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前去,又是另一个村落。
村中央一棵大大榕树,枝繁叶茂,给热天送来凉荫。
村上仍养着好几条狗,不过因为许多小孩在树底下玩耍,所以那些狗见了沉檀,也不很叫,只发出低低地呜呜声,这是在警告。
沉檀想转身就走,但树底下的小孩子围了过来。
他们有像吴放龙一般大的男孩子,也有像沉檀这么小一点的女娃娃。
见着他们,沉檀就没那么害怕,别人问什么就答什么。
不过小孩子和小孩子的交流,也实在令人啼笑不得。
“你是哪个?”最大的那个男孩子问沉檀。
“我是小娃儿……”沉檀又没有名字,当然是别人怎么叫,她就觉得自己是什么。
“你是小娃儿?那我妹也是小娃儿。”男孩子搞不明白,他又问,“你到我们这里来干啥子?”
“我找外祖父。”沉檀一说起外祖父,眼泪就收不住,大颗大颗眼泪砸在满是泥灰的手臂上,倒把手臂底色的白显现出来了。
“那我帮你喊一哈外祖父嘛……”男孩子看沉檀哭得确实伤心,决定去找找自家外祖父。
但是男孩子不明白,这个小孩为什么要到自己村上来找外祖父,他外祖父就一个,被这小孩找了去,那他怎么办?
带着疑惑和不舍,男孩子去屋里喊自己外祖父去了。
他到底年长些,做事谨慎,走之前叫几个女孩子把沉檀看住,别让她走了。
男孩子到屋里,找到自己拄着拐杖,须发皆白的外祖父,说有个女娃娃要找他。
老人当然比这些小孩知事,他简单问两句,就知道这小孩子是走丢了,而且小孩脚力能走多远路?
他估摸着,就是临近几个村上的娃娃。
老人顶多有些小恶,像那个男人一样的大恶,是绝不会有的。
他拄着拐杖走出来,见了沉檀,耐着性子问沉檀是哪家的小孩,怎么走到这里来了?
沉檀见这老人慈眉善目的样子,跟自己的外祖父很像,便对他信赖些,把二姨娘画的地图给他看了。
老人看这纸地图,完全看不出个门道。
也觉得画这地图的人实在混账,你写个地址,写个大人姓名,也比画图要靠谱许多呀!
“你记不记得你爸妈叫啥子?”老人问沉檀。
沉檀摇头,她连什么叫爸妈都不知道,哪里还能知道爸妈名字。
“家公,她是来找外祖的,不是找爸妈的。”男孩子在旁边着急,他外祖父还能送给这小孩,送爸妈,那当然不行,爸妈走了,他跟妹妹吃什么呢?
“那你外祖叫啥子你晓得嘛?”老人还是很耐心的,不过他没抱多大的期望,他知道,对于小孩子来说,大人都是只有称呼没有名字的,更何况跨了辈分,长辈名字向来是个忌讳,小孩子哪里知道呢?
但他没想到,这小娃娃还真知道!
“太虚……我外祖叫吴太虚……”沉檀记得外祖父的名字。
村上有血缘关系的,一般不直呼名讳。
但外祖父在村上辈分并不大,许多同辈,或高他一辈的人,对他都是直呼其名。
沉檀听过几回,便记住了。
再加上这老人眉目实在不坏,显得可亲,也真心实意想要帮助沉檀,这让情绪一直紧绷且混乱的沉檀当即冷静下来,福灵心至说出了这个关键的名字。
“吴太虚哦……”老人还道是哪家的娃娃,原来是北关村吴家。
吴家他是知道的,吴太虚这个名字,他就更熟了。
去年吴家杀猪,猪脚他儿子买了好几个,买来给儿媳妇下奶。
吴太虚家的好几块田,还跟他们村这边分到一处。
平时种地,难免还要开口问候两句。
不过说是地分一处,但两家的距离,着实算不得近。
中间隔着两个老高的坡呢!
“嫩个远,你是囊个走到这里来的哟,真不得了……”老人感叹着,又支使外孙儿去地里喊儿子。
这么远的路,既然碰到了,肯定要把小孩子给人送回去,不说什么报酬问题,吴太虚这个人,踏实肯干,还是很值得结交的。
最起码,不能再让小孩子自己走回去,这要再丢了,想找回来,那就难了。
从这里到北关村那边,岔路不知道有多少。
中间还有老大一个池塘,小孩子掉下去基本就淹死了,家里人得多着急啊。
老人不坏,儿子自然也不很差。
一路带着沉檀,往沉檀外祖父家去。
直走到北关村下院,也就是沉檀大外祖父家那,沉檀撞到了面色焦急的外祖父。
“哎哟……”外祖父见着沉檀,感叹一声,觉得心里石头终于落地,他面色还是着急,但说话语气,听起来要轻松不少,他说,“都以为你走丢了,搞快点回去,你外祖母都急死了,病又严重了!”
上午从二女儿家离开的时候,沉檀外祖父拎着香蕉提子,脚程飞快回了家。
外祖母没见过香蕉,还以为这是村上种的芭蕉,她惊叹:“你不是到元月屋头去了嘛,在哪里搞这么大芭蕉来了?哪个屋里芭蕉,这么早结果,还结这么大?”
外祖父还没来得及回答,外祖母又朝睡屋外喊沉檀:“小娃儿,小娃儿,来吃好东西咯!”
她瘫痪得半边身子无法动弹,床上躺了两年,身体各种能力大幅度退化,完全没听见丈夫回来跟婆婆说的话。
曾外祖母在外祖父进门时就问他小沉檀去哪里了。
外祖父不得已,又讲了一遍:“老二喊小娃儿留在哪里陪她耍,我看小娃儿也不想走,就让她留在那边耍两天,又不远,到时候喊老二把她送回来就是。”
他完全不担心会出什么问题。
对于外祖父来说,两家距离这么近,他半个小时不到就能过去一趟,而且老二再嫁人了,也是自己闺女,小孩子放她那,能出什么问题呢?
外祖母全然不这样想。
她是亲手带过五个孩子的。
不同于外祖父整日下地,她从前时候,虽然白天也去地里做活,但家里洗衣做饭,连带几个孩子读书,婆婆吃喝拉撒这些,基本都由她来操持。
她比外祖父要更清楚,小孩子两三岁的年纪,有多离不得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