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完了茶叶的事情,苏牧风决定去武夷山中寻找兰菁。于是在一个晴朗的日子,带着司徒眉、萨其玛和追命剑,在向舵主及一名向导的的带领下,坐上竹筏,沿着一条清澈的溪流而下,进入武夷山中。
这条溪流是九曲溪。九曲溪曲折萦回,贯穿于丹崖群峰之间,如玉带串珠,将矗立的山峰、山岩连为一体。山临水而立,水绕山而行。峰岩高低,河床宽窄,水流急缓都搭配得非常绝妙。“一溪贯群山,两岩列仙岫”。溪光山色形成一副诗情画意般的美景。 登山可览碧水清溪,涉水能看奇峰异石。
竹筏顺溪而下,沿岸峰峦千姿百态,林间泉歌鸟鸣。浪击轻舟,篙点褐石,溪流中游鱼点点。天上浮云缥缈,一阵清风吹来,忽而天色突变,一朵黑云罩顶,继而便是淅淅沥沥的小雨。远远看去,群峰笼罩在雨雾之下。瞬间风停雨住,阳光重新照射下来,山间立刻雾气蒸腾,云雾缭绕,雾锁峰腰。
几人身处这样的美景之中,简直是如痴如醉,飘飘若仙。据说有人曾经在桃源洞一带见过白衣女子,苏牧风决定先去桃源洞看看。
桃源洞四围北廊岩、三层峰、苍屏峰环列,沿松鼠涧蜿蜒上行,突见乱石嶙峋,涧水断流,似乎山穷水尽,然定睛细看,巨石下有一洞穴,仅容一人通过,穿过小洞,又见小涧流淌,上有石桥,跨过石桥,见一洞口,洞门上刻一联曰:“喜无樵子复观弈,怕有鱼郎来问津”。
进入洞门后,眼前豁然开朗,四面群峰环抱,中间谷地阡陌纵横,其中几间道观,非常显眼。 几人来到道观门前,原来这是桃源洞三元庵,旁边一块石壁上写着:“穷源有古村,二三避世客;避世非避秦,栖心炼精魄;春田自耕割,衣食无需索;风动棕花落,雨过药苗摘。”
苏牧风暗想,这里确实是世外高人隐居修行的好去处,但庵中除了几个老尼,并无人们看到的白衣女子。
有个老尼说,曾经在玉女峰见到一个白衣女子,苏牧风决定再去玉女峰看看。
众人重新返回竹筏,再往前行。 很快,竹筏来到玉女峰下,众人弃伐上岸,盘旋而上,在向导的带领下,来到玉女峰背面。仰头向上望去,只见玉女峰高耸入云,悬崖垂直陡峭,常人根本无法攀缘。
苏牧风施展轻功,纵身而上,其他人由于没有他这样的功力,只能在峰下等待。
很快来到峰顶,上面非常平坦宽广,还有一口小小的清泉。 在这么高的一座孤峰上,居然有泉水,真是山高水高,也算是个奇迹了。
让苏牧风惊讶的,是一间石屋,矗立在峰顶上。石屋不大,屋顶上盖着薄薄的石片遮风挡雨。也许是由于天长日久的缘故,堆砌石屋的石头,以及屋顶的石片上,长满了绿绿的青苔。也不知在这么高的地方,这小屋是如何修建起来的。 石屋左前面,开有一扇小小的窗户,用树枝作为窗棂。门扉虚掩,非常清静,不知是否有人。
苏牧风左右扫视了一遍,便来到石屋前。 正准备敲门,屋内一个女子清脆的声音问道:“何方高人,来到山居,不知有何见教?”
苏牧风抱拳一辑,朗声说道:“在下苏牧风,因寻找一位朋友,来到贵处,不幸打扰前辈清修,叨扰之处,还请前辈多多包涵!”
屋内半响无声,突然门扉吱呀一声打开,一个身着白衣的年轻女子,出现在门口。
只见女子十七八岁年纪,鹅蛋脸,丹凤眼,皮肤白皙,秀发如云,一看就气质不凡。
女子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看了看苏牧风,忽然间,脸上涌起一层红晕,随即又慢慢淡了下去,红中透白,白中透红,一阵微风吹过,少女的清香扑鼻而来。
苏牧风如痴如醉,同时也十分不解,本以为能住在这么高的地方,定然是一位有些年纪的前辈,刚才还前辈前辈的乱叫,没想到住在这里的,竟然是一位如此漂亮的少女,若在山下看见,定会认为是仙女下凡。只是不知,如此美丽的姑娘,为何要住在这么高的峰顶,又是如何爬到这峰顶的?日常生活物资,又是如何运抵上来的?
正当心中涌起万千疑问,脑海里千回百转,神思恍惚之际,只听少女轻启朱唇,轻轻说道:“此处常年并无人到此,不知阁下要寻找什么人?”
声音清脆悦耳,却令苏牧风一怔,忙收摄心神,回道:“在下有一位朋友,前些日子独自离开,听人说她来到了东南沿海,在下从漠北寻到此处。听丐帮兄弟说,曾经在武夷山见到一位身着白衣的女侠,行走如飞,我想也许是她,今日便寻觅到此,却不曾想打扰姑娘。”
白衣女子一听,沉吟一会,说道:“阁下那位朋友,也是喜欢身着白衣,也是一位年轻女子吗?”
苏牧风点点头,说道:“她也不是固定的身穿白衣,常常喜欢的,是穿红衣或者白衣,但她有一点武功,我认为能在武夷山中行走如飞的女子应该不多,因此便觉得有可能是她,现在看来,那白衣女子应该是姑娘了?”
白衣女子脸色又是一红,略微点了一下头,说道:“这武夷山中,除了我,好像并没有见到第二个身着白衣的女子,至于你所说的行走如飞,那倒是夸张了些。”
苏牧风呵呵笑道:“说姑娘行走如飞,恐怕也不算夸张,姑娘能在这么高的峰顶生活,没有高强的轻功,恐怕是很难办得到的。只是这峰顶虽然清静,无人打扰,但生活起来,也未免有些不方便吧。”
说完左右瞧瞧,心想这峰顶上,除了有一眼泉水和凌厉的风声,其他什么也没有,不知该如何生活,难道每日就只饮水喝风吗?
白衣女子见状,淡淡一笑道:“阁下左顾右盼,是在想,这峰顶上什么也没有,而我是怎么生活的吗?”
苏牧风见心中想法被她说破,脸色微红,老实承认道:“正是,在下正是在想,姑娘在这上面是如何生活的,姑娘为什么不住到峰下去呢?起码那里比峰顶方便得多。”
白衣女子听了,微微一笑道:“请跟我来。”
说完将苏牧风引到峰顶的背面,只见那里立着一个支架,支架上套着一个轱辘,轱辘的麻绳上,拴着一个藤编的箩筐。
备注:这几章,将讲述与传统道家完全不同的采阴补阳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