弯子了,直接冲着赵巡抚就摊牌了,“那个海瑞不能再审这个案子啦。”瞟了一眼被海老爷折腾的只剩半条命的杨金水,赵巡抚低头假装整理袖子,随意问了句,“为什么?”此时的杨金水早已是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如鲠在喉,一脸悲愤、字字泣血地开始控诉海老爷的所作所为,“再让他审下去的话,大明朝就让他给搅了。”杨公公这话还真不是危言耸听,海老爷他确实有这能耐。


杨金水字字泣血地控诉着海老爷的所作所为,“再让他审下去的话,大明朝就让他给搅了。”虽然杨公公把话说的危言耸听,可赵贞吉却丝毫不为所动,海老爷搅的是大明朝,又不是搅的他赵某人,何况赵贞吉心中还巴不得海老爷把杨公公一起给搅合了。赵贞吉抬起眼皮扫了杨公公一眼,面无表情地开始明知故问,“他都干了些什么了?”为了引起赵贞吉的充分重视,杨金水也只得强打精神地缓缓道来,“私自审案,而且有意把案子往宫里扯!你去调他今天晚上审案的卷宗看看,他不是在审郑泌昌、何茂才,他是在审织造局,审宫里的事!”杨公公这番话说的是痛心疾首、捶胸顿足,一旁的几个锦衣卫也是眉头紧锁、脸色铁青,赵贞吉神色淡漠地瞟了杨金水一眼,沉吟了片刻方才转身坐下,随口敷衍了一句,“明天,我可以调案卷看”,赵巡抚说明天去调案卷看,那应该真的就只是看看而已了。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大明这部剧里,很多事晚上不去做,等天亮了就真的没有机会了,比如胡宗宪夜里求见严嵩、蒋千户夜里要烧淳安地牢、郑泌昌、何茂才夜里逼着徽商在合同上签字画押、海老爷夜里单独提审犯人、以及杨公公口中说的“海瑞不能再审这个案子啦”。有些事如果需要运作,一定要放在会前去做,否则真等上了会就来不及了,这跟上秤是一个道理,台面下说清楚,台面上才好表态不是。海老爷刚刚可是信誓旦旦地表示要给朝廷相关部门上疏的,明天万一海老爷真在OA里写个签报,顺便再把口供当作附件一起送往北京,那后果想一想都觉头皮发麻,裤裆发紧。

 

看着赵贞吉那幅老神在在、怡然自得的模样,杨金水心里跟明镜一样,这赵巡抚压根就没把自己的话当回事儿,等特么的什么明天,杨公公今儿晚上就要疯了。杨公公一挥衣袖,猛地站起身,好似回光返照一般吼了一声,“不能等明天了,你今天晚上就立刻上疏,免去他陪审官的职位。”杨公公你怕不是失了智吧,怎么跟胡宗宪用的都是一个套路,遇到事儿就逼着赵贞吉给道长上疏,先不说面前这鸡贼的赵巡抚会不会答应,就算赵贞吉同意上疏,等收到北京的回信一周都过去了,杨公公你确定自己等得起吗。讲道理与其让赵贞吉上疏罢免海老爷,还不如把蒋千户找来一把火把驿站给点了呢,这主意听着还靠点谱儿,而且据说后来还真有人这么操作过。

 

这大概算是杨金水第四次对着赵贞吉指手画脚、发号施令了,第一次是在织造局宣旨抓人的时候;第二次是今天早上提审何茂才的时候;第三次是今天下午逼赵贞吉把沈一石家产卖给徽商的时候。俗话说再一、再二、不能再三,统共也就两天功夫,杨公公这都四进宫了,他是真把赵巡抚当自己的马仔使唤了。实话实说就杨金水这幅做派,也难怪赵巡抚要使一手借刀杀人,把他往死里整了,熟读《阳明心学》的理学之臣最拿手的就是落井下石,趁你病要你命才是正道的光。杨公公话音未落,赵贞吉便迫不及待地给拒绝了,“这我不能,我、海瑞、王用汲都是皇上钦点的问案官,除非他们有偏袒钦犯、徇私舞弊的行为我才能参奏。这个时候要我参奏,我没有理由。朝廷来了那么多人,还有裕王,都不会答应。”

 

面对杨金水一而再、再而三的指手画脚,这一次赵贞吉总算是寻到了一个机会,名正言顺地当着锦衣卫的面,把杨公公给怼了回去。浙江的事儿以后到底谁说了算,这才是赵贞吉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敌人的敌人虽然未必是朋友,但总能够物尽其用,到了这个时候只要能折腾死杨公公,哪怕海瑞真的有偏袒钦犯、徇私舞弊的行为,赵巡抚也会有选择性地无视。赵贞吉最后还特地把裕王给点了出来,意思就是告诉杨公公,除非你手里有圣旨,否则这回吕公公的信也不好使了,法宝又不是支付宝,总不能让杨公公你一天到晚的随便刷吧。赵贞吉话还没说完,杨金水就知道自己这回怕是踢到铁板上了,身子一软再一次瘫坐在椅子上,形容枯槁、气若游丝,站在一旁的朱七扭头也说了一句“杨公公,赵中丞说的是理。”朱七这大概算是帮理不帮亲了,主要也怪杨公公自己,他出的那馊主意一点可操作性都没有,连朱七都听不下去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