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山?”陈冲一震,耳边不禁萦绕起婆婆说过的一句话“彼时火洲的霸主是三才山”。
“看来剑宗还有更加强大的来头,二者结合看来剑宗之前的确是横霸一方的存在,怪不得剑宗胆敢提出剑域这种说法,想必他们有着足够的底蕴和实力。”陈冲心头这般思虑,虽说婆婆并没有和自己多说什么关于三才山的信息,不过综合刘光远所说的陈冲依然能够感受到这三才山的分量。
“三才山,人间五道?这又有什么联系呢?”
对于陈冲这样的问题刘光远摇摇头表示回答不了,因为涉及到剑宗的一些历史问题他也不明白,除非在剑宗的地位足够高,否则就是不可触及的领域。
陈冲没有再问什么,刘光远不知道他也没觉得意外,心里已经将这些问题压下,打算以后一起请教婆婆了。或许她也可能知之不多,但肯定是有所了解的,否则也不会冒然提及三才山这个名字,甚至陈冲此时都怀疑她是刻意提及的,有着明确的指向性,这倒也符合她的一贯作风。
不再纠缠这些历史问题,他们谈论的已经偏离的原来的话题,那些才是陈冲眼下急需了解的东西,便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剑宗的确非同凡响,剑修也着实令人向往,不过我还是不知道为什么风啸剑会流落在外,还请赐教。”
听到这个问题刘光远也从追忆中收回心神,回答道:“不仅仅风啸剑流落在外,其他四堂的也同样流落在外。因为它们不仅仅是五堂的门面,同样也是五堂传承的载体,本身就是一种修炼资源。”
“修炼资源?你指的可是剑意的传承?”陈冲猜测道。在他的了解中剑修最讲究的就是剑意这种东西,这和修道者所说的意境之力异曲同工,然而意境对于陈冲现在来说还是虚无缥缈的,毕竟这是第五步修士才能触及的领域。
“的确如此,五堂真正的剑意蕴藏在五把圣剑中,然而作为底蕴我之前也说过它们是不会轻易现身的,而且圣器之威岂是寻常剑师能窥视的?为了剑意延续剑宗不得不将其磅礴的剑意弱化,封印进其他剑中,或者说是拓印了圣剑的剑意剑意,这才催生了另外五柄剑的出现,”
“原来如此,它们的出现就是为了让弟子修炼并继承的,所以它们就是流传于弟子之间的吧。”陈冲明白了,不过他又生出另外的疑问,便道:“据我所知这意境之力只属于修士个人,这剑意居然可以拓印转嫁?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这就是剑宗剑修与传统修道者的区别之处了。对于传统修道者而言意境之力只有随着其灵魂的觉醒才有可能获得,而且一旦掌握了意境那么便是融于其灵魂的,这自然决定了修道者意境无法剥离,也无法拓印。而剑宗的剑修是将意境之力融于灵剑的,与其本身灵胎的灵魂是分开的,所以可以做到转嫁和拓印。意境对于传统修道者而言不可继承,只能靠自己领悟,而剑宗的剑修却可以继承与发展。至于拓印的手段想必你应该不会陌生。”
“嗯?”听着刘光远意有所指的话陈冲感觉可能会是自己了解的东西,但又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赋灵!”
“赋灵?”陈冲颇感惊讶,这赋灵的说法陈冲的确清楚,因为这是修真体系才有的一步。然而剑修是属于修道体系的呀,他们又怎么和修真体系扯上关系的呢?此话一出陈冲顿时觉得这剑宗牵扯的东西太多了,抛开其历史不论,单与修真体系的牵扯就足以让人难以理解了,起码这让陈冲颇为头大,搞不清缘由。
“修真体系的东西怎么会和剑宗扯上关系呢?”陈冲忍不住问了一句。
“剑宗五堂,除了凌风堂你还知道其他的吗?”
“惊雷堂,烈火堂,碧水堂,寒冰堂。”陈冲回答道。
惊雷堂此前他也听莫弦音提起过,当时她还和那把金剑的剑意比较了一下,陈冲自然印象深刻。其他三堂都是他从典籍中看来的,不过书中对于五堂的介绍都比较笼统,没有详细的记述。
想起这个陈冲也颇为上头,他看的那些典籍记载的东西都很笼统,很少有讲述得十分详尽的。这让陈冲不得不感叹想了解这个世界真的很难,正印证的婆婆话“还得靠自己摸索”。
“风,雷,火,水,冰。你还看不出来吗?”刘光远反问道。
“这是五种本源!”陈冲一惊,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深意。之前虽然知道五堂之名但陈冲一直没有琢磨过它们,他的兴趣也不再剑宗上,今天经刘光远这么一点拨顿有茅塞顿开之感。原来剑宗和修真体系的渊源这么深,再想想自己也可以走修真体系,陈冲恍然觉得今天刘光远所说的东西并不是随口说说而已,应该也有着指向性。细细想来自己说不得要和剑宗扯上关系呢,日后要走修真之路恐怕剑宗也是绕不过去的,而且这种关系现在就已经有了,只不过应该是敌对的。
“不太妙啊!”陈冲嘀咕了一句,暗道自己将来的路可能会不平坦。
刘光远没有在这本源上多说什么,有些东西一点就透了。陈冲并不愚钝,这些东西自然能够想得明白,他缺的只是经验和阅历而已。
略过本源,刘光远回答起了陈冲的另一个问题——剑意是如何转嫁的?
关于这些刘光远知道的比较详细,所以讲的也比较透彻。这种手段的确和修真体系有关,而且还催生出了剑修内部的一个分支——赋灵师,赋予灵剑本源或意境之力。
对于赋灵师陈冲很是陌生,也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职业分类。这也不奇怪,因为赋灵师是在剑师这个分类之中的,是剑师衍生出来的,可以说是剑师独有的一种,对外自然也会以剑师自称,当然也只有剑师才能体会到赋灵师的强大。
首先,赋灵师是剑师中的一个分类,其本身就是剑师,而且赋灵这个过程据刘光远说必须精通本源之力或意境之力,这就对他们的修为有极高的要求,最低也要在化神期,甚至更高。除此之外,赋灵师还必须精通符文或炼器,因为这才是赋予灵剑意境或本源的手段。
本源和意境是两种不同的力量,同样赋灵也包含了这两个层面。不同的层面使用的手段也有所不同,赋予意境通过的是符文,本源则是炼器。
这一点倒也不难理解,符阵的手段陈冲有过接触,其种种匪夷所思的能力也是让人叹为观止的,能拓印转嫁意境倒也不奇怪。至于炼器与本源的关系就更容易理解了,同修士本身一样,灵剑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本源属性,这和铸造其剑身的材料息息相关,要觉醒其本源自然离不开炼器师了。
“正是有赋灵师的存在使得剑宗的铸剑阁在修炼界也是鼎鼎有名的存在,若不是玄天宗的压制其可称霸整个炼器界。”
提及剑宗铸剑阁刘光远也是颇为自豪的,言称包括风啸在内的五把剑均是铸剑阁的得意之作,其价值本身就是无可估量的。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般的灵剑只会赋予意境或本源中的一种,而这五柄却是同时赋予了意境和本源之力,堪称是意境和本源的融合,放眼整个修炼界估计也就这五柄剑做到了。
刘光远讲得眉飞色舞,侃侃而谈,而陈冲却眉头紧锁若有所思。
当刘光远说道意境和本源融合的时候陈冲的注意力就已经不在他说的内容上了,虽然陈冲对剑宗,对赋灵师也颇有兴趣但都不及意境与本源的融合。
此时陈冲想到一个旷古烁今的大帝——太极大帝。作为典籍中的常青树,谈及大帝不可不提的存在,太极大帝的名头可谓响彻整个世界。世人皆知太极大帝的最大功绩是祭出一道法旨终结了黑暗时代,不过对于法旨的内容却鲜见典籍。
关于太极大帝陈冲是有些了解的,而其法旨的内容在婆婆收藏的一些札记中也是有些提及。根据那些札记的讲述与其说是太极大帝祭出法旨终结黑暗,倒不如说是其指引了修真和修道的方向。
一直以来修真体系追求的本源与修道体系追求的意境是对立的,真道不合也由此而来。不过太极大帝却揭示了本源与意境的内在联系——对立的统一。本源与意境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既对立又统一,既分而又合。并且太极大帝还指出了真的本质在于极,道的源头在于太,太极之谓由此而来。
关于太极大帝的种种在脑海里徘徊,虽然陈冲还不能理解太极二字,对于所谓阴阳相合互为表里的东西也是云里雾里不得其意。不过陈冲却是知道要达到那种境界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本源与意境融合。这也是太极大帝给修炼界最直接的指向。
“剑宗五堂,本源意境融合。原来剑宗还有这样的考量与探索,怪不得他会与修真体系有所牵连,想来他们是走在了修炼界的前沿呀。”陈冲沉吟,暗想剑宗果然非同一般,不仅有着极深的底蕴还有着极强的前瞻性。
陈冲对此倒也有些理解,毕竟剑修相比传统修道体系是种年轻的存在,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必定更加容易。或许对于修真体系那些传统修道者依然持敌视态度,漫长的黑暗岁月足以让他们形成这样根深蒂固的看法。基于这样的偏执哪怕有太极大帝的指向,他们恐怕也不会轻易做出改变。
让陈冲意外的是修真体系居然愿意做出这样的改变,不知道有什么样的内在原因呢。
有这样的内在逻辑,心中略一琢磨对于剑宗的一些东西陈冲也有了新的认识,也明白为什么剑宗会成为紫阳宗这种修真宗门的靠山。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陈冲找到了一条可能的出路,哪怕日后剑宗发难自己应该也不至于不死不休,那便是自己能够真道双修。
陈冲明白自己要想同修两种体系,必然要面对本源意境融合的问题,这与剑宗的追求可以说是一样的,基于这样的考量陈冲甚至觉得自己说不定会与剑宗保持不错的关系呢。或许自己以后的路可以参考一下赋灵师们的手段。
尽管想到这样的可能性,陈冲心里依然没底。毕竟剑修是以剑为本的,而传统修士是以人为本,这之间还是有着区别的。陈冲也不敢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一个缥缈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