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卷一:较差
书名:老二 作者:徽然兮 本章字数:2007字 发布时间:2022-01-09

  拿来做毽子底的填充,那是最好。


  底下有这层缓冲,毽子底的厚度上来了,踢着还不疼。


  圆片剪好,她便开始缝底。


  拿碎布头,把圆片和铜钱裹在里间,最好是把铜钱夹放在圆片中,这样缝起来牢靠些。


  线从铜钱孔的位置过,明眼是看不出来什么地方能下针的,全靠缝者手拿捏感觉。


  曾外祖母年岁那样大,眼睛很不好使。


  要做这样精细的针线活,她不得不戴上老花眼镜。


  即使这样,仍是要离很近,实在看不清楚。


  沉檀看曾外祖母眼睛离针线那么近,头几乎佝偻到坐着的腿上,她生怕针不小心戳瞎曾外祖母的眼。


  那样,她就只能拥有一个瞎眼的曾外祖母了。


  虽然沉檀不很懂眼瞎是什么样的,也不明白瞎眼到底好不好。


  但她听大人提起身有残疾的人,他们面色总是怜悯,又带着些害怕落到自己头上的畏惧。


  当然,还有大部分人,会带着些不是自己的庆幸。


  比方他们说起大外祖父家的哑巴——


  大外祖父家邻边住着个哑巴,他说话只能像小孩那样,发出“啊啊呀呀”的声音。


  哑巴又生了两个儿子。


  大儿子两腿不一样齐,走路总斜着身子一拐一挒地走,久了,连带脸也是斜的,看人说话总斜着。


  小儿子患了脑瘫,只能坐到轮椅上进出,常年歪嘴淌口涎,连饭都没法搞进自己嘴里。


  摊上这样的邻居,大外祖父没办法,只能连带着多帮衬。


  久了,人们也就当两家并做一家人讲。


  “啊呀,那哑巴好可怜啊,晚饭吃齁了,晚上起来喝水,把开水瓶打翻,烫得半边膀子全是水泡,说又说不出来,只‘呜哇呜哇’叫,那么大晚上的,没得哪个听得懂,就没管他,今天梦生才给他搞了药……”那人讲起来,神色当真心痛,仿佛被烫的是他自己一般。


  “天呐……他日子囊个过哦,老婆又跟人跑了,儿子又没得用,要是我,我拿裤腰带上吊死了算了!”听的人满脸惊骇,实在害怕这样事情发生到自己身上。


  “还好还好,我说话没得问题,要是我舌头也短一截,那不得了……”有的人便是觉得自己幸运。


  穷归穷,人还是完整的。


  因此,沉檀也就知道,身体少了哪部分,都是很不好的。


  “拿远……”沉檀扭头对着外祖母,比划着,学曾外祖母的样子。


  曾外祖母耳朵不很好,所以沉檀不太愿意跟她交流。


  一句话,总要重复五六遍。


  且她还听不明白沉檀的意思。


  “坐好,这个扎歪了……”外祖母把她小脑袋搬回去,又把辫子拆了重扎。


  小孩子做事总不能专心,头发拆了扎,扎了拆,实在正常不过。


  大人不理会沉檀的好心好意,她也不会生气。


  对于她来说,还不明白什么叫做辜负。


  曾外祖母针线活做的还是很快的,毽子底不一会儿就缝了出来。


  而后剪截鹅毛管子。


  那会村里家家门前不靠田,所以没什么人养鹅。


  独周家。


  门前有坡,坡上种花树瓜果,坡下就有水田。


  养鹅最是方便。


  所以这鹅毛管子,也是周大妹贡献的。


  她家不很杀鹅,但凡杀,那些鹅毛,她总要藏起来。


  虽想不到用处,但女孩子见着美的事物,总是忍不住收集珍藏。


  鹅毛白似雪,自然是好看的。


  鹅毛管子不要太长,一头剪做十字花。


  十字那头,就缝毽子底上。


  这要缝得牢靠些,因为那根管子,便是用来插鸡毛用的。


  等最后一个线头打上结,曾外祖母习惯性地用嘴去咬断线——


  线不过方入嘴,她面上显出尴尬神情来。


  一不小心,就忘记自己牙齿早就脱落的事情了。


  眼里有些遗憾,她拿剪子剪断线头,又把鸡毛,均匀插入鹅毛管里。


  一个漂亮的鸡毛毽子,也就做好了。


  “谢谢太婆。”几个女孩子谢过,便接了毽子,欢呼着跑去院坝,准备开玩。


  “大妹……”外祖母叫住周家大女儿,“莫搞忘了篦子拿回去。”


  “我晓得,不得搞忘,幺娘你先放到板凳上……”女孩子再懂事,终究也还是孩子,到底贪玩。


  外祖母就不说什么了,只静静坐着,看几个女孩子踢起毽子。


  这东西,沉檀自然是不会玩的。


  不过往常,她就是不玩这个,也免不了要跑来跑去闹腾。


  今儿她梳了头发,突然就变得乖巧起来,只淑女般坐着,像个公主一样,肩背笔直,带着一种贵气,看那些大姐姐们玩耍。


  这是一种,有母亲疼爱后的底气。


  也是怕跑闹,弄散她新梳的头发。


  哪怕少不知事,沉檀也隐隐约约感觉到,不是每一天,都会有人,这么耐心同她梳发。


  她很早就无师自通学会,把那些不可再得的珍贵物品,妥善安放收藏起来。


  既不大肆宣扬,也不随意分享。


  仿佛这样做了,琉璃就会破碎。


  仿佛不这样做,彩云就永远不会消散。


  几个女孩子年纪都不大,也没谁出过外地,不懂踢毽子,有什么花样讲究,只定个简单规矩,便开始踢起来。


  曾外祖母摘了老花镜放一旁,眼睛眨巴着,看那些活泼的少女,这么望着望着,她视线就有些模糊起来。


  眼前的少女们改了模样,毽子也换了花色,那些踢毽子的脚,都裹得尖尖小小,像是江南采摘的菱角。


  比不得大户人家足不下床的抱小姐,她们作为穷苦人家的女儿,即使裹了脚,也是要做家里活计的。


  洗菜择菜,洗衣捣衣,多的是活等她们来做。


  女孩子胆小,便三三两两结伴同行。


  同行久了,你跟我好,我跟你好,就有了所谓‘手帕交’。


  不那么忙碌时,便约着一块儿玩耍。


  最常见的,是放风筝和踢毽子。


  这两样东西,就是再穷,自己也能做出来的。


  她就是那时,同别人学的做鸡毛毽子。


  这不消费什么功夫。


  未出阁的女儿家,谁不和母亲学一手女红?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老二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