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无可奈何花落去
书名:闲话《大明王朝1566》 作者:北宫伯玉 本章字数:6032字 发布时间:2022-01-01

本篇参考剧情第十九集

 

出来混,害人之心不可少,防人之心也不可无,基本的江湖经验还是要具备的,这一点眼不瞎心瞎的徽商老哥明显就比高翰文强的多,姜还是老的辣,什么贵妇重金求子、美女仙人跳、凹门首家线上赌场上线了一类的把戏,都逃不过徽商老哥的火眼金睛,眼瞅着事情变得越发蹊跷,徽商老哥打算力挽狂澜carry一把,赶忙扭头冲周围几个徽商一阵“哎哎哎”,随后站起身连声说,“还是再缓缓,还是再缓缓。”再缓缓你妹阿,何茂才这暴脾气还能容你再缓缓吗,如今何大人连裤子都脱了嚷嚷着要签字,徽商老哥您就给何大人说这个,这不是逼着何大人翻脸吗?饵也吞了,钩也咬了,事到如今才发现情况不妙,悔之晚矣!

 

郑泌昌一脸讶异地看着徽商老哥垂死挣扎,心里估计还在纳闷,为啥这么快就被人识破了,自己这演技莫非是退步了,“不是我们不相信二位大人,既然是织造局的差事,二位大人能否明天将杨公公请来,当面在约书上盖上织造局的打印,我们再签。”徽商老哥还在陪着笑脸解释,话未说完何茂才一巴掌拍在桌上,吓的郑泌昌差点把茶碗摔地上,说实话何茂才忍这几个徽商很久了,要不是郑泌昌屡次三番地拦着,何大人早就骂娘了,“给脸不要脸是不是,我们一个巡抚,一个布政使,撂下这么大一个浙江的事情不管,陪着你们一笔一笔的算账,你们倒好,拿起堂来了,要不是看在胡部堂和你们有乡谊,我早就派两个书办跟你们把约签了,签,现在就签,来人!”

 

一样米养百样人,有的人吃软不吃硬比如齐大柱,有的人吃硬不吃软比如这几个徽商,还有的人软硬都不吃比如海老爷,何茂才那一句“给脸不要脸”,准确的刻画了这几个徽商的性格特点,跟他们好好讲道理没用,非得一巴掌糊脸上才好使。仗着有胡宗宪做后台,想必这几位徽商平时在安徽也是嚣张惯了,到了浙江更是有恃无恐、忘乎所以,区区一介商人也敢跟郑、何二位大人谈条件,在商言商也得分场合、分对象,你们几个徽商真当对面坐着的是人民公仆吗。还是何茂才说话实在,要不是看胡宗宪的面子,何大人早就翻脸了,今晚这合同要么徽商自己主动签,要么何大人请几个五大三粗的书办帮你们签,这杯苦酒徽商必须给咽下去,吃敬酒还是吃罚酒随便。郑泌昌此时也目不转睛地盯着几个徽商,郑大人费了那么多口舌都不如何茂才拍桌子骂娘好使,早知道这几个徽商好这一口儿,一开始就该把谈判的事交给何茂才去办,直接大力出奇迹就完事了。

 

至此郑泌昌、何茂才终于跟徽商在约书上签了字画了押,郑、何二位大人的历史使命顺利结束,可以开开心心地去领盒饭了。这段剧情虽然结束了,但还有几个问题要说下,首先是郑泌昌凭什么敢把价格调降100万两。虽然郑大人给徽商打保票说,“我是浙江巡抚,我说的话自然是织造局的意思。”,可实际上织造局的事,不但郑大人说话不算,怕是连杨公公说话也不算,估计只有道长他老人家说话才算,郑泌昌明知道自己说话不算,却还要忽悠着徽商先跟自己签字画押,郑大人不怕明天徽商拿着合同去找杨金水的时候自己被打脸吗?

 

郑大人自然是不怕被杨公公打脸的,平常郑大人跟杨公公一起组团忽悠人的事可没少干,当初马宁远就是被他们一起忽悠瘸的,脑子一热就带着人把堤给炸了,如今轮到这几个徽商了,郑泌昌负责忽悠、何茂才负责吓唬、杨金水负责最后关门打狗。还记得杨金水是怎么和赵贞吉说的吗,“先让郑泌昌、何茂才跟他们签约,赵大人明天不是更好谈吗。”其实逻辑都一样,只要徽商跟郑泌昌他们签了约,明天到了杨金水那里一样更好谈,别忘了50万匹丝绸可是杨金水的任务,指望杨公公大发慈悲、高抬贵手那是门也没有,500万两银子一分一毫也不能少,反正徽商已经签字画押了,煮熟的鸭子还怕他们飞了不成。


在道长的治理下,严党诸位同志打着招商引资的幌子,对民间资本家估计没少干关门打狗的事,没办法谁叫封建社会商人没地位呢,几百年过去了,至今坊间还流传着“投资不过山海关”的都市传说,大概就是那个时候兴起的吧。红顶子商人结局会如何,沈一石就是前车之鉴,道长连胡宗宪都不打算再用了,织造局的差事这几个徽商还能干的下去吗,只要胡宗宪一倒台,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的事儿,还怕没人干吗?一言以蔽之,自古善始者不必善终,猪圈里的猪有几头是寿终正寝的,养的再肥最后总要杀了过年的,无论是沈一石、高翰文还是这几个徽商都是在劫难逃,或早或晚而已,这就叫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再问诸位一个问题,这几个徽商到底是怎么来的浙江,事情的前因后果究竟如何?毕竟是500万两银子的大买卖,作为胡宗宪的手套,这几位徽商老哥事前既不请示、也不汇报、怀里揣着银票就来了浙江,这件事正常吗?换个角度想一下,买沈一石家产这事儿,但凡几位徽商事前和胡宗宪通个气儿,胡总督会让他们来浙江趟这趟浑水吗;退一步讲,严嵩能知道胡宗宪偷偷到了北京还去了西苑,胡宗宪能不知道自己的手套到了杭州还去了巡抚衙门吗,郑泌昌、何茂才谈判的时候胡总督的卧底可是全程在监控的。杭州可是胡宗宪的一亩三分地,只要胡总督在徽商签字画押前得到消息,有的是办法把这事儿搅黄了,人一准儿能捞出来。杨公公这招瞒天过海之所以能成功,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胡宗宪被调虎离山了,谈判过程中,为什么郑泌昌一再让步、何茂才态度异常强硬,那是因为杨金水事前就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今晚必须跟徽商签字画押,再拖下去胡宗宪可就回杭州了。

 

诸位别忘了,胡宗宪可是敢面对面拒绝道长的人,杨金水手里只有吕公公一封信,这封信拿来震慑赵贞吉是绰绰有余,一封信就想逼胡宗宪就范,无异于痴人说梦,杨公公手都伸到胡总督命根子上了,胡总督能不跟你拼命吗。杨金水自然是不会跟胡宗宪刚正面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实际上杨公公跟胡总督玩的就是个时间差,没等胡宗宪回城,杨金水已经把高地水晶给推掉了,人力有时尽,任你胡宗宪手段再高明、技术再好、操作再极限,总有你鞭长莫及的时候。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徽商为什么不事先请示胡宗宪,自己做主就来了杭州,其实不是徽商不请示,那时候胡宗宪早已经奉密旨去了北京,大明朝除了最顶层的几个人,没人知道胡宗宪去了哪里,人都找不到,让徽商请示个锤子阿?

 

分析到这里,变卖沈一石家产这件事最后一块拼图总算是拼完了,完整的过程推测如下:胡宗宪奉密旨进京接受道长考验,在关键的路线问题上胡宗宪选择了严嵩抛弃了道长,在胡宗宪带着箱子去找严嵩的时候,道长便已下定决心,等倭寇平定后让胡宗宪退出政治舞台,所以布置吕芳给杨金水写信。杨金水收到吕芳亲笔信,按信中指示找到郑泌昌、何茂才布置工作,要求郑、何二人在指定期限内,将沈一石资产卖给指定人员,完成签字画押。郑泌昌派人找到徽商,诱之以重利但表示时间有限,要求徽商立刻决策,鉴于胡宗宪已经消失多日音信皆无,几位徽商见猎心喜,自作主张决定干一票大的,事成之后再汇报,于是带着银票匆匆赶到杭州。谈判过程中,郑泌昌、何茂才软硬兼施逼着徽商签字画押,杨金水在织造局拖住赵贞吉,给郑、何争取时间。等胡宗宪回到杭州,徽商不但早已签字画押,连订金都交到了杨金水手上,人也被软禁在了织造局,至此人证、物证俱全,胡宗宪再无回天之力。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沈一石活着的时候,只有胡宗宪一人没拿过他的茶叶,想不到沈老板死后,竟让胡宗宪凭空发了一笔“死人财”,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出淤泥而不染谈何容易,同流合污才是正道的光,该来的迟早会来,躲也躲不掉,这大概就是宿命吧。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上一篇把徽商是怎么来浙江的事情交待了一下,这里再补充一下完整的时间轴。从北京到杭州约1300公里,胡宗宪返回用了7天时间,平均每天赶路200公里;安徽绩溪距离杭州200公里,郑泌昌派人去请徽商来杭州,一来一回路上需要2天时间;谭伦从浙江给北京的裕王写信,没用兵部堪合,信花了四天时间送到,属于600里加急的速度,吕公公的亲笔信保守估计也有800里加急的速度,胡宗宪去见严嵩那一夜发出,3天时间差不多可以送到杨金水手上;胡宗宪赶回杭州前,还剩下2天时间留给杨金水去布置工作,让郑泌昌、何茂才逼着徽商签字画押。

 

杨金水其实一直都是在和时间赛跑,任务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能否赶在胡宗宪返回杭州前让徽商签字画押,这也是杨公公给郑、何二位下的死命令。其实电视剧中是给了暗示的,徽商下午到杭州,何茂才直接带着他们参观沈一石的作坊,然后刻意强调“天快黑了,今天饭就在这里吃,事就在这里谈,无论如何咱们也得把这个约给签了。”谈判过程中,无论是郑泌昌不怀好意的屡屡让步,还是何茂才拍桌子骂娘的直接威胁,都体现了郑、何二位大人今晚无论如何都要与徽商签字画押的急迫性,到底是为了什么。答案很简单,胡宗宪今晚就会返回杭州,如果这事走漏了风声,估计和织造局买田一样,又得被搅合黄了。

 

夜长梦多、迟则生变,事实上杨金水确实也是兵行险着,赌了一把侥幸让他赌对了,徽商签字画押的当晚,胡宗宪确实已经回到杭州,但胡宗宪安排的卧底却是在第二天白天才去传的消息,顺序还排在赵贞吉后面,等胡宗宪知道沈一石家产卖给徽商的时候,生米早就煮成熟饭了,细节决定成败,很多事差就差在最后这一点火候上了。如果徽商没有签字画押,胡总督有的是手段把这事儿搅黄了、把人捞走,可等到赵贞吉去通风报信的时候,徽商不但签了字画了押,订金付了,人还被杨金水软禁了,这个时候胡宗宪已经被牵扯进去了,所以他只能寄希望于赵贞吉出手相助了,这部分剧情后面还会详细分析。

 

这一晚注定是不平静的一晚,徽商、郑泌昌、何茂才、胡宗宪早已深陷天罗地网之中,而此时海老爷和海夫人正在准备共赴巫山、兴云降雨一番,通知海老爷去杭州协助办案的人也才出发。浙江大案的帷幕即将拉开,一众演员早已就位,本来按照道长事先写好的剧本,大家照本宣科的走走过场就好,谁想到临上场前海老爷把剧本扔了,打算即兴表演、自由发挥一把,海老爷这一发挥不要紧,道长这出戏差点被他给演砸了,更可气的是明明发生了演出事故,救场如救火的时候,其他演员不是划船就是打酱油,还有个别人暗地里煽风点火给海老爷加戏,哎,这人心要是散了,队伍实在是不好带阿!

 

回到剧情,郑、何二位大人刚一得手,杨公公那边就得到了消息,赶紧派人把这二位请到了织造局,郑、和二位大人不明就里,兴高采烈地赶到织造局邀功,郑泌昌背着手、踱着方步进门就表功,“终于谈成了。”跟在身后的何茂才也是一脸轻松地随声附和,“是啊,对朝廷总算有个交代了。”对朝廷有没有交代不好说,不过郑、何二位大人今晚怕是就要交代在这里了,何茂才不仅性子直反应也慢半拍,一脸得意地喊了句,“杨公公”还打算接着说,却被郑泌昌拍了一下打断了。这时候何茂才终于发现事有蹊跷了,赵贞吉居中而坐、面沉似水,一旁的杨金水眼神闪烁、做贼心虚,还有四个锦衣卫坐的笔直,眼神冷峻地盯着自己看,何茂才扭头和郑泌昌深情对望了2秒,确认过眼神,咱们今晚怕是遇上要命的人了。一时间郑、何二位大人眼神暗淡了下来,本剧著名的没头脑与不高兴二人组面如死灰,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该报全报,从毁堤淹田到织造局买田,从通倭案再到沈一石抄家,最后把沈一石的家产卖给徽商,郑、何二位大人光荣的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丧尽天良的事干了这么多,二位大人也该休息休息了。


赵贞吉眼瞅着郑泌昌、何茂才二人,闲庭信步一般大摇大摆地走进正堂,进得门来一阵喧哗好生聒噪,对面前这两个活宝,赵大人是发自内心的鄙视加厌恶。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赵巡抚刚到任,这第一把火将烧未烧之际,就被杨公公兜头一盆凉水给泼了一脸,本该是威风凛凛、风风光光的揣着圣旨去捉拿人犯,莫名其妙变成赵大人坐等犯人主动来“投案自首”。这大晚上的也没啥娱乐活动,赵大人只能枯坐在办公桌前守株待兔,陪着杨公公大眼瞪小眼,好不容易等到收网,赵贞吉直接站起身缓缓地说,“有上谕,郑泌昌、何茂才接旨。”一听有旨意,何茂才立刻就跪了,郑泌昌在原地愣了一秒,一脸阴狠的也跪了下去。

 

道长这封圣旨洋洋洒洒几百字,摘抄如下供诸位奇文共赏之:朕遍览史册,历朝贪蠹之吏不遑少见。我大明开国之初,有贪赃六十两白银者,太祖高皇帝即将之剥皮揎草,祖制不谓不严。今乃有尔浙江巡抚郑泌昌,浙江布政使兼按察使何茂才上侵国帑,下吞民财达百万之巨!不唯朕览之吓然,记诸史册,后世观之无有不吓然者!若以太祖之法,尔二人虽有百身,剥皮揎草宁无余辜!朕上承祖德,常存无为而治之念,伤一生灵皆不忍之,奈尔二人之罪何?着即革去郑泌昌、何茂才一切职务,令赵贞吉任浙江巡抚兼南京都察院副都御史,调淳安知县海瑞、建德知县王用汲会同严审自郑泌昌、何茂才以下诸员之贪墨。尔等罪员倘尚存一丝天良,当彻底供罪,悉数缴出贪墨之财。上天或可给尔等一线生机乎!钦此。(以上内容摘自原著,与剧中台词略有出入)

 

这篇圣旨一半文言一半白话,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就不再赘述了,这里聊点别的。上文说过浙江大案这出戏该怎么演,剧本道长一早就写好了,这道圣旨就是剧本,仔细通读几遍自然就能体会道长的一片苦心,浙江的案子哪些该查,哪些不该查,怎么查,道长可都在圣旨里黑纸白字写的清清楚楚。先说哪些该查,“严审自郑泌昌、何茂才以下诸员之贪墨”,圣旨里写的很清楚,是自郑泌昌、何茂才以下的官员都可以查;再说哪些不该查,自然是郑泌昌、何茂才以上的官员都不可以查,包括但不限于严嵩、严世蕃、吕芳、杨金水等等;最后说说怎么查,“尔等罪员倘尚存一丝天良,当彻底供罪,悉数缴出贪墨之财。”查谁不查谁道长都画好圈圈了,彻底供罪这话自然就得辩证地听,道长最主要还是求财,大鱼都在北京,时机未到暂时不能碰,也只好先拿这些小鱼小虾开刀了,毕竟苍蝇再小也是块肉不是。上下挥霍无度,国库亏空怎么解,先是掠之于民,民变在即便掠之于商,商人的油水榨干了最后还可以掠之于官,只要还有严党这群官员在,大明朝的财政就绝不会发生系统性风险。

 

20年间沈一石给各级官员分茶叶分掉了100万匹丝绸,折合白银1000万两,学一学道长圣旨里的遣词造句,“尔二人虽有百身,剥皮揎草宁无余辜”,这么大一口锅,道长是打算让郑泌昌、何茂才全给背了,按照这个涉案金额定罪,把这两个活宝剥皮揎草了,也就将将够还个利息。“不唯朕览之吓然,记诸史册,后世观之无有不吓然者”,这个犯罪性质实在是太恶劣了,道长的意思是不仅要杀人而且要诛心,对郑、何二人不仅要斗倒斗臭,还要踏上一万只脚,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未来史书里都要留一笔,把这两活宝当做反面典型来宣传。

 

上天有好生之德,道长不仅是万民的君父,更是一个标准的“慈父”,不是斯大林同志那种意义上的“慈父”!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道长圣旨最后一句说的明白,只要郑、何二位把这口大锅背了,再把钱都吐出来,“上天或可给尔等一线生机乎”。前面不是说好了“剥皮揎草宁无余辜”的吗,怎么话锋一转,就变成“上天或可给尔等一线生机乎”,人生大起大落来的太快,这也实在是太刺激了吧。最后问诸位一个问题,假如郑、何二位听道长的话,乖乖背锅交钱,道长能给这两个活宝一线生机,给他们判个死缓吗?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