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宋旭闻听义父宋冉清早就怀疑栾鹰是奸细,不由得开口问道:“据旭儿所知,栾统领每次都是尽心竭力完成义父交给他的任务。不知义父又是如何看出他是我们幽都城的奸细呢?”
宋冉清冷笑着说道:“我年轻时曾遍走中原到各大门派拜师学艺,其实那也不过是掩人耳目,真正的目的却是奉我父之命在武林各派中安插心腹,收买人心而已。这件事甚是机密,几乎无人知晓,所以多年来也一直都是相安无事。可是当我接管了这幽都城的城主之位,建立了铁甲军,并且任命了栾鹰为铁甲军统领之后。我当初曾安插在各派中的这些人就陆续被除掉或者被赶出了山门。几十年的时间里,我当初安插在各派的这些人如今已经所剩无几。但唯独京都里的细作却一直都是由我亲自掌管的,因为这是我父亲一手安排的。直到最近这两年,因为我全心忙于玉泉山之事,分身乏术。我才把京都的事情也交给了栾鹰掌管,没想到如今也出了事。”
宋冉清说到这,又长叹一声继续说道:“接到从京都传回来的密报我才知道,原来栾鹰并不是他的本名。他的本名叫栾雁,曾是唐玄宗驾前一品的带刀侍卫。当年他身负重伤被我所救也不过是演了一出苦肉计而己,目的就是接近我,然后打入幽都城。探出我宋家真实的身份和目的,瓦解我们幽都城在中原的实力。”
宋旭闻言心中又惊又喜,惊得是他没有想到身为幽都城铁甲军统领的栾鹰竟然是朝廷派到幽都城的密探。而喜的是栾鹰一直都看不起宋旭,甚至数年前还曾侮辱过他。
既然如今已经查明栾鹰就是幽都城的奸细,那么用不了多久,自己便可以报那数年前的受辱之仇。
宋旭虽然心中高兴,但神情却没有显露出来。看着义父宋冉清开口问道:“义父,旭儿还有一事不明,不知当问不当问?”
宋冉清开口问道“你有何事不知,但问无妨!”
宋旭闻言继续问道:“义父,旭儿不是很明白我们幽都城已经远离中原,地处边陲。和那大唐朝可谓井水不犯河水,为何我们和朝廷之间还不断的派出密探相互打探对方的情报呢?”
宋冉清闻言看了看宋旭然后思量片刻,轻叹一声开口说道“也罢,旭儿,你既然有一丝魂魄在我的身上,想必日后你也不敢对为父存有异心。既然如此为父便把我们幽都城的秘密告知于你。只是你要记住此事绝不可外传。”
宋旭点头答应到:“义父放心,旭儿此生对义父绝无二心。并且关于幽都城之事旭儿定会守口如瓶,绝不会跟任何人透露半句。”
宋冉清点点头,看着宋旭问道:“你可知我宋家来这幽都之前是做什么的吗?”
宋旭眉头微皱开口说道“旭儿不知,但是旭儿听说江湖中曾有多事之人暗中查访过,不过最终也都是无功而返,不了了之。”
宋冉清闻言轻哼一声,开口说道:“我幽都城的秘密岂是外人想查就能查得到的吗!况且我们宋氏一族原本也根本不姓宋。”
说着宋冉清便把自己的身世和幽都城的来历毫无隐瞒的都告知了宋旭,宋旭越听心中也越是吃惊。他也终于明白幽都城的实力为何如此强大了。
这幽都城之主的宋氏一族来到幽都之前并不姓宋,而是姓孟。他们的祖上便是隋末唐初中原十八反王中的“宋义王”孟海公。
孟海公是曹州济阴人,公元613年三月,孟海公在周桥起事,占据曹、戴二州,手下兵将多达三万余人。
但是在公元620年11月,夏王窦建德自河北率军渡过黄河南下攻打孟海公,次年二月窦建德便攻克了周桥城俘获了孟海公。孟海公兵败而且受降归附了窦建德。
后来窦建德的军中,孟海公认识了窦建德身边的一位谋士,名字叫凌敬。二人相处了几日,言谈中发现很投机且志同道合。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孟,凌二人越处感情越好,在军中成为了至交的好友,后来二人更是暗中结成了生死把兄弟。
不久之后孟海公和凌敬二人一同随窦军西进洛阳救援王世充。可惜因为士卒疲惫,屡战不利。
此时身为谋士的凌敬向夏王窦建德提议改道跨越太行山,进攻上党。但窦建德却没有采纳。凌敬坚持争辩,窦建德反而大怒,把凌敬赶出了帅账之外,凌敬因此心中很是痛心和失望。暗中找到孟海公并私下告知,窦建德此战必败无疑,与其坐着等死不如早些离开窦营,劝孟海公早做打算。
孟海公闻言长叹一声说道“我本就是降将,窦建德在我的身边左右安插了很多人,而且受降之后,窦建德怕我怀有异心,早就派人把我的家眷父母妻儿暗中都给软禁了起来。如若我与你私离窦营,恐怕我家中老小一个也活不了了”。
所以孟海公依旧留在了窦建德的军中。后来窦建德在虎牢关一战果被李世民击败,几乎全军覆没。众人拼死突围,孟海公深知凌敬只是一谋士,武艺平平不善争杀。所以混战之中孟海公一直不离凌敬左右。
二人拼命厮杀,乱战之中孟海公为救凌敬身负重伤,孟海公自知二人一起逃出重围已不可能,于是便舍身引开追兵助凌敬逃走,而他自己却被唐军所俘,押解到了长安。
凌敬在孟海公的帮助下保住了一条性命。心中很是感激孟海公的舍命相救,为报答救命之恩,凌敬历尽艰险解救出了孟海公的全家老小。
凌敬又召集笼络了一些曾经誓死跟随孟海公的残兵旧将,想去长安救出孟海公。但走在途中便得到消息,孟海公和窦建德在长安已经一同被处死了。
凌敬得此消息不由得放声大哭并暗下决心要辅佐孟海公的后人完成孟海公未完成的宏图大业。
随后凌敬带着手下这些人改扮成兵败的窦军回到了洺州,此时窦军的余将还想继续起兵,凌敬暗中找到了左仆射齐善行。软硬兼施让齐善行劝服众将。并以分发财物给兵卒为名,凌敬却暗中把夏国银库中所有的金银财宝都偷偷运出了洺州。并且在整理窦建德的遗物之时,凌敬还得到了一本刀谱和一把宝刀,凌敬把刀谱和宝刀连同这富可敌国的宝藏拉到了一隐蔽之处藏了起来,以备日后起兵反唐之用。
哪知就在这时,有人传信给凌敬,孟海公的从弟孟啖鬼找到了孟海公之子孟义,并以孟义为首领,在曹州和戴州已经起兵反唐,而且联合了占据郓州的蒋善合一起向大唐发兵。只可惜蒋善合表面应合,但暗地里却已经下定决心投降大唐,于是蒋善合暗中召集亲信,设伏杀死了孟啖鬼。
大唐朝闻知此事授蒋善合为大将军、郓城县开国公并命他全力缉杀孟氏的余党。孟义见叔父孟啖鬼已死,知道此次起兵已经失败,而且蒋善合还领兵到处缉拿于他,所以孟义领着家眷四处躲避,后来便没有了任何消息。
凌敬得知此消息后心中一凉,暗自埋怨孟啖鬼太过心急,如今唐朝士气正盛,此时起兵无异于以卵击石。而且用人不当反受其害。如此一来,孟氏一族元气大伤,只能寻到他们之后远离中原唐土,找一荒僻之处韬光养晦,休养生息,暗中汲取力量,看准时机再行起事。
因此凌敬派人四处寻找已经躲藏起来的孟氏一族,后来得知,这孟义为了躲避唐兵的追杀,最后无奈领着残剩的族人和兵将占据了一座高山,成为了占山为王的山寇。
凌敬带人找到了孟义,向孟义说明了经过,孟义得知凌敬是自己父亲孟海公生前的至交好友,还是自己的盟叔,于是待如上宾。凌敬告诉孟义,虽然他们占据了这座高山,毕竟还在中原腹地,大唐若是发来重兵攻打恐怕坚持不了多久便会全军覆没,最终也是难逃一死。
孟义听完知道凌敬已有良策,忙向其请教。原来凌敬早在来找孟义之前就已经派人四处寻找合适的栖身之地,最后看中了位于中原边陲之地的幽谷。
此地远离中原唐土,又是与域外互贸通商的必经之地。如若能在此地修城建府,养兵屯粮要比在这座高山之中 稳妥数倍。
凌敬把想法跟孟义一说,孟义听完脸上不但没有喜悦之色,反而低头不语。凌敬见孟义的神情就是一愣,询问之下方知孟义听说此地虽好却是处不毛之地,想要长居必要修城建府,所以需要很大的财力才可以。孟义虽然是孟海公的后人,但如今已经没落,哪里又有那么多的钱财。
凌敬闻言哈哈大笑,把怎样带人去洺州怎样得到了无数财宝,又藏在什么地方都告诉给了孟义。随后二人带着兵卒起出了这些财宝,雇用民夫巧匠在幽谷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修了一座幽都城。
(本章节里孟海公的故事有真实也有作者的虚构,无需做历史考证!)
周一至周六每日更新一章,每章不低于3000字。周日休息!因为作者为了使这本书的故事可以一直都能够符合逻辑,而且很精彩的呈现出来。所以每周日停更一天用来编写和修改下一周的章节,希望书友们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